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前复习之我见
一、搭准中考脉搏,力争有的放矢
要求检测“双基”掌握水平的题目仍然占大多数。所以不能“超纲”复习,已经明确不考或降低要求的内容(比如多步反应计算、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鉴定,书本上出现的拓展视野的知识点等)不要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要回归课本(含复习指导用书),认真研读笔记,最好将每道习题、每个实验再过一遍,因为中考基础分值题目都是课本上原题的再加工或再改造的产品,拿满基础分(约占80%)仍然是每个考生的首要目标。 二、针对不同题型,掌握方法要领
1、单项选择:通过分析我校的模拟试卷,发现考生客观题的准确率仍然不高,只有85%左右,这说明部分考生还须亟待提高选择水平。实际上,不论何种选择方法,都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要细,看清选择的正误要求,特别是要求选“错误”的或“不正确的”(因为大脑做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选对的!)时要画圈或注明。最好养成逐项判断的好习惯,如果得出三对一错或三错一对的结论,那么这个少数派就是答案!二是要理,不管是直接判断还是推理判断都要有根有据,比如判断某选项“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盛有氧气的瓶中复燃”时可运用例证法,举一反例——空气(含21%)即可说明它是错的。遇到计算型选择最好将过程简单地列在题干旁,以便印证。三是要敏,就是说遇到陌生或难题时能根据题干信息排除某些选项,缩小选择的范围;或者运用直觉做出判断;或者能灵活运用其他方法等。
2、其他题型:填空题或实验简答题要注意科学规范、清晰准确,表达要符合题意,不能张冠李戴或答非所问。比如盐酸不能表示成HCl,中和反应不能写成“中合”反应,活塞不能误认为“止水夹”或“弹簧夹”,没有明显现象不等于不反应等。根据方程式的化学计算题在动笔前一定要先作分析:发生的是什么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还是某一反应物有剩余?生成物中什么是溶质?反应前后溶液的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还要注意的是化学计算是物理量的计算,因此运算过程要带单位。 三、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1、向错题要成绩。错题其实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梳理中对做过的试卷要认真剖析:是原理糊涂还是概念不清,是记不清楚还是理解错误,是粗心大意还是真的不懂等。在反思中找到错因、避错寻正,使自己的弱项得到改善和加强,分数自然就会从减法变成加法。 2、向知识要记忆。“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这句话清楚地道出了记忆对于克服化学零散知识的重要性。好的记忆法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口诀法适用化合价、溶解性、操作步骤和顺序等;分组法适用于原子序数、金属活动性顺序等;对比法适用于俗名、颜色、化学符号、反应类型和规律等;当然综合运用上述记忆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向解答要能力。要真正提高中考化学成绩,必要的思想方法是转化为解题能力的动力源。比如克服“定势思维”的发散和变通思想;把握“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内外因互动规律;归纳法和元素守恒思想;实验误差的思辨分析;信息迁移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在复习的后阶段,结合试题应有意识地自我训练,尽早转化成一种“自动操作”的本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