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历史事象中的因果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的考察

论历史事象中的因果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的考察

来源:抵帆知识网
南方论刊·2015年第2期 文化长廊论历史事象中的因果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的考察

李世忠

(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办公室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客观世界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承认因果关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这是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更迭的历史可知,存在于复杂事象背后的因果联系,正是深刻影响古代社会历史走向的基本因素之一。正确认识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因果关系,对指导人们生活,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有助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因果联系

因果规律是作用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因与果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就社会历史领域而言,因果规律主要体现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互为因果、系列因果等方面。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因果联系,处理好它们的矛盾关系,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前提之一。

以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说,一部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史,无疑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所阐述的一部事物之间以因果联系而发生矛盾转化的历史。以下试就此作一简单讨论。

第一个建立统一帝国的秦王朝,在兼并天下过程中,凭借军事实力对六国大开杀戒,受祸最惨烈的莫过楚国。故当时有“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1]p300然而,及至秦帝国建立十多年后,“大楚兴,陈胜王”,第一个扛起反秦大旗的陈胜,竟然正是楚国人。陈胜打出被秦将王翦所杀楚国名将项燕之旗,在楚地首事抗秦。他建立的政权,也以“楚”命名。从此以后,相继兴起的其他各路反秦主力,如项梁、项羽、范增、刘邦等,也都是楚人。楚人对秦帝国的仇恨深入骨髓,不仅项羽破釜沉舟与秦兵死战,甚至当他战胜秦兵进入关中后,也丧失理智般“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1]p315

历史学者们关于项羽为什么要烧毁秦咸阳城的举动,可以有各种解释,但是从秦、楚之际这段史实看,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学说揭示的事物之间因果联系,在这段历史事象演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翻检汉代史籍可知,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一个个“狡兔死,走狗烹”,唯其亲族最得信赖。然给汉朝政权带来危机的,也首先是吕氏家族(外戚),其次就是刘邦当年“拊其背”,告诫“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的刘濞。[1]p2821而整个西汉政权,最终也灭亡在外戚王莽手中。至刘秀重建的东汉王朝,外戚干政,也始终是这个政权挥之不去的梦魇。东汉桓帝虽凭借宦官力量清除过外戚势力(权臣梁冀),却因此种下了宦官乱政的祸根,而后汉的灭亡之路,又正是从重用宦官开始。由此可知,历史的因果规律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致使汉献帝成为傀儡皇帝。至曹操之子曹丕,则完全废献帝而自代,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从曹魏政权内部崛起的司马氏,在取代曹魏政权之时,曹氏王室所经历的,却几乎是与汉献帝当年一样的悲剧命运。而同时代创立蜀汉政权的刘备,对外最以“仁义”号召,然而他所赖以存身立国的根据地益州,却正是以不义的巧取手段从其宗族刘琮手中夺得,所以,蜀汉统绪仅传两代,也就结束在最没情义、被俘后仍“乐不思蜀”的刘禅手里。由此可见,历史事象的因果联系,亦尽在其中。

西晋政权尚未建立之时,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觊觎,就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及司马昭长子司马炎以阴谋起家去魏立晋后,算起来从司马懿开始,他们祖孙三代在魏晋之际政坛上之翻云覆雨,可谓极尽聪明之能事,可偏偏后来继位的“蛤蟆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之子),却智商极低。《晋书》载,司马衷“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他说:“何不食肉糜?”[2]p108西晋政权最终仅维持四代而亡,其结局甚至比它当初篡夺曹魏家族的情形更悲惨。

99

东晋的晋安帝与继位的晋恭帝,先后被晋之大将刘裕所杀(恭帝36岁被弑),刘裕如愿篡位,改国号为宋,从而建立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一个小朝廷。至后来的齐、梁、陈三朝,均如法炮制:刘宋传七代60年,至宋孝武帝,被禁军统领萧道成篡位,建立齐。宋顺帝被弑时,年仅13岁;南齐王朝持续24年,被同宗雍州刺史萧衍所废,改国号梁。齐和帝被弑时,年仅15岁。而萧衍虽篡位建梁,他自己却最终也被信任的将领侯景围困宫中活活饿死;梁传七帝53年,亦被其丞相陈霸先篡位改立陈,梁敬帝被弑,年仅16岁;陈的开国帝王陈霸先何其聪明,然陈亦仅历五帝31年,至后主陈叔宝被隋灭时,大兵围城,他却拥抱丽人藏身废井。这样,南朝四个朝代,都以篡位始,以短命终;都以篡位后对前朝皇族剪草除根始,以自己的子孙最后被剪草除根终,历史的因果联系被演绎得几乎天衣无缝。

杨坚作为北周重臣,取代北周而建立隋朝,他不计历史教训,灭除前主宇文氏全族,而他所创立的江山社稷,也仅仅维持了32年,就被袭封为唐国公的、曾做过杨广贴身侍卫的太原留守李渊趁乱所夺。灭了宇文氏全族的杨坚,其子隋炀帝杨广也终被宇文化及等缢弑,“萧后令宫人撤床箦为棺以埋之”,后“右御卫将军陈棱奉梓宫于成象殿,葬吴公台下”。[3](p93-94)

被隋主信任的李渊,在隋末战乱的烽火中占领政治制高点,创立了强大的唐王朝。而最终把李唐政权送上不归路的,既不是曾不可一世的叛将安禄山、史思明,也不是把唐德宗困于奉天城(陕西乾县)数月的方镇朱泚,更不是打进长安建立了政权的黄巢,而仍然是由拨乱反正中曾深得皇帝信任而赐名“全忠”的朱温。当初隋王朝信任李渊,使其镇守北面国门,李渊藉此造反灭隋建唐,而朱温亦如法炮制去唐自代。

李世民曾为坚定李渊反隋决心,设计使其父在酒醉中性侵隋炀帝晋阳宫妃。由此,唐王朝政治与女色及伦常混乱也结下不解之缘。所以唐朝后来的君主,高宗子娶父妃,玄宗父夺子妻,其结局也都是导致了政治上的乾坤大挪移。

历史事象的因果联系与婉讽还在于,在这个以兵变取得政权的朝廷中,它所面临的兵变,居然也始终是它挥之不去的梦靥。唐太宗以兵变得帝位,唐中宗以兵变复国号,唐玄宗以兵变灭政敌,至唐德宗,却因兵变逃奉天,唐僖宗也因兵变奔凤翔。虽然,唐太宗通过玄武门兵变登上皇帝之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在玄武门兵变后,也进一步将唐王朝推向了“开天盛世”的高峰。然而,盛唐之后发生的动摇根基的大动乱,也还是兵变(安史之乱)。只数月,就使万国来朝的唐帝国陷入动乱深渊。历史发展中的因果规律似乎全不可逆转。

在唐代皇帝的治国行为中,也处处可见因果联系。以唐玄宗论,他曾两次发动兵变,致其伯母、姑姑、姐姐、小舅子死。其咄咄逼人之势,致其父睿宗让位时不得

100

不说出“易位于汝,吾知晚矣”这样的话。[4]p169甚至他也父娶子妻。就这样一个自我行动上算不得忠孝的人,在他当皇帝期间,却不仅亲自“训注《孝经》,颁行天下”,[4]p183

“诏天下民间家藏《孝敬》一本”,[4]p218且在为自己的陵寝选址时,也宣言他要“奉先陵,不忘孝敬”。[4]p235还未主宰天下之时,他无法顾及人伦孝道,至建设政权之时,便竖起了孝治天下的大旗。但这一切,并不能完全改变历史因果联系的作用。这个当之无愧可成为唐代历史上最提倡“忠孝”的帝王,最终正是因亲信大臣安禄山的不忠而陷天下于水火,他也终因儿子李亨(肃宗)的“不孝”,被夺权软禁,抑郁而终。

宋太祖兵不血刃取得政权,他看起来是想走出无休止的历史因果关系。做皇帝后,他极力善待前朝子弟,也极力控制兵权,极力避免外戚、宦官把持朝政。他深知堡垒易从内部攻破,故极力笼络大臣,尽量不给自己的政权造就敌人。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将这种治国理念以刻石形式郑重传之继位子孙。北宋后来的皇帝,荣登大位后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接受群臣朝拜,而是跪拜太庙,学习他的“祖宗遗训”。经此努力,有宋一代果然再未出现过方镇难制及将领叛乱之事。然而,历史的因果规律并未停止发挥作用:重文,文人党争却此起彼伏,政治上也只有花钱买稳定——年年输送钱帛于外族以求和自保;抑武,也使得有宋一代始终没能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梦想,燕云十六州从太祖时代,即筹划以金钱赎回,直至宋之政权先后被文化落后的外来铁骑所灭,燕云十六州也没能真正光复。而且,在这个王朝的收尾处,历史再次以轮回形式画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圆”:当初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孤儿寡妇”政权之时,7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在他的禅位诏书中说:“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5]p1597312年后,南宋灭于元,也是7岁的宋恭宗赵显在逊位诏书中同样写下了“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云云,[6]p937用词都没有太大变化。元伯颜嘲讽南宋派去求和的使臣说:“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于小儿,其道如此,尚何多言。”[7]p1159后人于此亦大发感慨,宋末元初人周密《癸辛杂识》载“北客诗”云:“忆昔陈桥兵变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又被欺。”[8]p253元代诗人刘因亦有《书事》一诗咏其事:“卧榻而今又属谁?江南回首见旌旗。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9]p1353

明人都穆评价这两首诗说:“二诗皆为宋太祖作,若出一机轴,而辞意严正,道人所不能道,真可谓诗之斧钺矣。”[9]p1353

同样吊诡的是,靖康之变中金兵攻破汴京(今开封),掳宋徽宗、钦宗及后妃、皇族,押至汴京南郊之青城,再解往金国。隔一百余年后,金国南京(今开封)留守崔立以城降敌,蒙古军也同样是以青城作为俘虏金国后妃、皇族的大本营。此正周密所云:“盖大金之亡,亦聚其诸王于青城而杀之。”[8]p253(下转第14页)

加强对具体可操作补偿方式的改革,研究有实操性的补偿方式和路径,构建生态环境补偿基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评估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生态保护、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效率及经济社会效益,实现生态保护职责和生态补偿收益对称。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凸显区域经济活动主体发展功能,把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结合起来,突破以前产业俱全、功能齐备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优先、重点区域发展高质工业、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生态发展区域要因地制宜,避免走优化开发区域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选择本地资源密集型产业抑或劳动密集型产业。限制开发区域可适度发展生态型、特色旅游产业,禁止开发区域则严禁主体功能定位以外的开发活动,使各区产业分工更加明晰、错位发展。

等问题,构建主体功能区要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和深化体制改革,通过顶层设计,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保障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要深化行政区域改革,提高生态效益,要深化补偿体制改革,保障补偿资金来源,要深化绩效评价体制,完善分类考核方式,要设立科学生态补偿标准,突出主体功能区区域功能等。

〔基金项目: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2012):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清远市主体功能区建设(ZF05)、广东省委党校“十二五”资助课题(2012):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基于清远市的分析(JJ07)〕

参考文献:

[1]王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11):87-91.

[2]王健:深化体制改革 促进主体功能区生态建设[J].行政管理改革,2010(09):53-57.

[3]黄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实现及运行机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02):108-112.

[4]王双正:构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8):15-20.

作者简介:谭建军,湖南常宁人,广东清远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讲师,经济师,硕士,从事发展、产业经济研究。

四、小结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以生态功能现状和潜力为依据,确定区域主体功能;以功能定位,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确定区域开发强度。目的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协调的开发格局,促进经济较快发展,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以一个欠发达地级市清远市为例,发展中遇到发展和环保困境,生态补偿主体不明确,生态绩效考核不科学,生态补偿不健全,生态补偿效率低

编辑/何火权 校对/白朗

(上接第100页)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因果联系几乎无处不在。宋以后的元、明、清诸朝,也未能完全走出历史因果的阴影。元蒙政权以其无往不胜的铁骑征服了先进的汉文化后,取得了统治中原的权力。因信奉喇嘛教,故将大小无数喇嘛分派中国各地施行教化。白莲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政府帮扶。然元顺帝时,韩山童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由此进一步发动推翻政权的大起义,借助的却正是白莲教的宣传威力。没有成熟的文字,忠实信仰佛教的元朝统治者,终在弥勒佛下凡救世的呐喊声中走向灭亡。

朱元璋缔造明朝的契机捕捉于农民造反的大背景下。这位僧人出身的皇帝不重相权,不重文臣,这个传统也为明历代君主所继承。真正的文人,在明代出仕少有境遇顺遂者,只有宦官才在政坛上呼风唤雨。而历史的因果也就此为它开出了奖罚单:当李自成率兵攻打北京城时,献城投降的正是宦官曹化淳。

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时,统治清政府的是只有六岁的顺治皇帝和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皇太极妃)。孤儿寡母统领几十万清兵入主北京君临天下。然以“德赛”二先生(科学与民主)引领的辛亥革命发生之后,又是隆裕皇太后(光绪皇后)带着六岁的宣统皇帝,孤儿寡母哭哭

啼啼宣布退位。

由此可见,一部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史,就是这样不断验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阐释的因果联系。作为深刻反映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内在动因的客观规律之一,正确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这对指导人们生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源,无疑是大有助益的。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房玄龄,等.晋书[M].中华书局,1974.[3]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4]刘昫,等.旧唐书. 北京:中华书局.1975.[5]薛居正,等.旧五代史[M].中华书局1976.[6]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

[7]陈邦瞻.宋史记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8]周密.癸辛杂识[M].北京:中华书局.1988.

[9]都穆.南濠诗话[M]//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作者简介:李世忠,文学博士,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与文化。

编辑/何火权 校对/陈亚仙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