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宗教的理解
在原始社会,宗教与艺术浑然一体。
原始的宗教起源于人们对于对于自然界认识的有限性,以及对于自然现象的畏惧。因此人们认为有神灵的存在,并主宰了一切,创造了腾图。因为当时社会的需要,那些智慧的人将形形色色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等统一起来,就形成了原始宗教。
宗教的存在有着其深刻的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
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们对于宗教的需求。其实,宗教的产生,并不是来源于人的欲望,而是来源于人的欲望所带来的苦恼后果。我们无法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物质得到了越来越高的满足,但是在精神上可以说是越来越匮乏了。因此我们寻求精神的寄托,宗教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常常会思考,会苦恼,想要理解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意义,而宗教的意义不是让我们逃避生活,而是积极面对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每一个境况而不做错误的判断和执著。所以,只要是正确的理解和修行,任何宗教都可以带给我们积极和快乐。
积极是什么意义?积极就是主动、就是认真,就是明确自己行为的目的而后展开行动。这一点,任何宗教都可以看到。
乐天是什么意义?乐天就是快乐,喜悦,不是对生命对生活的多愁善感,而是明白怎样在此时此刻、此时此地,表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不是一个信仰宗教的人,但是看到我外婆对于教的信仰,我觉得宗教是很好的心灵寄托。我外婆常年身体不好,胃也不是很好,自从跟着她的朋友信了教后,我可以感受到她人开心了很多。我不迷信但是我也不否定宗教带给我们的作用,我觉得我的外婆是找到了一种寄托,让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也相信自己的病痛会慢慢减少,并且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做祷告,来祈求和忏悔或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愿望。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人的思想在很多时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医疗上,医生很多时候都不会告诉病人他的病有多严重,如何如何,没希望了什么的,应为一个人的求生意志有时比什么药都灵,相反的,以个没病的人也可以自己想出病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被误关在一间冰库里,而那间冰库的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下,并且是密封的,在这种情况下被关上一夜是很难存活的,那个可怜的人就这样被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被活活冻死了,但其实那天冷库并没有开冷气,里面的空气也足以支持他呼气一个晚上,而他被他的心活活冻死了。看见心理作用对于人们的影响,所以我不反对我外婆信仰教,我希望她能应为快乐而减少生病带给她的疼痛。
施莱尔马赫从人的内心情感上来说明宗教,提出了宗教是人们“绝对依赖的感情”这样一个著名的分析。他认为宗教是人的内心一种的“对无限的感觉或鉴赏”。奥托在他的《论神圣》一书中也将宗教视为人“对神既敬畏又向往的感情交织”。弗洛伊德对人的“依赖感”从另一个角度作出了解释,也就是说他认为这种“依赖”并不是把上帝作为一种“外部”的依赖对象,并不是人们在仰望天际时产生的“神圣”、或之感,“内部”类似人在幼童时期对父母的那种依“倾慕”“敬畏”而是人类的、赖感,以及人与这种“父母情结”相关联的“负罪感”,一种罪疚感,因此宗教表现出人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而在当今世上,宗教信徒是一个庞大的团体,在当今世界60亿人口中,信奉各种宗
教的人有4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0%。
三大宗教中第一大宗教是教,信徒有19亿人,占人类总人口的34%,分布在251个国家和地区。
其次是教,信徒约12亿,占总人口的18%,分布在172个国家和地区。另外佛教信徒大约是3.5亿人,占总人口的6%,分布在86个国家和地区。
如此庞大的宗教团体必然对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纵观人类历史,宗教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宗教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政治,文化和人的影响更大。在当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在改变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宗教的特性,使宗教逐趋渐向世俗化合多元化。宗教为了自身的发展,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世俗化和现实化。宗教总是以社会群体的面目出现的,在处事哲学上和行为策略上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权变。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它的文化,它的艺术。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提起各自对的文化,就不能不提到宗教。我尤其喜欢他的建筑,她就像是有灵魂的,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也像是有魔力的,使步入其中的人们不由自主的平静下来。埃及神庙是世界最早的宗教建筑之一,在结构上通常有高大的牌楼门,形体对称,整个内部空间由大殿和长廊构成,而有着众多高大林立的柱子的柱厅是埃及神庙的最大特色,也是营造宗教感召力最强烈的场所。
我最爱的就是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产生,是历史上的奇迹,而这种风格的建筑,恰是为教量身打造的天国。在黑暗和压抑的中世纪,哥特堂如荆棘中的玖瑰,疼痛的,但是绝美!每一个城市都以自己的教堂为傲,每一个教堂都是当地人民的血汗结晶,而人们精巧的工艺,天才的思维,全被最完美地溶合在当时唯一合法的艺术创造里,在诸多方
面被压制的人类,唯有在教堂的建造上可以任已发挥,肆意奔放,于是,艺术,被充实在哥特堂的灵魂里,完整的仪式之形制,华丽的束柱,飞腾的扶舵,至美的玖瑰花窗,精巧的尖拱,锐利的高塔,感召自此有了光和热,有了芬芳的气味和甜美疼痛的感觉,有了冥冥中萦绕半空的歌声和甚至直入人心的欲望。
古往今来,宗教既在变也不变,变是因为社会的因素,期形式等的变化,不变的是它的本质,是他实现信仰的一种“非理性”形式,以及他那包含着精神与智慧的艺术。
参考文献:
《现代化背景下宗教之社会功能分析》
《世界著名教堂》
《宗教对社会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