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来源:抵帆知识网
第11卷󰀁第2期2009年3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JournalofTianjinVocationalInstitutesNO.2Vol.11Mar.2009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李静芳

(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市󰀁300203)

摘󰀁要:󰀁不良资产问题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不良资产问题事关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积极性。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管理是金融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82X(2009)02-0139-04

我国的不良资产概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逾期贷款;逾期两年、呆滞不动的贷款;由于企业破产,贷款应予核销的呆帐、滞帐。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所有商业银行都要不断地大量发生贷款业务,这就难免发生一定数量的不能按期收回或收不回的贷款。我国商业银行的问题是不良资产过多,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1.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不良贷款比重相对较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7年4季度,按照󰀂五级分类法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009.9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7%,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依然巨大,不良资产比率仍然较高,信贷资产风险依然较大,巨额的不良资产不仅影响着银行体系的稳定,而且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2.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复杂。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如政企不分以及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等),还有政策和法律变化的影响等等。

3.利益关系特殊。在国外,企业和银行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银企关系比较清楚;我国国有企业和银行都是国有的,银企关系相对模糊。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当然国有商业银行和政府也有一定责任)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等的综合表现。

4.不良资产类型特殊。在国外,银行不良资产大多表现为房地产贷款或股票等资产,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则主要是信用贷款,比如大量对外贸企业的不良贷款等。简言之,清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近期目的是消除金融隐患,帮助国有企业脱困,而最终目标是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实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战略性转换,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危害性分析

1.不利于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存款,截止到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共有172534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其中5年以下的定期和活期存款占大部分,而5年以上的长期储蓄存款只占极小的一个份额。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不良资产过多,许多贷款不能收回或不能按期收回,就有无法支付到期存款、发生存款支付危机的可能。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则我国银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就可能出现动荡。

2.助长企业相互拖欠货款,使社会信用恶化。企业相互拖欠货款和国有企业拖欠国有银行贷款,是当前社会信用收稿日期:2008-10-13

作者简介:李静芳(1975-),女,天津市人,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教务处副主任,讲师,硕士,从事金融理论研究。

!139!恶化的两种主要表现,而且它们的根源是相通的、互为因果的。企业相互拖欠,销货企业不能及时收回销货款、归还到期银行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就会增加。反过来,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即接受了被拖欠货款企业转嫁过来的损失,减轻对企业催收货款的促进和推动力度,就等于放纵和助长企业相互拖欠货款。因此,只有采取坚决措施解决企业拖欠银行贷款问题,才能促进和推动企业之间尽快清理货款拖欠,使整个社会信用状况得到改善。

3.损害经济和银行业务的发展。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信贷支持。如果银行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则银行不仅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而且不敢放手发放信贷,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银行不良资产增多,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危害更大。一些国有企业信用状况不好,主要表现为对其他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不守信用,我国银行同外国银行的竞争激化后,外国银行必然千方百计地同我国银行争夺业务。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国有银行同国有企业的借贷关系,彻底消除企业随意拖欠国有银行贷款的现象,必然会使国有银行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只有达到有关标准,将不良资产降下来,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4.对于上市银行来说不良资产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首先,它严重影响了银行的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特别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其次,它会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一定的变现难题和资金损失,使得银行经营步履维艰,阻碍其正常发展,甚至阻碍其参与国际竞争。

再次,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他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坏账需计提大量准备,这会导致上市银行年终业绩的下滑,从而动摇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人持有该银行股票的决心。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1.从体制方面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供给制和财税改革后的󰀂拔改贷 所形成的银企依赖机制,使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在国有企业中沉淀、呆滞,是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原因。

2.从政府方面看。政府对银行干预的刚性依然较强。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在接受国家政策引导的同时,要反映市场需求,体现价值规律和󰀂安全、流动、赢利 的经营原则,合理分配、使用银行资金。商业银行应该是资金配置的主体,政府只能应只限于宏观调控。然而现实情况是,政府作为资金分配的主体和中心并未淡化,不仅从宏观高层垄断,而且还是微观经营的指令者,甚至是操作者。企业需要贷款时,首先找的不是银行信贷员,而是政府官员,银行只不过是资金配置的客体,银行资金的投向仍然不是根据价值规律和经营原则来决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左右。虽然国家已出台了∀商业银行法#,但由于尚缺乏正常运作的配套措施,商业银行依然无法依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求发展 的原则正常运作,很难真正体现󰀂区别对待,扶优限劣 的原则,往往造成部分项目投资效益不高,形成大量的贷款沉淀,最终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3.从企业方面看。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严重的短期行为和整体效益低下是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造成短期行为的原因是粗放型经营和企业领导的频繁变动。近年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但责任与权利的增量并不相等,责任小于权利,而且责任是虚设的,根本起不到对企业领导的约束作用。加上粗放型经营,企业和领导的业绩主要以数量和规模考核,所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顾自身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缺乏市场调研和科学的分析预测,盲目扩大投资。企业通过各种关系向银行借款,投资后缺少资金又迫使银行继续贷款,若银行不再增加贷款,新项目无法投产,将造成以前的贷款收不回,因此,银行也只好被迫增加贷款,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另外,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大多数亏损严重,无力偿还贷款。

另一方面,个体、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自有资本金少,也是造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增加,但由于这些企业的自有资本金较少,其成立和发展大都依靠银行的贷款。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会带来经营方针的变化以及财务上的软约束。这些企业敢于冒较大风险经营,因为真正承担风险的是银行而不是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企业倒闭,最终亏的是银行贷款,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资产。

4.从银行方面看。银行自身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许多商业银行仍然沿用了过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加上风险与利益机制不对称,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对资产损失的考核手段与承担责任不明确,使银行缺乏风险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更缺少预防信贷资产损失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银行的部分经营决策者违规经营,高息揽储,私设小金库,账外经营,炒作股票、房地产、外汇、期货等,以谋取非法收入,一旦决策失误就血本无归;部分决策者违反贷款审批程序,对贷款审查不严,致使贷款投放出去后,难以收回本息。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内部人员思想不健康,钻银行法规的空子,甚至胆大妄为,大肆贪污、挪用、非法侵占银行资金,有的甚至与外部犯罪分子相勾结,大量骗取银行信贷资金。

!140!5.从法律法规方面看。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企业财务纪律松弛,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还贷意识。虽然金融机构的诉讼案件胜诉率很高,但执行率却微乎其微。贷款诉讼难以奏效,全社会法律观念淡薄,执法力度不够、地方政府保护,造成法院执行难。而且破产法的法律框架、执法以及程序框架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按现行破产案例的债务清偿顺序,银行债权作为一般债权,银行贷款没有优先受偿的优惠,这更增加了银行贷款损失的可能性。

6.从社会信用观念看。信用观念扭曲。由于企业拖欠货款和银行到期贷款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且大多数拖欠者的利益不但没有因此受到损害,有的还得到了好处,天长日久就使人们的信用观念淡化、扭曲,甚至是非颠倒,认为遵守信用是笨蛋,不会算计;不遵守信用才算有能耐、会算计。

四、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措施

1.要整顿和建立社会信用。全社会必须建立信用体系。同时,要建立企业资信评估体系,银行本身应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做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处理。

首先,要重点落实贷款󰀂三查 制度和统一󰀂授信 制度,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业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分析客观环境的变化,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投量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综合企业领导素质、经济实力、信誉状况等各种指标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在贷款发放前通过对货款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估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通过量化方式测算企业信用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尽量避免对信用等级低于贷款标准的企业给予贷款,而且要根据资信等级对贷款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将贷款总额确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要做好贷时审查工作,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对贷款风险度进行验证,以确定贷款方式、额度等具体事项,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最后由决策部门审批。定期对其进行测算和分析,可借助电子计算机系统对贷款全过程实行风险预警,确定风险度。

其次,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也是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根据风险分散的原理,实行贷款方式多样化,合理控制信用贷款的范围、数量,扩大贴现、抵押、担保贷款和其他风险相对较小的贷款种类。限制贷款的集中程度,控制同一主体贷款比重,对于大额的贷款可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以达到分散贷款风险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协商,要求其办理财产保险,以便转嫁风险。

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强化稽核内控制度,加强信贷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现有信贷人员思想觉悟并严把人员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推行金融监管手段法制化,尽可能降低金融风险。

2.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商业银行股份制,实现了政企分开,建立了健全股东监督制度。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完全自主,贷款的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均由银行与企业自由协商决定。建立能充分激发和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和分配制度,把职工个人利益同银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职工既积极大胆开展业务,又有效提高贷款质量,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使用高新技术,大力开展网络银行业务和中国商业银行的联网服务。

3.加速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与企业改革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因此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必须与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首先御去沉重包袱,然后通过银行不良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法规法制的健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化解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资产,并堵塞新的不良资产产生的源泉。

4.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银行、企业、个人的自我约束。建立起现代企业和商业银行制度,并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企业融资体制的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根除产生新的不良资产的根源。

5.实施债权调整与债务重组。债权调整与债务重组的主要内容,是修订贷款金额及支付方式,重新计算抵押物的价值,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或者减免部分贷款本息,增加新的担保要求以及对债务企业进行重组等。总之,就其本质而言,债权调整与债务重组是对银行债权的有条件减免。

6.提高资本运用水平,处置手段上实行多元化。在处置已经存在的银行不良资产时,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要多借鉴国外经验,多种方式并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对于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债转股、拍卖、租赁、销售等不同方法,灵活多样地运用国家赋予的各项政策,提高资本运用水平,促进现金回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

7.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将是今后处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最有效的途径。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获得了巨大反展和广泛的应用,也是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解决商业银行长期资金与短期负债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将其持有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或贷款,按期限、利率、风险等因素汇集为资产或贷款组合,以该资产或贷款组合作担保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做法。资产证券化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住宅抵押贷款市场。80年代,资产证券化开始运用于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并逐渐成为国际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主流方法。

!141!作为一个创新项目,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由于市场环境的差异,国外的经验并不能完全适用,国内也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案例,在成长和完善过程中,不仅需要商业银行再接再厉、积极探索,而且需要监管部门继续加强支持和完善监管。

8.在产权市场处置不良资产。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2008年7月9日发布消息说,其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成批推出不良资产交易项目。这是中国资产管理公司首个在产权市场处置不良资产的项目,是处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新路径。

9.开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引进外资处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从国际经验来看,开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将不良资产的处置置于统一的国际市场中,几乎是世界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共同特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也在2001年末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向国外金融公司打包出售不良资产,但规模不大。面对逐渐逼近的国外银行的竞争压力和数额庞大的不良资产,开放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引进外资加快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已成为必然之举。

总之,要彻底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彻底根除产生不良贷款的土壤。而我国不良贷款的形成是有体制基础的,彻底铲除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源,需要推行一系列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以及加强市场监控和市场约束机制为中心的改革,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系列新的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及结构的合理调整机制。尽管实现目标路途漫长艰辛,我们仍有理由相信会有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贵鹏,李倩倩.资产证券化及在我国的发展浅析[J].金融经济,2008,(6).[2]于洪强,陈军伟.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8).[3]王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J].新财经,2008,(5).

[4]张惠,唐淑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8,(8).[5]张帆,左娜,夏春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8).[6]刘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9).

OntheStudyofBadAssetsofCommercialBanksinChina

LIJing-fang

(TianjinHexiDistrictStaffandWorkersUniversity,Tianjin300203China)

Abstract:TheissueofbadassetsisaseriousproblemunavoidablyfacedbyChinesecommercialbankinitsreformanddevelopment.Theissueofbadassetsdirectlyrelatestothestabilityofthefinancialsystem,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andsocialstability,andgreatlyrestrictsthecapacityandac󰀁tivityofcommercialbanksinextendingtheircredits.Therefore,thekeyfactoroffinancialreformis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badassetsofcommercialbanks.

Keywords:commercialbanks;badassets;securitizationofassets

!1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