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传统文化——西夏文化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 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传统文化中耀眼的
明珠,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一、文字
蕃文,即后世所谓的“西夏文”。
这种文字借鉴汉字的笔画
和构成原理,又有自己的特点。 西夏文的创制对西夏文化的兴盛、 佛教的传播、文学的繁荣、印刷术的进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可 以说对整个西夏文化的进程有划时代的贡献。 作为中国二十多种
民族古文字之一, 西夏文似乎成了西夏文化的代表, 为中国悠久
的历史文化增添异彩。 二、法律
西夏王朝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然而汉文史料失于记载,黑
水城西夏文献中却保存多种西夏文法律文献, 最为著名的是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这部法典原为 20 卷,今存 19 卷,1300 多页,是我国古代继印行 《宋刑统》后又一部公开刻印颁行的王朝法典,也是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 它吸收了唐、 宋律的精华,并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特点,非常接近现代法律条文形式。
三、文学
西夏文学作品传世极少,黑水城文献中有西夏文诗歌的写本和刻本,保存数十首诗歌,反映西夏诗歌的艺术成就。西夏文谚
***
***
语集《新集锦合辞》中,保存大量多种类型的西夏谚语,以醇厚
的民族风格展示了西夏社会风情与党项羌的民族伦理、 道德观念。西夏统治者积极借鉴中原文化,翻译了大量的汉文典籍,如《论
语》、《孟子》、《孙子兵法》、《孝经》等都有西夏文译本。特别是唐代于立政编撰的类书《类林》,失传已久,敦煌文献中只存零篇断简,而西夏文刻本则保存完整,通过翻译整理补充,能使这一失传千载的古籍重现原貌。四、艺术
西夏的书法艺术源于汉字,有楷、行、草、篆四体,传世作品中,楷书多见于写
经与碑文,篆书见于碑额与官印,文书、契约则多用行、草。出土文物中发现有西夏时期使用的竹笔,用以书写硬笔书法。仁宗时期的翰林学士刘志直,工于书法,他用黄羊尾毫制作之笔,质量很高,为时人所效法。雕塑西夏雕塑艺术品种类多,有铸铜、石雕、砖雕、木雕、竹雕、泥塑、陶瓷等。
西夏皇陵出土的鎏金铜牛, 长 120 厘米,重 188 千克,模制浇铸, 通体鎏金,造型生动,比例匀称,是西夏铜铸艺术的代表作。西 夏石雕题材丰富,出土的有石马、石狗、石螭首、石雕人头像、 栏柱、柱础、人像石座等。动物石雕、栏柱石雕都为通体圆雕, 比例均衡,刀法细腻,有的留有彩绘痕迹。西夏皇陵出土的人像 石座,呈跪坐负物状, 形象有男女之分, 皆双眉粗厚,双目凸出, 短鼻獠牙,一说为西夏奴隶形象的写照。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