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东城区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研究

北京东城区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研究

来源:抵帆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北京东城区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研究

作者:张妍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6期

摘 要:多年以来,东城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国家发展北京文化功能区的要求,紧抓2008年奥运会重大历史机遇,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向国际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新东城区成立之后,文化产业适应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部署,科学定位新东城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制定有东城特色的远景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加快东城区文化经济发展的步伐奠定了基础。现就东城区未来一段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和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东城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管理 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1.东城区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1.1资源布局集中但经营分散

众多的文化资源各自为政,隶属关系复杂,经营状况各异,产业收入不均衡。区委区虽然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分散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东城区景点定位不够明确,不能发挥联动效应,直接影响布局的展开。结果,走在东城处处是景点,处处又不是文化产业开发的节点;处处是商业区,处处又无法形成商业的规模效应。 1.2整体开发保护完善,但细节保护不够

除了规划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重点开发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外,大量的故居和民间历史文化留存正处在消弭过程中。一些拆迁,改建等工作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屡禁不绝。文化留存中的细微点滴之处和一些老北京民俗传统技艺也急待保护和传承。 1.3有关部门对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扶持还不够

目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创意产业的扶植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产业化,职能还停留在解决问题而不是预见问题的阶段。在历史长河中的遗迹保护和新产业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改变。

1.4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不完备,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

新东城特色旅游整体规划尚待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路面指示,交通引导,旅游服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产业的服务意识还不够,旅游和商业的投诉比较多。交通拥堵和人流疏导等措施有待加强。部分非区属景点于区管理之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交通布局不够合理,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商业中心优势不够明显,个别景点管理混乱,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1.5对东城区的整体宣传力度还不够

文化产业对宣传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对东城的主题宣传工作还不够。国内和国外著名景区一般要用旅游纯收入的10-20%来进行宣传推广,九寨沟、大连、乌镇、马来西亚、韩国济州岛、越南普吉岛等都是通过不断的宣传提高旅游知名度的。好的宣传不仅仅增加客流量,指向性消费也会大大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民革东城区委在多年文化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再次对新合并的东城区旅游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并多次召开专项研讨会和参观学习,现提出新形势下东城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2.对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东城区作为首都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区,承担着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重大责任,东城区已经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第一位的重要任务,制定出通过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成为北京建设世界文化中心的重要依托。 2.1保护历史文化留存和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法规先行

制定符合东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和法规,注重细节保护和人文关怀,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把老北京民俗传承和历史遗迹传承放在同等高度。

在充分调研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鼓励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和法规,合理布局,管理倾斜,引导,资金优先。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的氛围。

2.2牵头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成立东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委员会

该委员会立足保护发展两个原则,各个系列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设立牵头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设立牵头人,在支持的基础上,广泛吸纳民间意见建议和资金,形成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大格局。

2.3加大组织文化节和各项文化交流活动的力度

牵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策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博会、庙会、旅游文化节、皇城文化节、国子监文化活动,并逐渐形成知名品牌。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全面提升新东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活动吸纳人气和眼球,不仅宣传了东城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2.4进一步发挥各级媒体作用,对新东城区的发展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整体宣传和推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电视、电影、网络、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广告、手机电视等多元媒体组成的跨媒体宣传平台,每天向海内外游客传递东城的信息。这比单一的媒体推广效果要好的多。同阶段,集中媒体宣传,效果也优于零散的个别宣传,而且,区域整体宣传也更加节省成本。 2.5在改造区域内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强服务软件的建设

在服务硬件方面,增加引导指示,增加游客服务中心,增加区内游览类别手册,特别是把原崇文和老东城结合起来,比如设立故宫和天坛一体的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多媒体服务等也至关重要,投入小成本,换取大回报,广泛邀请企业竞标,把服务和广告,服务和公益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建立东城旅游服务新品牌。

在服务软件方面,志愿者人性化服务,导游个性化服务,宾馆饭店指向性服务,景点人文服务等必不可少。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多角度的,整体资源布局完成后,软性服务更加重要,服务的品质不仅仅关系到我区旅游质量的提高,更反映出我区人民的精神面貌。订立服务制度,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推广服务培训,加强服务监督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通途。 2.6切实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首都功能核心区交通拥堵是一个大问题,在拥挤的城市中心,能否解决停车难和交通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但是一旦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发展就不可阻挡。东城区应该针对这个问题,加大向地下和地上要空间的力度,不遗余力的做好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最近东城区发展地上停车和地下停车设施进展很快,新闻报道东城全面推出地上空间停车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东城区应该在调查和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各个游客相对集中区域或者中心商业区域设立大型地下停车场,投资设立部分地面自动化滚动停车设备。特别是一些自驾车客人集中的地带要完善交通停车设施,并加强交通导引。在各个交通枢纽地带设立游客中心和导流标志,推广双人和多人自行车以及其他便捷环保交通工具等。 2.7进一步发展新东城文化创意产业有效促进经济转型

动漫产业,体育产业,包括电影电视和出版发行的传媒文化产业,电子游戏产业,中医药产业等等在区内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这一类创意产业具有非常高的附加值,区位优势更能得到充分体现。

2.8新东城打造首都戏剧中心和文化演艺中心

东城应从大戏剧眼光出发,推动包括话剧、戏曲、歌舞 、曲艺等诸方面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从原则上讲,应坚持通过市场化、商业化形式繁荣兴盛各个剧种。但又需制定对优秀剧目的鼓励与支持,以保持东城大戏剧文化市场的最高水平的形象要求。 2.9让东城区域内博物馆动起来 让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用现代科技改变博物馆死气沉沉的感觉,让展品更加鲜活是目前博物馆与旅游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是数字技术在再现历史场景中与文物造像展示中的应用,让画面动起来。今年世博会现场展出的动态《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馆镇馆之宝,用数码技术将《清明上河图》长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画中人物全部动态展现.目前技术手段已经成熟,应用广泛,数字沙盘就是数字技术的又一展示形式。现在国家级、市级博物馆都已经使用这种技术。首都博物馆放映厅放映的古都北京就是三维数字技术制作的影片,运动展览中使用的是三维立体影像技术,现场感更加强烈。这种数字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单向的,但比传统的博物馆增加了不少生气。

其次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博物馆展品说明传统的方式是标签式说明,多则百余字,少则十几个字。主要是对展品进行简要说明,由于篇幅,信息量不大。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纸质标签改为触摸式屏幕,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并可以播放视频,动静结合,观众可以自主选择所关心的内容。除了现代科技的应用外,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特色,以节目表演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历史。目前各博物馆由于经费问题、管理问题、创作问题,演出活动还不能成为经常性活动,也没有行成品牌效应。如果能够靠自身经营实现演出人员的自养,靠市场机制实现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很多博物馆的生存状态会有很大的改观。在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上。目前的博物馆纪念品多是图书、纪念章、明信片等,如果运用数字技术和时尚的设计理念,开发产品将使博物馆旅游纪念品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更加有利于文博知识的传播。博物馆与旅游相结合最重要的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但目前的状况是博物馆的客流量很少,一方面是展览内容和形式陈旧,对观众缺乏吸引力;一方面缺少相应的盈利产品。博物馆与旅游相结合可以改变目前这种局面,对展览内容和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用新技术对展览形式进行包装,从而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同时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同样也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在数字娱乐时代,用最新、最炫、最酷的方式吸引求知欲强的年轻人可以说是最适合的方式。

2.10充分发挥前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前门戏曲文化产业聚集区 2.10.1选择剧种和建立培育龙头企业

以中国核心戏曲为主要产业,包括京剧、评剧、黄梅戏、豫剧、越剧、吉剧等戏曲,引进地方戏曲龙头企业,形成戏曲产业聚集区。选择几个核心(龙头)剧种,如京剧、评剧、黄梅戏和吉剧等有影响力的南方和北方剧种。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一切戏曲的龙头。前门戏曲文化聚集区应多打造几个京剧剧院,成为北京各种层次京剧表演的主要场所。吉剧、二人转等喜剧表演形式,因为有刘老根大舞台的成功,已在北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建议作为一个重点戏剧剧种引进,建成若干个大小规模不同的演出剧场。 2.10.2招商与运营管理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设一个戏曲产业聚集区,需要区制订有吸引力的招商,也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率的运营管理团队。 招商:

(1)重点引进地方戏曲龙头企业,如省级戏曲剧团、地市戏曲剧团等。

(2)引进戏曲行业领导机构,如中国戏曲家协会、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有影响力的机构。

(3)引进戏曲经纪机构、旅游机构。形成规模旅游效应。 (4)引进地市级北京联络处,培育地市会馆文化聚集区。

(5)房租优惠。制定灵活优惠的房租,支持龙头演出企业起步与发展壮大。 (6)税收优惠。税收优惠侧重于对戏曲演出企业上缴税收的返还。 运营管理:

(1)成立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聘请相应的营销管理人才,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营销管理机构。

(2)完善入住企业社会华服务工作,从区的层面,通过规章制度,保障入学、就医、社会保险等社会服务工作。

(3)建立旅游联席会议机制,与旅行社、旅游公司、航空公司、酒店等主要旅游服务机构建立定期协商、研讨机制,依靠他们带来游客,以建立市场繁荣的戏曲文化区。

(4)发挥各省、各地市北京联络处的作用,以会馆为依托,宣传戏曲娱乐,吸引外阜游客。

(5)以各国家驻华使馆为依托,宣传中国戏曲,吸引国外游客。

总之,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就要看到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真谛所在,文化和创意产业是绿色工业,是无烟产业,是朝阳经济。在新时代的格局下看待历史文化产业,用历史文化和创意产业丰富经济转型的内涵,用文化的包装来组织历史资源,用资源的杠杆撬动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得历史文化保护和创意产业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产业优势,努力打造(新东城)世界一流文化功能示范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