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及夏商音乐
1. 音乐的起源:劳动起源说、模仿说、异性求爱说、巫术说、 游戏说、信号说、“太一”说、潜意识(无意识)说、情感表达说。
2. 远古乐器:A、吹管乐器(骨笛、埙、角、蘥、龢、言)B、 打击乐器:(鼓、磬、钟、铃、缶)
3. 简述贾湖骨笛:它是远古乐器,出生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 湖,目前共出土骨笛35件,它是由丹顶鹤的尺骨所制,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距今9000多年至8600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6个孔左右,能吹奏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中期距今8600至8200年左右,它有七孔,能吹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晚期距今8200至7800年左右,能吹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若干变化音。贾湖骨笛是我国出土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现在仍能使用的乐器。
周代音乐
4. 六代乐舞: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 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和周初时的《大武》。
六代乐舞是颂扬先秦不同时期创业首领或帝王的文治武功。它们在周代宫廷的用途主要是为了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诗、歌、舞一体,而声调平缓,表现一种庄严、平和、中庸的情绪,具有严肃静穆之感。
5. 颂乐:重大典礼使用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 视学及其他重要的典礼之中。
6. 雅乐:是周代的一种宫廷音乐。它主要用于祭祀与各种典 礼活动。
7. 郑卫之音:原指郑为的民间歌舞音乐,它实际上是一种保 留的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后是儒者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
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民间俗乐,因为由女性表演,故又名“女乐”,春秋以来,这种音乐影响日益扩大,逐渐取代了雅乐的趋势。
8. 南音:是周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民歌。 9. 九歌:是楚国南部民间祭祀的大型歌舞曲。 10. 成相: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
11. 八音:是古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成“金(钟、鎛、 镛、铙)石(编磬、离磬、玉磬)、土(埙、缶)、革(土鼓、足鼓、楹鼓)丝(琴、瑟、筝)、木(柷、圄)、匏(笙、竽、巢)、竹(箫、管、篴)
12. 曾侯乙编钟:全套65件,分三层悬挂,总重量达5134斤。每枚
钟能在正鼓部与侧鼓部分别敲出相隔三度的两个音,总音域达五个八度,十二律俱全,中间的三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半音列。钟上有错金铭文。这不仅说明周代的乐律学已有高度的发展,标志着周代乐器制造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13. 三分损益法:以弦乐为计算基础,连续损益得出的春秋时期产 生的计算乐律的理论。
14. 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被称为律。 15. 儒家音乐思想:以礼为本,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它既强调 其一,关于音乐的来源。其二,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其三,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其四,关于对音乐的美感认识。
16. 墨家的音乐思想:音乐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主要思想是“非 乐”
17. 道家的音乐思想:大音希声。 秦汉三国音乐
18. 汉代掌管音乐的两个机构:太乐,乐府。岳府的主要任务:采 集各地民谣,加工配乐,还从事创作新乐,进行演唱演奏。 19. 汉代鼓吹从乐器配置和运用场合来看,主要可分为鼓吹、横吹、 短箫铙歌、箫鼓四类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合奏为主。
20. 相和歌:原是汉代北方各地流行的各种民间歌曲的通称。形式:
a.原始的民歌,只是清唱,无伴奏。 b.在徒歌形式上加以帮腔,
称为“但歌”c.在徒歌基础上,再进一步加上乐器伴奏,并有演唱者手执称为“节”的乐器而歌,这才真正为相和歌。
21. 相和大曲包括三部分:艳、曲和解、趋或乱。唐大曲结构分为: 散序、中序、破。
22. 汉代相和歌最常用的调式:平调、清调、瑟调。相和大曲的名 称和歌词,现今尚有保存在《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史籍中23. 琴,也叫七弦琴,后世或称为古琴,是我国重要的古代乐器。
古琴逐渐成为文人的代表乐器,作为文人有修养、高洁秉性的象 征。文人琴家有:马相如、刘向、桓谭、蔡邕、蔡琰、嵇康、阮籍。
24. 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汉代蔡邕《琴操》中载有 《聂政刺韩王曲》,琴家以为即今日之《广陵散》曲,于东汉末而成大型的古琴曲。
25. 蔡琰(蔡文姬)的琴《胡笳十八拍》
26. 秦汉重要的乐器有:琴、箜篌、琵琶、笳、角、铜鼓、锣。 27. 嵇康的《声乐哀乐论》是中国音乐思想史中的一部极富思辨性 的音乐美学论著。音乐不能表达人喜怒哀乐的表情。嵇康强调音乐有“单复”、“高埤”、善恶”、“猛静”、但如何,都要归于“和”
主张外得“自然之和”的平和之声,内存“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的平和之心,他以平和之美,作为音乐的本质特征。
两晋南北朝音乐
28. 清商乐,也叫清商曲,简称清商、清乐,它是北方和南方民间 音乐的融合,但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歌、荆楚西声。29. 吴歌,又称无声歌,它是东晋始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风格抒
情细腻。吴歌的结构通常是五字一句,四句一段的分节歌,有部分是五言三句或长短句的。
30. 西曲,也称西曲歌,它采自荆、樊、邓之间,是以湖北中西部
向西涉及湖南、四川、贵州一带的民歌与舞蹈,其曲调较多,内容多抒发游子思归、别离之情、长江流域丰富的物产等。
31. 清商大曲所用调式:平调、清调、瑟调,合称为“清商三调” 32. 北歌,又叫“真人代歌”,是北朝宫廷音乐的代称。这些北歌 又与原来的横吹曲相互融合,发展成一些军乐,即“鼓角横吹曲”。
北歌风格豪放刚健,语言质朴坦率 33. 百戏即类似现代的杂技。
34. 南北朝时陆续进入中原的主要有龟兹、西凉、疏勒、康国、安 国、高昌、天竺、高丽等国的音乐,而以龟兹乐影响最大。 35. 西域音乐在此段历史时期广泛传入中原,有以下原因:其一, 战事频繁。其二,“和亲”,其三,经商。其四,佛教东来。 36.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器有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方响、 锣、钹、星、达卜、唢呐。
37. 琴曲《碣石调?幽兰》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乐谱,也可以说 是“文字谱”,注明是梁代丘明所传
38. 乐律学的发展:荀勖笛律,何承天的十二等差律,钱乐之的360
律,沈重的360律,纯律音阶。 隋唐五代音乐
1.太常寺是唐代长官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由太常卿主管。一、大乐署。二、鼓吹署。三、教坊是宫中训练、。四、梨园是专门演习法曲的机构
2.宫廷音乐重要的形式有: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法曲、大曲等、
3.隋初颁定七部乐分别为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
高丽伎和文康伎七部。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伎、高昌伎、龟兹伎、疏勒伎、康国伎、安国伎、扶南伎、高丽伎。
4.唐代重要的法曲《霓裳羽衣曲》,其结构分为三大部分:a.散序、
b.中序、拍序、歌头 c.破或舞遍
5.大曲的结构大致与法曲相同,其区别可能在两个方面:其一,大曲与法曲在结构上更为庞大;其二,无论是舞蹈还是音乐,大曲都更为热烈奔放,而法曲显得清雅,这可能与后者部分音乐源于宗教音乐有关。
6.参军戏是一种讽刺、滑稽性的歌舞表演。参军戏有苍鹘和参军两个角色。参军戏的唱腔一般选用当时流行的民歌、曲子或大曲的片段,它已经具有某些后世戏曲的特征了。
7.隋唐文人音乐主要包括词乐与琴曲两类。
8.说唱是一种有说有唱的艺术。其歌唱部分常是一种叙事歌曲,其说话部分或用散文,或用四六文体。
9.变文是佛教寺院为宣传教义而设立的一种说唱音乐,它用说与唱的形式,将佛教经文或教义讲唱出来。通常是七言四句,也有五言或四言的。按其听众不同分为“僧讲”和“俗讲”。
10.重要的记谱法:文字谱;减字谱;工尺谱;舞谱。 11.乐律学的发展:新音阶;俗乐音阶;犯调;移调。
12.隋唐音乐专著;a.《乐书要录》,一部通俗性的音乐理论专著。B.《教坊记》,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轶事的著作。C.《羯鼓录》,唐代南卓于宣宗大中二年完成的记录羯鼓由来、
唐代羯鼓名手、逸闻趣事,以及一百二十八个羯鼓曲名的一部羯鼓专著。D.《乐府杂录》,唐代段安节所撰写记载唐代歌唱家、演奏家等问题的唐代音乐见闻录。
13.音乐思想:白居易首先肯定音乐可以反映政情与民情以及政治的好坏,决定人民喜怒哀怨的感情,而人民感情又决定了民间音乐的欢乐与悲伤。它的这些观点,继承了儒家的音乐思想。
明清音乐
1. 少数民族主要的歌舞:a.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一 种,是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的大型套曲。乐器伴奏有达卜、
那噶喇、哈尔扎克、喀尓奈、塞它尔、喇巴卜、巴拉满、苏尔奈八种。晚期流行的木卡姆通常由《木卡姆》、《穹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甫》四部分组成,曲调为七声音阶,节奏多遍,复拍子为其主要特征。
2. 囊玛,藏族民间歌舞,是一种大型的歌、舞、器乐相结合 的艺术形式。其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三部分组成。其曲调比较固定;歌曲曲调典雅,节奏舒展;舞曲急速而欢快。伴奏乐器有竹笛、扎木聂、扬琴、特琴、根卡、藏京胡及马串铃等。
3.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常在节日、宴会上表演。 4. 堆谢是藏族的民间歌舞。
5. 明清说唱是继承宋元说唱而发展创新的,现存三百多曲种 大多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从他们的某些共同特点来看,可归纳为:弹词、鼓词、道情、琴书、牌子曲、杂曲、走唱、板诵八
大类;就其音乐形态而言,可分曲牌体、板腔体与综合体三大类。 6. 弹词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南方板腔性的曲艺,唱词以七言诗 赞为主,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或三弦。明代及清代前期的弹词多为长篇说唱,演唱者自弹三弦或琵琶,也有増用二胡、四胡协助伴奏的。清中叶嘉庆年间著名弹词艺人有陈遇乾、姚豫章、俞秀山、陆士珍等,被誉为弹词界四大名家。
7. 鼓词主要流派有子弟书、梨花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 西河大鼓、安徽大鼓、湖北大鼓、梅花大鼓等
8. 牌子曲又叫清曲、清音、小曲、曲子等。其演唱方式,以 一人独唱较多,亦有数人合唱或递唱的,常用乐器有琵琶、筝、弦子、月琴、笙、笛、鼓、板等。
9. 道情渊源于唐代道曲,始于南宋的曲艺,用渔鼓、简板伴 奏,宣扬道家思想
10. 琴书是明清时曲艺的一种。曲调因地而异,有坐唱、站唱等表 演形式。
11. 杂曲伴奏多用三弦、琵琶、四胡。
12. 走唱指的是一些带有歌舞色彩的流动的说唱形式。
13. 板诵是一些没有歌唱性旋律,只是按照一定的节拍,朗诵有节 奏有韵律的诗体故事的一些曲种。
14. 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 腔,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和昆山腔。
15. 乱弹剧的声腔最重要的为梆子腔。A.梆子腔,乱弹剧代表声腔 之一,因用枣木做成,又称“秦腔”。它一般都有高昂激越、强烈急促的特点。B.皮黄腔是乱弹剧的重要声腔之一。C.二黄腔在湖北与西皮合流,形成汉剧。D.二黄与西皮进一步发展,吸收昆、高、梆子诸腔,在北京形成京剧。
16. 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戏曲剧种,因形成在北京而得名。安徽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带去二黄腔。@1/周代的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