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18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抵帆知识网
第十八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A卷 全国卷

资源跨区域调配 产业转移

(2016·新课标全国Ⅰ,1~3)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正好是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期,有优惠的国家政策,使得佛山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故选D项。第2题,据材料可知,在2003年佛山原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使得陶瓷产业开始向外转移,说明陶瓷产业已不适合在此发展,该地逐步开始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故选A项。第3题,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说明景德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技术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好,选C项。 答案 1.D 2.A 3.C

(2016·新课标全国Ⅱ,3~5)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1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5.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6.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第4题,家电组装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其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第5题,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远大于越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越南,所以消费市场规模更大,故选A。第6题,中国家电产业要发展,要占领市场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故选D。 答案 4.B 5.A 6.D

(2014·大纲全国,1~3)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9题。

7.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8.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9.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解析 第7题,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属轻、薄、短、小型,运输成本较低,适合分散布局,以寻找全球最优区位。故A项正确。第8题,由图文材料可知,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的电子产

2

品厂,零部件依靠进口,应为电子装配厂,电子装配厂属劳动密集型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第9题,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含量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应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答案 7.A 8.B 9.C

B卷 地方卷

资源跨区域调配

(2014·浙江文综,1~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析 第1题,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可能导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次生盐碱化,不会解决盐碱化问题,①项错;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丙河段水量较过去增多,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②项正确;丙至戊段中,丙丁之间北高南低,无法自流,丁至戊段南高北低,可自流,故③项错误;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平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戊地用水紧张,④项正确。故D符合题意。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北方缺水的问题,必须保证水源地的水质不出现问题,这样可以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项正确。南水北调,使得长江的径流入海量相对减少,不会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项错误。南水北调使长江的入海径流减少,可能使甲地咸水入侵的概率加大,不会降低咸水入侵问题,C项错。长江口

3

外海洋潮汐规律是由日、月、地球相互间的作用力产生的,不会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D项错。]

答案 1.D 2.A

3.[2015·广东文综,41(4)(5),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海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产业转移

(2014·海南地理,1~3)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某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4~6题。

4.在图示模式中( )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4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5.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6.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

解析 第4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第5题,金属冶炼和甘蔗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正确。第6题,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答案 4.D 5.A 6.C

7.[2015·浙江文综,37(3),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图甲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乙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图乙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10分)

解析 讨论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答案 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5

8.[2012·安徽文综,34(2),12分]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分工、区域地理环境、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分析。

答案 (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