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弟593别 第30期 2015年10月 下旬出版 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的难点及突破 李永超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河南 南阳473056) 摘要: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承担着南水北调中线供水的重要使命。南阳建设 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找准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南 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彰显了南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突破。 关键词: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难点 突破 市辖区主要内河水污染严重,存在劣V类水体,主要涉 五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 及上游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沿河工业企业废 市建设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为南阳市 水以及市辖区城市生活污水等。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 加速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受一些 目前全市广大农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两大工业 制约因素影响,建设中存在一些难点需要尽快突破。 园区的生产废水、固废等无法得到集中有效处置,工业 固废排放量增加,综合利用率降低。生活垃圾产生量明 显增加,处理能力降低。农村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地膜 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土壤白色污染不断加重。 (四)生态基础设施不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突出 努力创建具有特色的园林绿化格局,但尚未完全形 作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第 一、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的难点问题 (一)产业结构有待转型升级。产业生态化改造任务艰巨 南阳三产在全市所占的比重仍然相对较低,发展不 足。工业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层次低,多处于产 成高层次的生态园林体系。草坪较多,大树较少,新植 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产业延伸度不够,产业附加值 树种生长慢,很难形成景观;植物种类单调,生物多样 性缺乏:配置不合理,乡土适生植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利 偏低,产业关联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弱,自主 用;护路林建设起步慢,有些路段树种单调,缺株现象。 创新能力不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尚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还不完善,资金、技术、人 农村居民生活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居住面积不断增加,没 才等高端要素积累比较薄弱。南阳市工业发展过度依赖资 有统一规划,造成村落内布局散乱拥挤,公共场所日渐消 源消耗与低成本要素投入、过度依赖投资拉动与产能扩张 的状况已经难以为继,工业进入了以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 阶段。长期以来南阳能源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随 着全市工业投资的不断加大,煤电油气保障供应难度将越 来越大。同时环境和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也愈加凸显,能 源、环境和土地.供需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 失;新居多沿公路建设,形成带状村落,致使公路街道化; 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生活污水量大幅增长;化肥大量施 用,使农村传统的垃圾和生活污水消减模式:厕一圈一坑 农田己基本不存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村、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随意堆放在田边、路 一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 (五)生态文化有待提升,宣传教育仍需加强 认识上有偏差,仅仅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是环保部 门的事,社会参与度不高,未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区 域发展的战略高度,没有统筹全社会的力量,未形成人 工业未来发展和今后的结构调整增加了困难。 (二)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点多面广,工作推进难度大 高效生态经建设涉及产业结构、循环经济、土地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灾害风险防范等方 方面面的工作,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市涉及的各相关部 人参与、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生态文明 建设意识、力度与全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甚至还有偷 门基本是独自为政,未真正形成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合力, 推进力度不够,加之高效生态经济建设资金投入大,全 市高效生态经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工作无法开展。 (三)局部环境污染严重,综合整治需要加强 城区在建项目多,一些建筑工地覆土不遮盖,造成 扬尘,空气质量有待提高。局部地区河段污染依然严重, 排漏排、乱砍滥伐等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与生态 文明建设理念格格不入。政府、企业等办公场所尚未形 成良好的生态办公方式,办公用纸量大且较为普遍,绿 色办公方式尚未推广。生态消费方式理念淡薄,一次性 用品使用仍较普遍,塑料购物袋仍使用广泛;公众对绿 作者简介:李永超(1962一)男,籍贯:河南南阳,职称: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文明建设 -174・ 医院与公共管理 色认证产品的认识仍显不足,对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不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健全饮用水水源地 足。节水节能行为和意识均需加强。绿色出行尚未成为 环境评估、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 自觉行为,绿色出行率有待提高;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仍 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警。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危险 需加强。生态文明全民教育体系亟待建立,关于“生态 地区,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初步构建信 文明”的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相对较少,政府、企业、 公众等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培训机制尚未形成,生态文 明与生态意识的整体普及率不高,政府机关人员的生态 息平台框架,按要求逐步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力推进工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优 化布局,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燃煤污染;对火电、 文明意识和水平差别较大。 二、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的突破路径 (一)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实施“优化一产,强化二产,提升三产”的发展战略, 在工业方面,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以新能源国家高技 术产业基地为载体,着力培育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条。重 点推进纤维乙醇的大规模产业化,延伸生物乙烯等生物 化工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国家生物质能源示 范市;在农业生产方面,大力发展畜牧业、特色高效农业、 绿色循环农业和生物农业,大力发展具有南阳地域特色、 经济效益较高、市场的效益较好的小辣椒、食用菌等绿 色蔬菜产业,山茱萸、裕丹参、辛夷、栀子、唐半夏、 桐桔梗等道地中药材产业,猕猴桃、核桃、樱桃、金木瓜、 黄金梨等特色林果产业,月季、玉兰等花卉苗木产业, 柞蚕、南阳绿茶等蚕桑、茶叶产业和优质烟叶等产业。 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快无公害、 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品牌建设,打响“中 线渠首”有机农产品品牌;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动 绿色农业发展依托南阳市自然资源景观、历史人文景观 以及以现代农业产业为重点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家乐园、 休闲垂钓、观光采摘等农业景观,建设一批集度假、餐饮、 观赏、娱乐为一体,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 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身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在第 三产业方面,在强化环保责任,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的同 时,完善相关激励和约束政策。利用本地生态资源、文 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富集的基础优势,出台定向性、专项 性支持政策,培育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家庭服务、 智慧城市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培训、职业中介、 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打造中原地区最著名的健康文 化之都,建成中原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形成新的 服务增长点,有效吸纳城镇化带来的大量农村转移劳动 力和大学生等群体就业、创业。 (二)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市 建设,分区分类指导生态示范建设。加大国家级生态县 建设力度,继续推进省级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建 设力度;强化水污染防治。持续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加 强丹江口水库、鸭河口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工 作。加强水源保护区外汇水区有毒有害物质的管控,严 格管理和控制一类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行城市集中 冶炼、水泥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行业实施专项整治, 全面提升工业企业工艺技术装备和治污水平。强化城市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城市清洁空气行动方案。重点围绕 降尘开展工作,强化工地扬尘治理,主城区建筑面积在 5万平方米级以上的施工工地主要扬尘产生点安装视频 监控装置,且施工单位应向住建、环保部门提交施工期 扬尘防治方案。遏制道路交通扬尘,增加城市道路冲洗 保洁频次,严格城市垃圾、渣土等运输车辆监督管理。 加大蒲山区域和西峡县汉冶特钢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力 度,拆除全部违法钙(灰)粉厂、石灰窑、石材加工厂等, 限制颗粒物排放浓度。 (三)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加强环农工程示 范基地建设,以水环境治理、垃圾粪便污泥治理、土壤 治理等系列高效生物制剂为技术核心,积极推进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汇水区面源污染防治,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生活污水、垃圾、土壤污染等问题。 将生活垃圾、畜禽粪便资源化为有机肥,通过有机肥替 代化肥、植保剂替代农药培育绿色、健康农产品;采取“固 液分离、水质净化、水质稳定”三段法实现生活污水的 无动力、微动力、生态化治理;防治农村点源面源污染,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消除农村生活生产垃圾、 畜禽粪便、化肥、农药污染方面,建设“环农工程” 垃圾粪便处置中心,建立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 的长效机制: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 源地调查评估,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 项执法检查,加强农村分散式供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有 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强化农村面源污 染防治。以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 染治理为重点,积极推进环保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鼓励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建 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 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 处置系统建设,对于城市和县城周边的村庄,采用户分类、 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统筹布局无害化处理 设施和收运系统,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 改造农村早厕,推广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 卫生户厕。 (四)建立健全生态安全监测监控体系 加强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 设,配强市级环境监测站,配齐县级环境监测站,配套重 点排污单位监测站。市环境监测站要建成能全部覆盖国家 医院与公共管理 环境保护标准中所有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县级环境监测 站要建成能覆盖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常规污染因子的监测 (六)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构筑生态文明制度 构建科学决策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制定《南阳市 能力,达到标准化要求:重点排污单位要建成能够覆盖本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进 行专项量化考核,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监管,严格执行生 单位特征污染因子的常规监测能力和自动监测能力。市、 县两级环境保护部门要扩建、改造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基站, 态问效、追踪管理;健全源头预防制度建设,建立生态 建成地表饮用水源、重点河流监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 建成城镇区域、重点开发区、农业种植重点区环境空气 自动监测站,建成南阳市中心城区噪声功能区自动监测 系统,建成南阳市雾霾监测解析系统,建成水环境和大 气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建成机动车尾气流动监测系统, 建成市级以上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五)加强全民环境教育,培育弘扬生态文化 保护红线制度。加快建立由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 线和自然资源利用红线“三条红线”构成的南阳生态保 护红线体系,并通过相应程序使其制度化,作为落实其 他各项生态制度的基础和底线;强化后果严惩制度建设,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刑事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各级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审计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快 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培育现代生态文化。挖掘敬山 研究与南阳市情相符的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与核算方法,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生态环境 和水的景观文化,强化山水文化与城市建筑空间的生态 损害严重后果的官员,实施终身责任追究;强化经济调 关系,突出“三面环山、依山傍水、理水为景”的城市 节和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平衡生态产品生产者与受益者 形态,在南阳市域重点打造“长江一淮河一黄河”水景 利益关系的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保护、谁受益”, “谁改善、谁得益”,“谁贡献大、谁多得”的原则, 观文化走廊;在南阳西南部打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文化景观长廊;在南阳东南部重点打造“秦岭一淮河” 生态文化走廊;突出自然生态景观和本土文化原真性的 完善交界断面河流水量水质目标考核办法和流域区域生 态补偿资金管理,重点提高丹江口库区和生态移民地区、 有机保护;将南阳优秀的历史文化、道德文化以及亲近 南水北调渠首源头地区保护水源的积极性和受益水平。自然、生态低碳的生活方式继续深化,努力打造独具南 积极争取对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财政专项补助政策, 阳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加强生态宣传教育,营造全民 参与氛围通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宣教体系, 培育和创新生态文化宣教载体,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 媒体的多元性和广泛参与性,扩大生态文明宣传范围。 以政府为主导,志愿者组织和民间环保组织为依托,建 设南阳生态文明网,推动建立五区十县、乡镇街道、社 的综合信息交互平台。设立“南阳生态日”,搭建生态 文明宣传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营造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分类补 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 高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进一步探索建立农业发展 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对畜禽粪便、秸秆、有机生 活垃圾的资源化的鼓励扶持政策;进一步拓展公众参与 渠道,建立完善政府及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公告制度,环 区村等层级生态文化网络,使其成为南阳生态文明建设 境决策听证会制度,专家协助公众参与制度,环境公益 诉讼制度:搭建多样化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平台,以电视、 网络、报刊、问卷、听证会、座谈会、走访等多种形式 开展公众参与。继续深入开展“南阳环保世纪行”活动, 提高环境舆论弓l导能力。 的舆论氛围,倡导崇尚自然、节约资源较少污染、保护 环境的社会新风尚。 (上接第173页) (三)微信平台的扩展性 一 地创新思路,转化思维,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脉搏,将微信 才能真正实现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满足公众的期待。 参考文献: 管理杂志,2014.22(2):254.255. [2]师玉环.医院如何运营微信平台[J].中国卫生人才,2014. (6):7O一71.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在逐步地完善 等新型工具为我所用,才能打造医院发展的长久竞争优势,和强化。单纯的信息获取功能,显然己无法满足公众的更 高期待。为此,医院也与多方合作,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 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包括建立微官网,提高信息的丰 富程度和可阅读性;探讨医疗全流程的实现方式,打通微 [1]马飞炜等.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实践研究[J]_中医药 信挂号、微信缴费、微信查询、微信结算等多样化功能, 从而真正将微信打造成为方便患者就医的“法宝”。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在互联网已 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医院这一特殊 的服务主体,已经没有任何借口不去拥抱互联网,“互联 志和突破点。因此,医院作为医疗行业的主体,唯有不断 [3】郑惠兰等.医院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宣传的实践研究[J】l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43。44. 国医疗前沿,2009.4(7):134。136. 网+医疗”的模式也终将会成为医疗行业一个划时代的标 [4]平昭等.宣传工作在医院品牌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