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国青年骚乱的深层次原因及警示

来源:抵帆知识网
当代青年研究 M.dr.2012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Serial No.312 O.3 英国青年骚乱的深层次原因及警示 张永汀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在这场伦敦骚乱中既有突发的“导火索”,又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在骚乱的酝酿、爆发 和蔓延过程中,青年无疑扮演了主要角色。英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没有充分体现应有的平等 性质,以及财政紧缩政策效果欠佳,这些都是身处弱势的青年,特别是失业青年反社会心理和行为 形成的重要原因。从英国青年骚乱中总结教训,对我国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 f关键词1英国青年骚乱;原因;警示 [中图分类号]D4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89(21012)03—0061-05 一、偶然事件引发的全国大骚乱 英国伦敦当地时间2011年8月4日晚,警方怀疑一个名叫马克・达根的男子非法持有枪支,在对其进行 拦截时发生交火,达根中枪死亡,一名警察受伤。8月6日晚间,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地区大约有500人走上街 头要求“正义”,随后与警察冲突,示威演变成骚乱。数百名青年在夜色中焚烧警车、公共汽车和沿街建筑,切 断交通,占领高速路,劫掠数十家店铺。8月7日晚到8月8日,骚乱蔓延至伦敦北部恩菲尔德地区、东部哈 克尼区和南部布里克斯顿区。8月9日是伦敦市区暴乱发生后的第四天,暴乱局势仍然没有好转。《纽约时 报》报道称,截至当地时间8月9日上午,暴乱范围又扩大了8个区域,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也爆发了25 年来最严重的骚乱。许多年轻人对商场、购物中心建筑物和车辆进行抢劫和焚烧。除此之外,利物浦、诺丁汉 和布里斯托等城市都发生了暴乱。英国首相卡梅伦于当地时问8月8日晚从意大利度假胜地火速赶回,并 于8月9日主持召开针对暴乱的高级安全会议。布防平息内乱。卡梅伦称.警方需要采取更强有力、更坚决 的行为,逮捕引发骚乱的破坏分子。据了解,8月9日,英国警方在伦敦逮捕至少334人,在伯明翰逮捕约 100人,共434人。_1_截至10日,已经有近1200人被捕,绝大部分都涉嫌抢劫和违反公共秩序,其中最小的年 仅11岁。警方对近200人提起了犯罪指控,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年轻的贫民,来自于多种族聚居地区。 【收稿日期]201 1-l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福建省教育厅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及其网络政治心态调查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B11610S。 [作者简介】张永汀,集关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文化、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 ・61・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3期 总第312期 在这场伦敦骚乱中既有突发的“导火索”,又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在骚乱的酝酿、爆发和蔓延过程中.年 轻人无疑扮演了主要角色。一名在伦敦东部参与骚乱的年轻人告诉路透社记者,暴乱是多年积怨的结果 “我们没有l『 作,没有经济来源。有些人可以不用劳动就能得到一切,为什么我们不可以?”l2 《加拿大环球邮 报》将骚乱归咎于“辍学青年”,称他们是“迷失的一代”。许多参与暴乱的年轻人都来自失业率高、社会福利 遭削减的地区。分析称,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看不到前途,才是一些年轻人选择与政府对抗的重要原【大1 、 二、骚乱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一)青年边缘群体失业问题 英圜发生的抗议浪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警告,就是青年人的失业是十分危险的,青年就业问题已 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公认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英国骚乱和抢劫活动不仅出现在伦敦.也蔓延到其他城市 戴着 头巾的青年点燃了汽车和建筑物,砸碎了商店玻璃,同时还向警察投掷玻璃瓶和石块。由年轻人组成的暴民 通过手机组织和协调袭击活动。英国媒体说,他们大多是来自贫困社区的少数族裔青年,作案时大多j1j手帕 蒙面,他们中很多人不到20岁。其中,许多抢劫者来自失业率较高的地区,承受着社会福利削减而带来的痛 苦。他们感觉自已被{叫=会疏远。一名叫做E・Nan的年轻人说:“这一问题已经累积了数年.只要发生外界刺激 就会爆发。我们没有得到工作,也没有收到钱。但我们听说其他人免费得到了帮助。为什么我们没有?” 根据英国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2009年第四季度英国失业率上升至6.3%.新增失业人口14 多人, 总数达197万人,创l998年以来最高值。其中青年工人的失业人数近100万。[51目前放眼整个欧洲。经济不 景气,青年就业形势严峻,有统计显示,英国首季度20.6%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最先爆发骚乱的特 纳姆区是英困失业率最高的社区之一,超过1万名当地居民要靠领取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度日,年轻人失业最 严重。最近的官方数据表明,托特汉姆每开放一个新的职位,就会吸引54名应征者。越来越多被政府“遗忘” 的年轻人因找不到]一作最终走上街头寻衅闹事,甚至打砸抢烧.发泄不满情绪,青年群体高失业率是导致伦 敦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冈素。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府学教授罗德尼・巴卡尔告诉记者,这次参加打砸抢烧犯罪 活动的年轻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被社会、社区隔绝,被边缘化的人群,他们没有归属感,没有把他们自 看做英罔社会的一部分。I 7I当失业率上升时,也是这些人群首当其冲。对于这群人,一旦有了导火索,他们马 上就能成熟地行动r,这在警民冲突触发的英国全国性骚乱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二)英国政府财政紧缩政策的不良反应 探索骚乱事件发生的原因,就小能不谈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包括英国在内 的欧洲经济陷入低迷,英国2011年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0.2%,增幅为2010年第一季度以 米最低。Is1英国失业率自2009年中期以来一直维持在7.5%至8%之间,为应对经济低迷的状况,英国政府采 取了财政紧缩措施,压缩公共开支以削减赤字。但卡梅伦领导的联合政府把削减开支的项目选在_r教育、福 利等方面。英国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学习技艺、进行交流、介绍工作的地方,据《卫报》报道,在骚乱起点托 特纳姆,该地区共有13家青年活动中心,但是由于政府削减支出,其中的8家已经被迫关闭。当地政府今年 把青年服务项目预算削减了75%.从烹调、音乐到体育在内的夏季青年活动都被取消,本来可以在社 青年 活动中干点有益事情的无业青年只能被推向街头,游手好闲、制造事端就此开了门。英国政府大幅削减教育、 福利公共开支政策,首先打击的就是这些最贫困、最艰辛、最被边缘化的年轻人群体。 卡梅伦领导的联合政府上台以来持续推行的一系列严厉的削减政府开支和财政紧缩措施,已经使得英 国发生了数次大中学生抗议。2010年12月,伦敦就已经爆发过抗议大学学费上涨的大规模抗议事件,以大 学生、中学生为主的抗议者与警方爆发严重冲突酿成打砸抢事件。随着预算削减、失业率上升和许多要求无 法获得满足,年轻人越发感觉被社会排斥,犯罪率不断攀升。托特纳姆最近刚失业的清洁工韦格说:“托特纳 姆是个失落地区,失业率非常高,人们有强烈的失败感。我们知道自己正成为这届政府的受害者,我们知道 止被政府忽略,在1()()万年轻人失业的形势下,你怎么能期望我们坐下来冷静?”这次以青年人为主体的骚 乱行为虽不能全部归咎于政府政策,但也反映了现联合政府经济紧缩、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等政策的失败。 (三)高福利制度的负面影响 “高福利 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现象,是对传统资本 .62. 2012年第3期 张永汀英国青年骚乱的深层次原因及警示 主义制度的重大改良。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948年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福利国家” 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积极意义。『91虽然社 会保障制度对保证大多数人民的最低 生活需要、长期稳定社会局势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较高的福利容易造 成一种社会观念,即“不干或少干可照样生活”,容易使部分社会成员养成坐享国家恩赐的心理,这突出表j见 在“福利陷阱”的问题上。㈣“福利陷阱”是指由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福利水平较高,领取的资格条件要求较松以 及工作时的收入过低所引起的一种对福利的过度依赖现象。对一部分人来说,他们从领取福利状态转变到 工作状态时收入增加幅度很小甚至为:负值,因此,这些福利享受者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摆脱对福利的依赖。I11] 英国福利项目基本上都没有要求适龄福利申请者积极地接触劳动力市场,接受培训或者从事志愿性工作。 分析人士认为,英国青年一代,由于在优越的社会福利体制中成长,对福利保障、免费教育等习以为常,对社会 变革的承受能力相当有限。新政强制实施美国式的“工作一福利”计划,要求青年在失业一定时期内被强制 安排工作,如果超过一定时期还没有工作,将不再给予失业救济金,迫使那些拒绝工作的青年人通过劳动换 取福利。在一向以高福利制度著称的l玖洲,这种让人透不过气的政策一下子激怒了长期娇生惯养的年轻人, 产生对社会逆反心理,大大小小以青少年为主的游行接连不断,进而采取打砸抢更为激烈的反社会行为。 (四)弱势群体教育不平等待遇 据英国媒体报道,由于政府的财政紧缩政策将削减40亿英镑的高等教育经费.英国众高校的招生名额、 专业科目的数量都被迫大幅度削减,很多已申请考试的学生因此而被大学拒之门外。2009年,为应对经济 景气,英政府即节流资金,大幅裁减5000个新增学位,只批准增加1万个全国学士及研究生学位,致使至! 2.8万名往年有能力人读大学的考生失望而回。新的开支计划表明,除少数主干学科外,所有教育津贴一概 取消,代之以鼓励和放开大学学费收取上限,把政府责任“转移”给学生和学生家长。相应地,英格兰地区 学学费上限从每年3290英镑提高至6000英镑,2012年提高到9000英镑。㈣这轮涨学费后,相对于2004年 前的水平,英国学费继续上涨了9倍,这成了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涨学费”速度最快的国家。英国大学 和学院工会也表示,“废除大学学费上限后,人人都能负担高等教育的时代将一去不返”。英国全国学生联合 会表示,“因为学费涨价将让大学生面临巨额债务,学费涨价仍然会让许多有意上大学的贫困学生放弃计划, 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前景不佳的情况下”。[131 据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统计,处于底层社会经济群体的21岁以下青年只有不到20%的人接受大学教育, 而处于上层群体的比例超过70%。1141在英国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的冲击下,使得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们失去上 大学的机会,导致那些本已因经济和种族的差异而处于社会最低层的青少年成为教育的弱势群体。由于参 与骚乱的青年大多是城市中贫困社区的失业者,《每日电讯报》将他们形容为“社会底层的反击”。现在参加 骚乱的年轻人,正好是那些失去上大学机会的人。在经济状况好的情况下,他们还可以有一份简单的工作做, 而出现经济萧条时,工作机会减少,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年人便出现群体性:失业的现象.对社会的不满也因此 聚集。《加拿大环球邮报》将骚乱归咎=f“辍学青年”,称他们是“迷失的一代”。而英国资深记者、知名历史学 家及作家马克斯・黑斯廷斯(MaxHastings)10日在《每日邮报》发表评论文章,称伦敦骚乱的根源在于英国社 会的底层有着这样一批没有生存能力、 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希望和愿望的青年人。 (五)社交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8日报道,微博、智能手机以及Facebook等社交网站对此次骚乱的蔓延起到 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成为英国伦敦骚乱分子散播消息、协调行动的渠道,他们通过这些社会媒体煽动更多年 轻人参与到劫掠行动中去。据悉在达根被枪杀后,当地民众便开始和平抗议,当时就不断有人利用微博网站 “推特”发布信息,抱怨警方的失职之处,其中不乏情绪性发泄、谣言和煽动言论。 骚乱分子在社交网站上号 召民众加入街头抗议行动。骚乱爆发后,有人在“推特”即时动态招呼民众到现场助力。英国媒体称,正是日 于这些煽动言论助长了愤怒情绪。 随着骚乱的发展,新兴的“黑莓通信”手机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骚乱中,一些黑莓手机拥有者互通声气。 商讨攻击目标和通报警方动向,还有人利用群发功能大量散布鼓动骚乱的言论。一条黑莓智能手机短信呼 吁人们用铁锤将自己武装起来,并宣称:“用黑莓手机保持联系并制造破坏,抢一切能抢的东西.警察无法阻 ・63・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3期 总第3l2期 止。”这些社会媒体f 的信息犹如野火般在迅速蔓延,鼓励年轻人趁火打劫,使骚乱进一步升级。警方获得的 大量证据显示,在一些骚乱最严重的地区,劫掠者都在使用手机和网络协调行动 [171“黑莓通信”与社交网站 和普通短信相比更为隐蔽,通常只有群组内部人员才知道消息是谁发的,警察很难查出来源.这成为骚乱者 躲开警方监控的重要原因 三、骚乱事件对中国的警示 (一)解决好青年尤其是社会底层青年的就业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减缓,失业及就业的巨大压力有可能成为导致青年与社会问紧张、冲突关系的第一 因素,青年人口有可能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高风险人群,英国参与骚乱的青年大多是城市中贫困社区的失业 者。青年就业问题是关系国家稳定的重大问题,这在英国这场主体为失业青年的大骚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 体现。青年群体高失业率也正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2001年 以来,35岁以下的青年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70%,已成为失业人员的主体。[18l据围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 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_3亿(2008年为2.25亿)职 1一中,已经占将近一半。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 的作用 “十二五” ,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1亿多新生代青年农民工,应当成为我国就业服务的首要对象。 (二)妥善处理教育改革中的公平问题 据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统计,处于底层社会经济群体的21岁以下青年只有不到20%的人接受大学教育, 而处于上层群体的比例超过70%。在英国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的冲击下,使得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们失去上 大学的机会,导致那些本已因经济和种族的差异而处于社会最低层的青少年成为教育的弱势群体。教育政策 工具是政府赖以推行政策的方法或手段,制定和实施任何教育政策都应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在我国“ 身 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应该引起我国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2006年1月,闰 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随 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 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30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仵逐 渐陷入停顿。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分为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 育结果的平等。寒门子弟远离高校的背后,使这 个阶段都失去了公平。l19j应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 逐步缩小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这是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城市外来人口的服务和管理 《每日电讯报》报道,评论家说,参与这次骚乱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未受良好教育的移民后代。英 有部分 人靠生孩子拿政府福利养活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并没有好好教育孩子,这些孩子长大,没有1二作,在社会上 游荡,很大程度 会走生孩子拿福利的老路,形成恶性循环。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越来越多 的农民进城谋生,但又不能获得“流入地”合法身份,其身份只能是“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是处于城市社会 的底层,只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劳动力,而不是社会意义的城市公民。[201他们在许多方面不能与所在地居民 亨有同样的待遇,而他们的“第二代”不能与流人地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这种不平等造成的后果很严 重 许多孩子只好辍学,或帮父母打T,或在街头游荡,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树 立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理念,在资源配置及基本生活 作待遇等方面提供本地人、外地人都是“同城人”的 待遇,为外来人员在城市就业、读书等创造良好条件,为外来人员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不断满足外来人员融 入社会、融人生活的需要,促进外来人员对自己的“新家”有认同感、归宿感,真正感到这是自己的家同,不再 是飘来荡去的无根浮萍的一代。 (四)高度关注社交网络通信媒体在青年骚乱中的作用 在这次反政府浪潮中,示威者们多为年轻人,他们通过“推特”、“脸谱”和“黑莓通信”手机等新媒体传播 信息,联络活动,成为青年人发动倡议和组织抗议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给当局带来严重的考验。法国巴黎政 治学院教授赛尔维.弗洛里斯认为,处于青春反叛期的青少年既敏感又激进,他们的情绪一日.受到媒体的鼓 动就等于火上浇油愈烧愈旺,然后再带上实现“自身反叛的价值成果”走进因特网,一些社交网站便成了号召 -64. 2012年第3期 张永汀 英国青年骚乱的深层次原因及警示 焚毁车辆“交流战果”的平台。_2l_通过这些工具传播信息匿名性、免责性强,海量信息的流动往往真伪难辨,甚 至掺杂谣言和不负责任的煽动。一旦虚拟空间的煽动演变成现实社会的行动,就可能给更多人带来不幸。 所以,英国青年骚乱迅速蔓延到全国的反面教训警示我们要规范这些信息通信工具,让它们既有利于人们信 息交流,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激励动员作用”, 这无疑是值得社会管理者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丽颖.伦敦之乱IN].国际金融报,201 1-138—10(04). 【2]伦敦骚乱扩大化[N].长沙晚报,2011-08一l0(A15). 【3】张永汀.中东北非圉家变局中的青年问题及对我同青年工作的启示fJ】.中国青年研究,2011(081). 『4]李雪.英国削减社会福利加剧骚乱,青年八自感被社会疏离【M.环球时报,2011-08~09(O4). f5]沈雄德.英国青年失业问题与工会治理对策【J1.工会理论研究,2010(02):43—44. [61伦敦骚乱蔓延至英格兰多个大城市[EB/OL].http://world.people.con.olq/GB/1537557I.htm1. 【7]乱从何来?剖析伦敦骚乱的深层原因【N].北京晚报,2011-08—10(23). 【8】过慈明.论英国的“福利国家”陷阱fJ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47—50. [9]邹根宝.“福利国家”急切摆脱危机IN].国际金融报,2000—10—11(05)。 [1O]黄婧.英国福利制度改革fN].学习时报,2006—07—17(02). 【11】陈珊.英国大批考生被拒于大学门外fM.中国文化报,2010—08—31(04). [12]王焕现.经费削减引发英国高等教育变局【N].中国教育报,2011-01—04(03). 【131李薇.14一l9岁青少年教育:2l世纪初英国教育战略分析fJ1_教育发展研究,2008(21):84—87. [14】黄婧.英国青年“垮掉的一代”【N1.南方都市报,201i-08—11(24). [15][16][21】黄婧.伦敦骚乱带来另类警示一一“通信:亡具”考验社会管理[NJ.解放日报,2011-08—10(04). [】7】安国启.社会结构调整和信息社会中的中国青年就业….中国青年研究,2007(11):34—37. [181穷孩子没有春天要拿什么保证“知识能改变命运”[EB/OL].http:/WWW.voc.com.cn/article/201108/201108081026438037.htm1. 【19】包丽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再探讨【Jl】.中国青年研究,2011(04):75—77. 【20]常家树.法国青年骚乱的动因、影响与警示lJ1.当代青年研究,2006(01):48—52. 。The 嘲led 啦嘶8 and ̄lllillml of I a Riots Zhang Yongt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Jimei University) Ab— 删魄:There are both abrupt fuse and social root in depth that incited London rlots.HoWever.it is doubtless that the youth played a major role in fermenting,exploding and expending riots.The reasons why the vulnerable youth,especially those unemployed youth developed anti—socia1]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clude t}te lack of proper equality in British education policy and unsuccessful austerity budget.Thus,to draw a lesson from London riots will have a great significance on implanting the ideological W(3lrk of Chinese youth during the new era.  ̄tttrds t England Riots;Reasons;Caution 责任编辑 曾燕波 ・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