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谈教学《惊弓之鸟》的体会

谈谈教学《惊弓之鸟》的体会

来源:抵帆知识网

  教学目标:

  1、学习 并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的 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语以及语言,从更羸善于观察、分析中受到启发。

  4、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本意和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更羸说的话,知道他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成语故事了,你能说出几个吗?(如画龙点睛、画蛇添足、对牛弹琴、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它们不但有精彩的故事,而且还会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有兴趣的同学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小组合作读文,勾画生字新词,小组不能解决的指出来,并思考:惊弓之鸟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1)、生先提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师考生字新词

  3、生讲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更羸不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就把大雁射了下来)

  4、找几生开火车读文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l-5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说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大雁射下来,结果真的射下了大雁。)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加上自己的演示。特别是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后的动作)

  (3)、指导朗读。

  a、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能读出这些意思吗?

  b、学生练读, 范读指导,指名分角色读。

  2.学习6-7自然段

  (1)、朗读指导

  (更羸很自信,魏王吃惊。)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学生练读。 指名分角色读。(范读指导。)

  (3)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5)读课后的句子,用“。。。。。。。,是因为。。。。。。;。。。。。。是因为。。。。。。”这个句式说一句话。(例如我没有来上课,是因为我生病了;我没有跟老师请假,是因为家里电话坏了,爸爸妈妈又没有空。)

  (4)你觉得更羸本事大吗?你从他身上学到 了什么?((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知识、理解寓意

  1、这只大雁怎样才能不掉下来呢?(它不要自己吓自己,遇到事情不要着急……)那么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它自己)

  2、你知道“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3、同学们,“曾经受过惊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很害怕”都可以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来形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惊弓之鸟”的例子,你们能举几个吗?

  4、教师举例: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悄悄地溜进了人家的院子,正想偷东西时,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他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就很害怕。

  5、学生举例

  刚学过的成语大家就能运用,这可真是一个好习惯。像“惊弓之鸟”这类好听、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有好多,希望大家能多找些成语故事读读,把好的故事积累下来,然后讲给别人听听。我们下次课再交流,好吗?

  五、课后小结:

  同学们,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或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习更羸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六、作业布置

  1、整理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下搜集你感兴趣的成语故事,将这些故事讲给你的家长或者是朋友听。

  我把重点放在了通过充分的朗读理解,体会、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物品质,着眼点是学生的逻辑推理的思维的训练。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探究,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和谐发展。板书设计也体现了更羸不用剪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推理过程,便于学生把握。课上没有进行繁复的“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但是学生也已经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有关本课内容的因果关系的填空。

  在引入课文后,先是初读,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接着训练朗读,在训练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最后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就感觉在朗读、理解、感悟这个环节上,由于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互相质疑,会出现花时多,导致拓展不能深入开展的可能。但有考虑到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风,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因此就没有再作修改。同时也由于小循环教学安排的时间太紧张,今天你上,明天我上,中间很难抽出时间进行深入的再讨论,再提升。上课前,我也就教学设计,特别是这一问题,瞅空“抓”了几个老师讨教,可惜时间太仓促,没能妥善解决。上课时果然就在这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前面的环节花了较长的时间,导致朗读、体会时时间不够,而学生的发言又不能很快进入中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恰恰就是因为时间的紧迫,导致上课时没能耐心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地方我觉得很非常遗憾。如果时间再多五分钟左右的话,我就可以把学生从对魏王的话感兴趣进行不着痕迹的转移,引导、启发学生去朗读、体会更羸的话,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训练这一重点就更能体现,体会、学习更羸的品质也落实得更到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