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企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来源:抵帆知识网
专题:数字化管理与创新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企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王小月 贾敬宇 孙路遥 许恒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北京100191)

摘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是企业演进的阶段之一。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企业案例不断涌现,目前大多处于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的过程中,技术应用上最重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项技术,规模上领军型大企业、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各有特点,行业上原材料大型钢铁行业、装备机械行业、消费品家电行业、零售行业等典型行业已呈现出一些典型规律。结合数字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建议从政府、行业、企业3个角度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数字企业;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

1 引言

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31.3万亿元,

也将向数字企业转型。国内企业应用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原有的生产、管理技术深度融合,深入数字化建设探索,有效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拓展出新的市场空间,迸发出新的增长动能。

按可比口径计算,名义增长20.9%,占GDP比重同比增长了12.9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将加速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愈发凸显

[1]

34.8%,超过了1/3,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67.9%,

2 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

企业数字化转型受政策、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在政策方面,国家连续发布多项数字化相关政策。近年来,一批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规划和指导文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等陆续出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在技术方面,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蓬勃发展、日益成熟,与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各方面要素深度融合,加速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业态、新模式的融合应用,持续推进了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对传统行业进行了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充分的技术手段;在发展方面,企业自身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企业面对的风险与挑战愈发严峻,

我国数字经济中,2018年的产业数字化规模高达2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8年的79.5%,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27.6%,而数字产业化规模为6.4万亿元,在数字经济中占比仅为20.5%

。同时,在

[1]

从数字经济结构看,产业数字化部分的占比要高于数字产业化部分,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占据主导位

置。我国数字经济向各行各业的融合渗透不断增强,影响力逐渐加大,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效率、质量提升。

数字企业转型实践案例不断涌现。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我国经济形态正向数字经济转变。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创新的日益活跃,数字经济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产业层面,我国经济将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演进;在企业层面,我国企业

·3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第3期

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传统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质增效、创新动力源泉,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升级,企业也将随之演进。企业的演进一般可依次分为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4个主要阶段。自动化阶段是机器和设备从手动执行转变为程序控制的自动执行,主要意义在于大量减少人的重复性体力劳动;信息化阶段是实现在线化,包括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一些工作可以线上执行或控制;数字化阶段是深度挖掘数据等价值,包括企业运行中方方面面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撑;智慧化阶段则是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企业生产管理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充分发挥各项技术的优势,实现自动执行、自主决策、资源优化[2]。

到企业核心战略的高度。目前,我国已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占比较高,但领先企业的占比较低,大多数企业处于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就是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尚未达到高级阶段。

对企业进行调查[5]的结果显示,在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中,考虑最多的是新市场中的增长机遇,占比超过了一半;排名第二的因素是持续变化的顾客行为和偏好,占比达到46%;排名第三的因素是提升竞争力,占比超过4成;还有超过1/4的企业选择积极投资以应变市场革新(见图2)。从整体来看,市场压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的重点,随着数字化转型日益普遍,竞争愈发难分伯仲,市场压力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以增加竞争优势。另外,数字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当前智能客服、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应用对于客户服务提升的效果较好,企业也对此抱有较大的期望。3.2 技术应用维度

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差异,其应用的数字化技术也各有千秋,目前应用较多的数字化技术主要有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根据调查,目前企业使用最多的技术是大数据,占比接近1/5,其次是云计算、移动技术和物联网[5]。而在未来一年更值得关注的数字化技术上,选择大数据技术的企业仍然最多,接近1/4;其次是云计算,接近1/5;随后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技术和区块链[3](见图3)。由此可见,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数字企业目前使用最多的技术,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重点使用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虽然目前使用得并不多,却是企业未来关注的重点。数字企业大多采用多种技术融合的方案,复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多种信息通信技术,利用各个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共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3.3 企业规模维度

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基础和能力不同,其所处的数字化转型阶段和推动的重点工作也不同,根据不同规模企业的转型特点,按照企业规模将企业分为领军型大企业、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3类。

领军型大企业布局数字化转型较早,对数字化转型投入充足、IT基础能力扎实,基本已经完成了内部  

3 我国数字企业现状

3.1 总体概况

我国数字企业建设大多处于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的过程中。调查显示[3],我国超过69%的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尚未考虑和正在规划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占比31%。在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部署的企业中,局部推广企业占比23%,单点试验企业占比18%,广泛进行和优化创新企业占比均为14%(见图1),我国数字企业大多集中在局部推广和单点试验阶段。企业已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

[4]

企业认为数字化战略的关键作用仍然是支持企业核心业务,但也有接近1/4的企业认为数字化战略与企业核心业务战略同等重要,企业数字化转型已逐渐上升

,约3成

图1 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分布情况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35·

专题:数字化管理与创新

图2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动因素

图3 企业数字化技术选择

数据的集成,正在推动外部企业间的数据集成,并在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做数字化运营等深层次应用上进行了前沿探索,最领先的大企业甚至可以对外提供数字化服务。但是,领军型大企业也存在数据建模等投资不足的问题。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了信息化阶段的升级改造。目前,大中型企业的设备自动程度已经比较高,信息化阶段的在线办公系统也基本建设应用,正着手推动综合管理与生产制造的数据传输,以期打破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实现企业内部的数据统筹,基本实现IT和OT的初步融合,并把生产和管理的数据做集成和统计分析,显著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但是,大中型企业在对设备联网、网络化集成应用等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不足。

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较慢。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小微型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均较为落后。虽然近年来企业上云工程极大

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管理上云,但多数小微企业因信息化投入较高、实施成效难以预估、对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数字化转型经验相对较少、转型升级体系方法论了解不深,总体上在数字化转型上行动较慢。3.4 重点行业规律分析

3.4.1 原材料大型钢铁行业构建智能生产新体系

原材料大型钢铁制造行业属于流程型制造业,其

特点是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过程连续、过程控制严格、可靠性要求高、生产能耗高、污染高,其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诉求是全流程可视化、过程控制集中化、生产经营精益化,其转型的重点是构建智能生产新体系、应用大数据3.4.2 装备机械行业创造智能服务新价值

助力行业降本提质增效、逐步构建智能生产新体系[6]。

装备机械制造属于多品种、订单式生产的离散型

制造业,其特点是产品种类多、定制化设计、工艺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生产计划管理复杂、产业链协同难

·3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第3期

度大,其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诉求是延伸产业链价值、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精准协同,其转型的重点是创造智能服务新价值、聚焦研发与制造一体化管控和协同3.4.3 消费品家电行业实现精准定义新供给优化、智能服务新价值不断丰富[6]。

致动力不足,同时老旧设备改造难度高、数据采集难、集成成本高、建模分析能力也较弱。

三是规模效应不显现。大企业独立自建个性化系统平台,重复研究资源浪费,成功经验共享不够;小企业数据量不大,大数据分析和上云需求较小,独立建设平台投入过大,同时自建能力不足;从整体来看,企业数字化平台架构碎片化,功能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架构平台。

四是安全问题待解决。工业数据安全要求极高,远高于消费数据。从物理隔离到虚拟隔离更容易受攻击,各种信息窃取、篡改手段层出不穷,且数据分散存储,云化数据维护成本较高。同时,安全保障匹配速度跟不上应用功能开发,云化后的数据权责评判存在难度。

消费品家电行业属于迭代快、大批量生产的离散

型制造业,其特点是产品更新迭代、规模化生产多种产品、高质量一致性、库存管理难度大,其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诉求是提高产线柔性程度、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推动供需高效匹配,其转型的重点是实现精准定义新供给、深度触网催生用户参与价值共创模式创新、基于用3.4.4 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瞩目户需求精准定义的新供给体系不断完善[6]。

我国零售行业近年来正在迅速从传统零售向新零

5 对我国数字企业发展的建议

基于以上数字企业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为促进数字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可从政府、行业、企业3个层面采取措施。

政府层面,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组织开展数字企业试点示范工程,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壮大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方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环境。

行业层面,应整合大企业资源能力优势,建设行业数字化平台,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分行业分类型梳理优秀案例库,总结推广行业模式路径,举办经验学习交流,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咨询服务对接。

企业层面,要持续优化制造工艺,夯实自动化、信息化基础,消除数据孤岛,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逐步推进系统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建立数字化转型配套的机制体制与管理文化,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生态合作。

售转型,零售模式转变巨大,传统零售以商品为中心,而新零售则以顾客为中心,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网络零售的发展为世界瞩目,2018年全国网上消费总额超过9.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重为23.6%,而在2006年,这一占比仅为1%。零售规范化、互动化、全球化走势明显。受网络零售的驱动,我国传统零售行业也加快转型升级,数字化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便利店、百货、商超销售额增长较快,然而很多企业并未制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明确目标、路线图及时间表。

4 我国数字企业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我国数字企业的实践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投入产出不平衡。在投入上,高端人才稀缺,复合型人才稀少,三四线城市IT人才不足,购置数字化设备、平台、服务成本高,且要长期维护,物力财力投入较大;在产出上,数字化转型是个长期过程,短期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成效,长期来看,成效也多是综合举措的结果,经济效益难以严格区分、准确衡量。

二是供需能力不匹配。在供给端,我国自主软件企业缺少积累,技术能力和实施方案较全球领军企业相差较大,集成方案供应商尚不成熟,纵向上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有待提升,横向上跨行业的综合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较少;在需求端,因难以平衡投资收益导

6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开展了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工作,企业数字化转型既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应当加大探索力度,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助力相关产业改造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37·

专题:数字化管理与创新

[6]周剑.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景图(2009—2019)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

[EB/OL].(2019-05-13)[2020-01-14].http://www.

sohu.com/a/314055979_120056153.

书(2019年)[EB/OL].(2019-04-17)[2020-01-14].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904/t20190417_197904.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2-28)[2020-01-14].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2]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智慧企

业发展报告(2019)(摘要)[EB/OL].(2019-12-19)

[2020-01-14].https://mp.weixin.qq.com/s/Jr1E7M79fVpbiwj8Q5MAuA.

作者简介:

王小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战略

研究部工程师

贾敬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战略

研究部主任,高级工程师

孙路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战略

研究部主任工程师

许恒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战略

研究部工程师

[3]高飞.2018中国数字化转型进程调研报告[EB/OL].

(2018-12-19)[2020-01-14].http://www.zhiding.cn/special/Digital_transformation_research_2018.

[4]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教授研究团队,锦囊专

家.2018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R].中国数字化转型

[5]Altimeter.2019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现状研究报告[EB/

与创新案例大会(第二季),2018.

OL].(2019-07-10)[2020-01-14].https://mp.weixin.

qq.com/s/oZKZDLuM8J4MabmB3AauzQ.

Digitalenterprisestatusanddevelopmentsuggestionsinthedigitaleconomy

WANGXiaoyue,JIAJingyu,SUNLuyao,XUHengchang

(InstituteofIndustryandPlanning,ChinaAcademy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Beijing100191,China)

Abstract:Withtheadvancement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digitalizationisoneofthestagesof

enterpriseevolution.Inthecontextofthedigitaleconomy,digitalenterprisecasescontinuetoemerge.Atpresent,

mostofthemareintheprocessofmovingfromtheprimarystagetotheintermediatestage.Thethreeapplicationsof

cloudcomputing,bigdata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arethemostimportantintechnologyapplications.Onthescale,

thedevelopmentoflarge,mediumandsmallenterpriseshasitsowncharacteristics.Intheindustry,typicalindustries

suchasthelarge-scalesteelindustryofrawmaterials,equipmentmachinery,consumerelectronics,andretailhave

shownsometypicallaws.Accordingtothecurrentstatusandproblemsofthedevelopmentofdigitalenterprises,itis

recommendedtopromotethedigitaltransformationofenterprisesfromthreeperspectives:government,industryand

enterprise.

Keywords:digitalenterprise;digitaleconomy;digitaltransformation

(收稿日期:2020-01-14)

·3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