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抵帆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军卫 胡金萍 石玉环 杨国义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第03期

摘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出教材建设的落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结合教学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的探索与实践为基础,文章从教学内容出发,分析了大土木工程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提出《土木工程材料》教材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 教材建设 土木工程材料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材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多年的教学总结和体会,本人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等教育《土木工程材料》教材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重视绪论部分的写作

“绪”,从字义上说是丝端的意思,即一缕丝有多少个“头绪”。作为一本书的绪论,是教材的先导与灵魂,是读者最先接触到的部分,故绪论应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要为学生建立起一门课程的知识轮廓。

作为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的绪论,更应该体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在《土木工程材料》教材的绪论部分,除了要介绍课程性质,研究对象,本书的内容,学习任务和目的要求,学习方法等内容外,更应该着重介绍土木工程材料学科发展简史。通过“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启示”这一类型的章节,重点介绍典型建筑的材料选取。可由古至今,体现材料发展与社会文明发展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典型事例可有成功、有失败,重点强调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材料,引导学生明确材料选择与使用是否恰当,对工程质量、工期、功能、造价等各方面都产生直接影响。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学会如何选择、应用材料。

2、与时俱进,注重“前沿”

随着材料学科发展,人类对材料的了解不断深入,对于材料的检测标准、使用要求、检查项目、检测频度等很多内容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即体现在新标准、新规范的使用上。我院经过十多年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此教学模式发展,教材的“前沿性”势必首当其冲。故《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必须从理论部分到试验部分全部严格执行现行的新规范、新标准,并注重体现材料学科的新发展。

为加强学生所学内容与实践工作的联系,减少学与用的脱节现象,在介绍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应该加大新材料介绍的力度。对于已广泛使用并显示强大生命力,对土木工程具有重大影响的材料应予以较深入的介绍。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备优良的工程性能和耐久性能而发展迅速,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以及海洋工程、地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这种实际工程中使用较多的材料,就需要从制备、性能和使用方面加大介绍力度。而对于一些传统的、使用不多的材料可缩小篇幅或省略,以使毕业生工作后尽快的进入角色。

另外近年来,由于专业设置的调整与“大土木”概念的提出,相应地将过去主要面向单一工程专业的“建筑材料”、“道路建筑材料”等课程名称改成“土木工程材料” ,而课程名称变更后,相应教材与大纲却未做针对性调整,这显然不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体现在大土木建设的诸多方面,因而对毕业生的材料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教材与大土木工程实际需要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土木工程材料教材不应简单沿袭过去建筑材料的内容,应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增加的新专业方向,增加土工材料、无机结合料、防排水材料等内容,以使该课更适合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 3、注重理论与实践联系,增强案例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带动了各种新型材料的蓬勃发展,传统材料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良之中。土木工程材料理论是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工程应用性极强。本人在多年教学中体会学生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感受不深,反而对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浓厚兴趣,故在知识点介绍、引例、习题等方面结合工程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中在介绍每种新材料时,应配以相应的工程案例,以求在讨论和总结中提升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例如在水泥材料部分,可选择影响力较大的高层建筑、大跨桥梁、海上平台、化工厂房等不同情景的工程实例,通过工程背景、工程条件等情况介绍,以方案比选的形式提出最适合本工程的水泥品种。希望通过案例比较强化学生掌握不同水泥品种的区别,以及根据不同使用环境选择水泥的依据…… 4、简化原理,强调使用

应用型高等教育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的重心也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故从土木工程材料教材方面应把培养学生对材料的使用性能方面的认识和掌握放在首位。所以在教材编写时应轻原理阐述,重使用介绍,即从应用型角度出发,弱化某些作用机理、原理等,而增强对材料的使用要求、使用方法、适用条件、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介绍。例如现在很多的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在混凝土外加剂部分都重点介绍了各种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化学方程式等等,反而对外加剂的掺量选择、掺加方法等介绍的非常少。这种设置和安排在教学中问题较大,尤其面对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时,过多的原理阐述势必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斗志,影响学习效果,而在毕业工作后真正遇到外加剂使用时往往不会如何选用和使用。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施工企业,所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材料往往比了解原理更重要。

另外结合前面提到的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增强案例的基础上,应借鉴优秀教材中一些好的描述方法,可采用大量工程实例照片等,解决叙述性内容较枯燥,学生实践少难以形象理解的难题,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识内容。

例如在介绍水泥生产时若能配以水泥生产线的图片或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图将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水泥生产的“两磨一烧”的过程;在讲到各种砌筑材料和装饰材料时,若能配以适当彩图能够马上将生活中所见内容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准确、 权威的知识信息, 还应体现正确、 有效、 先进的教学思想,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一本好教材要有可读性,要“ 便教利学” 。在每章内容上要注意讲解一些目前还不够成熟,但很有研究和发展前途的内容,以便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