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4期 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Aug.28,No.4 2006年8月 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socila science) Aug.2006 大学生自杀原因及预防探讨 赵军魁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大学生自杀现象屡见不鲜,已引起社会各界O/泛关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 杂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本文通过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06)04—0151-03 1大学生自杀现状 自杀一般是由于主观上或客观上无法克服的动机和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 冲突或挫折情境造成,可大致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 于自杀,平均每4O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面对 因素. 日益严重的自杀问题,从2003年起,世界卫生组 2.1客观因素 又称环境性因素,大学生自杀的客 织决定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 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日’.在我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 2.1.1不适应大学生活 天约有750人选择自杀,而自杀未遂者每年还有 从中学到大学,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 200万.自杀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五大死因,在15 乃至人际关系方面,环境改变很大.许多人由于不 岁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首位的死因.”…“根据 能适应,不良情绪经常郁结于胸,使心理逐渐失去 才树森等人对1984--1988年间6个省市8所重点 平衡.比如在学习方面,中学时老师讲得多看得 大学71033名大学生的调查,大学生自杀率为 紧,而大学要培养自学能力全靠自学,许多同学不 10.98/10万,自杀者女生多于男生,且自杀率逐 会学习.大学生都是中学时期的尖子生,以前他们 年上升.北京市高校关于大学生非正常失学的调查 周围总是充满着赞扬声优越感极强,到了大学,高 组对北京地区5O所高校1980--1989年1O年非正 手如林尖子会萃,自己原有的优势不明显.在生活 常失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自杀率约为10—25/10 上,中学时父母照顾得多,而上大学离开了亲人一 万.”【2 J‘‘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其自杀率高 切都要依靠自己.由于地域差异,有些同学对气候 于同龄人,是同龄人的2-_4倍,并且提示有上升 不适应,有些同学对饮食习惯不适应.在家里时想 的趋势.” 怎样吃就怎样吃,现在要吃难以下咽的饭菜使他们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100名大学生死 极度不安.以前在家时有自己单独的生活空间, 于自杀.他们大都采取跳楼、割腕等短期内使人产 学习生活很少受他人的干扰.但到了大学后五六个 生巨大震撼力的暴力手段,其中仅湖北省武汉市 人甚至七八个人同住一间宿舍,宿舍内杂乱吵闹, 2003年就有12名大学生死于暴力自杀.据调查分 晚上睡得很晚,使有些同学长期夜不能寐而失眠, 析,每一个有自杀行为的人,会对周围至少5人产 烦躁不安使内心苦不堪言. 生巨大心理影响.有3o-_5O%的在校大学生表示 2.1.2学习压力过大 曾经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的念头.自杀已成为社会 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 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学生自杀原因的29.8%.【2 许多同学由于生活上各 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探索符合我国 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自学方法欠缺自学能力差, 实际的自杀控制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4 不知不觉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对各门功课的应对 2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分析 掌握力不从心,担心自己考试不及格,不能按时毕 收稿日期:2006—06—26 作者简介:赵军魁(1972一),男,甘肃省天水市人,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l5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第28卷 业.因不能按时毕业而自杀的大学生就有很多. 2.1.3恋爱挫折 据南京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由于恋爱受挫而 自杀的大学生占大学生自杀总数的44.2%[5】“据 国内近1O年有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研究指出 执、极为内向等.“性格的缺陷如孤僻、敌意等使 大学生将自己隔离于他人的活动之外,对人际关系 淡漠甚至于惧怕,对社会怀有一种离心力,缺乏获 得安慰同情的环境和宣泄转移的条件.”[12]因 此,遭受挫折和打击时,由于不良情绪的影响很容 易导致自杀. 2.2.2心理疾病 恋爱是当代大学生除毕业分配外最受关注的问题. 一项调查表明,除10%左右的大学生因种种原因 暂不考虑恋爱外,90%的人都曾积极考虑或正在热 恋中.” “青年男女在热恋阶段心情喜悦愉快, 沉浸在甜蜜与幸福之中,头脑中不时的勾勒着春光 明媚的前途.一旦失恋,对他们的精神打击极为严 重.“一些人失恋后表现出情绪行为失去常态。抑 郁消沉心灰意懒,甚至潦倒颓废或焦躁不安.越是 爱得深失去爱情的后果越严重,一方面对昔日的情 人满怀怨恨,另一方面又难以割断思恋之情,会使 他们陷入无穷无尽的苦闷与烦恼之中”." 负性情 感不断积聚,常常使人失去理智出现意想不到的后 果. 2.1.4经济的压力 “大学生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往往引起内心焦 虑而难以摆脱,仅以湖北省为例,在现有的5O多 万名大学生中,有20%生活在贫苦线以下,人数 接近1O万,其中特困生占10%,这些学生的生活 极其困难,他们既有沉重的学习压力,又有沉重的 经济压力.在这两大压力之下,他们常常感到生活 隐藏着潜在的危机,因此会变得自卑不前忧虑重 重,进而引发心理焦虑和精神疾病”.【8 2.1.5就业的压力 1999年5月,对清华大学在校学生采用随机 抽样调查,全部数据采用sP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 析处理,结果显示有就业压力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 的80.7%.[9]近年来,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 大学生人数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递增,社会就业的 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难以满 足大学生的需求.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 作,心理落差太大,于是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产生焦 虑以致情绪失控. 2.2主观因素,又称内在的个人因素,大学生自杀 的个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崔玉华等¨ 对28名自杀死亡的大学生研究表 明,有75%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 张道祥Ⅲ 对32例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的研究中发 现,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几乎都有不良的人格倾 向,如自卑、闭锁、多疑、抑郁、悲观、孤独、偏 ・152・ 心理疾病是自杀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 疾病患者的自杀率高于一般人群的1O__9O倍,在 自杀未遂的急诊患者中有半数患有各种心理障碍, 大学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国内有研究表明, 大学生自杀者中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者为 39.27%.”【 伽在我国大学生中与自杀相关系数最高 的心理疾病主要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抑郁与自 杀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广泛的认证,自杀意念和自 杀行为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 常有思维和行为障碍,在幻觉妄想和绝望的支配 下,对抗自杀意愿的能力明显下降,自杀危险性增 大. 2.2.3欠缺的挫折教育 耐挫力较强的大学生在挫折面前不会过分紧 张,没有强烈的情感困扰,能够尽快的找到适应和 对付挫折的办法,从而保持心理行为的正常.而耐 挫力较弱的大学生对挫折过分敏感和紧张,稍遇挫 折就惊慌失措,并且容易长时间陷人不良隋绪中而 不能自拔.这样,几经挫折打击,也许是并不严重 的挫折打击,都容易造成心理和行为的失常,甚至 直接引发为自杀行为. 2.2.4生理缺陷 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大都有自卑心理,这类学生 经常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得不到别人的 尊重,因而终日忧虑不安乃至自暴自弃,强烈的自 卑使心理失去平衡,加上环境的刺激,很容易导致 自杀. 3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对策 3.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 要途径,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它可以提 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健全心理品质完善心理 功能,培养良好品德提升人格境界,丰富心理内容 发展心理潜能等.因此,高校应切实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将其纳人到高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中,使之成 为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心态的重要课程.学校要 根据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有专题 的各种心理训练活动,如自信心训练、情绪控制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赵军魁:大学生自杀原因及预防探讨 第28卷 练、语言表达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还要指导学 各方资源、协调多元力量.因此,国家社会家庭都 生正确处理学习成材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大学生自杀问 帮助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自主地缓解心理压 题.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制定政策、投入资金等方 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少大学生自杀 式,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相关政策和物质保障; 的机率. 社会应该调动医疗机构、心理治疗中心、福利机构 3.2建立制度保障 等团体组织,发扬人道主义,体现社会关爱,给予 一是学校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特别是对 人文关怀,为大学生成长成材营造温情自由的社会 有以下表现的大学生特别注意:具有明显的外部因 氛围;同时家庭成员要互相理解、真挚待人、尊重 素刺激(如经济困难、学业危机、恋爱失败、躯 子女、提倡民主,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转变家庭教 体疾病、染上恶习等因素);情绪低落悲观抑郁, 育方式,在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更要增加精神需求 对自己产生自罪自责,有强烈的罪恶感和缺陷感; 和心灵慰藉,创建和睦舒心的家庭关系.只有家庭 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有 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形成一个有机 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 整体,才可能真正有效地防止大学生自杀,实现他 信心,容易悲观失望等.二是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们的健康成长.【1。】 开设专用咨询电话,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和调 参考文献: 查,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状况,防患于未然.对 [1]王友文.自杀防御不能回避的话题[N].中国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别咨询和跟踪调查, 教育报,2005—9—7(4). 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 制定自杀危机干预应急措施,提高干预工作的科学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69. 性和针对性.三是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 [3]崔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北京:人 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增加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民出版社,1997.194. 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从而准确把握学生 [4]卫小将,武杰.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及防控措施 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宣传. [J].青年探索,2005,(4):56. 3.3进行珍爱生命教育 [5]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 对大学生应该进行系统的珍爱生命教育,培养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70. 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 [6]邢莹,吴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 意识;引导他们热爱生活 悦纳自我与他人,自爱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8—30.164. 自信、自立自强,不断发现和消除自身的弱点.生 [7]张金彦,王建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 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善待生命,珍惜美好生活,减 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1.256. 少自杀行为. [8]汪幼琴.社会焦虑与大学生自杀人群分析研究 3.4加强挫折教育 [J].医学与哲学,2005,26(11):56. 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成功失败 [9]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 都是财富,要积极尝试乐观接受.帮助他们正确看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339—343. 待挫折,培养多维思维模式,增强心理的“弹 [1O]崔玉华.大学生自杀者社会心理因素和临床 性”.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 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77 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式,帮 179. 助大学生理智的走出挫折的阴影,让他们把挫折变 [11]张道祥.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为体验变为动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526—527. 3.5形成多元活力 [12]郑爱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分析和干预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J].医学与哲学,2005,26(11):59. 它需要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共同努力和配 [13]刘宜红,童建福.大学生自杀干预危机探讨 合,更需要国家社会家庭的支撑和扶持,需要调动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131).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