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经历整理前四个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加减法”“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结合现实情境,提出问题、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能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4.初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建议学习课时数
“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大致分为3课时,整理回顾1课时,练习2课时。教学时,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调配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
编写说明
在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加与减”“乘与除”四个单元的内容之后,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教材安排了“整理与复习”。为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整理,教科书按“回顾、整理、反思、
练习”的思路,设计了“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和“巩固应用”四个板块。
板块一:我学到了什么
对前四个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复习,主要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口算乘除法及其应用等。
教科书创设了三个主题情境,以此来回顾和整理学过的知识。每个情境都有两层含义:一是呈现与主题情境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学过的内容;二是每个情境都呈现了单元的核心或重点问题,提示并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整理,把知识串起来,真正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看一看
“看一看”是引导学生对“观察物体”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再次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除了回顾知识的引导,教科书还给出了学习方式的建议,提示学生合作观察,感受合作的快乐。
小调查
“小调查”是回顾并整理有关多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最后提出了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如何能准确计算,引导学生相互介绍正确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好办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反思的好习惯。
阳光体育
“阳光体育”主要回顾整理混合运算和口算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引导学生回顾怎样读图、找全和正确选择信息;二是回顾如何发现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三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板块二:我的成长足迹
主要是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收获与进步,记录成长过程,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经常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能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查缺补漏,能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我提高。教科书分别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三个方面给出了提示。
板块三:我提出的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才有创新。因此,在“我提出的问题”这个环节就是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生发新的想法,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学生学习后要回顾反思,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逐步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的好习惯。教科书中的问题只是个例子,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
板块四:巩固应用
全面再现这四个单元的重要知识,引导学生以这些题目为线索,将分散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熟练掌握前四个单元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掌
握水平。
教学建议
整理与复习课,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知识整理作为复习知识的过程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要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逐步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如何引领三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是我们每位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建议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制订一个整理和复习的方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本次整理和复习课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是重点部分?哪些是关键部分?
(2)以本次课的复习内容为载体,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习惯?
(3)在前四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哪些概念学生掌握得比较模糊?哪些解题方法还不熟练?在这些问题中,哪些带有普遍性?
(4)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如何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等等。
最后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本次整理和复习。
以下环节,只是给出了每个板块的简单的教学建议,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例如,可以先在课前引导学生自己回家整理有关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组织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四个单元的知识。
板块一:我学到了什么
在“我学到了什么”这一部分可以出示三幅主情境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想到了什么;也可以看看教科书所学过的内容,初步对前四个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然后,再结合每幅图中的具体问题来进一步整理复习所学知识。
看一看
“看一看”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并交流思考过程。然后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类似的物体从不同角度实际进行观察,说说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是不同的。
小调查
“小调查”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介绍一个正确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好办法,可以先与同伴说说,再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阳光体育
“阳光体育”可以让学生先找出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再完成下面的问题,复习和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运用混合运算解决
实际问题。
板块二:我的成长足迹
“我的成长足迹”可以通过提问来提示和帮助学生回忆自己在前一个阶段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例如,你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你最喜欢的数学活动是哪一次?你最满意的一次发言或者作品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活动过程,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感受、体验。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如小组讨论、制作数学小报、绘制知识树,但注意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也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例子,如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记录生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认识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板块三:我提出的问题
在学生整理知识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学过这几个单元,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新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写一写,并与同伴交流。如果有的学生一时提不出问题,教师可让他们看看书中小朋友提的问题,提示提问题的思路和思考的方向,最后再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逐步学会提问题。
引导学生会提问题,并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长期坚持给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有意识地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还要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年
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等。建议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便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板块四:巩固应用
一共安排13道题。第1题侧重借助实物图和直观图回顾并整理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第2题帮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第3,4题侧重计算方法的回顾,发展计算技能。第5题侧重让学生在发现计算错误、纠正计算错误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第6,7题主要是回顾和整理“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再次经历想象、观察、验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第8~13题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和整理,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发展应用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其中第9题所涉计算数据较大,故是拓展题,不作全班统一要求。
第1题
借助直观图呈现数量关系,让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运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左图,12×3+6=42(个);右图,276+64+276=616(筐)。 第2题
借助点子图、小棒、表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口算乘除法
的算理。
答案:42,22,50。 第3题
巩固口算乘除法。
答案:90,92,34,80;80,84,11,70。 第4题
巩固混合运算。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独立完成。 答案:90,56,619;94,85,12。 第5题
进一步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改正错误,最后进行集体交流。
答案:左题,计算错误,正确的结果是265;
中间题,计算步骤不完整,第一步的结果应该是28+15; 右题,运算顺序错误,正确结果是29。 第6题
复习巩固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有多余信息。
答案:笑笑——第一幅图,淘气——第三幅图,妙想——第四幅图。
第7题
巩固观察物体的知识。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明确笑笑观察的位置是与我们相反的,再进行选择。可以先选择答案,说说理由,之后和同伴模拟观察进行验证,或者先进行模拟观察,再选择答案。
答案:第二幅图。 第8题
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取有用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答案:(1)7×8+7=63(块);(2)63÷3=21(块)。 第9题
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1800+1600-2500=900(元);
(2)三个月能买到这台电视。900+900+900=2700(元)或2680-900-900=880(元),880<900。
第10题
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先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回答问题。注意以下几点:学生可以计算也可以估算,练习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可以先估一估“怎样走近一些”,再列式解答,验证结果;根据算式寻找对应的问题,是对学生数学理解
的一次考验,要说清楚每一步算式表示的实际意思。
答案:(1)有2条路线,经过妙想家和医院去学校的路线近。205+305+445=955(米),405+180+305=890(米),890<955;
(2)妙想去学校比去笑笑家远多少米? 第11题
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火车的线路图,说一说其中的数学信息分别表示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然后再尝试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答案:(1)539-349=190(千米);(2)511-124=387(千米);(3)火车靠近西安,离西安的距离大约是离洛阳距离的一半。
第12题
巩固解决汽车里程表问题的方法。先说一说表格中每个数据表示的实际意思,并画图表示出来,与同伴交流,之后再来解决问题。
答案:(1)略;(2)星期一360-187=173(千米),星期二525-360=165(千米),星期三640-525=115(千米),星期四730-640=90(千米),星期五905-730=175(千米)。星期五最多,星期四最少。
第13题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第(3)题时要鼓励策略多样化,给学生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提
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答案:(1)39÷3=13(页);
(2)7×13=91(页),91<119,看不完;
(3)第4天起每天看20页能按时看完;119-39=80(页),80÷4=20(页),或者119-91=28(页),28÷4=7(页),13+7=2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