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加强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抵帆知识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堡翠J0U 蔷 c 关于加强我市文物保护管瓤作的几点思考 口帅燕平 (乐山市文化局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文章围绕加强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展开论述,提出了摸清家底、掌握基本特点、抓住主要问题、重视几项 工作等四个方面是加强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关键点、切入点和根本点。 关键词:文物工作中图分类号:K85 保护管理思考 文章编号:1009—6922(2006)o3—5O—o2 . 文献标识码:A 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2月,国务院 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这是指导今后一段时 期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近年来我市提 出了建设“文化强市”和建设“中国第一山”的工作目标,与之关 系密切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加强我市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一研的工作精神。 3.科学性。一方面,在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中必须遵循“不 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即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在漫 长的历史进程中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即以现在的文物鉴定时 代为准,在造型、结构、构件质地、制作工艺、内外环境风貌等方 面保持原真性。另一方面,在文物发掘、文物鉴定等诸多方面, 需要科学技术作支撑,更需要文物工作者经过科学的调查和研 究,才能对文物的时代、内容、级别和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 4.协调性。文物部门作为一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对本行政 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涉及规 划、建设、财政、公安、消防、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还涉及众多 的文物管理使用部门,因此,加强沟通和协调更显得特别重要。 尤其是在当前更需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旅游发展的关系。既要重视经济建设,也要强化文 物保护;既要发展旅游产业,也要强化旅游文化,实现“双赢”。 5.特殊性。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这就决定了文物保护 、摸清家底是加强文物管理工作的前提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 文物。根据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移动文物可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市、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 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乐山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 有不可移动文物700多处,其中:现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O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1处, 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8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I17处。馆藏文 物传统计量I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57件,二级文物199件,三 级文物2072件。 上述文物的分布或收藏地点、保护机构、基本情况、保护历 史等,文物管理部门应有明确的概念,并有准确的文字记录档 案、照片、图纸等。 二、掌握基本特点是加强文物管理工作的关键 工作的特殊性。使用文物必须以文物的安全为前提,文物部门 要以确保文物的安全为核心工作,尤其要防止人为的破坏。 三、抓住主要问题是加强文物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掌握文物工作的五个基本特点,可以正确有效地指导我市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我市各级文物部门严格遵循<文物保护 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 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基奉特点,文物工作同样如此。 1.政策性。文物工作有法可依,涉及‘文物保护法》及其实 施条件,还有许多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文物工作 中遇到的难题,我们都可以依法办事。 2.专业性。文物工作涉及历史、考古、建筑、博物馆学、美 针,近几年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世界遗产也得到了有效保 护,全市重点文物保护有力,申报的6处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列 入第六批“国保”。文物“四有~四防”等基础工作有序。但仔 细思考,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保护宣传工作急需加强。 术、法律等诸多学科,只有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并具备一定的 点看,对文物工作者提出了知识性的要求,要有善于学习和钻2.文博机构和人员素质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我市文物行 ‘物管理干部素质也亟待提高。 工作经历,对文物工作才能谈得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这 政管理和业务力量相当薄弱,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数量少,文 [收稿日期]2006—06—07 [作者简介]帅燕平(1974一),女,1995年在乐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任文博助理馆员。2002年公招考入市文化局文物科。 5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O6.3 3.需加大文保资金投入。全市各区县每年“五纳入”投入 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比较少,甚至有的区县为零。 螂 !l!iii艘 I 埕i望 法明确规定:“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的 增长而增加。”2oo4年,乐山市委、市政府已经解决了文物保护 经费问题,按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门票收入的一定比例建立 4.文物工作关系需进一步理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口益突出,一些历史建筑、 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中被任意拆毁,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有 些单位任意改变文物单位、文物景点的管理体制,将文物作为 企业资产经营,这一势头应当得到纠正和遏制。 四、重视几项工作是加强文物管理工作的根本 文化文物事业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全市文化和文物事业发展。 这一政策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文物工作的重视,也是对 广大文物工作者的重托和期望。这一政策有必要长期执行下 去。同时,各区县也应切实落实“五纳入”,让那些火灾隐患严 重,濒临垮塌危险的文物古迹及民间流散文物得到切切实实地 文物工作无小事。文物工作要从小事做起,夯实基础,提 保护。同时建议适当增加各地文博部门的事业经费,逐步改善 升品位,为乐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建设“中国第一山”,建设 “文化强市”和旅游大市做出积极贡献。围绕文物工作基本特 点及我市文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亟待加强以下 几项工作: (一)明确职责,加强宣传。《文物保护法》规定:“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因此,强化政 府文物工作职能是保护文物工作的关键。我市要明确各级政 府、领导文物保护工作的职责,理清文物工作思路,认真贯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 在文化工作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文物保护意识。政府部门 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自觉依《文物保护法》办事,处理涉及文物的 经济、社会事务,进一步规范政府文物管理行为。要加强文物 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人人都来关心、理解和支持文物保护 工作。今年6月,我市以“国保”申报成功为契机,结合6月10 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分市、县区域开展了一系列宣传 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二)重视文博队伍建设。我市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应 当坚持“内强素质”的队伍建设方针,以适应文物保护工作不断 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提高文物管理干部素质, 促进他们的成长出发,把专业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培养 一批有真才实学、愿意献身文物保护事业的人才,确保文保工 作后继有人。具体措施有: 1.各区县文化局应当设置专门的文物工作岗位,有条件的 并成立相应的文物管理所。 2.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多形式、多渠道强化业务培训效果和质量,同时 要吸引文博专业人才进入文博队伍,提升文博工作品位。 3.要关心和爱护文博干部的成长,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 鼓励文博干部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多出成果。 4.要加强文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文物执法队伍的法律素 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三)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文物保护经费是文物工作 的血液,是保障文物工作正常开展的经济基础。当前,财政对 文物工作的投入与文保工作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文物 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不仅需要财政的直接投入,更需要国家 在财政政策上制定特殊政策,在税收上进行支持。“五纳入”已 经上升为法律规定,成为《文物保护法》的重要规定和原则,该 办公条件,尤其是区县文管所应配备电脑、照相机等,以适应文 物保护工作电子信息化的需要。 (四)要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 系,确保文物安全。一个基本原则:在工作中,基本建设和旅游 发展中涉及文物的,必须严格依照《文物保护法》办事。此外, 应正确认识文物工作在经济建设、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 持科学的工作态度,主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1.文物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载体。乐山 旅游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市旅游又主要依托文物, 这决定了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文物保护搞 不好可能会直接影响乐山旅游的发展,直至影响乐山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比如:这次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就是我们需要保护的重中之重,是乐山“名山、名佛、名城、 名人”的典型代表。它们分布在乐山——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地、沙湾、犍为、夹江,保护好了,可构成乐山的精品环线 旅游,扩大乐山的知名度。 2.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充分的 物质保障,但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能以破坏文物为代价。不能以 牺牲文物为代价换取局部、部门和少数人的经济利益。乐山, 是具有近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除乐山大佛景区 外,城区所有文物已不多了,嘉州古城墙近几年保护得不错,乐 山文庙老霄顶、皇华台民居 龙神祠等需加强保护,城市建设应 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 文物工作任重而道远,同时也给广大文物工作者提供了施 展才干的舞台。文物工作作为我市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 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强市”和“中国第一山”建设工作中,具有不 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各级政府及文物部门一定要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社 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的通知》精神,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贯彻文物工作“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的高度,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为我市文 物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杨柳明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