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 母亲》教案
设计者:吴长沙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散文诗借物喻人的写法。
3、 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1、 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 2、 体会人间真情并能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课前安排
影像资料、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依然记得在汶川大地震中发生一件感人的事情:一位母亲被埋在废墟下已经死亡。可是她依然保持双膝跪地,双手扶地保持身体的姿势,在她的身下,有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母亲死了,孩子却安然无恙。在这位母亲的手机屏幕上写着这样的一句话: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孩子,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今天我们要学习冰心的《荷叶 母亲》,来感受另一番境界的母爱。 (在感受这份母爱之前,我们先了解下作者冰心,有哪位同学知道冰心的情况) 二、走进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母爱、童真、自然)“爱的哲学”著称。(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三、阅读体验
(那么,我们今天就带着冰心先生“爱的哲学”走进她的散文诗《荷叶 母亲》,既然是散文诗,它具有散文的特点,又具有诗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大家要用心读,读出其中的韵味。先让一位同学读一下,体验作者情感。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做点评) 由一名学生范读(对刚才同学的朗读,哪位同学点评下) (老师认为可以读得再细腻些,因为我们知道冰心是现当代第一位女作家。女作家的作品情感比较细腻,所以我们读出柔情似水的味道来) 老师示范读一两句。(下面请大家一齐读,领略这份柔情似水,并思考一个问题) ( 作者围绕着“红莲”,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
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
(同学们读得很齐,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带着这点未尽的感觉,思考刚才的问题:)
作者围绕着“红莲”,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板书) 烦闷 仍是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感动
五、品味探究
○情态赏析:在不同的情绪下,作者看到红莲哪些情态或情景?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红莲的情态或情景的语句,我们再细细地品味与赏析) (大家先看,在烦闷的情绪之下,作者看到红莲情态怎样:)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你读出了什么)
生机和活力
(刚才那位同学读出了活力与生机,你觉得这句话,哪几个字词最能体现生机与活力的,把它找出来。你还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描写红莲的情态同时,还写了白莲凋谢的情态,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对比,写出红莲的坚强,生命力旺盛。
(那你品出红莲的坚强,有感情地将红莲的坚强品质细细地读出来)
(看来红莲很不一般,我们大家一齐读一下,感受下红莲的活力与坚强)
○情景赏析(雨打红莲):
(红莲如此坚强,作者的情绪仍是不适意,我们觉得很奇怪,那么作者又看到红莲的什么情景呢?)
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情景?(不妨。给这个情景取个小标题)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 雨打红莲(板书)
(原来是繁密的雨点打着红莲,那么红莲怎么样了:) 左右敧斜 (什么意思?)
(同学们,我们先来感受下“敧斜”这个词,请用你们的手指,在桌子上写一下“敧斜”两个字)
(再拿出你们手中的笔,把笔当做红莲,做一下“左右敧斜”的动作,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红莲此时的情态)
(同学们做了“左右敧斜”动作之后,谁来揣摩一下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
担心,担忧,紧张 (这位同学对作者的心理揣摩得很恰当,你再把作者这种情绪和红莲这种情态,细细地品读一下)
(刚才我看部分同学神态有点茫然,没有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不要紧,我们还有体会的机会。在这个情景里面,有一句话,能将作者此时的心境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是哪一句话:)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为什么不敢下阶去,为什么也无法可想?)
雨很大,作者害怕红莲经受不住风雨的打击,怕看到红莲在风雨中凋谢的场景
(看来作者对红莲的这份担忧之情,跃然纸上,请大家一齐品读一下作者此时忧虑内心世界)
○情景赏析(荷叶护莲):
(作者的心情后来怎么样了?)一齐回答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那么红莲后来又怎么样了?)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情景?(不妨。给这个情景取个小标题) 荷叶护红莲 (板书)
(作者在描写大荷叶保护红莲的过程中,有几个字词写得很温情。谁来找一下这几个温情的字词。(慢慢的倾侧 正)
(接下来,请同学们体验一下这份温情。把你们的语文书当大荷叶,把笔当做红莲。
2
体味一下荷叶护红莲的温馨场面)
(同学们刚刚体验了这份温情,接着请同学们品味下这份温情。结合这几个“温情”的字词,品味一下:)
慢慢的倾侧(荷叶小心翼翼的情态,充满慈爱,温暖地呵护着红莲) 正(不偏不斜,刚好,可看出荷叶护红莲的那份细心和周到) (你把这温馨动人的场面,深情地读一下)
(听了这位同学深情朗读,老师觉得荷叶护红莲的情景,让人感触真的很深。我们大家一起读一下,深刻地感受这份温情)
此时,作者被荷叶护红莲的情景感染了,她对荷叶的精神品质,用了两个词高度赞扬:勇敢慈怜
大家觉得这两个词一般都形容谁?(母亲)
怪不得,作者在勇敢慈怜的荷叶面前感动了!最后发出深情的感慨:(深沉地,深情地自豪地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同学们从这段充满深情的话语中,想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 (学生说不来时作补充:“心中的雨点来了”,老师对它的理解是,自然界的红莲遇到了风雨,得到荷叶的保护。 其实,“心中的雨点”在这里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张为我们遮风挡雨的荷叶——母亲。 )
(点明了主旨,通过借物喻人,写出了母爱的深沉,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 (我们一起把这份感动,请一位同学深情地读下。齐读)
六、拓展延伸
(此时,我们大家的心不仅多了一份感动,感动之余,深深地领略到伟大的母爱。此刻,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我们的母亲说:)
母亲啊,你是—————,我是————————,我感受到你的————————。
七、作业布置
扩写“母亲啊,你是———————,我是————————,我感受到你的————————。”(字数150字左右。)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