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50大流量砂磨机
使 用 说 明 书
张家港市通惠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ZHANGJIAGANG CITY TONGHUI CHEMICAL MACHINERY CO。,LTD
目 录
一、 概要 二、 技术参数 三、 机器安装
四、 安全保护及注意事项 五、 操作、使用 六、 维护与保养 七、 故障及排除方法 八、 易损零件表 九、 外形图 十、 电器线路图
一、 概要
卧式砂磨机是研磨缸体呈水平状的可连续生产的研磨分散设备,它适用于对固、液两相悬浮体进行超细研磨及分散。
工作原理:主电机通过V型皮带,带动主轴转子作高速转动,而转子上的分散装置(磨盘),带动研磨介质高速运动从而产生极大的冲击、摩擦和剪切力,使物料得以被充分研磨和分散。
该机采用了精密可靠的双端面机械密封,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研磨缸体完全密闭,避免了空气的混入,防止了气泡的产生和溶剂的挥发,减少了环境污染。
该机分离系统采用转子、缝隙筒、分离器技术,在研磨机运行过程中,空心转子和主轴一起旋转;研磨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空心转子,位于空心转子内的分离器几乎不受磨损,过流面积大,分离效果好,设备工作寿命长;超大面积缝隙筒分离器利用动态分离离心力分离原理,可以使用极小的研磨介质,在大流量状态下不会发生出料口堵塞,散热好,产品粒度分布窄,产品细度可达到微米级或亚微米级。
二、 技术参数
1、 主电机功率:37KW-4 2、 研磨缸容积:50L 3、 主轴转速:900RPM 4、 冷却水耗量:<2M3/h 5、 供气压力:2~6bar
6、 研磨介质装填率:≥80%
7、 研磨介质直径:φ1.2~1.4 /φ1.5~2mm 8、 研磨介质材质:95%纯锆珠 9、 产品最高流量:200~1000L/h 10、 整机重量:1100KG
三、 机器安装
1、 机器外形尺寸:1740×1200×1290 2、 吊装
利用4个吊环螺栓作为提升支撑点进行安装作业。 3、 就位
电气控制柜必需安装在爆炸危险之外的地方。
本机无需打专门的基础,只需在坚固的地面上将该机按放水平即可。 4、 辅助系统 1) 冷却水系统
本机采用了研磨缸体外夹套水冷却设计,使工作中产生的热量能快速排出,水的消耗量随水温、产品细度要求、物料粘度、硬度、研磨介质填充量而增减。接至开式排水槽以便目测检查冷却水流动情况。排水管最小直径2寸,冷却水压力不低于2kg/cm2。如果被研磨物料对温度特别敏感时应加装制冷装置。
2) 压缩空气
本机使用压缩空气,用于提高机械密封背压增强其可靠性和隔膜泵的运作,用内径6mm气管与机内调压阀进气接头相连即可,进气管应加一控制阀。 3) 电气系统
用户带配装总供电线路至本机控制柜及本机控制柜至主电机和泵电机的电力线,这些电线的截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控制柜和按钮箱配线均已由制造厂配好。
主电机旋转方向必须按标记的方向,即打开后罩,面对皮带轮为顺时针。
四、保护及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本设备装有进料压力、出料温度、压缩空气的自控连锁安全装置,可有效保证设备安全系数正常运转。 注意事项:
1、 当实施维修、观察、检查时要关掉主开关并悬挂有警示标
志的标志牌。
2、 当打开设备进行维修工作时,要严格确保在错按按钮箱上
任一按钮时,电机不能启动。
3、 不要更换修改控制柜和按钮箱内的接线。 4、 不要触到工作中的运转部件。
5、 保持皮带松紧适当,皮带太松会导致过热并可能故障和事
故。
6、 维持适当的润滑油液面或溶剂液面,无冷却的机械密封导
致过热,并可能故障和事故。
7、 无冷却水不要开动砂磨机,研磨缸中没有物料时不要启动
主电机,以免发生事故。
8、 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清理在设备表面、电机、电气元件上
的灰尘。
9、 应定期检查测试接地装置,只有良好的接地才能保证不产
生漏电和静电,以防事故发生。
10、 在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过程中应严格按规程操作。
五、操作、使用:
1、第一次启动(调试)
设备安装完毕后,应对其进行调试,具体步骤如下:
1)给砂磨机机械密封室加入与物料互溶的溶剂或润滑油。
2)检查主电机和泵电机的线路是否接通。 3)打开供水阀并观察耗水量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4)打开供气阀。 5)加入研磨介质。
打开研磨缸体前端进料口接口,加入经过筛选的研磨介质,其充填量、粒径和材质可参照本说明书推荐和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而决定;启动主电机,调整转速50-60转/分钟。
6)调整好仪表的控制范围,开始填充锆珠,介质填充结束关闭主电机。
7)清洗
由于制造厂为了保证机器在装配过程顺利,往往加有机油、黄油和粘接剂等进入组装工序,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清洗,包括管路进料泵研磨介质、研磨缸体等,具体方法是:防入40升至50升溶剂到物料筒中,用泵将溶剂泵入研磨缸体中,启动主电机,调转速至200~300转/分钟,约2分钟后停机。这时打开研磨缸体下部排液口的盖子,将缸体内首次使用的溶剂排干再旋转盖子,再用约30升新溶剂清洗第二遍其间启动二次主电机(一次约1分钟),然后打开排液口盖子排干清洗溶剂将盖子旋紧,清洗工作完成。
8)清洗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带料操作。进料泵的给料速率应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及设定的研磨循环次数而决定。
2、本机操作规程 1)启动前检查
(1)、润滑油油位或溶剂液面是否正常。 (2)、V型皮带松紧程度是否合适。
(3)、对较长时间不用的砂磨机,打开后机壳,应用手带动皮带轮转3~4圈。
(4)、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2)启动
(1)、合上总开关。
(2)、用软管连接物料筒出口与进料泵进口,并打开物料筒出口阀门。
注:物料筒与进料泵之间的软管越短越好。 (3)、开启供水阀和供气阀。
(4)、启动主电机,确认负荷正常,调节转速至300~500转/分钟。
(5)、启动进料泵,直到压力表显示有物料流动。
(6)、确认无异常情况,主电机转速调节至正常转速(1000转/分钟)。 (7)、调节泵速。 (8)、调节水速。
机器稳定运转后,检查物料质量并作调整。 注: 水速
高:物料出口温度低。 低:物料出口温度高。 泵速
高:进料量大,质量低,出口温度高。 低:进料量小,质量高,出口温度低。 3)停机
(1)、刮净物料筒四周和底部,并加溶剂回流两遍。 (2)、停主电机。
(3)、调低进料泵速。 (4)、停泵。
(5)、关闭供水阀,供气阀。 (6)、关闭物料筒出口阀门。 (7)、拆除输料软管,关闭主开关。 (8)、清洁设备表面。 3、研磨介质
本机可采用纯氧化锆珠作为研磨介质,其粒径和填充量可参照技术参数而定,装入缸体前研磨介质应进行筛选、清洗,研磨介质的选用要根据被研磨物料的分散性细度、粘度和颜料的硬度来确定,一般来说:物料粘度越大,硬度越高则研磨介质选用比重大、硬度高的;产品要求越细,则研磨介质粒径越小,且装填量相应增加。
注意事项:在机器运转过程中,研磨介质易受磨损,当物料质量下降和主机运行电流值降低时,表明研磨介质磨损严重,必须再补充研磨介质。
一次补充4~5升同种研磨介质。
当补充的研磨介质量超过第一次投入量的50%时应全部更换,再重新投入新的,如有必要则可对换下来的研磨介质进行清洗筛分,合格的留作备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注:当生产过程中,发现有磨损后碎珠和细珠漏出时,就应及时更换全部研磨介质,以免损坏筛网、分离器。
影响研磨介质使用寿命的因素:
1) 物料粘度:粘度越高,磨损越小,故建议在允许的情况
下尽可能提高物料粘度,以降低磨耗。
2) 清洗:在清洗研磨缸体内研磨介质时,应尽量缩短时间,
转速应控制在300~500转/分钟左右。
物料分散性:物料硬度对研磨介质的寿命影响较大,硬度越高,研磨介质磨损越小。
六、维护与保养:
1、为防止皮带打滑导致磨擦发热,至少每星期一次定期检查。 2、轴承座内润滑油自开始使用时计2个月或500小时需添加润滑油或溶剂。
3、本机如用内啮合齿轮泵,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将会发生磨损,其更换原则以打不进溶剂为标准。
4、本机采用的机械密封有较高的精度和耐用性,其泄露量非常小,可以从油位标尺下降情况累计算出油的损耗量,运转每小时在1毫升以内的属正常范围。
5、电气装置和仪表定期检查,调整,不合格的必须及时修理和更换。
6、本机在运行一年左右,应彻底清洗检修一次,检查易损件磨损情况,拆开外夹套进出口管件查看结垢情况,如结垢严重应采用除垢剂进行清洗除垢。更换所有润滑油,全面检查电气系统是否安全,检查仪表是否可靠、灵敏;检查接地装置是否可靠。
七、故障及排除方法:
1、进料泵不出料
1)进料泵前端Y型过滤器因异物堵塞。
2)物料混合不均匀,物料沉淀造成局部粘度过高堵塞进料管道及阀门。
3)隔膜泵导向杆因润滑不良而被卡住。 2、主电机不动作
1)有无电源。
2)安全保护仪表是否动作。 3)热继电器是否动作。 3、主轴不转动(主电机运转)
1)V型皮带太松打滑。
2)转子被研磨介质或物料卡住。
注:对于凝固点较高的物料,必须及时关闭进水阀门,以免研磨缸体温度降低,致使研磨缸内的物料板结而卡住主轴,加工此类物料时,进水阀不需提前打开,即时开机即时打开,尽可能中途不停机,如必须停机则应及时关闭进水阀,工作结束立即用溶剂洗机。 4、机械振动
1)进料速度不均匀。
2)研磨介质太少,比重太小。 3)V型皮带松紧度是否合适。
4)物料粘度时高时低。
八、易损件名细表:
(供用户在购买备件时选用) 序号 1 2 3 4 5 6 7 三角皮带 轴承 轴承 轴承 隔膜泵 筛网 砂磨盘 SPZ2286 SKFNU2214 SKFNU2215 SKFQJ214 1.2″ 配件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条 套 套 套 台 5 1 1 1 1 1 10 橡胶 316L 合金 国产 国产 进口 进口 进口 进口 数量 材质 寿命 备注 间隙0.22mm 个 φ260×δ12 个
九、外形图:见后图。 十、电气线路图:见后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