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的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老奶奶要为一个打碎她家玻璃的孩子而感到骄傲呢?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全文)
师: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
生:他和小伙伴们玩小石头,小石头砸在老奶奶的窗户上。
生:是不小心落下来砸在窗户的玻璃上的。
师:哦,是在玩的过程中发生的。那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那么你能找到开心的句子读一读吗?“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学生读,评议后再读)
师:课件出示“……像……又像……”试着说一说。
生:月亮有时像弯弯的小船,有时又像细细的眉毛。
生:大山像巨人,又像骆驼的驼峰。
理解“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心情”。
师:谁见过兔子逃跑的样子?(学生模仿)
生:见过,兔子跑的很快。
生:兔子跑得特别快,像箭一样。
师: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
“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的逃走了。”
师::小男孩惹了祸,会怎么想呢?
生:他很害怕。
生:他害怕老奶奶知道是他干的。
生:他心里很不自在。
师:谁能说说不自在的感受?
生:心里不舒服。
生:又害怕,又难受。
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过像小男孩此时的心情?(联系生活感受)
生:我做了错事的时候,会感到不自在。
生:我没做作业,会感到不自在。
“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教师指名学生读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全班读。
师:小男孩后来是怎么做的?
生:他把自己卖报纸的钱寄给了老奶奶。
生:他写便条,向老奶奶道歉。
师:小男孩还完钱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他很开心。
生:他感到一阵轻松。
“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教师读相关的句子,学生体会。
师:谁能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孩子?
生: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生:他向老奶奶道歉,是个诚实的孩子。
生:他勇于认错。
师:今天我们大家认识了一个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好孩子,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向他一样,当自己做错事的时候要勇于承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