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双才 张炜恒
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机厂以创新思维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诠释着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内涵。2006年厂域内实现经营收入31.25亿元、利税4.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56%和19.15%;产品出口创汇额6.7亿元,比上年猛增了4倍,占经营收入总额的21.44%,全厂多项经济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生产经营连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大丰收。初春时节,记者来到这个厂采访,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实力雄厚、颇具现代化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无不展示出这个厂决胜市场、加快发展的勃勃生机。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高度统一 这个厂之所以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他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仅满足当前,更着眼于长远,始终致力于现实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高度统一,显示了该厂决策者的超前思维和战略眼光。华北石油管理局局长助理、一机厂厂长、党委书记潘建全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发展才有出路,只有发展才有希望,科学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企业的一切问题只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围绕科学发展,他们坚持把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战略放在全国市场的大背景、大趋势下,准确把握企业发展定位,做到吃一干二眼观三,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他们把企业的发展不只体现在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不是速度优先,而是效益优先,想得更多更远的是哪些装备、哪些产品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宁可在其他方面作出牺牲,也要确保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关键项目建设,每年都有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建成。2006年4月7日,这个厂年产15万吨的中直缝钢管生产线在扬州正式投产,成为该厂又一颇具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到这个厂,有这样一组数字令记者为之感叹不已。“十五”期间,该厂先后建成了大口径螺旋钢管、大口径直缝钢管、钢管减阻内涂层、外防腐等4个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形成了产业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钢管及防腐系列、专用管材系列、钻采产品系列等三大产业链。钢管年产能从10万吨上升到50万吨,钢管内外防腐产能从95平方米上升到500平方米,专用管涂层产能从45万米上升到95万米,抽油机年产能从400台上升到1000多台,厂域内资产总额从7.3亿元上升到23.2亿元。这些闪光的数字背后,是这个厂科学发展的直接体现和生动写照,也是他们践行“追求卓越、真诚回报”核心价值理念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统筹兼顾 扬长避短 三大市场全面均衡发展
这个厂的产品百分之百面向市场,他们坚持站在企业科学发展的高度,洞察市场风云,谋划市场制胜方略,既搞好原有市场的巩固和扩大,又搞好潜在市场的开发拓展,特别是不把眼睛盯在一个市场上,而是石油市场、社会市场与国际市场三个市场并重,统筹兼顾,扬长避短,努力实现市场的全面均衡发展。
作为一个石油机械企业,这个厂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来自市场的无情冲击和洗礼。近年来,全国机械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渐突出,石油机械行业市场不断萎缩,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严峻挑战,他们大力实施巩固石油行业市场、拓宽国内社会市场、开发国际市场的市场发展战略,使企业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质量优势不断转化为市场优势。“十五”期间,是这个厂市场开发取得空前发展的5年,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宗旨,强化市场营销,坚持抓好诚信、信息、质量(含服务)、价格和技巧营销等5要素,实施巩固老用户、开拓新市场的营销策略,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使产品市场不断拓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项产品畅销全国29个省市和全国各大油田,主导产品年年实现产销两旺。厂域内人均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17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100万元,提高了5.8倍。螺旋、直缝钢管先后承揽了京石管线、西气东输管线、忠武管线、陕京二线、双兰线等10
多条国内重大管道工程的用管生产任务,其中供应西气东输钢管32万吨,占整个西气东输国产化钢管的42%以上,钢管供应量名列国内各钢管厂之首。弯管产品、石油专用管材及钢管内外防腐、抽油机、固控设备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扩大,产品销售量逐年增长。
2006年,面对国内没有大的油气输送干线启动建设、钢管产品任务量大幅减少的不利局面,该厂强化市场营销策略,坚持国内与国外市场、油田与社会市场、高端与中低端市场开发并重,全力做好求发展、拓市场、实改革、重科技、强管理等5篇文章,使钢管产品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宽。大直缝钢管在稳固中石油市场的同时,新开辟了中海油福建LNG、江苏天然气、天津申奥工程等市场;螺旋钢管在盯住国内重点工程、稳定原有客户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社会市场,先后承揽了江苏井神盐业、唐山燃气、北京热力、石家庄电力、京唐秦管道等工程用管任务,钢管产品市场开发的品牌优势、质量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示。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他们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在管理理念、发展项目和经营策略上不断抢占制高点,加快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不断赢得新的更大市场发展空间。2006年,这个厂的三大产品链产品均实现批量出口。螺旋钢管首次打入东南亚市场,印尼西爪哇—苏门答腊岛管线工程。主导产品钢管、抽油机、弯管产品和钻采固控设备实现了批量出口,并相继开辟了美国、加拿大等27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出口创汇从2000年的150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6.7亿元以上。去年这个厂的抽油机大举进入北美市场和澳洲市场,出口抽油机1113台,出口量是2005年的两倍以上,呈现出强劲的市场开发前景。 加快调整 做大做强 形成颇具经济强势产业链 如果说市场需求是产品创新灵魂,那麽产业产品结构顺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则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无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还是从市场学的角度看,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对企业科学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厂不断寻求经济良性发展之路,全力扶持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打造企业结构上的优势,再造自身的经济规模强势。
这个厂围绕科学发展,对生产要素不断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加配置科学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厂原来的生产要素配置不尽合理,在新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搞好调整,生产要素的潜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难以适应市场开发的需要。为此,他们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生产要素组合。如为把钢管制造产业链做大做强,他们根据国家有关企业重组改制和产权多样化的政策要求,先后组建了华油钢管、巨龙钢管、华龙钢管外防腐等3家中外合资公司,在生产油气输送专用管的同时,及时配套扩展了大口径直缝管、中口径直缝管、外防腐内减阻防腐等新兴产业,形成了颇具市场竞争力的钢管生产产业链。
这个厂在新建项目或招商引资时,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考虑与现有主导产业或重点产品的相互链接或延伸,使主导产业链拉长,进而形成相互系列配套、优势互补、精尖深加工的产业产品新格局,使企业能够握紧拳头,扶优扶强,做大做强。如根据国内抽油机市场基本饱和地实际,他们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重点开发国际市场,把原来具有较强机械加工能力的装备分厂的一部分设备和人力资源分离重组,把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自主开发的抽油机生产单位进行重组,并和国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形成了能够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生产高品质系列的抽油机生产规模产业大大提升了抽油机产能,对扩大国内外市场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这个厂已形成钢管及防腐系列、专用管材系列、钻采产品系列三大产业链,通过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建设新项目,发展合资企业,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跃升中国石油钢管和装备制造业前列,基本实现了“建成国内最强最大的油气输送用管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加快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在市场开发中,这个厂积极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为着力点,使科技创新成为带动全厂经济增长的强大助推器。一年来,该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完成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改造项目17项,工厂年度科技成果贡献率达到28.2%。2006年,这个厂又创造了6项中国企业新纪录,荣获全国质量奖提名奖,被评为中国机械500强的189强,名列入选的中国石油石化机械企业之首,“华”牌油气输送用焊接钢管荣获中国名牌,“华”牌品牌荣获2006年度世界市场中国(石油机械)十大年度品牌。
2006年11月30日,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在这个厂调研时,对该厂的定位、布局、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殷切希望该厂做专、做优、做强、做大,建成“神州第一管”。按照蒋洁敏总经理的指示,这个厂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制定了新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努力推动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