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电视新闻数字化的结合

来源:抵帆知识网
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电视新闻数字化的结合

作者:王晓琴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4年第1期

王晓琴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围绕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电视新闻数字化的结合,介绍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计算机技术与电视数字化技术中的运用,详细论述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数字化新闻、数字电视传播中的作用以及新闻中长镜头的取舍,讨论了非线性编辑人员与数字电视传播的关系。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后期剪辑;长镜头;声画对位;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4.01.012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数字化技术的结晶。非线性编辑系统从产生开始就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并不断在应用中更新换代,取得技术的突破。笔者着重研究电视新闻媒体编辑如何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更好地把握画面的流动性、合理性,并围绕新闻事件主旨进行再创造,传递准确的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是用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我国的电视新闻是中国共产党舆论宣传的阵地和喉舌,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政治性是新闻的前提与根本。新闻编辑不仅要有熟练的剪辑技术,而且要懂拍摄技术。新闻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后期剪辑和多条新闻的串接。要保证好新闻,必须要在新闻真实的前提下,实现短和快的目标[1-2]。

1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计算机技术与电视数字化技术中的运用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电视的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结晶,在电视的节目制作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在技术上不断地突破变革,日趋成熟。非线性编辑系统就是把拍摄的素材输入非线性的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后期编辑,代替传统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的切换台、数字特技台、录像机、录音机、编辑机、调音台、字幕机等设备的功能,仅仅用一台计算机来操作。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成为电视台制作节目的主要设备,它使得电视节目制作程序简化,就新闻而言,它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和节目质量有了飞跃。企事业单位(比如高校)的电视台,往往是由上载工作站、编辑工作站和数据库服务器等组成的非线性编辑与制作系统[3]。

非线性编辑与制作系统对电视新闻素材的存储和共享的数字化管理及应用,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程序和播出环节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利用数字硬盘存储大量节目和素材,电视新闻节目编辑从仅仅使用对编机操作,到使用全数字化非线性编辑,使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效率和质量有了质的提高。其优点包括快捷的数据采集、灵活多样的编辑模式、操作简单的时间线编辑、多轨道视音频处理、多种输入与输出方案、多重手法的字幕处理等方面[4]。

2 加强数字化电视新闻真实性生动性和现场感

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电视新闻节目时,往往利用非线性编辑的多轨道编辑模式编辑视音频素材与字幕素材。常常为了提高画面效果,使用包括颜色调整、集合变换、划像、马赛克、四点变形、任意播放速度、过渡特技等视频手段,制作字幕时不仅可以运用多种字幕手法和特技功能,还可以利用阿尔法通道创作半透明图形,叠加到节目画面上,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非线性编辑的唱词功能,可以便捷地将采访人每一句讲话内容单独调整入点和出点,极大地方便了后期制作人员对于唱 词的制作与修改工作。非线性编辑还具备快速打包功能。

电视新闻后期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工作,它根据节目的要求对镜头进行选择。“画面优先”是指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的原则。编辑必须充分了解视频资料。新闻稿件是用来解释画面的。编新闻应该遵循“声画对位,画出声随”。播音不能干扰画面、不能干扰电视观众解读画面,进而快速准确地从中获取信息。运用同期声也是一种将新闻讲述生动、完整的重要方法。新闻里添加了一部分同期声就会让受众感觉到身临其境[5]。

新闻编辑常常拿到内容相似的稿件,编辑可以进行综合播出,让许多内容类似、形式类似的稿件组合起来,变得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使得新闻的质量有所提高。打包时,编辑可以将有关联或有对比的新闻排在一起播出,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内容大不同的,就要将这些新闻分门别类地重新排列组合,相互对比,让观众在观看之后,对于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有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新闻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主观臆断。同时,编辑技巧服务于编辑思想,服务于新闻内容。如果技巧过多地使用,弱化对新闻内容的表现和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技巧只会变成无本之木,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是画蛇添足,在电视业内,电视新闻又从电视文艺、电视专题、电视教育等节目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摄像和编辑手法[6]。

在画面的编辑手法上,怎样取长补短呢?由于电视与电影是“亲兄弟”,电视新闻是在电影纪录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影中的长镜头、轴线规律、蒙太奇如何用来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不论各种技法如何巧妙,在写实性很强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取与舍的标准来自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事件客观性的要求,有助于写实、增强报道客观性的,就发扬光大;不利于写实、弱化报道客观性的,就不去用它。电视新闻现场感、客观性、真实性,决定了对一切技术都要紧紧围绕电视新闻的真实性[7]。

3 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于新闻中长镜头的取舍

长镜头又被称作段落镜头和多构图镜头,它是指在一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镜头内,合理运用推、拉、摇、移、跟的拍摄手法,并结合远、全、中、近、特多景别来叙述新闻事件。它有利于保证时空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20世纪50年代,巴赞(法国电影理论家)提出了长镜头理论后,在电影界出现了不少成功使用长镜头的例子,对后起之秀的电视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现阶段电视新闻报道中,长镜头运用得却较少,但是,通过纪实性长镜头,观众可以看到一个不间断的新闻事件和新闻现场,使人更感到真实可信。对于烘托主要新闻事实和主要新闻人物,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能很好地传达现场感。长镜头不仅可以忠实地再现物质的自然运动,同时,它作为一种拍摄手法,最大限度地反映了新闻事件发展过程的真实性,保证了观众认知过程的可信度。电视新闻中长镜头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连贯地使用现场的图像和音响,将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真实。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报道,它所带来的现场感,应该来源于现实,同时应该比现实更集中、更细腻、更深刻。电视新闻的广泛传播,可以同时作用于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现场感,这是文字、图片等媒介很难企及的。合理地增加长镜头的使用,则是增强现场感最有效的手法之一[8]。

在我国的电视新闻中,长镜头运用得较少的主观原因,主要是部分编辑记者对长镜头的写实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一个长镜头不如一组镜头表现力强、信息量大,觉得在本来就很短的新闻中使用长镜头有点不可思议。客观的原因,主要是新闻素材本身的动态很弱,在常见的会议式新闻中,长镜头几乎毫无用武之地。另外,我国现场报道仍然偏少,现场直播就更少,人们很关心的社会新闻,现场直播几乎没有。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社会新闻现场直播已为

观众所熟悉。社会新闻现场直播可以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使得电视新闻更加生动、更加真实、更具有现场感[9]。

4 非线性编辑人员与数字电视传播

电视新闻的非线性编辑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编辑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因为电视新闻编辑往往是集摄像、撰稿、编辑于一身,不仅常常与社会各方面打交道,还要与本部门的好多环节发生联系。它的专业性强,种类较多,电视新闻具有报道性、纪录性、定期性等。电视节目虽然没有广播节目制作简便,但它的传播速度惊人,如今已不容忽视,它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电视传播拥有与时间同样的流逝特征,它有着“过时不候”的特征,重播往往不是可以马上实现的[10-11]。

5 结束语

电视新闻编辑要熟练运用多种信息符号,不是不同媒介符号的简单相加,而是围绕着新闻事件的多逻辑、多线索的再创造,传递准确的信息。观众是希望看到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由于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此种特性需求依靠有同步或几乎同步的传输的机制作为前提条件,媒体在不断提升自己硬件设施的同时,电视新闻编辑所付出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以期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这种需求,真正使数字化电视普及开来。

参考文献:

[1] 宫承波.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163-171.

[2] 孟群.电视节目制作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268-276.

[3] 任金州,高波.电视摄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213-219.

[4]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7-159.

[5] 曾华国.媒体的扩张[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6] 陶喜红.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新闻窗,2007(3):100-101.

[7] 喻国明.拐点中的中国传媒抉择[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 社,2007.

[8]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蔡雯.融合:新闻传播正在发生重大变革[J].新闻战线,2009(6):12-17.

[10] 刘婧一.媒介融合的动力分析[J].东南传播,2007(8): 84-86.

[11] 彭兰.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J].中国记者,2007(2):32.

(责任编辑 邸开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