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区域分析与规划 课程论文(课程调研报
告)
GIS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应用
专 业 名 称: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 学 生 姓 名: 刘恬
学 生 学 号: 010910100227 指 导 教 师:
年 月 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 2 一、GIS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作用 .................... 2
1、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特征 ................... 2 2、GIS的特征 ................................ 2 3、浙江省区域经济规划中的GIS实例 ........... 2 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域经济规划的特点 ...... 3 三、区域经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 3
1、系统总体设计 ............................. 3 2、模型分析 ................................. 4 四、GIS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前景 .................... 4 参考文献: ....................................... 5
1
摘要
经济活动涉及到众多的信息,包括各种条件、因素、技术、资金、设施、人员、决策和管理等,其信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时空特征。GIS 技术能为区域经济分析直接提供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决策支持,已广泛应用于地方、区域和国家各级水平的经济分析、规划决策过程中。因此,建立城市或地区宏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直接途径之一,能大大提高地理空间信息在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领域的开发利用效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规划
一、GIS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作用
1、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特征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为特征,其合理与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有关各类信息的采集获取和分析技术水平。 2、GIS的特征
GIS是由一些计算机程序和各种地学信息数据组织而成的现实空间信息模型,人们通过这些模型,可以从视觉、计量和逻辑上对现实空间从功能上进行模拟。GIS除了能对图形信息数据进行显示和处理外,还能完成数据的地学模型分析和具有空间定位意义的数据处理,并成为一种全新的区域空间研究决策支持系统,它能够高效率、高精度、定量地实现地学意义上的区域空间分析和过程模拟。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自动处理与分析系统,在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应用的全过程中,能够回答和解决5类问题:
①位置,在某个地方有什么的问题;
②条件,符合某些条件的实体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③趋势,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个事件及其变化过程; ④模式,某个地方存在的空间实体的分布模式的问题 ⑤模拟,某个地方如果具备某种条件会发生什么的问题。
3、浙江省区域经济规划中的GIS实例
我国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运用GIS技术取得成效。区域经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经济区位、历史基础以及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浙江省以74个县市(含地级市)1991~2000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包括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类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内的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2
借助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采用多因素分值加和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结合多组判别分析构筑复合分类模型,对其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分区,揭示了浙江县域经济差异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指导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域经济规划的特点
一是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有机耦合。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要求尽快创新经济区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以满足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差别引起的经济发展差异需求,发挥各区域的综合比较优势和复合优势,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具有明显空间指向的区域发展政策,削弱行政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注重经济区内部经济联系的一体化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GIS是在地理科学、测绘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科学与技术,其关键的特性是能够从空间角度出发表达、分析各种数据。使用GIS技术,一些存在于区域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在区域经济规划中引入GIS技术,便于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立足整体效益,统筹考虑区域空间开发总体秩序。
二是数字规划思想的引入。应用模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从本质上弄清区域系统内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揭示区域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和生长规律,预测和评价区域的发展方向,模拟优化区域发展的过程,从而科学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区域发展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正确的模型可以揭示系统的本质,反映系统的规律,为经济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实现数字规划提供了技术平台。也为区域经济规划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提供了可能,通过模型技术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使规划的依据更科学合理。
三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区域经济规划需要清楚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等简单的指标,同时也更需要评价区域发展的状态、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配置、区域社会体系、区域生态环境等等,这需要研究明确的界定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适当的评价模型。当然指标体系的确定和评价模型的建立需要从区域经济规划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GIS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实现,提供了辅助平台。
三、区域经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
1、系统总体设计
3
区域经济规划的系统总体设计以区域地形图为基础,以区域地形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核心,利用gis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区域经济规划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地形等有关信息,通过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为领导部门提供辅助决策功能,实现区域经济规划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根据区域经济规划 、管理和用户的实际需要,系统功能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①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种类主要为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部分管理数据,常用的采集方式为手扶数字化输入、扫描数字化输入、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等。②图形处理模块,可以完成对图形的显示、编辑、修改和管理。③属性数据管理模块,对数据进行修改、拷贝、删除、合并,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提供多种灵活的数据库查询,并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④制图输出模块,用户根据需要添加符号、颜色、标注、图例,输出矢量图,栅格图,全图要素和各种专题图。⑤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空间集合分析。⑥图像处理模块,为保证系统的动态性和现势性,可利用遥感技术更新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地理数据与遥感数据的匹配,为分析者建立易识别的图像内容。 2、模型分析
在分析模型中涉及的各种分析分为两大类:空间操作分析和统计模型分析,大多数分析过程的完成依赖于各种空间操作分析与统计模型分析方法之间的结合。依据经济学与统计学原理建立分析模型,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算得到分析结果,与空间图形数据连接,可以用分区、分级、点值法等显示在地图上,或绘制成直观的柱状图、饼状图。
空间统计技术与GIS技术的有效集成为区域经济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灵活方便的、交互式的可视化支持工具,通过各种查询,认识存在于区域经济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模式以及具体位置和范围,并且可以借助GIS技术帮助解释空间统计分析结果,很好解决区域经济分析中的空间定位表达问题,通过对分析结果的地理分布可视化,GIS可以分析、查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模式。
各种统计数据的空间变化模式,仅仅靠传统统计方法或单一的GIS方法很难得到反映,而通过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的结合可以清楚的显示出来。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又可以用在GIS中作更进一步的分析,GIS的管理功能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GIS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前景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区域规模的,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区域管理、规
4
划、科学决策的先进工具,目前已经应用于有些区域经济分析、地籍管理、市政规划管理、公安消防管理、地下管线管理等领域。尤其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在西方发达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产业,是新兴的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必将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在中国城镇化、区域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地理信息系统必将为中国的区域化发展进程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邬伦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口].国外社会科学,2002.
[3] 蒙力元等,区域经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 甘肃科技报 2005年第21卷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