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加氯量、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浑浊度、水中微生物的数量与种类等。
2、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满足机体的需要。
2、摄入的营养素保持平衡。 3、食物对人体无害。 4、食物加工与烹饪合理。
5、建立合理的用膳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3、简述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特异性 必须具有相应职业史或接触史,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停止接触特定有害因素后病情可以控制或消除。
2、病因可检测性 在职业病患者的劳动环境中能检测到特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3、发病聚集性 经过一定暴露时间出现职业病的多个职业者通常出现在同意职业有害因素的接触环境中。但有敏感差异性,潜伏期存在差异或病情严重程度不同。
4、疾病可预防性 控制和消除职业有害因素与采取适当的卫生防护措施可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及早脱离有害环境可减缓或阻碍职业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4、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飞沫、飞核、尘埃)、经水传播(饮水、疫水)、经食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 易感人群
5、简述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制表原则。 基本结构: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制表原则:重度突出,即一张表一般只包括一个中心内容;主谓分明,层次清楚,即主
谓语的位置准确,标目安排及层次清楚,符合逻辑。
6、论述疾病爆发应急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1、合适诊断、确认爆发:成立调查小组;准备好检测仪器、试剂、日常生活用品等;对疾病的全面情况进行一般了解;收集当地所有可能与发病有关的水、食物、空气等样本的基础资料及相关设施的资料。
2、现场调查:调查人员的个人防护;病例调查;采集标本。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4、总结报告:包括调查过程、调查内容与方法、疾病爆发经过、采取的措施与效果、经验教训与结论等内容。
7、住宅建筑内的污染因素有哪些? 1、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 2、室内的燃料燃烧 3、香烟烟雾污染
4、建筑装饰材料污染 5、家用电器设备
6、烹调过程油烟的污染等
8、简述中暑患者的康复护理原则。 1、正确采取降温措施:物理降温等
2、呼吸系统监护:合理氧疗、辅助通气等 3、循环系统监护:心电监护,建立通路等
4、仔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语言表达、面部表情等 5、加强基础护理 6、重视心理护理
9、简述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
1、爆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同时患病,发病趋势突然上升又突然下降。
2、食源性:同一食物史,范围与污染食物一致,停用该食物很快停止。 3、相似性:病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4、非传染性: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10、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计算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11、队列研究的类型有哪些?P257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3、双向性队列研究
12、试述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P333 1、关联的强度 2、关联的时间性 3、关联的重复性 4、关联的合理性
5、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
13、简述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1、生产性污染 2、生活性污染 3、交通运输性污染 4、其他污染来源
14、防止食品的保藏方法有哪些?
1化学保藏法、低温保藏法、加热杀菌保藏法、干燥脱水保藏法、辐照保藏法。
15、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是什么? 1、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2、社区卫生保健中心 3、社会健康保险机构 4、私人卫生保健机构
16、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1、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判断病人受感染的时间,以此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2、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3、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的时间; 4、根据潜伏期可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5、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17、秩和检验的优点是什么?
1、可以避免t检验对总体分布的假定不当可能产生的错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用于任何分布类型的资料;
2、通畅还用于一端或二端是不确定数值(如<0.1、>10.0等)的资料、分布类型不明资料。
18、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1、组织实施较容易,省力、省钱、省时间。
2、所需研究对象较少,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3、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简称“一病多因”。 4、一般无伦理学问题。
5、用途较广泛,可用于病因探索、初步检验假设、干预措施效果考核等。 缺点: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率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2、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不能确证因果关系。 3、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计算分析相对危险度。 4、选择研究对象时易产生选择偏倚。 5、回顾性调查时易产生信息偏倚。
19、饮用水污染的健康危害有哪些? 特征:1、感官性状发生改变
2、饮用者出现共同的不良反应 3、水质检验异常
4、明显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20、如何评定食品营养价值?
1、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越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越高; 2、营养素质量:质和量同等重要。
3、营养质量指数:即营养素密度与能量密度之比。IQN=1,营养平衡;IQN>1,营养价值高;IQN<1,营养价值低。
21、简述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 1、就业前健康检查 2、定期健康检查 3、应急性健康检查
4、离岗或转岗时的健康检查 5、职业环境卫生监测
22、病原携带者携带病原的种类有哪些? 带菌、带病毒、带虫
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不同分: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
23、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计算相对数应有足够数量; 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3、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4、对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要作假设检验
24、试述列队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1、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得的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
2、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
3、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 4、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5、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简称“一因多病”。 6、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
缺点:1、组织实施较难,费时间、费力、费钱。 2、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3、由于随访时间长,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4、设计要求高,收集与分析资料较复杂。
25、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是什么?
1、有害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2、异常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噪声和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3、致病生物因素:细菌、病毒、霉菌
26、应急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有利方面:可动员机体非特异性适应系统,产生对疾病的抵抗,增强体质和适应能力。者可以给人带来激励和振奋,使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
不利方面:应激事件刺激过大或刺激过长,引起适应机制失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及身体障碍。特别是与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等。应激事件刺激可以引起免疫功能改变,不但会增加对传染病的易感性,而且有促癌、致癌作用。
27、简述通风患者膳食指导的基本原则。 1、嘌呤饮食 2、总能量摄入
3、低蛋白、低脂肪、适当糖类饮食 4、充足维生素、矿物质和低盐的饮食 5、对饮水、忌饮酒和刺激性食物
28、举例说明无序分类变量的类型 二分类:如大便蛔虫检查,以每个学生为观察单位,结果可报告为蛔虫卵阴性和阳性两类;如观察某种药物治疗某疾病的=疗效,以每个患者为观察单位,结果可归纳为治愈与未愈。两类之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多分类:如血型分布,以人为观察单位,结果可以有A\\B\\AB\\O型,互不相容的四个类别。
29、筛检的用途有哪些?
1、早期发现可疑病人,以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实现疾病的第二级预防。如筛查宫颈癌、乳腺癌等。
2、发现高危人群,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病率。实现疾病的第一级预防。 3、开展疾病监测。对人群感染状况和免疫状况的调查以及对病原体的监测均需进行筛检。 4、了解疾病自然史。通过筛检可以观察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
30、生产过程存在的影响劳动者健康的不良劳动条件有哪些? 1、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 2、劳动缺乏人性化 3、职业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
31、心理因素与健康研究中,情绪有哪些特征?
1、情绪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不是固有的;
2、情绪是主观体验,包括情感,情感是与高级的、社会的与行为的社会评价相关联的态度体验,例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
3、情绪的个人基础需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
32、简述有机磷农业中毒的急救措施。 1、清除毒物,防止继续吸收 2、积极采取对症治疗 3、解毒药物的应用
33、统计资料的类型有哪些?
数值变量资料、无序分类变量资料、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34、对列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
3、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4、可确证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5、可研究一种因素和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35、简述测定基础代谢率时的膳食原则。
1、测验前一日晚餐避免过饱,并应少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试验当天禁食早餐,并避免饮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如有口渴可饮少量开水。
36、吸毒对社会的危害有哪些? 1、传播传染性疾病
2、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3、危害社会安定 4、破坏社会生产力
37、简述传染病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特征。
1、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2、冬、春季高发; 3、儿童、少年多见;
4、无有效免疫条件下,人群发病呈周期性; 5、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3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有很多影响因素,其中机体的易感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1、生理状况:氟化物污染地区,氟化物对女性的损害较男性严重。 2、健康状况:呼吸道炎症的人对大气污染的损害作用特别敏感。
3、遗传因素:缺乏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患者,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引起的血液毒性特别敏感。
4、营养条件:低蛋白饲料喂养的大鼠对各种农药的敏感性要高2-26倍。
39、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的病因有哪些? 1、致病菌污染食品
2、食品的贮存方式不当,导致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3、烹调加工不当。
40、职业病的诊断依据。 1、职业接触史
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
41、住宅建筑队健康的危害
1、眼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 2、化学过敏反应 3、慢性潜伏性危害
42、职业病正确实施护理干预的原则是什么? 1、以人为本的服务 2、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3、及时提供治疗信息 4、适当的心理干预 5、要因人施护
43、简述我国艾滋病AIDS的防制策略。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3、加强法制管理 4、加强健康教育
5、加强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工作 6、加强监测工作
44、社会病的流行模式有哪些主要特征? 1、社会阶层性 2、职业相关性 3、经济依赖性 4、社会习俗性 5、生活行为性 6、区域分布性
45、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含义是什么?
46、住宅建筑的基本卫生要求有哪些? 1、微小气候适宜 2、采光照明良好 3、室内空气清洁 4、隔音性能良好 5、卫生设施齐全 6、环境安静整洁 7、防止疾病传播
47、预防职业中毒的主要手段。
控制毒物来源、降低毒物浓度、注意个体防护、积极进行卫生知识宣传、严格生产环境和健康监测以及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
48、简述我国乙型肝炎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1、健康教育
2、管理传染源:乙肝病人、HBSAg携带者、献血元旦筛查 3、切断传播途径:阻断经血、垂直、性、家庭内传播 4、保护乙肝人群:计划免疫接种、其他人群接种
49、防范吸毒的社会策略有哪些? 1、制定禁毒法律法规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育 4、加强禁毒的教育 5、加强心理疗法
50、论述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作为专业护士应该如何处理食物中毒的病人? 1、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2、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a、停止食用中毒食品;b、采集病人标本,以备送检;c、急救处理主要包括催吐、洗胃、清肠;d、对症治疗;e、特殊治疗。
3、对中毒食品进行控制处理:a、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b、采集剩余可疑中毒食品,以备送检;c、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d、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4、对中毒场所的消毒处理
51、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膳食原则。
1、试验前3天必须摄入足够的糖类,食物中糖类含量≥300g/d,并排除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升糖药物等干扰因素;
2、试验前一天晚餐后禁食(10-12h)直至翌日早餐试验; 3、试验日早晨备用特制馒头一个(面粉100g,含糖类75g)
52、社会病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1、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2、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培养良好心态,积极应对紧张;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和优化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
53、相关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职业病必须具备的条件。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有害因素所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所列的职业病。
55、膳食营养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称量法 2、查账法 3、24小时回顾法 4、化学分析法 5、食物频率法 56、感染HIV到发生AIDS的过程分为哪几期?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AIDS期
57、吸毒的健康危害。
1、生理依赖性(戒断反应)
2、简述依赖性(精神障碍与变态) 3、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4、传染性疾病
5、对生殖系统和子代的损害作用
58、样本回归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59、饮用水消毒方法与种类。
物理法:紫外线、煮沸、超声波消毒
化学法:往水中投加消毒剂,包括氯、臭氧、溴、碘和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60、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1、感官性状良好 2、流行病学安全
3、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健康 4、水量满足需要
61、饮用水的污染来源。
1、工矿企业废水、废渣污染。 2、自然灾害污染。 3、意外水污染事故。 4、生活污水污染。 5、农业污染。
62、简述AIDS急性感染期发生的时间及临床表现。
人体从感染HIV后2-6周,出现发热、皮疹、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急性症状,持续约2周自行消退。不能检测出HIV抗体,但有传染性。
63、社会病的社会诊断和临床个案诊断的区别是什么?
临床个案诊断是针对个体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疗效进行复验过程。
社会诊断是对个体所处的整个人群身心健康状况的判定,需要收集人群健康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卫生与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情况,并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加以确定。
、杀灭HIV的方法有哪些?
加热、漂白粉、戊二醛、甲醛、氯胺、酒精等均可杀灭。
65、平衡膳食宝塔的每层的食物种类和摄入量。
1、底层是谷类薯类和杂豆。每人每日应摄入250-400g;
2、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类。每人每日应摄入300-500g和200-400g;
3、第三层是畜禽肉类、鱼虾类和蛋类等动物性食物。每人每日应摄入50-70g、50-100g、25-50g;
4、第四层是奶及奶制品和大豆类及坚果类食物,每人每日应摄入300g和30-50g;
5、第五层是油和盐,每人每日摄入为25-30g和6g。
66、矽肺的并发症。
肺结核、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
67、HIV病毒的分型有哪些?
HIV-1型和HIV-2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