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据调查孩子们心中所崇拜的对象大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自己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是少之可怜。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社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情况:美国,用节日进行感恩教育。美国家庭很注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这是一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进行一次特殊的祈祷,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另外,韩国人也过中秋节,他们还把这个节日叫做“感恩节”。到了中秋节这天,很多韩国的爸爸妈妈会穿上五彩的民族服装,带着孩子向爷爷奶奶行叩拜大礼,“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叩完头,他们一
般还会双手呈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小孙儿给爷爷奶奶的一般都是小卡片,上面是孩子用稚嫩的手写出的感谢爷爷奶奶的话。可见国外很重视孩子的感恩教育,并且采取了各种形式。
国内情况: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作为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并以为这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加上社会上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使得儿童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情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着急,才急于说教,教育孩子要学会感恩。可是这是普通的说教,这种大道理已无法打动孩子的内心。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感恩教育要从小抓起,采取多种形式。
(四)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以前的教育只是普通的说教,对孩子的心灵并未起到震撼作用。因此,我采取一系列的活动,把“感恩教育”定为核心课题进行研究,其创新目标为:
1、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 2、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 3、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一些实在的感恩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理解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良苦用心,尊重他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劳动。
2、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促成他们感恩行为和习惯的较快养成,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形成;
3、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
1、感恩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
具体内容有:①对父母亲人的报答之心;②对师长的敬重之心;③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心;
2、感恩活动的开展研究
具体内容有:①“我”的感恩故事(叙事);②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论文)。③对部分学生进行感恩的问卷调查。
(三)研究的思路: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以活动为核心,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之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等。通过研究,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形成
系列感恩活动方案,并有序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真诚地说“谢谢”,让每个学生能为身边善良的人和事而感动,让学生最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自己的行动感恩。
1、行动研究法:
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研究每一种具体做法的效果。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了解小学生感恩的现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根据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在班内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
1、准备阶段(2015年月3—2015年4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确定课题成员及分工,调查目前小学生感恩情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别组织实施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
3、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8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
三、研究成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顾我校一年来的实验经历,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
在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现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做如下显示: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从过去大部分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到现在已经清楚地记得父母的生日,还能采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送祝福等形式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尤其部分学生在对待家长的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会体谅父母了。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中,参加实验的孩子们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更是体现了这些孩子们也开始理解老师了。此课题开展已经能够让学生理解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良苦用心。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
四、研究效益
1、学生感恩意识增强:通过这一年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了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老师们、
家长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的感恩回报。孩子们还利用各种节假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父母亲友的感恩,这使家长感到无比的喜悦。同时孩子们对老师也充满了感激之情,孩子们在老师过节日时,有的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手抄报,有的献上祝福的歌,有的献上赞颂老师的诗歌,有的„„孩子们的变化让老师真实地收获到: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非常必要的。
2、社会影响极其深远:(1)带动更多家庭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对少数学生进行了个案追踪研究,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资料。与家长的共同教育,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2)提升学校精神面貌。感恩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倡导知恩图报、关爱他人的精神。“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增强了校园的学习气氛,同学们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将来报效父母、报效国家。同时,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起到了良好的社会互动效应。大大促进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对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调整好了很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问题思考
课题研究开展到今天,我们也发现:课堂,已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室;实践:已不是简单的活动。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帮助者,要和学生一起在广袤的信息原野上驰骋。学,然后之知不足;研,更加知困惑。“感恩”教育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于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究还不够深入,还需下大力气继续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