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总第66期) 网络视阈下的政治文化传播 李小燕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 1 16) [摘要]在网络技术应用于政治文化传播领域后,其对国家的政治控制机制有瓦解作用, 从而引起政治文化传播的困难,而且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思想和言论自由,还在很大程度上 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网络视阈下,政治文化传播呈现出民主化、社 会化、高效化与国际化等趋势。 [关键词]网络;政治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566(2010)06—0028—04 网络自问世之日起,就显示出它的无形的巨大的权力,无论它以什么方式发挥作用,都 成为政治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网络提供信息的特点在于它的及时性和共时性;同时提供 文字、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提供信息,刺激情感;使受众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事的切身感 受。网络的政治功能正逐渐引起政府以及普通百姓的注目,网络对政治文化的传播也产生了 一定程度的影响。政治文化传播是一个有规律的政治信息流动过程。每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 应用都会对政治文化传播带来深刻影响,使政治文化传播产生一次变革,报纸、广播、电视 等都曾起到过这样的作用。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 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具有快捷性、平等性、交互性、开放性、国际性等鲜明特征,网络应用于 政治文化传播后,促使政治文化传播发生一次深刻转型。 一、网络的基本特征 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批非物质化的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如货币交易、软件开发、基 因研究或卫星电视制作等,其中大部分属于高科技领域。它们在开发、运营、销售、发展过 程中的表现与传统行业不同。在数字化网络中,由于因特网的开发与应用,消除了时间与空 间的距离,建立了一个超时空的网络。由于因特网消除了时空的距离,使得数字化信息社会 的本质就在于保持时间和空间的零距离。数字化网络的一重要特征是网络时代的数据可以共 享的技术特征所决定的。网络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平等的感觉,任何人,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 或拥有多少财富,或自身条件的优劣,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区中,都可以在网络中发表自己 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思想。网络的这些特点使其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 许多一般媒体所不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一)融合性 现代网络呈现出传播领域内的新特点——双向、参与、无须预定和无须中介等,但是隐 藏在这些特点背后,又必须拥有强大的技术、服务、渠道和内容。现代传媒的形式众多,表 现复杂,可以说是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和掌握。或者说,它是混合媒介,个性化、交互 性、图文声像四合一,电视、电脑、电话通过标准化的技术能够方便一体化。总体看来,网 络主要表现为视音频信号传受,其中既有新媒体形式,也有不少属于新媒介硬件和软件,或 [收稿日期]2010—10—14 [作者简介]李小燕(1983--),女,广东清远人,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化。 一28— 新的媒体经营模式…。 纵公共舆论,历来是统治者用来传播主导性政治价 (二)开放性 值和政治思想,塑造社会成员共同政治意识的最基 网络被广大的受众所使用,其规模巨大,难于 本的手段之一。 确定。传媒技术的发展,使世界成了“地球村”, 二、网络的政治传播功能 诞生了“世界公民”。公众的生存范围正在失去边 网络主要的社会功能细化到政治生活领域,主 界,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射点,又是信息接受的集 要归纳为政治信息的传递、政治交流和沟通、政治 中地,这大大拓展了人的生存范围。随着网络的发 议程的设置、政治舆论的监督、政治控制等。因为 展,社会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许多隐蔽的空 在不同的政治社会背景下,网络的政治功能和角色 间被开掘,社会公共空间呈现透明化趋势,公开社 都不尽相同,这里我们就忽略其他因素对网络的政 会运行的各种情况成为公众的一致要求。种种在现 治功能影响,将其政治传播功能归纳为以下几点: 实社会关系中受到制约的思想,可以在虚拟世界中 (一)政治信息的传递 尽情挥洒,人的意志自由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少,各 人们只有通过政治信息的流动了解世界和政 种新思想在碰撞和交流中得以成长,最终对现实社 治。因此,政治信息传播的任务就是把政府发布的 会产生影响,增加了社会的自由度。可以说,网络 政治信息、政治知识、政治规范以及公民在其知情 实现了信息传播和交流空间的大幅度开放。 权范围内应该知道的政治活动内容准确而迅速地传 (三)多元性 播给公民,以达到服务受众、影响受众的传播效 网络不仅拓展了空间和时间,还催生出许多社 果。网络传递了社会中心与社会边缘发生的事情, 会关系的新生长点,正在消除社会的中心和本质, 并引起了受众的广泛讨论和思考。政治信息的传播 使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网络塑造的虚拟 是政治沟通的前提,也是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空间 人们许多现实的社会角色被隐去,获得了自 (二)政治交流和沟通 由创造的无限时空和充分的意志自由,体验到现实 政治信息的传递给公众带来了许多可以讨论的 世界中所不能做或者做不到的行为,新的思想和行 话题,从而促进社会个体对特定的话题讨论。在讨 为得以充分地模拟。同时,传媒技术也加强了人与 论的基础上,公众容易产生共同的政治意见和政治 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自由沟通更容易使公众在兴 态度,这些意见和态度会对政治过程产生反作用, 趣和利益上产生一致性,形成演绎不同规则的群 从而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为。一些政治学者认为,一 体。共同的意见再分化,社会固有的本质便会被分 个既不受政治权力约束,也不受特殊利益集团控制 解,公共空间在趋向一致的情形中又产生分化的趋 的网络系统是一个自主的交流结构,其对于政治系 势,最终形成了多元化的形态。 统的有序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学者的看 (四)超时空性和即时性 法则不同,他们认为,作为政治沟通主渠道的网 网络能够超越时空,使得传递信息更加快速, 络,被普遍要求置于当权机构的直接领导和控制 传递的信息量更加庞大。运用先进的技术,网络短 下,在这个前提下,网络才被看作既是当权机构的 时间内能把信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覆盖更多人 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因此,在不同的政治社会 和更大的领域, “地球村”便是这种发展的体现。 环境和不同的政治体系下,政治沟通的影响也是不 另外,网络具有即时效应,能迅速发生社会影响, 一样的。 即时性意味着同步陛,现代科技发展已经使许多信 (三)政治议程的设置 息的传递成为实况转播。 我们对当前各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以及 (五)组织性 对解决的优先顺序的认识都会在心中形成一个“议 网络依靠组织化的媒介运行,这些组织化的媒 事Et程表”。那么,我们对这些事情重要性的判断 介拥有专门的传播机构,拥有职业传播者并受其他 和认识都来自于何处?这可以从议程设置理论中找 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影响。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是一个 到解释。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就物理视野和活动范 对大量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与制作的过程。因此, 围有限的一般人而言,公众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 大众传播的通道上布满了“把关人”,每一项信息 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播。也就是说 在进行传播之前经过了重重的筛选。掌握网络,操 网络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 一29—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 教育和灌输这个“主旋律”。一是垄断和封锁那些 能,传媒的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 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各 种事情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当然,值得注意的是, 在网络的身后,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权力关系 会制约着网络的议程设置。因此,网络在很大程度 不利于政治稳定的信息,用强有力的措施来控制传 媒,发布经过筛选过滤的信息以营造统一舆论,控 制舆论导向;二是通过诉诸道德、伦理和思想意识 等方式的说教和灌输来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以赢 得民众对宪法的忠诚,对制度框架的认同和对政府 的能力、政绩的肯定;三是政府控制民众的政治参 上受控于各种因素,上面说到的当权机构则是最为 重要的一种。 与程度,使之与政治发展水平相适应。网络不仅提 供了个人自由的空间,而且极力张扬个人自由主义 和全球化观念,这同国家的政治控制机制的作用是 相抵触的,对这种机制本身起着瓦解作用,从而增 加主流政治文化传播的困难。 网络对国家政治控制机制的瓦解作用的另一面 (四)政治舆论的监督 网络重要的政治功能之一是代表社会舆论行使 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在政权体系中,所有有权力的 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显然,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 须以权制权。网络通过对政府行政管理行为、政策 内容等的公开报道,促进了政治过程的政务的公开 化和透明化,同时网络代表舆论来监督权力,这在 一是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思想和言论自由。网络作为一 种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量大、成本低、简便易 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每一个上网者都可以通 过一定的技术程序和网上协议程序传播或表达自己 的意见和要求,互联网给人们营造了越来越丰富的 话语权利。个人的自我表现不知不觉代替了主流文 化的说教,人们逐渐适应了独立思考,更加强调自 定程度上也担当了“社会排气阀”的角色,调节 (五)政治控制 了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绪。 政治控制是网络的重要政治功能之一。网络除 了具有传递政治信息、进行政治交流和沟通、设置 议程和舆论监督功能之外,还是统治阶级进行政治 控制的最佳工具。控制就是要使社会个体的行为和 态度符合整个社会主流价值结构和利益要求。一般 来说,政治控制主要体现在权力阶层对社会个体的 意识形态方面的掌控。在控制过程中,政治体系可 以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如法律约束、道德约束、 经济约束、教育约束、文化约束等等。有的凭借自 身的力量就能达到控制的目的,如经济约束就能直 接控制人们意识形态和行为;有的则要借助于其他 力量,如法律约束须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道德 约束、文化约束则更多需要网络才能实现。因此, 在现代社会中,通过控制网络以实现社会的政治控 制,是十分普遍的。 三、网络对政治文化传播的影响 己的权利而保持思想的独立性。政府对于民众信 仰、宗教和政治观念,变得越来越不好控制了。 网络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 具。互联网络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方式以及 巨大的信息量对“主旋律”文化的传播、弘扬造成 强大冲击。网络已成为文化渗透,尤其是意识形态 渗透的工具。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冲击社会主义国家 的政治文化,加速和平演变进程,通过互联网络提 供给用户大量的关于世界政治动态的看法,宣传自 己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等意识形 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网民的政治导向和信仰的 变化,造成了对主流政治文化传播的冲击。 四、网络视阈下政治文化传播的新趋势 (一)政治文化传播民主化 网络对国家的政治控制机制有瓦解作用,从而 引起政治文化传播的困难。任何个人和群体都有各 自的政治价值观、政治隋感和政治意识。一个社会 和国家有自己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即占主导地 政治文化传播一方面是政治体系输出政治信 息,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社会倡导、宣传、培植 主导政治文化,塑造社会成员特定的政治心理、政 治观点、政治性格,进而为政治体系培养合格政治 位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它代表着统治阶级及其 角色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成员获得政治信 政党的意志和利益,这既反映在国家的法律法规 息、政治知识、政治观念、政治思想,形成和改变 自己政治心理、认同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它“实 质是‘国家意志’与‘民间意志’的相互交流与沟 中,也体现在媒体舆论导向中。为了形成社会的认 同意识、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以达到稳定社会之 目的,国家通过垄断和控制传媒向社会公众宣传, 一通。”[2 政治文化传播是一个能动、民主的过程,而 30— 不是一个被动、强制的过程,政治文化传播的民主 性,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得到充分实现,它往往 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网络为实现政治文化 化传播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文化 本身的传播速度,二是政治文化传播的社会组织条 件。网络应用于政治文化传播后,对这两个方面的 传播的民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主要表现在网络保 提高和改善都起到了显著作用。主要表现在网络技 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政治文化的传播速度,网络 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政治文化传播效率提供了良好的 社会组织条件。 (四)政治文化传播国际化 证了政治文化传播主体与客体的平等性,保证了政 治文化传播主体与客体的自主性。 (二)政治文化传播社会化 网络对促进政治文化传播的社会化提供了现实 的条件。首先,网络改变了人的交往方式。“网络 既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重新调整了人与人、 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 网络条件下交流 方式的变革为政治文化传播的社会化提供了便利条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日益扩大和加强,政治文化传播的国际化趋势不 可避免。由于网络本身就具有在全社会传播信息的 功能,从而使国际范围内的政治文化传播和交流变 件。网络不仅传递一般的信息,还传播大量政治信 得极为便利。政治文化传播与一般的商品、技术的 息,现代社会,网络成了政治体系输出政治信息的 交流不同,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 必不可少的途径。其次,网络是一个体系,它具有 它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要受到社会制度、国情、民 整体性、协同性的属性。网络内各个节点之间是相 族宗教等因素的制约,甚至会遇到抵制、发生冲 互联系的,它构成了一个跨地域的体系,这个体系 能够把众多的社会领域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呈现 出“一体化”的特性,政治文化传播的社会化正是 突。网络创造了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为人们提供 了一个跨越国界的赛博空间,在这个世界,人们的 相互访问变得极为便利,大大提高了政治文化跨越 国界交流的能力;网络缩短了人们的距离,冲破了 时空限制,它可以实现千差万别、天遥地远的行为 在这种“一体化”中实现的。 (三)政治文化传播高效化 政治文化传播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作为 一个动态过程,政治文化传播需要速度和效率,政 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网络使人们的沟通能力发 生了质变,使人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发生了革命陛 变革,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网络系统沟通、 治文化越是顺畅、快速地在社会传播,就越会及时 产生效率。在现实政治实践中,许多政治文化特别 是政策、决定、条令、声明、谈话、报告等时政层 面的政治文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果错过了向社 会发布和传播的最佳时期,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任何时代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政治意图尽快地影 响公众,变成普遍的社会政治心理。政治文化传播 传播信息,网络使国际范围内的政治文化传播和交 流变得极为便利。● 参考文献: [1]熊忠辉.新媒体与网络业态变迁[J].视听界,2006,(04). [2]周寰.点击网络文明[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39. [3]邓景丽.关于我国政治文化现状的几点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 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41-42. 效率是政治文化传播过程的一个内在要求。政治文 The Transmission of Poliitcal Culture Under The Network Perspective LI Xiao-ya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 1 1 1 6,China) Abstract:After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transmission of political culturl,iat has a disintegrating function to the mechanism of political control,thus it makes dififculties for transmiss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and enable people to have more freedom for ideas and expression,in a great extent,it becomes a tool f ideological penetration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Under the network perspective,The transmiss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presents a tendency such as democratization,socialization,effective and internationa1. Key words:network;political culture;transmission 一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