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血清总脂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来源:抵帆知识网
血清总脂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香草醛法测定总脂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正常动物正常的血清总脂含量。

二、实验原理

1.血清总脂指血清中各种脂类的总和。测定方法有称量法,比色法等。本实验采用的香草醛法,属于常用的比色法。

2.血清中的脂类,尤其是不饱和脂类与浓硫酸共热作用,经水解后生成碳正离子。试剂中的香草醛与浓磷酸的羟基作用生成芳香族的磷酸脂,由于改变了香草醛分子中的电子分配,使醛基变成活泼的羰基。此羰基可与碳正离子起反应,生成红色的醌化合物,其强度与碳正离子成正比。反应式略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6mg/ml胆固醇标准液,显色剂,浓硫酸,浓磷酸

四、实验步骤

取4支洁净试管

编号 空白管 标准管 测定管1 测定管2 血清 - - 0.02 0.02 标准液 - 0.02 - - 浓硫酸 1.0 1.0 1.0 1.0 充分混匀,放置沸水浴中10min,使脂类水解,冷水冷却 向各管中均加入显色剂4.0ml,搅匀 放置20min后,在525nm波长处比色,以空白管调节“0”点,分别读取各管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玌分析

血清总脂含量(mg/ml)=(测定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胆固醇标准液

空白管 标准管 测定管1 测定管2 测定读数: 0.000 0.994 0.479 0.449 血清总脂含量(mg/ml)=(0.479+0.449)/(2*0.994)*6(mg/ml)=2.8(mg/ml) 分析:正常的动物血清总脂含量约在5~8(mg/ml)。

本实验所求得的血清总脂含量为2.8(mg/ml),在正常值范围外,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① 取0.02ml血清样品时,没有摇匀,导致血清中的总脂含量不均匀,就在提取前摇匀;

② 本实验中采用胆固醇作标准的测定方法本身存在误差,导致最后测量存在误差; ③ 加入浓硫酸时,每组把握滴定的速度不同,可能有些组放置过快,导致试剂过多附着于管壁而造成误差,所以实验时就缓慢滴加浓硫酸;

④ 不同仪器存在误差,同时把样品放入比色皿时,也要摇匀,减少误差。 六、思考题

1.何谓总脂?测定总脂有何意义?

答:血清总脂指血清中各种脂类的总和,包括饱和和不饱和脂类。

意义:脂类是动物体中重要的营养之一,可为动物体提供必须的各种脂类,如脂肪酸,同时,也是热源的来源之一。脂类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有利于动物体对维生素的吸收。最后脂类也可和蛋白质结合,构成脂蛋白,有利于动物生理方面的调节。因此,根据脂类的作用,可用于:

① 测定总脂的含量,可以对动物体生理情况进行监察,有利于人类圣动物疾病的预防; ② 通过测定含量,可以评价动物体的营养情况,判断肉类品质,从而对动物饲料进行调节,适当添加各种必须脂类。另外,还可以通过测量,调整动物喂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2.显色后为什么要放置20min放置的目的是什么? 答:显色后放置20min是因为要使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20min后,正好反应完全,显色稳定,达到测量的最佳时间,从而减少了误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