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年代(公元前) 2224-2198 2197-2189 2188-2160 2159-2147 2146-2119 2118-2058 2057-2041 2040-2015 夏 2014-1997 1996-1981 1980-1922 1921-1901 1900-1880 1879-1849 1848-1838 1837-1819 1818-1766 干支纪年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王(帝) 27 9 29 13 28 61 17 26 19 16 59 21 21 31 11 19 53 在位年数 丁巳-癸未 甲申-壬辰 癸巳-辛酉 壬戌-甲戌 乙亥-壬寅 癸卯-癸卯 甲辰-庚申 辛酉-丙戌 丁亥-甲辰 乙巳-庚申 辛酉-己未 庚申-庚辰 辛巳-辛丑 壬寅-壬申 癸酉-癸未 甲申-壬寅 癸卯-乙未 邵雍的“夏代年表”列17王,公元前2224-公元前1766,共459年。今《夏商周年表》亦列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471年。《史记·夏本纪第二》“集解”:“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駰案:《汲冢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矣。”可见,今表与之合,而邵表则少12年。其中对不降在位年数,邵雍定59年,是取之皇甫謐《世纪》,而不取《竹书纪年》“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说。南宋罗泌撰《路史》,则以《竹书纪年》为是,而证《世纪》之非。如果邵雍取不降在位69年说,则夏代年数即与471接近(仅少2年)。然而,邵雍不取《竹书纪年》“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与“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记,① 却把不降在位年数定为59年,应该说他有更确切的文献依据。今表对应了471年,其中既是以不降在位69年。
邵雍“以运经世”尧甲辰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尧在位72年、舜在位61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24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54年。今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黄金书屋·历史作品》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唐尧即位之年与邵雍所推相同,亦为公元前2357年。是表尧在位100年、舜在位50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07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37年。依《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集解”:“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又依《史记》“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
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则知尧在位近一世纪、舜在位半世纪之说是源于《史记》。为什么邵雍不依《史记》而定尧、舜在位年数?在夏代开国元年的断代方面,为什么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夏商周年表》要相差百年之多?今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为什么能在尧即位年代上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这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