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颁发的相关规定,作一下定义:
项目评估,是指科技部各专项科技计划主管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和竞争的原则,则优遴选具有科技评估能力的评估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办法和标准,对项目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
项目评审,是指科技部各专项科技计划主管部门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组织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按照规定的程序、办法和标准,对项目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
项目评估评审组织,即科技部各专项科技计划主管部门及其相关人员、受委托组织项目评估评审活动的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和有关单位及其相关人员。
项目推荐者,即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应当对推荐申请立项或者检查、验收的项目进行必要的考察、论证,如实反映所推荐项目和项目申请者权,以及与项目申请者的关系、对项目申请者的了解程度。
基金项目,定位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设立农业科学、信息科学、生物与医药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基础与管理科学等6个学科。
二、 国内各级项目的申请与评审
21世纪是信息通信的时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也由信息网
络年代进而发展为智能联网年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被推广,并且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的申报及评审方式也从原来传统的书面方式向网上在线的方式改变着。目前,国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委、教委、卫生局等地方性科研项目已经采用网上受理。通常,国内现行的科研项目申报的程序是由申报人登陆官方网站,进入项目申报系统,下载相关软件及表格,填写后直接网上提交,再将正式一份书面材料交由管理部门审核。管理部门经过审核合格后,将所有材料一并送至上级各基金委员会,然后委员会通过初审、同行专家评议、专家评审组评审、委员会议审批登程序对申请书进行评审与批准。而国外关于科研项目的评审也早已实行了网上在线的方式,并且全面推广。
目前,科研项目申请工作由科技部主管,财政部监管,自1999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同配合下,基金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项目的“公正择优”,按工作规则操作,最大可能地消除各个工作环节可能影响公正的因素,切断产生腐败的链条。依靠恰当的规则和机制设计,使个别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想腐败但没有机会,使某些项目申请者想作假但难度大。
国内网上申请和评审方式还是近年来比较新颖的方式,对于申报人和评审专家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因为所有操作都必须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这就要求不论是在申报和评审还是管理部门进行统计时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要有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如电脑以及上网的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可能在一些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地区就比较困难。其次申报人和评审专家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基础的知识,如此才能顺利地进行操作。然而这多少受一些年龄因素的影响,年龄大的申报人获评审专家接触网络的机会相对于年龄小的就会少很多,而且在应变能力上也有所欠缺。这对于那些年纪偏大的申报人和专家们而言就不是很合适。再者,通过网络提交申请书和评审意见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和安全性,我们应
1
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技术越是发达就越是要提防被人窃取资料信息和数据。况且,网络自身还存在着稳定性的问题,而这种情况在以前书面提交时是不会发生的。
三、国外各级项目申请与评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技术创新和科研合作也日益国际化,对不同国家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了解、熟悉和比较研究,不但有益于我国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在项目管理方面借鉴先进、成熟的经验,提高我国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因此选择了美国、英国、法国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通过介绍这些国家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方面的成功经验,希望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借鉴和思考。
在美国,项目单位对项目实施和获得预期成果承担全部责任,对不良行为负主要责任,并要按期提交研究进展报告和业务报告:资助方授权代表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重审,对项目的持续、中止或终止提出意见。在加拿大,项目单位一方面要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另一方面也负有对项目进行督促和检查,特别是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的重任,以及资助方通报。在澳大利亚和比利时,资助方要与项目承担单位签定合同,实行合同制管理。在项目执行期间,由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阶段性进展报告和阶段性财务报告,将是项目后续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显然, 这种管理体制是以信用为前提的。日本的科研评价体系中, 对科研单位的信用评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资助。
四、现行的申请和评审制度的缺陷
1. 研究项目的选题问题
从研究的题目来看,目前我国管理科学研究项目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所谓两多就是追
2
逐热点问题和效仿国外研究项目的选题比较多。比如国际自然基金热的时期研究国际自然基金的项目多。国内类似的研究选题也就随之多起来等等而两少就是我们对有前瞻性的问题和问题的选题研究比较少。
众所周知,从医学科学学科特点来讲,无论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医学的临床科研,大多数研究是属于问题导向的项目。所以,大多数医学研究立项选题和研究并对医学问题的发现时间和准确程度紧密相关的。只自问题发现得早、把握得准,才有可能确定一个比较好的项目选题,才可能为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奠定基础。这与企业制造经营产品类似,如果一个企业总是跟着市场消费的热点生产已经进入市场成熟期的产品,而不是主动调查分析市场潜在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那么这个企业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创造市场和引导消费的主体,也就不可能保持高水平的经营业绩。而许多医学问题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特点,当一些管理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或难点时,实际并非偶然,而是由构成不同医学问题的众多矛盾因素经过一段时期的冲突酝酿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的医学科学研究在此时才开始选题立项,而且还期望获得超前和比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显然这不可能的。反之,如果能够在问题酝酿初期就能够进行选题研究,则不仅可以掌握研究的主动,而亦使其研究成果具有超前价值。至于那些效仿国外研究项目的选题,除了有些是为r跟踪国外的前沿研究项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而进行的研究选题之外,此类非创新性的选题一般是难以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
2. 项目研究报告内容存在的问题
从医学项目的研究报告内容来看,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些科研报告不是“上不着人”, 就是“下小着地”。有些报告为了赶时髦,不当地引用或捏造了一些新的名词和概念、结果是画蛇添足;还有一些研究报告的内容十分笼统研究问题的集中度比较低,看起来不知其关
3
键和创新所在;也有研究报告的结论不尽科学,论据也不充分,让人看起来将信将疑。所谓“上不着人”,就是“下小着地”,就是有的研究报告看起来很华丽,也很唬人,报告中既有数据,又有模型。但仔细辨析,则不难看出报告中的模型,并非研究者原创设计的,报告中的数据也非原数据,且不尽完整准确可信度比较低因此,这种“花架子”式的研究报告很难达到很高水平层次的。此类研究报告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缺乏可操作比,难以用于实践,无助管理行为的科学化,即所谓的“下不着地”。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两种不同的方式即书面方式和网上在线方式进行一番调查和研究,从效益、效率、公平性等方面比较两方面的优缺点,希望可以对现行的科研项目申报与评审中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