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集美”集美之秘——专访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杜志忠

来源:抵帆知识网
职业榜 F编辑IAMOU刘伟I E-mSa il:CzhiOLyezazhLi@E1GE耳63.com 只教名校 《孟子-万章下》有载:“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集美,地如其名:汇聚八方之客,聚四 方精华,展现全方位美感。它由原先一个小村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成了福建省厦门市最完美的区域:气候四季温 和,区位优势独特,环境恬静幽雅,集聚数万侨胞,是著名侨区、旅游风景区和文教区。 从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开始,集美区就以办学闻名全国。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就坐落在这集大成之美 的富有文教气息的区域。它不仅地处天然之美之地,而且先后经历了最开始的涅粲之痛,7年的发展之“痒”,最终实现 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跃进,集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内涵之美,成为全国职业院校群星中的新星。成为学子们心目中的 求学圣地,成为企业争相合作的对象。 一个小小的“集美”,是如何“集大成之美,引八方之英才”的呢?日前,记者与来自全国的70多名职业院校的校长 们一起,走进了厦门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在校长杜志忠的带领下,感受了“集美”之美,也揭开了“集美”集大成之美的 神秘面纱。 ‘‘ 集美”集美之秘 专访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杜志忠 本刊记者/杨生文强音 “我们职业学校有着一般普通高校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企 业资源,是以技术立校的,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企业 的新技术、高技术。” 在学校的数控实习基地,记者见到一名来自厦门大 学的学生。他介绍说,大学本科、研究生大多是学校推 荐而来的。来职业技术学校“回炉”的主要原因有的是 为了了解和掌握最新工艺和技术,有的则是在此研发专 业技术系统,做课题设计。目前,在学校的焊接技术、 电光源及LED应用技术实训车间,均有厦门大学研究生在 做课题研究。 为了时刻与新技术、高技术同步,集美职业技术学 集新技术、高技术之美.技术高地引高校 大学生回炉 校没少下功夫。他们“走出去、引进来”,与周边的诸 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不仅与周边企业开 展就业、顶岗实习、聘请技术人员、开设讲座等方面的 在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记者惊奇地发现,这所以职 合作,还开展定向培养、联合办学、产学研活动等一系 业技术教育为主的校园内,居然有不少大学本科生和研 列深层次合作。他们先后与海莱照明开设了光衰检测实 究生的身影。更令记者吃惊的是,校园内每年来自985高 验室,与PANASONIC(松下)电焊机合作成立了中国南 校的本科生有1O0多人,其他院校的本科生有300多人, 方培训中心。凡是能够联系上的大企业,他们都主动靠 每年来学校交流、实习的研究生也有十几人。他们中有 上去做工作,寻求各种形式的合作。在企业进行新产品 的来自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和机电学院,还有的来自厦门 研制的时候,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都可以跟着,在 理工学院等院校。“大学生回炉”虽不算新鲜事,但如 合作中了解和掌握新技术、高技术。众多与企业的合作 此规模还是头一回碰到。为此,集美技术学校专门建立 机会,最终吸引来大批高校毕业生在此回炉。 了厦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基地,用于承接高校学生的实 习。 一为了打造自己的技术高地,他们还探索出了“跳出 学校办学校”的思路。在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汽车 个小小的中职学校,缘何能吸引本科生、研究生 城),他们建立了自主产权、规模宏大的机电LED实训中 心,以机电LED实训中心为载体,建设了示范性数控技 术实训基地、电光源技术实训基地、太阳能光伏与LED实 “低就”呢? “新技术、高技术!”校长杜志忠道出了个中缘由, 耳 }}之名校FAM0US COLLEG E 编辑I刘伟I E-mail:zhiyezazhi@163.com 职业榜 们抓住了大金龙公司。大金龙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高端客 车制造企业之一,学校主动请缨,说服大金龙公司把它 们的整个海外授课培训基地放在了集美学校。在合作过 程中,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学校教师全程跟进。在 服务和跟进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能掌握第一手信息、 第一手资料,看到这个行业内的一线新设备,学到这个 行业内的一线新技术。同时,也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 在服装行业,他们抓住了“七匹狼”,每年与他们开展 的培训合作就达 ̄U2000人次。在合作中,学校了解了企 业新的专利,学到了企业新的技术。除此之外,学校还 获得了“中国船级社焊接技能考核”资格认证。在中职 学校当中,能够取得这个认证的屈指可数。 训基地等,并设立了光电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汽车维 风向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带动了其他企业主动寻 修技术、焊接技术应用与自动化、精密钳工、模具(现 求学校来合作。近几年来,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 代)技术制造技术等实训车间。学校主教学区还设立了 司、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海菜照明有限公司、厦门 烹饪专业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机械、服装设计与工艺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先后与学校合作建立了校 实训基地,物流商贸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除了在学校内 外固定实训基地,学校的机械制造技术、电光源技术、 建立各专业实训基地外,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还在校外建 服装设计与工艺、物流商贸、计算机应用和旅游烹饪等 立19了个专业实训基地。 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也分别联系了各自的合作企业,福建 一个个实训基地,就是一个个技术高地。它们像一 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 个个纽带,把企业的高新技术和学校的教学培训连接在 司、利郎(中国)服饰有限公司、厦门白鹭洲大酒店、 一起,共振互赢,在为学校提供与企业同步的技术支持 现代服饰有限公司等全部囊括在学校不同专业的合作伙 的同时,也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所需人才。 伴企业名单中。 这种“爱人式”合作关系不仅为学校解决了实训和 抓牢风向标企业,变“有情人”为“爱人” 生源问题,还为学校的技术进步和学生就业提供了全方 “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是当今校企合作中 位合作。半导体照明领域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专业名称 的通病。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热情很高涨,但是企业不买 和中职专业培养计划,而企业对工艺要求越来越新。在 账,导致众多学校无法与企业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 这种情况下,学校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开设了电光源 系。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杜志忠形象地把学校与企业 技术、LED应用两个专业,满足了当今职业技术专业人才 的这种关系比喻为“有情人”关系。 化的需求。学校还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采用定单式培 为了找到“有情人”,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充分研究 养模式,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先后开办了“路达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创造性地建立了“企业学院”,为 班”“正新班”“厦工电焊班”“玉柴发动机班”“三 众多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基地。近几年来,他们先后与厦 安光电班”“联想通信班”等。部分企业还为学生提供 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正新学院”,与 助学金和设备,并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教 厦门路达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路达学院”,并依 学实践工作。 托学校机电LED实训中心,与厦门金龙汽车股份有限公 就这样,校企之间勉勉强强的“有情人关系”上升 司联合成立了“金龙海客户培训基地”,与中国电器协 会、厦门市LED促进中心共同挂牌成立了“海峡西岸经 济区半导体照明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这些合作 项目每年累计为企业员工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2000 人次以上,正新学院、路达学院在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同 时,还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努 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 “企业和学校的‘有情人’关系时有发生,而正统 的‘爱人’关系却难以建立。”杜校长说,如何把临时 的“有情人”变为永久的“爱人”呢? 抓牢风向标企业,用风向标企业带动一般性企业深 入合作,是他们的绝招。这些“风向标企业”都是在技 术、实力上能够引领未来的企业。在客车制造行业,他 职业榜 f编_A辑MOUI 伟I E・mSa n:CzhiOyezLazLhi@E1GE耳63.corn ;{;教名校 到稳稳当当的“爱人关系” 广聚八方英才。打造“虎师”团队 短短的七年时间,集美职校就实现了“三级跳”。 2004年,集美职校由三所职校整合而成,整合之 初,师生总数不到1500人。七年间,在学校全体教职员 工的努力下,学校连年进步:2005年跨进省级重点职校 行列,2008年跨进国家级重点职校行列,2009年被评为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中职 国家改革示范立项学校。 一所只有7年历史的“小弟弟”,是靠什么与具有 几十年历史的职业教育战线上的“老大哥”一较高下的 呢? “广聚英才,广造英才!”校长杜志忠如是说。 在聚才方面,学校一直敞开校门招贤纳士。在教师 的选拔上,学校专门聘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管 理实训车间,选拔既懂管理又会经营、既懂专业又有技 能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充实学校教师队伍,让他们在专业 开发、工艺开发、学科建设等重要岗位发挥特长。这些 能工巧匠中有不少是厦门市技术能手和技术状元、福建 省技术能手。部分能工巧匠还被聘为编制内专业教师, 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深度。 在聚才的同时,他们还注意造才。学校创造性地建 立了专业带头人职业生涯发展机制,积极创造条件赋予 专业带头人(尤其是重点和特色专业带头人)一定的教 学事务的决策权,并强化其执行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 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 师生互动频率的增加。他们还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公开选 拔、培养和考核管理机制,明条件,公开选,明职责, 厚待遇,严考核,多鼓励,促进专业带头人队伍的成长 和可持续发展。他们还邀请社会上各行业代表、委员会 成员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先后邀 请了中国模具协会秘书长秦珂、厦门模具协会秘书长李 敬捷等专家学者参加学校模具产教车间一体化建设论证 会。从学术发展上创造条件鼓励专业带头人参加学术会 议和行业专业活动,成为各类协会成员,增强影响力。 学校还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石伟平教授到校开展课程改革讲座,邀请了徐国庆教授 带领其团队帮助学校教师开展电光源专业、服装专业课 程改革。 学校充分利用了厦门市是全国首批被科技部授牌的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的优势条件, 及时对电子技术应用做专业发展调整,成立了电光源技 术、LED应用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他们聘请电光源 专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电光源专 业教材,出版了《半导体光电器件封装工艺》和‘光电 器件检测技术》等教材。2011年8月,在厦门市教科院 的主持下,他们与集美轻工业学校一起,面向福建省中 等职校开展了光电子师资培训,学校承担了LED封装与 检测培训项目,专业建设在福建省起到了较强的示范作 用。 在对人才进行“聚”、“造”的同时,他们还注意 “管”。学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将绩效与 利益挂钩。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他们成立 教学考评小组,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 先后制定了教学计划、常规检查、听课制度、学生评教 制度、学生奖学金制度、公开课及说课制度、教学总结 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教学工作量规定、车间管理 制度、教师下企业学习制等较为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 全面规范教学工作:设立专职部门进行专业技能管理, 并特别成立了专业技术中心,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技能 教学管理:组织了学校基本专业技能竞赛的技能周,确 保专业技能教学落实到每位学生,让他们都能学到专业 技能知识;为提升学校专业教师专业水平,学校招聘企 业能工巧匠充实师资队伍。近几年来,学校从企业先后 聘请15名能工巧匠参与任教,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工 程师1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8名,他们中有厦门市技术 能手和技术状元,也有福建省技术能手。部分能工巧匠 还被聘为编制内专业教师,在专业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 献。 “虎师”团队令集美职校在专业领域虎虎生威。在 这些优秀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耳只教名校FAMOUS COLLEGE Iiiii I刘伟I E-mall:zhlyezazhl ̄163. ̄oR1 职业榜 作,有的还成了中国南极科考队雪地车的维修技师。 成立教育集团是集美职校合作创新中走出的第二 步。在厦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与集美轻工业学校 牵头组建了厦门机械职业教集团,并参与组建厦门商贸 职业教育集团、厦门电子职业教育集团和福建化工职业 教育集团等。学校还代表厦门机械职业教育集团与厦门 市卫橱行业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此外,依托电光源的 专业优势,学校正在积极筹建光电职业教育集团。 他们还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和设备优势,积极推动集 团成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成 立教科研机构,推进集团成员学校教学一体化,推行厦 门职业教育园区(集美)创新改革教育试点工作;成立 成为福建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 就业服务中心,搭建就业平台;校企互动,培养企业实 用、烹饪、电子技术成为厦门市重点专业。2011年学 用型技术人才;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学校品位。 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电光源技术专业被认定为厦 集美之秘给中国职业教1_r带来的启示 门市级示范专业,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焊接技术 一应用专业是福建省改革试点专业,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为 所发展仅有7年的职业技术学校,能够从教师到学 国家级改革创新重点专业试点。他们还利用自己的技术 生,从企业到学校,硬件到软件,从校内到校外,都形 优势,积极承办技能竞赛,起到了示范作用,先后承办 成自己独特的运营方式,“集大成”般地飞速发展; 一了福建省2OlO年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焊接技术省级培 所以中职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吸引无数在校大 训,厦门市第13届、第14届职工技能比赛服装比赛,集 学生、研究生回炉; 美区烹饪技能比赛,海峡两岸大学生发动机拆装技能竞 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小弟弟”,不但在校企合 赛等,并与厦工、路达等企业开展校企联合技能比武, 作、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让拥有几十年历史的中职“老大 与松下松兴公司举行了机器人应用技能比赛。其中承办 哥”学校感叹,而且在原有的理念上又有新的创新:企 的20lO年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焊接技术省级培训是福 业学历学院,教育模式商业化……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具 建省第一所中职学校承办的师资类的培训,得到省职教 备的不仅仅是“精”和“新”,还有强势出击、稳固市 中心等多家单位的一致好评。 场的魄力。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办学举措,学校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留给人们启示是:精钻各处,全 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办学成效不断凸显。学 面撒网,全心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方能达到 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8%以上,其中机械、光 “集大成”,并在日后凸显出“美”来。 电、服装和烹饪等专业的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 集天下精华为美。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汇集企业、学 90%以上,毕业生就业岗位遍布大型国企和效益较好的 生、教师的精英,并继续以三管齐下的势头,稳摘福建 外企。学校因此连续两年荣获“厦门市职业指导先进单 省职业技术学校的桂冠。望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全方 位”称号。 面发展,奏响职业技术学校灵动的乐章,成就日后“大 集创新之美.打造职业教育合作新模式 成”,再创明天的辉煌!  .在集美职校,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专业设置、教学管 理、人才培养、校企业合作等方面,在校校合作、内外 合作上同样有创新。 校长杜志忠认为,职业教育也有个“产业链”,通 过这个产业链,学校可以吸取别的学校优势专业的长 处,校校之间可以优势互补,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积极与中西部学校合作,是他们走出的第一步。他 们与中西部学校合作,共同建立合作班,中西部地区学 校把一个班的学生选送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来集美学习 专业技能,集美学校负责学生训练、教学乃至就业。优 秀的生源到校参加培训后,可以参加技能竞赛,尖子生 平分到合作学校。合作班的学生,最后全部都找到了工 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