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研究

来源:抵帆知识网


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研究

吃苦耐劳、能从事较低水平的强体力劳动、成本低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机会就是国家放宽了对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权利和利益的保护,重视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用工制度不合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国家歧视性政策,这些对农村劳动力顺利就业构成了威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劣势”分析:

1.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现状堪忧,就业手段缺乏

农村基础教育的不景气是直接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状况不好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劣势和就业手段的缺乏使得农村就业者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只能甘居下风,要么从事收入低微的农业,要么去城市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脏、重、苦、险的简单劳动,也使得他们的就业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7%的雇主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金,93.4%的雇主没有为他们办理工伤保险。而且,多数农民工不敢提出签订劳务合同的要求。他们往往在缺乏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的恶劣环境下工作,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2. 行为价值观体系的不合理,理性主导价值观念的缺失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型。这种转型的结果表现为社会组织结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由此,必然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而农村劳动力的行为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价值观上的这些变化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而产生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现象,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增长。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威胁”分析:

1

1.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 2. 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需的态势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而言,供大于求的状况是由以下一些原因造成: 一是城市失业人员的排斥。 二是乡镇企业吸纳有限。 三是农业自身吸纳有限。

3.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分析:

1. 国家逐渐放宽对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限制,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权利和利益的保护。

2. 国家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视。

2004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研究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问题”的议题上就认为要强调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10月27日宣布:要把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纳入政府的整个技能培训计划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能力;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合作,要在资金安排、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而根据有关方面制定《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将在7年内对拟转移的6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政府部门发出的这些信号表明了中央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关注,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入世之后,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中国入世后,农业面临的是一个由缔约国共同组成的世界大市场,市场供求关系的可变因素不仅取决于中国大市场,而且取决于世界大市场。对于农村劳动力而言,参与世界大市场竞争无疑会挤掉一部分人的饭碗,同时也开辟出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更大空间,开辟出商品交换和市场运行的更大空间,所有这些新的变化,在客观上将提供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创造新的就业条件,需要新的就业人群。在我们允许一部分所需农产

2

品入关的同时,我国也为世界市场提供所需求的农产品,部分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力也能走出国门,步入世界大市场。要清楚地意识到,机会与挑战并存,不能仅仅看到困难,而应当从困难当中看到希望,这时候如何提升自身素质来抓住这个机会就是该迫切解决的问题了。

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的对策思考:

1. 树立“就业优先”的社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 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扭转农村劳动力就业劣势; 3.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逐渐废除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和政策,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4. 引导农村劳动力建立理性的行为价值观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必须在各个方面考虑农村劳动力问题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切实维护农村就业者的利益,这些对于我国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