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冲刺练习题九

来源:抵帆知识网
 http://www.hyde365.com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冲刺练习题九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梁启超

2.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 A.李清照 B.欧阳修 C.柳永 D.苏轼

3.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对比法

4.\"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 )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韩非子》 5.《灯下漫笔》一文的作者是( ) A.茅盾 B.冰心 C.鲁迅 D.钱钟书 6.《沙滩上的脚迹》选自( ) A.《闲书》 B.《茅盾全集》 C.《朝花夕拾》 D.《往事》

7.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 A.巴金 B.茅盾 C.老舍 D.赵树理

8.散文诗《门槛》全文采用的是( ) A.象征 B.对比 C.比喻 D.类比

) http://www.hyde365.com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 ) A.《归田园居》 B.《饮酒》 C.《种豆南山下》 D.《山居秋瞑》

10.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 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七言律诗 D.七言绝句

11.\"气,水也;言,浮物也\"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 ) A.层递 B.比拟 C.比喻 D.对偶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左传》 B.《汉书》 C.《史记》 D.《后汉书》

13.\"易安居上\"是指(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王安石 D.苏东坡

14.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 A.颂歌 B.战歌 C.牧歌 D.恋歌

15.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 ) A.既来之,则安之

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C.到则披草而垒,倾壶而醉 D.兵强则士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茕茕子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_________》。 17.《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是___________。

18.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两大类。 19.《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季氏是春秋时___________国的贵族。 20.《马伶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1.小说《苦恼》的主人公是一名名叫____________的马车夫。 22.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http://www.hyde365.com

23.王昌龄《从军行》诗:\"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 24.李商隐《无题》词:\"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25.《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

2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

28.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治:

29.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 蕲:

30.士而不无言耻,则为无本之人。 本:

3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

32.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

33.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职:

34.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期年:

35.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 披: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王无罪岁:

37.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而坐观者,相环也。(《张中丞传后叙》)

擅强兵而坐观者:

38.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之多,为虏所生得,当斩。(《李将军列传》) 汉下广吏:

39.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东面而视:

40.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

其是之谓乎: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42.试说明《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 43.莺莺的叛逆精神是怎么表现的?

http://www.hyde365.com

44.什么叫文赋?5.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6.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

47.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重复、变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 (二)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人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惟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

48.这里揭示了赵七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9.行文之间是否运用了讽刺手法?请具体说明。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50.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清指出作者、题目。

51.孔子和孟子的话观点是否一致?和结句\"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有何联系? 52.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四)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说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悲切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口气,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我虽然挨了打,却也不很觉疼痛。这个样儿是装出来

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给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别信真了。\" 53.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

54.对宝玉的挨打,林黛玉是怎样反应与表现的? 55.这表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怎样的关系? 七、作文(50分)

56.题目:有志者,事竟成

http://www.hyde365.com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http://www.hyde365.co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C4.A5.C6.B7.C

8.A9.B10.D11.D12.C13.B14.D15.B 二、填空题

16.陈情表17.欧阳修18.环境19.鲁

20.侯方域21.姚纳22.起舞弄清影23.不破楼兰终不还 24.相见时难别亦难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词语解释题

26.种植,栽种27.对着28.安定,稳定29.希望,希求 30.根底,根基31.更32.只,只是33.主管 34.一周年35.分开 四、翻译题

36.大王您不归咎于年成不好。37.拥有强大的军队却坐而观战的。 38.汉朝把李广下交给执法官吏。39.面向东方看去。 40.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五、简答题

41.通过描述秋日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抒发自己渴望北伐而不得的虚度光阴的苦闷,也是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鞭苔。

42.该曲开头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都是三种景物,词性及句式结构相同,对仗工整,因称\"鼎足对\"(鼎这种古容器就是三条腿的)。

43.主要表现在她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看重自由恋爱,两人如同并头莲,朝夕相处,永不分离。也表现在对母亲背信弃义、通张生进京赶考的怨恨。

44.又赋就是散文化的赋,一般采取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形式;散文句与对偶句交互使用;也讲押韵。

45.贾政素日就不满宝玉常与优价交往,不在仕途经济上用心,以致王府派人来查询、怪罪。贾环借机拨弄是非,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宝玉和贾环之间,存在嫡庶之间的矛盾。

六、分析题

46.《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这两节诗,句式、节

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入,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抒发主人公重游旧地,物是人非、感慨万干、轻来悄往的复杂心态。

47.两节诗句数相同,句式相近,均用叠词,都有\"我\"、\"我走了\"、\"云彩\"等重复使用的词语,自然也有变化。这表明诗人在追求新诗的建筑美、音乐美;两节诗关系密切,前呼后应。

48.揭示了赵七爷作为农村的复辟势力,是个不学无术、十分凶恶狡猾的人。 49.显然用了讽刺手法。说赵七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还能说出\"五虎将姓名\",便以三十里方圆内的出色人物、学问家自居。盘辫子,胡说八道,也是对他的嘲笑。

50.本段文字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

51.孔孟的话观点是一致的。和结句\"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也是一脉相通的。孔孟都反对功亏一篑,主张做事要坚持到底。

52.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53.采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人物描写手法。

http://www.hyde365.com

54.林黛玉十分同情,极为悲痛,\"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55.这表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封建家族的青年叛逆者,他们心心相印,相知相爱,相互同情,相互关心。

七、作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