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6期 特种橡胶制品 Special Purpose Rubber Products Vo1.31 No.6 December 2010 2010年12月 配合剂用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 游全营。吴新国。杨维章 (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陕西咸阳 712023) 摘要:在生胶及配方成份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增塑剂DOS、补强剂及硫化剂DCP用量对丁腈橡胶耐 油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随着增塑剂DOS、补强剂及硫化剂用量的增加,丁腈橡 胶在燃油B、3#标准油及4050滑油中体积变化率均减小,耐介质性能提高,其中增塑剂DOS的用量对提高 丁腈橡胶的耐油性效果最为显著。同时本文还对比了丁腈橡胶与氟橡胶、氟硅橡胶在燃油B、1#标准油、3# 标准油及4050滑油中体积变化率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率,得出了3种橡胶对4种介质的抗溶胀能力结果。 关键词:NBR;D0S;DCP;耐油性能 中图分类号:TQ3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30(2010)06—0035—03 橡胶的耐油性,是指硫化胶抗油类作用的能 力。当橡胶制品与各种油液长期接触时,油液能 的含量来提高其耐油性。 本文试验是在配方中生胶及其他配合组分不 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增塑剂、补强剂及硫化剂的 用量,考察其用量对硫化胶在燃油B、3#标准油 渗透到橡胶中,使之膨胀或体积增大;另一方面, 油类介质可以从硫化胶中抽出可溶性的配合剂 (如增塑剂等),导致硫化胶收缩或体积减少。这 及4050滑油中体积变化率的影响,以此说明其用 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本文同时对比了丁 腈橡胶、氟橡胶、氟硅橡胶在燃油B、4050滑油和 1#、3#标准油中浸泡固定时间后的体积及物理 机械性能的变化,得出了3种橡胶对燃油B、4050 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如果溶胀导致的体积变化 大于收缩导致的体积变化,则呈现膨胀;反之则收 缩 ]。橡胶的耐油性通常是指耐非极性油类如燃 油,矿物油和合成润滑油。根据相似相溶原则:极 性聚合物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聚合物溶于非极 性溶剂。所以极性橡胶对非极性油类有良好的稳 滑油和1#、3#标准油的抗溶胀能力结果。 1实验部分 1.1主要原材料 定性,被称作耐油性橡胶,如丁腈橡胶、氟橡胶、氟 硅橡胶、氯丁橡胶和丙烯酸酯橡胶等;而非极性橡 胶如天然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顺丁橡胶等 称作不耐油橡胶。 丁腈橡胶耐油性能中等,对矿物油和合成烃 润滑油都有良好的抗溶胀能力,是最常用的耐油 NBR2707,NBR3606,兰州石化分公司; FE2601,FE2602,上海有机氟研究所;氟硅橡胶 FSE7560,美国进口;喷雾炭黑,抚顺化工总厂;其 他原材料均为橡胶和塑料工业通用的国产原料。 1.2主要仪器与设备 橡胶。根据SAE J一200分类系统,丁腈橡胶的 耐热油等级要低于氟橡胶和氟硅橡胶,但丁腈橡 胶价格比氟橡胶、氟硅橡胶低得多,工艺性能好, 因而成为被广泛使用的胶种之一,是橡胶密封制 XK一160开炼机,广东湛江机械厂产,用于 塑炼、混炼胶料;50t电热平板硫化机,上海轻工 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于硫化试样;拉力试验 机,AI一7000M型,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定 品中用量最大的橡胶。丁腈橡胶随丙烯腈含量的 增加极性增强,耐油性能提高,但耐低温性能变 差,因此使用中不能完全依靠增加生胶中丙烯腈 收稿日期:2010—07—16 拉伸性能.召 尔A型橡胶硬度计,XHS—A,营口 市材料试验机厂,用于测定硬度;401A型老化试 验箱,上海市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用于硫化胶 的热油实验。 1.3测试方法 作者简介:游全营(1979一),男,河南扶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橡 胶配方和工艺的研究。 拉伸性能按GB/T528—2009进行测定;硬 36 特种橡胶制品 第31卷第6期 度按GB/T531~2008进行测定;硫化橡胶耐液 体试验方法按GB/T1690—2006进行测定。 1.4基本配方(质量份) 丁腈橡胶基本配方:NBR3606/NBR2707, 50/50;氧化锌,5;硬脂酸,1;防老剂,2;增塑剂 DOS,10;补强填充剂,80;硫化剂DCP,2。 氟橡胶基本配方:FE26Ol/FE2602,50/50; 喷雾炭黑,5;吸酸剂,9;双酚AF,2;5#磷,0.5。 氟硅橡胶基本配方:氟硅混炼胶FSE756O, 100;三氧化二铁,4;DCP,0.8。 2结果与讨论 2.1 增塑剂DOS用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 试验配方中采用了耐低温性能好的酯类增塑 剂DOS,通过改变其在配方中的用量,来考察增 塑剂对丁腈橡胶耐热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见 图1。 毋{卜 故 DoS用量,份 图1 DOS用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在配方中各种配合剂质量 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增塑剂DOS用量的增加, 丁腈橡胶耐燃油B、3#标准油及4050滑油体积 变化均呈明显的下降。当配方中无增塑剂DOS 时,硫化胶在燃油B、4050滑油及3#标准油中的 体积变化率分别为26 ,15.6 ,10.5 ;当增塑 剂DOS增加到15份时,其体积变化率分别降低 到17.8 ,9.6 ,7.5 ,说明增塑剂的加入能够 非常明显地提高丁腈橡胶的耐介质性能。这可能 是因为增塑剂的加入只是增加了分子链之间的距 离,减少了分子间的作用力,而增塑剂本身并没有 参与硫化交链反应,所以当硫化胶在热油中浸泡 时,增塑剂很容易被油抽出,使硫化胶的体积变 小;另一方面油液将从橡胶表层开始浸入,逐渐浸 透到橡胶中,使橡胶试样整体溶胀。随着增塑剂 用量的增加,被油抽出的增塑剂也增加,导致硫化 胶收缩的部分变大,试样在油中的总体积变化减 少,耐油性能提高。 2.2补强填充剂用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 试验中保持其他配合组分不变,只改变补强 剂炭黑的用量,其用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 见图2。 图2补强剂用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补强剂用量的增加,丁 腈橡胶在燃油B、3#标准油及4050滑油中的体 积变化率均降低,说明增加炭黑等填料的用量有 助于提高丁腈橡胶的耐油性。这可能是因为炭黑 等填料粒子能吸附橡胶分子在其表面形成结构吸 附层,这种结构吸附层能与橡胶链段结合产生有 效的准交联,当硫化胶在油中浸泡时,主要是橡胶 体积的膨胀,而炭黑粒子既不能被油抽出,也不会 被油溶胀;随着炭黑用量的增加,硫化胶中橡胶大 分子的体积分数相应减少,使硫化胶的总体溶胀 程度变小,体积变化率降低,耐介质性能提高。 2.3硫化剂DCP用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 试验中保持其他配合组分不变,改变DCP用 量,由试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如图3所示。 僻 故 DCP用量,份 图3 DCP用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 图3表明,随着过氧化物硫化剂DCP用量的 增加,丁腈橡胶在油中的体积变化率趋于降低,当 游全营等 配合剂用量对丁腈橡胶耐油性的影响 DCP用量超过3.5份时,继续增加DCP的用量, 硫化胶在油中的体积变化率减少的幅度变小。这 是因为在配方及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 DCP的用量,将会提高硫化胶的交联密度,而交 联密度的增加可以减少硫化胶在油中的溶胀,当 DCP的用量超过3.5份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已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燃油g,4050滑 油、或是在1#、3#标准油中,氟橡胶的体积变化 率和物理机械性能的损失都最小;丁腈橡胶在3# 标准油、4050滑油浸泡后中的体积变化率和物理 机械性能的损失最大;氟硅橡胶对1#、3#标准 油和4050滑油的抗溶胀能力较好,但在燃油B 中溶胀较大,在4O℃的燃油B中浸泡48h后的体 经很大,继续增加其用量,交联密度的增大将变得 非常缓慢。 通过对图1,2,3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增加 增塑剂DOS、补强剂及硫化剂DCP的用量均能 提高丁腈橡胶的耐油性,但增加增塑剂DOS的用 量对提高丁腈橡胶的耐油性效果最为显著,同时, 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加,将会降低丁腈橡胶的粘 度,提高分子链的柔性。而胶料粘度的降低将能 增加填充剂的用量,分子间的柔性增加会降低其 玻璃化温度,提高其耐寒性,因此耐油丁腈橡胶配 方,在不影响胶料物理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增大增 塑剂的用量。 2.4丁腈橡胶与氟橡胶、氟硅橡胶耐油性的对比 试验 表1 NBR与FKM、FVMQ耐热油对比试验 油类名称 NBR FKM FVMQ 燃油B(4()℃×48h) 体积变化率,% 2O.5 质量变化率, 12.2 1#标准油120℃×72h 体积变化率,% 7.8 拉伸强度变化率, 5 伸长率变化率, 18 硬度变化,度 +2 3#标准油120℃×72h 体积变化率, 8.6 拉伸强度变化率, 10 伸长率变化率, l2 硬度变化,度 3 4050滑油120℃×72h 体积变化率, 拉伸强度变化率, 伸长率变化率, 硬度变化,度 积变化率和质量变化率分别为22.1 和13 ,要 大于同等实验条件下丁腈橡胶的体积变化率 20.5 和质量变化率12.2 ,而同等实验条件下 1 O 6 5 的氟橡胶的体积和质量变化率仅为3.2 和 。. 1.5 。表1的试验结果还表明:丁腈橡胶在1# 标准油中浸泡一定时间(120℃×72h)后,硫化胶 没有溶胀,体积反而收缩变小,硬度变大,因此当 丁腈橡胶的工作液体含有1号标准油时,设计人 员应考虑橡胶制品尺寸,防止橡胶收缩导致介质 的泄露。 3 结论 1)随着增塑剂DOS用量的增加,丁腈橡胶 在燃油B、3#标准油及4050滑油中体积变化率 均明显降低,耐油性提高。 2)提高炭黑补强剂的用量,含胶率就会越少。 硫化橡胶在介质中体积变化率降低,耐油性提高。 3)增加硫化剂DCP的用量,将会提高硫化 胶的交联密度,丁腈橡胶在油中的体积变化率降 低,当DCP的用量超过3.5质量份时,体积变化 率降低的幅度开始变小。 4)NBR3606/NBR2707(50/50),FKM2601/ FKM2602(50/50),FSE7560 3种极性橡胶中,氟 橡胶对燃油B、3#标准油和4050滑油的耐溶胀 能力最强,体积和质量变化率最小,在热油中机械 能损失也最小;丁腈橡胶对3#标准油和4050滑 油的耐溶胀能力最弱,体积和质量变化率最大;而 氟硅橡胶在燃油B中的体积变化率最大。丁腈 橡胶在1号标准油中浸泡(120℃×72h)后,体积 会收缩变小。 参考文献: [1]张殿荣,辛振祥.现化橡胶配方设计(第二版)[J].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190.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