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分工----等价交换原则-----计量器具
2.工业革命 提高生产力的需要---英国颁布国家公差标准 1911-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标准作业方法”“标准时间” 美国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 3.标准化组织的组建 4.战后的经济复兴
5.现代经济的发展-WTO 6.标准的定义、概念
1) 制定标准的出发点。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共同利益
2) 标准产生的基础。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实践经验;考虑全局利益,体现其科学性、民主性、公正性。 3) 标准化对象的特征。实际性事物的总结,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 4) 由公认权威机构批准。 5) 标准化的属性。强制性。 7.国标:“标准化”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活动。
8.标准化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工程技术学、生产力组织学、企业管理学等还有一些数学方法,计算机等。 9.标准化在经济中的作用。
10.建国初成立“中央技术管理局”;改革开放,为恢复文革后建设成立“国家标准总局”;88年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随后颁布《标准化法》;90年颁布《标准化法实施条例》;91年颁布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03年颁布《认证认可条例》。
11.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 1800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我国 GB 、GB/T ;WTO/TBT 12.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标准化三角形 C AB: 标准信息生产子过程 BC: 标准信息实施子过程 CA: 信息反子产过程 A B 13.标准系统的属性: 1)目标性 2)集合性
3)层次性 低层----高层 4)开放性 不断改进中 5)阶段性(相对稳定性) 14.系统效应原理
15.结构优化原理 模块化
16.有序原理 ----系统要素
17. 反馈控制原理------标准系统外部环境、闭环控制、标准化实践 18. 数学方法:
1)一般数值系列:等差数列、分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对标准化对象的简化和协调起重要作用、国际统一的重要基础标准。凡在取值上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参数系列,都应最大限度的选用优先数,在产品设计中应当有意识的使主尺寸、参数符合优先数。
1
3)模数和模数制:某种系统(构筑物或制品)的设计、计算和布局普遍重复应用的一种基准尺寸。如砖的尺寸 ------建筑模数、包装模数
19.内容即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20.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 1)简 化---防止过分压缩
2)统一化---实质是打破旧平衡,树立新平衡的过程
3)系列化---产品基本参数系、编制系列型谱、开展系列设计 4)通用化---功能互换、尺寸互换 如工艺卡
5)组合化---(建筑用砖、活字印刷)即多次重复使用统一化单元或零部件来构成物品的一种标准形式。
6)模块化---(功能模块、结构模块)标准化产品,可成系列设计和制造。综合和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特点。如武器、集成电路、大型设备。应对复杂系统类型多样化、功能多变的标准化。
21.为贯彻强制性标准,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老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标准化要求。使用者生明其产品符合某项推荐性标准时,可以申请产品质量认证,有助于提高质量信誉和社会知名度。
22.工作(操作)标准的内容: 1)岗位目标
2)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3)业务分工与业务传递方式 4)职责、权限 5)质量要求与定额
6)对该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 2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 2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
25.综合标准化 ----案例:彩色电视机的综合标准化 26.合格评定: 1)认可制度
2)认证制度----产品认证:概念、基本要素、模式(八种模式)、基本程序、产品认证标志;管理体系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 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 27.三大国际标准化机构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3) 国际电信联盟 ITU
28.质量管理----标准化在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这三个质量管理的普遍过程中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质量计划---确定产品特性,建立产出产品的过程即实行标准化 2)质量控制---控制的管理活动通常具有重复性
针对重复性的活动所制定的这些规则就是我们所讲的标准。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相当的部分都是重复性的活动,从而在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标准。一定意义来讲,控制性管理活动也就是贯彻实施各种标准的过程。控制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 3)质量改进---提高合格率、降低产品成本。改进活动是一种攻关式的或项目式的活动,具有一次性特征。人们实施改进的程序、在改进活动中应用的方法等往往是表的,改进以现在标准为出发点,改进目标的实现则意味着将要在新的标准化进行控制。改进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水准得以提高。 29.PDCA 循环
30.六西格玛管理----“只有能够衡量,才可以实施改进” 31.标杆分析
32.卓越绩效模式---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种实施细则,是对以往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
33.信息化标准体系
2
34.先进制造技术标准化
35.企业中产品的技术管理往往以产品结构为主线,通过建立能够反映产品结构的工程物料表(bill of material --BOM),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管理、制造过程管理、物资和仓储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 36.BOM 的具体用途有:
1)使设计系统化、标准化、通用化;进行加工过程的跟踪; 2)作为配套和领料的依据,并进行物料追溯; 3)是采购和外包的依据;
4)进行成本核算,作为报价的参考。 设计 部 门 工艺生产 部 门 部 门
基于产品结
构的BOM
核算物资
部 门 部 门
其他 37.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1)单件生产 2)成批生产
3)大规模生产---福特汽车流水线生产模式: 零件可互换性 专业加工设备 高效率、规模经济 生产过程标准化 高产量、低成本 劳动分工简单化
这种建筑在流水线上的大量生产方式,所遵循的一个永恒的原则----面向统一的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统一的市场(而非分化、多元化的市场)和标准化产品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两块基石。 38.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言》 大批量生产:经营策略----为库存生产,制造什么就买什么
大规模定制:经营策略----为客户生产,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39.大规模定制的特点和优势:
1)适应需求个性化、层次化、多样化的市场新特点 2)适合快速多变难以适应的市场新特点
3)适应质量好、成本低、交货及时、服务周到的市场竞争特点-----通常采用模块组合产品 4)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