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

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

来源:抵帆知识网
分类编号:——密级:——学号:—121003—0026单位代码:—100—65天滓I币苊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申请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提交论文日期:袁文羞申请学位级别:亟±堂煎教直堂幼』L园数堂塾直王堡玲专业技术职称:副教援2Q15生5月2Q目IIIYIIIIIl2Il|8llll5lll5llH12IIIIIllal6lll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天津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袁支芗日期:刃/J一年6月弓Ft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系本人在天滓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_上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将论文加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本人授权天津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团作者签名:素久荔曰期:zo13-年6月多日导师签名:王鸟臣毛乞日期:动(j一年6月弓日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tgJli包含为获得天津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作者签名:煮支考日期:2mtj-年‘月—7日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图书馆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通过校园网向本校读者提供全文与阅览服务。・・图书馆可以采用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因某种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发布学位论文,按学位论文保密规定处理,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储签名:袁哮导师签名:瑰哥≮日期:动IT年‘月3日天津师范大学硕土毕业论_文摘要近年来,绘本的教育价值得到广泛认可,绘本被运用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中。在众多题材的绘本中,不乏包含数学概念的绘本,这些绘本与数学教学的联姻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同时,一线教师们也发现了这一点,初步进行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尝试。本研究旨在透过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与行动循环,探讨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历程,并且了解绘本融入数学教学对幼儿的影响,同时给未来欲将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建议和指导策略。本研究的教学对象为中班幼儿,共计32名幼儿,实施模式、分类、序数、集合比较、形状这五个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将五本与之相关的绘本融入这五个教学主题中。资料收集包括活动录音及其转录资料、研究日志、与合作教师的讨论、幼儿作品以及对幼儿的访谈资料等。研究结果显示,绘本能够用于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需从绘本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方面入手;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产生以下影响:幼儿喜爱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在绘本融入教学情境下,幼儿思考问题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提升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够很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基于研究结论,建议广大研究者和教师们要发掘绘本中的数学教育价值;关注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关键词:绘本: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班:行动研究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AbstractInrecentyears,theeducationalarevalueofpicturebookshavebeenwidelyrecognized,pictm-ebooksusedinvari01.1Sfieldsinkindergarten.Anflongthemanyarethemesofpicturebooks,theremanypicturebookscontainrmthematiealconcepts,athecombinationofthesepicttrebooksandmathematicalinstructionisbecomingresearchnewproject.Atthesamethne,classroomteachershavealsofoundthis,theyattempttoinlegratepicturebooksintomathermticalimmjction.of谳egratingpicturebooksintoThisresearchah-nstodiscttsstheteachingprocesscollectiveteachingactivitiesofmathematicsofmiddleclassinkindergarten,throughthereflectionandactionrecycleoftheprocessofactionresearch,andtounderstandtheinfluenceofintegratingpicturebooksintocollectiveteachingactivitiestoofmaSticswhowanttocjlinrenalthesametime.togiveadvicetokindergartenteachersintegratepicturebooksintomathematicalinstruction.Thisresearch’Sobjectis32middleclasschildren,carriedoutfivemathematicalconcepts’teachingactives:model,chssification,ordinal,comparesets,andshape,integratedfiverelatedpictureboosintorelatedinstruction.DataCOllectedinchdeform,researchdiary,thediscussioninterviewdataofclddren.Theresultsshowthatpicturebookscaninstructionrecording-anditstranscriptionalcooperativeteacher,children'sworks,andwithbeusedinconecfiveteachingactivitiesofpicturebooksincollectiveshouldnoticermthermticsteachingfollowingofmiddleclassinkindergarten;Whenusingofmiddleclassactivitiesofmathematicsinkindergartenofteachingaspects:thechoiceofpicturebooks,thedesignoftheteachingonactivities,theimplementationactivities;Integrationalinstructionsofpicturebookshavefollowinginflucncepicturebooksintoctddren:children放etheteachingmethodthatintegratingteachingactivitiesandofcollectivermthermtics,Inskillsintegrationa1havebeeninstructionenvironment,children'schildren’Sinterestinthinkingcormxmicationadvanced,IntegratingenhancedteachingBasedonpicturebooksintocollectiveteachingactivitiesofmathematicsconceptwell.mathematics.Integratingpicturebooksintocollectiveactivitiesofmathematicsenablechlkirentograsptmthermticstheconclusions,Suggestedthattheresearchersandteachersbooks;payattentionshouldexplorethevalueofmathematicseducationinpicturetothewaythatintegratingpict吁ebooksintocolicctiveteachingactivitiesKeywurds:pictureactionresearchofmathematics.class;books;mathematicseducationinkindergarten;middle火律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一、问题的提出………………………………………………………………………..1(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11.蕴含数学概念的绘本大量涌现………………………………………………….12.幼儿园数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13.整合课程成为幼儿园教学的新趋势…………………………………………….2二、文曹炼述………………………………………………………………………….2(一)绘本含义与教育价值的相关研究…………………………………………….21.绘本含义的相关研究……………………………………………………………22.绘本教育价值的相关研究………………………………………………………4(--)优秀绘本特征与数学绘本选择标准的相关研究………………………………61.优秀绘本特征的相关研究………………………………………………………62.数学绘本选择标准的相关研究………………………………………………….7(三)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相关研究………………………………………10(四)已有研究启示与不足………………………………………………………一10三、关键概念界定……………………………………………………………………11(一)绘本…………………………………………………………………………11(二)集体教学活动……………………………………………………………….11(三)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11四、研究目的及意义………………………………………………………………….12(一)研究目的……………………………………………………………………12(二)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122.实践意义………………………………………………………………………12五、研究设计…………………………………………………………………………13(一>研究方法……………………………………………………………………13(二)研究流程……………………………………………………………………131.研究的准备阶段……………………………………………………………….132.研究实施阶段………………………………………………………………….133.研究的总结阶段……………………………………………………………….14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三)研究的参与者……………………………………………………………….171.幼儿…………………………………………………………………………………………………….172.合作教师………………………………………………………………………173.研究者…………………………………………………………………………17(四)资料的搜集与分析…………………………………………………………..181.资料的搜集……………………………………………………………………182.资料分析………………………………………………………………………19六、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20(一)发现问题……………………………………………………………………20(二)分析问题……………………………………………………………………201.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202.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必要性…………………………………………….21(三)绘本融入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231.第一个行动循环——《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与模式………………………..232.第二个行动循环——《咕咚先生》与分类…………………………………….363.第三个行动循环——《真正的魔法师》与序数……………………………….434,第四个行动循环——《十个甜甜圈》与集合比较……………………………一515.第五个行动循环——《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与形状………………………59(四)研究历程的总结与反思……………………………………………………..661,绘本的选择……………………………………………………………………672.绘本的教用……………………………………………………………….68七、结论与建议………………………………………………………………………70(一)研究结论……………………………………………………………………711.绘本可用于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712.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需从绘本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方面入手…………………………………………………713.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影响……………………………………一75(二)建议…………………………………………………………………………771。发掘绘本中的数学教育价值…………………………………………………一772.关注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这一教学方式………………………………….77八、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78(~)本研究的不足……………………………………………………………….78V天津师范大学硕_上毕业论文(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一78参考文献………………………………………………………………………………80附录…………………………………………………………………………………。84致谢…………………………………………………………………………………。8sV天律师范大学硕_上毕业论文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1.蕴含数学概念的绘本大量涌现近年来,随着绘本越来越受到关注,绘本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儿童绘本的出版在国内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儿童绘本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引进版绘本,另一个是原创绘本。由于引进版儿童绘本的作者均为闻名国际的儿童文学大师,再加上出版社成熟的市场运作手段,使得引进版儿童绘本在儿童绘本市场占据主体地位。与此同时,针对各个领域的绘本也悄然流行,数学绘本就是很好的例子。数学绘本是数学与儿童文学连结的产物,这种连结受到很多国家的肯定,如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就提倡将文学与数学结合起来,协会年鉴特别提出,透过文学和数学的沟通,能协助幼儿将其世界与数学概念作有意义的连结。透过文学能提供学生产生问题的机会,建立个人连结,以自己的语言形成数学概念,以自己的方式延伸故事。(Whitin,2002)在我国,相关数学绘本的出版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主要的数学绘本系列有:长春出版社的《数学绘本》、丛书新蕾出版社的《数学小子》、中国城市出版社的《美丽的数学绘本》、万卷出版公司的《数学启蒙》、明天出版社的《新概念幼儿数学故事绘本》系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你好!数学》系列等,这些数学绘本都是成体系出版的,基本上涵盖了从3岁到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概念。2.幼儿园数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科学领域的重要部分,长久以来幼儿园数学教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两个纲领性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在法律法规层面给予数学教育应有的地位,在科学领域中,单独将数学认知列出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探求有效的数学教育方法也成为研究的新课题。部分幼儿园及幼儿教师逐渐开始尝试运用绘本开展幼儿列数学教育。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3.整合课程成为幼儿园教学的新趋势整合课程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最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六条就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学也应该打破学科界限,充分与其他各个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利用绘本进行幼几园数学教学就体现了整合课程的思想。绘本中含有文字、图画,具有故事情节,这些都不仅仅是在教授数学知识,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这都符合整合课程的理念。基于以上背景,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将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绘本能否用于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2)运用绘本实施幼儿园数学教育,应如何选择绘本、设计活动和实施教学活动。(3)探究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有无影响?二、文献综述(一)绘本含义与教育价值的相关研究1。绘本含义的相关研究(1)绘本的含义绘本由PictureBook翻译而来,现代意义的绘本诞生于17世纪中叶的欧洲,1658年夸美纽斯编写的《世界图解》应该是最早绘本的雏形,1910年英国彼得里克斯・波特的《彼得兔的故事》被认为是现代绘本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绘本的主流转向美国,50年代绘本开始在亚洲日、韩等国家盛行,“绘本”这一词就来源于日语,绘本在日文中的含义包含传统的浮世绘,但是现在大多指故事图画读物。70年代绘本开始传入,在掀起绘本阅读及教学的热潮,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率先将绘本阅读应用于课堂的是的。。些学校,围外没有明确提出将绘本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他们往往将绘本视为家庭儿童读物的首选。,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姚雪姣,2011)2002年以后,绘本逐渐在地区盛行。绘本(PictureBooks),在很多文献中又将它译为图画书。因此在本研究中,图画书和绘本的概念是通用的。因此,关于绘本的定义也采用了一些学者对图画书下的定义。曾经两次获得凯迪克奖的美国绘本大师芭芭拉・库尼(BarbaraCooney)这样定义绘本: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能存在。在芭芭拉看来,图画和文字都是绘本必不可少的要素,二者缺一不可。(王慧宁,2009)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说:“picturebook是通过一连串的图画与相对较少的文字(有时没有文字),互相结合来传递信息或讲述故事的儿童书”“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产生的故事”。(刘欢,2009)培利・诺德曼更强调图画的作用,他认为绘本中文字的比例较小甚至可以没有文字,但是如果绘本中含有文字,那么文字与图画的结合对绘本的故事的传递至关重要。日本绘本研究专家松居直先生认为绘本不单单是“文+图”,而是“文术图”他曾用这样的数学式来区分“有插图的书”与“绘本”的关系:文+画=有插图的书文术画=图画书(松居直,1997)在松居直先生看来,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片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相互融合,将图画和文字拼凑在一起的不是绘本,而是有插图的书。在阅读有插图的书时,可以不看图片就可以将故事看懂,但是绘本不行,绘本要既关注图画,也要关注文字。((howpictta'ebookswork))给picturebook做了如下界定:picturebook是依靠文字语言和视觉语言,即图片的相互关系来共同祈祷叙述故事情节作用的图书类型,其中书中的图片是作为书的内容在每一页中都出现的,并且它对故事的完整叙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刘欢,2007)这本书同样强调绘本中图文结合的重要性。绘本领军人物郝广才认为:“绘本”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像故事的主题。(郝广才,2006)从这个定义可以看m,北京师范大学学者陈晖认为,图I画书是基丁‘以图为主的图文关系创作的,具郝广才先生更晕视图画对绘本的重要作用。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有文学性和独特艺术品质的,阅读与欣赏都有别于传统图画书故事读物的作品。(陈晖,2010)儿童文学家彭懿指出:“绘本是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绘本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彭懿,2006)刘欢认为绘本就是以图片作为主要表意手段,图片与图片之间暗含着叙述逻辑关系的,文字辅助引导图片解读的,图文结合共同叙述完整故事的书籍。(刘欢,2007)从以上众多专家学者对于绘本的界定可以看出,绘本是由图片与文字组合或者完全由图画组成的书籍。在有字绘本中,图画是主导,文字是辅助,并且图画与文字之间不是简单的堆砌,两者存在逻辑叙述关系,缺一不可,光看文字或者图片都不能完整体现绘本的精髓。2.绘本教育价值的相关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研究者整理了国内外学者们对绘本价值的论述,将绘本的教育价值归纳为下10个方面:(1)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绘本的内容保罗万象,涵盖了天文、史地、动植物、科学、人体、数学等,儿童能够借助绘本所提供的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等认知学习管道,获得丰富的知识,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Lynch-Brown&Ton-dJmon,1999:林敏宜,2000:罗阳,2012)(2)促进儿童沟通表达能力的发展绘本中的文字虽然不是叙事的主体,但是绘本中的文字大多是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短小精悍,对图画的内容进行很好地说明,绘本中的文字涉及各个方面,如动植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等,这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同时,幼儿词汇量的丰富能为幼儿的口语表达提供基础,幼儿在与同伴、教9币、家长等分享绘本的过程中,能够锻炼沟通表达能力的发展。(章敏,2008;罗阳,2012)(3)增加阅读兴趣好的绘本具有儿童性,以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为题材,文字编排和情节设计亦符合儿童的发展与兴趣,并借助视觉与口语的连结,i卜儿童易于阅读与学习,以培养阅读的兴趣与自信。可以说图画书时儿童进入阅读世界的一把钥匙。4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Damian&OuguiCI,2004:刘佳玺,2010)(4)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绘本是艺术家和作家透过不同观点对世界所做的诠释,孩子可以通过阅读图画书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可以问接地了解与体会生活中无法直接接触的生活经验。(姜文如,2002;曾琬文,2003)另一方面,儿童可以通过阅读绘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态度。(冯嫒媛,2009;姜文如,2002)(5)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及艺术鉴赏力绘本中的图画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具有美感,它可以说是儿童接触美术作品最直接、最简易的途径,同时带给儿童丰富而美好的视觉经验,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黄承谆,2006:谭宁宁,2008:葛明磊,2010;罗阳,2012:李春光,2013)(6)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绘本本身具有文字简明、图画细腻的特性,辅以绘本中的任务角色、情节、场景、主题等元素的趣味性与表现性,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尽情探索。(陈海泓,1997;康长运,2002;黄承谆,2006;王淑娟,2003:罗阳,2012)(7)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好的绘本,书中到处都是细节,图画本身就可以讲述故事,在阅读图画书的中,儿童习惯于先看图画,甚至只看图画,他们会仔细观察图画的细节,寻觅图画中的微小变化,这样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另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的丰富,儿童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得到增强,这是因为绘本中的故事从整体上是连贯的,但是一幅幅画又具有相对的性,把这些相对的画面连贯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推理等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黄承谆,2006;罗阳。2012:徐玲,2013)(8)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与感知绘本通过图画来传达故事,表达情感。因此,绘本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情感催生与宣泄的工具,儿童通过绘本多彩的主题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爱”、“亲情”、“友情”、“成长”、“生命”、“死亡”等,绘本能将这些难以言说的生活哲学和生命感悟融合在方寸之间,并让儿童得到清晰的体会与感知。(陈意玫,2007;张连霞,2011:张园园,2011;毕凌霄,2013)5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9)促进儿童道德与品格方面的成长很多绘本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价值,是幼儿显示生活的缩影,幼儿通过学习和模仿去感受绘本中的真、善、美。帮助幼儿建立区分美丑善恶的标准,许多绘本中注入分享、诚实、责任、友爱、礼貌、坚持等故事,有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许玉佩,2007;黄兰茵,2011:邬敏敏,2012:李春光,2013;陈睿睿,2013)(10)强化亲子教育松居直(2004)指出:“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儿童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由此可见绘本具有强化亲子教育的功能,通过父母的陪伴阅读,孩子可以得到安全感,加强亲子间的情感联系。(刘郁亭,2011)(二)优秀绘本特征与数学绘本选择标准的相关研究1.优秀绘本特征的相关研究随着绘本的出版和传播,市面上的绘本种类和数量繁多,那么从众多绘本中挑选优秀的绘本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样的绘本才是优秀的绘本呢?不少专家、教师都提出J,自己的见解,一些有关绘本的国际权威奖项也有自己筛选绘本的标准。以下逐一一进行说明。(1)绘本的国际权威奖项对优秀绘本的筛选标准全球儿童图画书最权威的奖项有:国际安徒生大奖(HansAwardForChristianAndersenIllustration)、美国凯迪克奖(RandolphGreenawayCaldecottMedal)和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Kate己的标准。Medal)。(姜小欣,2011)它们对绘本的筛选有自在对绘本中图画的要求方面,凯迪克奖的标准有:是否使用优秀的艺术技巧;图画是否能够巧妙地呈现此书的故事、主题、概念;画面的风格是否非常适合此书的故事、主题、概念:透过画面,是否能够完整地传递出树中的故事情节、角色、气氛与信息。凯特・格林纳威奖的标准是:图画选择的媒体材料是否恰当、画家个人风格是否有创意而独特、风格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整本书的画风是否一致。6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在绘本的图文关系上,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的评选标准是:排版上图文整合程度如何;图文是否彼此呼应;图画是否有利于解释文字;书中要有传达的信息,图画是否正确且清晰。在绘本的整作艺术性上,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的标准是:格式(字体、字型、间距)是否恰当:格式有助于集中(还是分散)读者注意力:书的尺寸是否恰当;封面、扉页、书名的作用;视觉印象上看图书是否带给读者新体验,或者能反应读者既有的体验;视觉艺术的品质如何;带给读者的整体印象如何。(2)专家学者的见解丁诚中认为优秀的绘本应该是符合孩子性格的,如主题突出:孩子易于理解:语言浅显精炼,符合年龄特征;结构单纯、情节有趣,想象丰富;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适合儿童特点……(丁诚中,2008);张茜认为在选择绘本时应该选择能够引起幼儿兴趣;与幼儿阅读能力相适宜;有创意,内涵丰富;富有特色,内容多元的绘本。(张茜,2011);学者苏振明认为优秀的绘本应该具有以下的特性:图像性、儿童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王苑惠,2010);学者林敏宜认为一本优秀的绘本应该具有儿童性、艺术性、教育性、传达性、趣味性。(刘淑雯,2004)根据上述文献可知,…本优秀的绘本必须以儿童为主体,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图文要相辅相成、具有趣味性、符合美感、有创意,要能吸引儿童的目光,引导他们进入绘本的世界,同时一本优秀的绘本还要能够透过多元的主题、材质、设计等适当地传达教育意义,扩展儿童的视野。2.数学绘本选择标准的相关研究数学绘本是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本研究没有用数学绘本这个概念。简单来说数学绘本是以绘本的内容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类绘本,它是绘本中含有数学概念或者专为数学概念而设计的一类绘本。根据学者钟静的观点,数学绘本的形态分为四种:先有数学内容,再发展绘本、先有绘本,再发展数学内容、绘本涉及数学,但数学概念不多、绘本涉及数学,但数学概念多。一本好的与数学有关的绘本,除了符合优秀绘本的标准外,还要有其他的要求,因为选用这些绘本的¨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因此还要强调与数学有关的东西。Welchman-Tischler在《Howtousech丑dren’sliteraturetoteachrmthernatics》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中提出选择数学绘本的主要标准:能与所教数学内容契合:能够延伸出不同的数学活动;能适合绘本与数学连结的教学方式。(Welchman-Tischler,1992)Schim在实践中检验了与数学有关的绘本后,更具体地提出了数学绘本的选用标准,这些标准包括:(1)绘本中的数学内容必须符合以下要求:绘本中的数学内容必须正确、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必须值得学习、必须能让读者看得到、必须呈现合宜的数学观点、必须与读者的心智发展相适宜、必须提供足够的数学信息让读者参与数学学习、数学内容不能太多;(2)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必须与数学相辅相成,能够帮助读者使用、应用、转化数学。(Schiro,1997)Whitin&Whitm则认为优秀的数学绘本应该符合以下标准:传达的数学概念应该是正确无误的;数学概念应以自然可信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应该能获得各年龄层读者多样的回应;数学绘本还必须符合艺术与人文方面的要求,如语言优美、图画能够吸引人、图画能引起读者共鸣,让他们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涵盖不同种族,性别及文化的课题。(Whitin&、Ⅳh疏,2004)学者钟静提出好的数学绘本应包含以下特质:图文能吸引读者:能引起读者回应:内容没有不当的议题;数学内容正确;数学概念符合读者心智:情节与数学相辅相成。(刘郁亭,2004)袁媛分析整理各方评价标准,发展出数学绘本评量表,评量表如下:8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义表1与数学有关的图画书评鉴标准表评鉴者:数学内容:适用对象本书的数学内容正确吗?54321书名:正确5432不正确l本书的数学概念有效地呈现了吗?本书的数学概念是否被有效5432很差1适当地强调出来?本书的数学概念呈现是否合适?本书的数学内容是否适合读者的心智发展能适当54不适当32l合适5432不合适1适合力?本书诱发读者参与数学学习程度如何?本书是否为读者提供充足的信息以让其进行数充足学探索?木书的故事情节是否和数学概念呼应?本书是否能帮助读者使用、应用、转化数学?本书能引发读者不同的回应吗?54325432不适合l很多5432很少1不充足l互相呼应5432不呼应l有帮助5432没帮助1能资料来源:袁媛(2008)不能综上所述,结合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并且考虑本研究的教学对象为幼儿园中班幼儿,大部分幼儿的阅读能力与经验不是很=}二甯,正式的数学学习经验不多,因此,在选择绘本时,选取的绘本除r要符合一‘般优秀绘本的特征之外,还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数学内容正确:图文能够吸引幼儿;恰当地呈现数学概念,不能9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牵强;提供充足的探索信息,以让幼儿有探索的欲望;故事情节与数学概念相呼应:数学概念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研究者结合以上六个标准,尽量挑选贴切的绘本,并设计出适当的活动以协助幼儿将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三)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相关研究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分析绘本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二是运用绘本探究幼儿学习数学的规律;三是对绘本中的数学概念进行分析;四是对数学绘本的认识:五是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策略。张天慈(2005)、林易青(2006)、张丽芬(2009,2011)、邱碹平(2009)等人采用实验法、质性研究等方法探讨并分析了绘本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能够引起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善幼儿的数学学习态度,促进幼儿对形状、数学概念、数的分解与合成、型式等的学习。(张天慈,2005;林易青,2006:张丽芬,2009,2011;邱碹平,2009)陈静芬,许惠欣(2010)、蔡菁菁(2011)等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如何运用绘本探究幼儿学习数学概念的规律。研究揭示了幼儿对型式以及长度测量概念的学习历程。(陈静芬,许惠欣,2010;蔡菁菁,2011)洪金玉(2010)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作家五味太郎的绘本作品中幼儿数学概念的分布情况,并以访谈法了解学前教师对绘本中所隐含的幼儿数学概念的察觉和应用情况,并剔除运用绘本协助数学教学的建议供学前教师、绘本创作者及出版社、未来研究者参考。(洪金玉,2010)b丽娜,冯芳等认为数学绘本如同图画书、故事书以及数学书。(b丽娜,2013:冯芳,2013)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挑选合适的绘本、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制作形象生动的教具、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将绘本中的数学经验迁移到生活情境中等。(娄文瑶,2013;卜丽娜,2013;刘霞,2012;朱兰珍,2012;徐美珠,2013:冯芳,2013:徐蕾,2013;姚美洁,2014)(四)已有研究启示与不足从已有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与绘本有关的研究比较丰富,R』J确界定了绘本10灭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的概念,阐述了优秀绘本的特征、绘本的教育价值,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关于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前车之鉴,让研究者树立了进行深入研究的信心。但是关于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文献不是很丰富,为数不多的有关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表现在:已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绘本应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价值的探讨与验证方面,而关注绘本教学的教学过程的研究还不是很丰富,大部分已有研究目的只是为了告诉我们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很有意义,应该运用绘本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但是如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帮助幼儿园教师有效地运用绘本开展数学教育等问题,已有研究却没有深入地进行探讨,即使有涉及教学策略的研究,大多只是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理论指导意义不大,并且经验零碎分散,不具备全面的指导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解决如何运用绘本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关注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策略,同时关注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三、关键概念界定(一)绘本绘本,英文称为PictureBook,也译为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绘本分为成人绘本和儿童绘本,本研究中的绘本特指儿童绘本。(二)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按照一定教学活动目标,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三)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即由幼儿园教帅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与实施,许多幼儿共同学习同~数学内容的活动。本研究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实旋对象的年龄班设定为中班。11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四、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将绘本融入中班数学教学的实践历程,探讨绘本能否用于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将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了解绘本融入数学教学将对中班幼儿产生怎样的影响;希望透过专业的探究历程与研究发现,给未来欲将绘本融入数学教学的幼儿园教师提供参考。(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幼儿园数学教育理论,进一步开发绘本的数学教育价值。尽管目前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很多,运用绘本进行教学的研究也不少,但是聚焦于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很有限,大多数运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的研究集中于中小学领域,在幼儿园阶段,对于绘本的研究主要探讨的是绘本的阅读。将绘本与幼儿园数学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屈指可数,并且大部分是幼儿园一线教师的zkq 20151125经验总结,或者仅仅针对运用绘本进行教学会不会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丰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论,同时,本研究对绘本的选择、如何运用绘本进行数学教育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开发绘本的数学教育价值。为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绘本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提供。定的理论指导。本研究将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探寻绘本在数学教育上的效能,并提出一定的理论建构,为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绘本开展幼儿冈数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2.实践意义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是为幼儿园教师运用绘奉进行数学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指导。长久以来,幼儿园教师对“绘本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将之理解为早期阅读活动,很少有人将绘本作为幼儿获得科学、数学等领域的知识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有关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方面的实证研究少之又少,这也一定程度.卜I阻碍了一线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因此,本研究加入实践教学研究,力求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1)天津{|i缸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五~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所谓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本研究中的行动研究属于协同式行动研究,即研究者与合作教师共同参与研究,二者是平等的协作关系。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教学活动的录音、与合作教师的讨论、研究日志、幼儿作品、对幼儿的访谈资料等方式收集资料,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最终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期间,以选定教学内容、挑选绘本: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行动(实施教学计划);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与合作教师的讨论;教学方案再设计和实施等五个步骤进行不断地循环。每一个循环都是螺旋发展的关系。(二)研究流程1.研究的准备阶段zkq 20151125本研究的准备阶段包括萌发研究动机;文献探讨与分析、界定研究主题;形成研究目的与问题等事宜。本研究的起点源于见习中对绘本的关注,接着在一次组会的讨论中发现绘本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连结,研究者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一研究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确定了绘本融入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主题,进而形成研究目的与问题。2.研究实施阶段首先,初步确定研究主题后,研究者进入研究场所一一天津市和平区某一级园一中班。确定研究的参与者、熟悉班级和幼儿。接着研究者就研究内容与合作教师进行探讨,初步确定数学活动的内容,即数学概念,针对数学概念,初步选定几本绘本,并尝试就其中一本绘本拟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设计完成后,与合作教师一起针对活动设汁方案进行讨论并做适当修改。其次,活动方案活动修改完成后,研究者亲自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合作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者对活动进行录音、拍照。接着,活动结束后,研究者与合作教师就活动时的表现、幼儿的反应等进行13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讨论,一起对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与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活动结束后还要对幼儿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包括幼儿对运用绘本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是否喜爱、对绘本的内容是否有印象、对绘本中的数学概念是否掌握缝—Tro最后,研究者根据当天搜集到的资料,包括活动录音、现场观察、与合作教师的讨论、幼儿作品、对幼儿的访谈资料等进行自我反思,写研究日志,为下一次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做好准备。3.研究的总结阶段研究者对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前期以及行动过程中收集的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呈现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以期回答前期提出的研究问题。具体研究流程图见(图1):zkq 2015112514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萌发研究动机∞准备阶段J.《文献探讨与分析、界定研究主题、形成研究目的与问题1LL,确定数学概念、挑选绘本、初步拟定教学计划研确认研究的参与者、熟霆教班级、对幼儿进行第一访谈文』h究上¨献实■进行教学活动’<施厶、LI÷/J厂jo~资料搜集:zkq 201511251.参与观察(教学活动录音、教学日志)2.讨论与访谈(与合作教师的讨论、教学曰志、对幼儿的访谈资料)阶L探段{3.档案文件(教学日志、录音与录影的转录资料、幼儿作品)●研厂讨㈢究总分资析料阶敕1r资料分析(校正、编码、分类与分析)段莲E=<r∞结阶k告撰阶写根据所获得的资料,与文献对话获得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段i并宄报图1研究流程图15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在本次行动研究的实施阶段,每次循环都分为计划——行动和观察一反思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呈螺旋上升的,上一个行动循环的方式也会成为下一个行动循环的出发点,这样不断循环往复。具体可见研究架构图(图2):—一田\——.曰—//zkq 20151125圈/\回回16图2研究架构图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三)研究的参与者1.幼儿本研究选取天津市和平区某一级幼儿园一个中班一~芮芮班为研究班级,班级中的全体幼儿为本研究的参与者之一。2.合作教师本研究中合作教师为H老师,她是研究班级的主班老师,H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曾多次在区级、市级,甚至全国的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能够为研究者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提出有效的建议。3.研究者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研究者身兼数职,除了研究工作外,还是教学者,在真实的情境中搜集资料、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并在教学后进行反思,以呈现真实的研究成果。以下是研究者对自身的角色定位。(1)教学内容和绘本的挑选者zkq 20151125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挑选5个数学概念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来源,这5个数学概念分别是模式、分类、序数、集合比较、形状。根据这5个数学概念,研究者会相应地挑选含有以上数学概念的绘本。(2)绘本的教学者根据所挑选的数学概念和相应的绘本,研究者将设计绘本融入教学的活动设计,并请教主班教师,确定初步的行动方案,并实施教学活动,本研究初步设想采用三阶段教学:与幼儿一起欣赏绘本、与幼儿就绘本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开展延伸活动。(3)观察者与反思者本研究中,研究者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观察者与反思者,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并通过回放教学录音,进一步对幼儿的行为、反应等进行记录。在每次教学活动后,研究者根据回放的内容和活动中的感受等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同时参考合作教师的反馈和建议,以研究E1志的形式记录当天的教学情形以及在教学中的反思。(4)资料的搜集与分析者17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研究者不仅仅要设计和实施教学,还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四)资料的搜集与分析1.资料的搜集本研究主要搜集的是质性的资料,包括教学活动录音及其转录资料、研究日志、幼儿作品、与合作教师的讨论资料、对幼儿的访谈资料等。(1)教学活动录音及其转录资料教学活动的录音指利用录音笔录下研究者实施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以便研究者进行回放,记录研究者本人以及幼儿的表现。(2)研究日志指研究者根据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活动实旋后对教学活动录音的目放、与合作教师的讨论以及研究者的体验等进行的对教学活动的反思,研究日志应该是在教学活动当天立即进行记录。(3)幼儿的作品指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完成或与同伴合作完成的事物作品,如作业单、实物操作成品、绘画作品等。(4)与合作教师的讨论主要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都会与合作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获得合作教师对研究的反馈、建议等。讨论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幼儿的学习表现以及师幼互动等方面。研究者根据教学反思以及与合作教师的讨论资料等,检讨教学与活动设计的缺陷,作为下一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与内容修正的参考。(5)对幼儿的访谈资料本研究的访谈均采用非正式访谈,访谈期间会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以便事后进行资料整理,另一方面也保证资料的客观性。访谈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幼儿对运用绘本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是否喜爱、对绘本的内容是否有印象、对绘本中的数学概念是否掌握等。为了厘清研究思路,以下将研究方法与资料搜集互相对应,本研究问题与所搜集的资料对应情况见下表。18天津}币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表2研究问题、收集资料的方法及资料的类型研究问题1.如何将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观察法2.研究日志访谈法3.与合作教师的讨论收集资料的方法所收集资料的类型1.教学活动录音及其转录资料2.绘本融入数学教学对幼儿有无影响?观察法访谈法1.教学活动录音及其转录资料2.研究日志3.与合作教师的讨论4.对幼儿的访谈录音及其转录资料3.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观察法1.教学活动录音及其转录资料2.研究日志访谈法3.与合作教师的讨论2.资料分析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校正、编码、分类、对比与分析。编码实例见下表。表3资料编码实例及意义编码编码实例意义指2014年9月20日对幼儿C。的访访谈C1140920谈访谈指2014年9月20日与合作教师的讨论H140920讨论指2014年9月20日研究者的研究研究日志研志140920日志注:H表示合作教师C表示幼儿19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六、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一)发现问题对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关注最初源于一次见习时对绘本的关注,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绘本,喜欢教师运用绘本开展的活动。后来在一次组会中的讨论中,萌发将绘本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想法,在讨论过后,研究者进一步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有一线教师的实践尝试。这引起了研究者进行更加深入研究的兴趣。在阅读相关文献后,研究者发现关于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大部分研究注重理论探讨,关于实践方面的研究不太充分,加之研究者那个时候比较关注行动研究,于是产生了将这两个主题结合的想法。再次查阅文献发现,这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于是最终确定进行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这一研究主题。(二)分析问题1.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是知识建构的主体,知识必须透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学习者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儿童同样如此,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学者曾琬文认为绘本在幼儿教育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幼儿与生活经验产生意义,落实幼儿教育“以生活为经验”的学习理念。(曾琬文,2003)Hellwing等人认为绘本让学生在文本内容中产生与数学的互动,有助于将课堂中的经验与课堂外的生活做有意义的连结。(Hellwing&Monroe,2000)(2)视觉学习理论视觉学习是指从文本、图片、图表、电影、电视、计算机等视觉信息载体中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式。(何秋琳,张立春,2011)视觉学习理论者认为学习者能够通过眼睛看(阅读、观察、看图表和示范)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刘弦波,2003)如Murphy就认为,绘本除了可以让数学概念与生活连结外,还可以让儿童有机会以视觉来体验数学概念。(Murphy,1999)再者,幼儿的语言尚未发展完善,抽象的文字叙说对他们来说是很难领会的,而有具体形象和丰富色彩的绘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义本则有莫大的魅力。儿童可以透过绘本,看到数学可以由图表和插图来建构,而不仅仅是口述或数字研究,也就是说绘本这种让数学、文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数学概念的呈现更为清楚。(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至少有基本智能:语言知能;逻辑一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肢体一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霍德华・加德纳,2012)根据加德纳的观点,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个学生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智能,可以用突出的智能来带动发展较弱的智能。幼儿的语言智能发展迅速,而逻辑一数理智能的发展可能有所欠缺,因此可以运用语言这一优势智能来带动数学的学习。学者林敏宜也指出从多元智能的观点而言,将图画书运用到教学上,有三个理由:多元智能活动考虑到每个人不同的优势感官,可以加深印象,增进理解;每一本图画书的特质和主题都不相同,需用多样的方式传递图画书的内涵;多元智能活动的统合运用可以活化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增进阅读兴趣。(刘郁亭,2011)(4)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论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情境不但形成学习的空问,便于个体整合有用的知识,情境更提供机会让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形成意义化学习。(幸曼玲,1995)Mover也指出,有许多文学性的儿童书,其文字内容与插图都提供了可以作为讨论的数学想法,作家与画家将数学知识加入他们的作品中,将数学融入文学情境里对儿童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因为情境可使儿童将数学当作日常经验的一部分。(Mover,2000)综上所述,绘本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不仅让幼儿觉得有趣,愿意主动去探索,并且可以协助幼儿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并建构知识。绘本的文字和图画都生动形象,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合适的教学媒介,并且绘本的应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理知识,以优势智能带动较弱智能的发展。2.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必要性(1)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由SchJro就为什么要利用绘本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进行了如下阐述:透过故事表达、图画及语言,可以促进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沟通;可以协助学生学习数学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解题、推理与思考;可以用有剧情且有趣的方式,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本质与范围有一个更丰富、更真实的接触;可以和其他领域连结,以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正式数学前不会有太多的负面情绪,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绘本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数学的有意义情境,并且可以和日常生活产生连结。(Schiro,1997)还有一些研究者也非常重视绘本与数学的连结,认为绘本是进行数学教育的有效媒介,促进学习者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Whitin指出当绘本帮助学习者重视数学,鼓励学习者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为儿童进行数学交流提供有意义的环境,支持学习者进行数学推论,并挖掘一系列数学主题时,绘本就能够成为为数学的学习提供有意义背景的工具。(Whitin&Wilde,1992);6ailey认为使用绘本融入数学的教学课提供儿童倾听、写作及讨论数学概念的机会(Gailey,1993);Murphy提出图画书不仅能够吸引儿童,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的连结,而且能够在插图设计中让数学概念形象化。(Murphy,1999):Jenner和Anderson强调绘本能让儿童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使用并扩展数学的知识(Jenner&Anderson,2000)。此外,在一项将数学与绘本结合的研究中,研究发现,将绘本运用于数学教育时,儿童在阐述他们的推理和策略上表现地更好,更加享受数学,在有难度的任务上总体上表现出更强的坚持性,能更多地思考他们学过的东西,并且能体验一定程度的成功。(Shatzer,2008)综上所述,绘本有助于数学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习者的数学学习,它图文并茂的特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对数学更感兴趣,因此适宜利用绘本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2)绘本在数学教育上的价值已有的研究发现,绘本运用于数学教育有很高的价值,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绘本运用于数学教育可以让数学学习更有趣、更有意义、更有成效。数学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这些复杂的概念可以透过绘本中的文字、图片等符号加以浓缩整理,以更简单、自然、具体而明确的方式呈现,让学童更易学习与理解.(Murphy,1999:Duguid,2005);第二,可以激发学童学习与探索数学的意愿。好的故事可以强调数学概念,或当作数学教学的导入以引起学习动机。(Murphy,1999)有别于教科书的说教形式,绘本中生动趣味的文字与图像可以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愿意期待参与书中的数学冒险,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的意愿。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幸曼玲,1999;Lowe&Matthew,2000);第三,可以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而教科书却往往很难让学生感受得到生活与数学的相关。Murphy认为应该提供一个媒介让学生将所学和生活做连结。(Murphy,1999)有许多学者肯定了绘本在这方面的价值.认为绘本可以将数学巧妙地融入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Lowe&Matthew,2000);第四,增进数学认知能力。儿童文学研究者DorthyStrickland认为学生在与绘本互动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可以增进观察、分辨、分类、预测、组织、应用、表达及评断等认知能力,你不需要刻意去营造,孩子就会因与绘本的互动而增进认知能力。(黄承谆,2006)(三)绘本ik,k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在中班实习一段时间后,研究者基本上与芮芮班的幼儿以及教师熟悉了,产生了初步的信任感,对幼儿的一日生活流程、每个幼儿的特点比较了解,因此决定开始开展教学活动,在参考《纲要》和《指南》中关于中班数学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并且与合作教师进行深入地探讨后,研究者初步确定了五个数学概念,即模式、分类、排序、集合比较以及形状。以下阐述就这五个数学概念展开的五次行动循环。1.第一个行动循环一《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与模式(1)数学内容分析模式即发现或创造有规律的听觉、视觉和身体运动。查阅《指南》后发现,《指南》中在数学认知领域没有明确提出模式的教育目标,但是模式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运用到了模式的概念,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地板砖的图形、房问的壁纸纹路、服饰上的花样等,甚至幼儿每天都要经历的“早上起床一一刷牙一~洗脸一一换衣服一一去幼儿园”以及到幼儿园后的一日活动生活环节,如“饭前洗手一一吃午餐一一饭后解小便一一午睡一一午点……”,这些有规律地重复都包含着模式的概念。并且在科学领域还是涉及到模式的教育目标:“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比较整齐、美观。”初步选定这。数学概念后,研究者与合作教师进行了讨论,询问合作教师对这一数学概念的看法。以下是我与H老师研讨的部分内容:Y:H老师,您觉得选取模式这一数学概念在中班进行教学合适吗?我应该2土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注意些什么?H老师:我觉得,在中班进行模式这一概念的教学完全可以,但是,在小班时,孩子们已经接触过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要适当地加大难度。Y:加大难度?是要在模式的教学中多加入一些元素吗?如,不只有颜色,还加入一些其他干扰项,比如.形状、大小等。H老师:对!一维模式他们已经掌握地很好了,可以进行引入二维的概念了。一一讨论H140920(2)绘本的选取确定模式这一数学概念后,研究者初步选取了几本有关模式的绘本,分别是:《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小刺猬的项链》和《最特别的圣诞树》。再参照优秀绘本和优秀数学绘本的选取标准,最后决定选定《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这本绘本。因为这本绘本中的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生动有趣:画面及人物形象清晰且符合幼儿的审美;传达的数学概念清楚;有利于发展延伸活动。(3)绘本的内容概况与呈现方式《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出自《我的第一本数学通话》系列,故事内容大概是,爸爸的生日到了,小女孩准备为她爸爸准备生日礼物,在准备生日礼物的过程中,一系列活动都透露着模式的概念,如生日蛋糕的制作是一层面包,一层奶油,一层面包,一层奶油……蛋糕上水果的摆放也是,草莓,猕猴桃,草莓,猕猴桃……这本绘本中涉及模式的地方一共有六处,包含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选取这本绘本在于1j中的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生活,从故事中小女孩为爸爸准备的生日礼物中感知模式的概念,可以帮助幼JLjJn强数学概念与生活的连结。研究者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绘本的数学概念明显,根据学者钟静关于绘本形态的划分,该绘本属于第一种:先有数学概念,再发展绘本。在实施活动时,研究者先讲述绘本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梳理故事中蕴含的数学概念,并进行阶段性总结。故事讲述完毕后,研究者根据故事内容发展相应的延伸活动。以下是这本绘本的封面。24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幽l《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封面绘本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研究者将绘本转换成电子版图片,在芮芮班的电视机上播放,研究者边播放图片,边讲述故事。(4)活动历程①活动目标让幼儿感知简单而有规律的排序方法;让幼儿尝试按自定义进行排序;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②从生活情境和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绘本《爸爸的生日礼物》讲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情境一一过生日,因此研究者从过生日这一生活场景出发,再开始讲述绘本故事,以引起幼儿的兴趣。首先我抛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吗?”小朋友们听到我这个问题后,纷纷开始讨论:“我爸爸的生日是在夏天。”“我妈妈的生日是在我生日的后面。”“我爸爸妈妈是一起过生日。”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这时还有的幼儿开始说自己过生日时是怎么过的:“我过生日的时候是在餐厅过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来了,妈妈给我买了大蛋糕,上面还插着蜡烛,还唱生El歌呢,我可开心了。”③与幼儿进行讨论,明晰数学概念幼儿纷纷开始附和,开始讲起自己过生日的场景。这时,我开始抓住时机,将讨论内容与绘本故事结合起来。“小朋友们都说的特别好,都能记住爸爸妈妈的生El,并且还能记住过生E1时都做些什么,都特别棒!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跟小朋友们一样棒的小朋友,她不仅能记住爸爸的生日,还跟妈妈一起给爸爸办了一个特别棒的生日聚会!小朋友们想知道她都给爸爸准备了什么礼物吗?”研究者一边播放绘本图片,一边讲述故事,当图片中含有模式概念时,研究者会暂停播放跟幼儿一起讨论。第一张含有数学概念的图片,研究者主动提示模式的概念,接下来的几个场景,研究者没有主动提示,幼儿就能很快发现。“小朋友们看,小女孩的妈妈给爸爸做的蛋糕有什么特点?”“哇!有奶油。”“好大的蛋糕。”“没有我的蛋糕漂亮。”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但是几乎没有人说出,蛋糕是按面包一一奶油一一面包一~奶油……的规律排列的,我不禁有些着急,于是进行j7进一步的提i:“小朋友们看.蛋糕是由哪几种东西做成的?”“有奶油吧。”“还有那个软绵绵的蛋糕。”“我看见旁边还有鸡蛋。”“鸡蛋是做蛋糕用的吧。”(他们说的蛋糕应该指的是绘本中的面包)“小朋友们说得对!蛋糕是由奶油还有软软的面包做成的,旁边的鸡蛋就是用来做面包的,小朋友们看,这个奶油和面包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呀?”“好像是一层面包,一层奶油,一层面包,一层奶油。”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先放一块面包,然后再放一层奶油,再放一块面包,再放一层奶油,面包是圆圆的耶!”这时,研究者对幼儿的讨论进行总结,以明晰数学概念:“对!小朋友们都发现了蛋糕的秘密,妈妈做的蛋糕是按面包——奶油——面包——奶油的顺序排列的。小女孩也想给爸爸做一个蛋糕,她说她也会!我们看看小女孩做的对不对?”“她做的好像也对,都是一层蛋糕,一层奶油。”“可是她的蛋糕看着没有妈妈做的那么好看呀。”“她脸上都是奶油.哈哈。”“小猫咪给她端奶油来了。”由于图片上小女孩做的蛋糕没有显著的错误显示,只是绘本上的文字提示它做错了,于是我就将小女孩做蛋糕的顺序念给幼儿听:“小女孩做蛋糕的时是一层面包,一层奶油,接着是奶油,然后是面包……”我还没念完,就有幼儿提出,小女孩做的不对。“老师,小女孩做错啦,面包,奶油,接下来应该是面包.她怎么放的奶油呀。”其他幼儿也纷纷指出这一点,于是我便及时夸奖该幼儿,并与幼儿一起总结这个错误:“大赫说的真好!大家夸一下他!”“棒棒!你真棒!”“原来小女孩把面包和奶油的排列顺序搞错了,怪不得蛋糕看起来怪怪的,小朋友们应该是怎样的?”“面包,奶油,面包,奶油……”接下来的第二个场景,小朋友们很快就发现了水果排列的顺序。“哇!蛋糕上的水果是一个草莓,一个猕猴桃,一个草莓,一个猕猴桃……”“哇,真漂亮!肯定很好吃!”“小女孩的怎么看起来怪怪的。”“她摆的没有妈妈整齐。”针对小女孩的错误,我与幼儿一起纠正。“那小女孩的应该怎么摆?大家一起说”“草莓,猕猴桃,草莓,猕猴桃,草莓,猕猴桃……”27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接下来的四处有关模式的场景,均是这样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研究者对次进行总结,小女孩送给爸爸的礼物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这样幼儿有关模式的相关经验被唤醒并得到巩固。由于讨论的时间比较长,这次活动进行的时问也较长,大约30分钟左右,最后研究者决定将延伸活动放到下次进行。(5)第二次活动一一操作活动①回顾第一次活动的绘本内容,并发展延伸活动由于第一次活动,研究者没有掌握好时间,故事讲述的时间过长,虽然模式的概念传达地比较清楚,但是没有给幼儿操作的时间,于是,研究者决定进行第二次活动,这次活动是作为第一次活动的延伸,在这次活动中,绘本故事的作用是作为活动的前期经验。因此,研究者将这两个故事进行了一下连结。“小朋友们,昨天,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故事,叫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小女孩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她送的礼物都有什么特点?先从蛋糕开始”“蛋糕是一层面包一层奶油,一层面包,一层奶油……”“蛋糕是面包,奶油,面包,奶油……”“蛋糕上的水果是一个草莓,一个猕猴桃,一个草莓,一个猕猴桃……”“小女孩还做错了。”“那演奏乐器时是怎样的?”“是小女孩敲鼓.妈妈敲三角铁”“是咚咚,叮叮,咚咚,叮叮……”把绘本中有关模式的概念复习完之后,研究者对此进行再次总结,以巩固上次活动的发现。然后研究者对该绘本的故事进行续编,以便于开展延伸活动。“小朋友们,小女孩和妈妈一起给爸爸送了这么多精心准备的礼物,爸爸很开心,很快,妈妈的生同也到了,小女孩的爸爸决定跟小女孩一起给妈妈准备一个惊喜一一给妈妈做一串漂亮的项链。老师将这串项链带来了,这串项链有个秘密,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发现。”②展示操作示例,让幼儿有操作参考接着研究者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具拿出来,是一个封闭的小盒子,盒子里放着做好的“项链”,盒盖上挖一个和操作材料差不多大的涮,以便让“项链”取出犬津师范大学硕-土f毕业论文来。研究者开始展示“项链”的秘密。在展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提问和追问,以厘清模式概念。Y:“小朋友们看清楚了,看看这个项链到底有什么秘密!”接着我轻轻拉动绳子,露出第一颗珠子。小朋友们立马说出珠子的特征。“哇!是红色的珠子!”“是圆的”Y:“小朋友们猜下一颗珠子会是什么样的?”“应该是绿的吧”“黄的,黄的”“蓝色的”“应该是三角形的吧”Y:“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的到底对不对”接着再往上拉绳子。露出第二颗殊子。“哇!是黄色,我猜对了。”“还是圆的”Y:“有的小朋友猜对了,是黄色的,我们再接猜,猜猜接下来的珠子会是什么样的。”“绿的吧”“我猜是蓝的!”“我也猜是蓝的!”Y:“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来看看到底谁猜得对。’’研究者再轻轻拉动绳子,露出第三颗珠子。“我对了!我对了!是蓝色的”“我也对了!”Yz“又有许多小朋友猜对了!真棒!接下来,在猜猜看,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这时候大部分幼儿都说是红色,研究者进行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们会认为是红色的,谁来说一说。”桃子:“因为上面的三颗珠子是红、黄、蓝,所以接下来也应该是红色。”Y:“哦!桃子认为,上面的珠子是红色、黄色、蓝色,所以下一颗也应该是红色的,我们来看看到底对不对?”研究者轻轻拉动绳子,露出第四颗珠子。“哇!真的是红色!”“我就说是红色嘛。”“桃子好棒!”Y:“桃子猜的太对了!那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肯定是黄色!”“黄色!”Y:“小朋友们都说是黄色的,那老师也猜是黄色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黄色?”拉动绳子露出第五颗珠子。“耶!对了对了,我们都猜对了!”“我猜下一颗应该是蓝色的吧”“我猜也是!”Y:“哦?我刚刚听见有的小朋友说下一颗珠子是蓝色的,其他人同意吗?”“同意!”Y:“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蓝色的”拉动绳子露出第六颗珠子。“又对了!”“红黄蓝,红黄蓝”Y;“小朋友们也太聪明了!那接下来老师快快地将剩下的珠子拿出来,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在我拿出来之前说出来珠子的颜色!挑战开始!”“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Y:“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串项链的秘密呢?谁来说一说?”小鑫:“项链上的珠子一直是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天津师范大学硕土毕业论文丙晨:“珠子是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Y:“哇!小朋友们太棒了!都发现了项链的秘密!项链上的珠子是按照红色,黄色,蓝色,红色,黄色,蓝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是乱排的吗?”“不是!”③发放操作材料,幼儿自主操作幼儿发现这个规律之后,研究者发放操作材料,给幼儿进行操作,因为想要发展幼JD-维模式,因此作为操作材料的珠子不仅有各种颜色还有各种形状,将珠子和穿珠子用的绳子放在小筐里供幼儿取用,一组幼儿共用一个小筐里的操作材料。“现在老师将穿项链的珠子和绳子放在筐子里,小朋友们注意看,小筐里的珠子除了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还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好好想一想要怎么给妈妈穿漂亮的项链,要用到今天发现的小秘密哦,这样的项链才会是漂亮的。小朋友们做好后,老师会请做的又好又快的小朋友上来展示自己的项链”幼儿开始操作后,研究者开始巡回指导,对发生的一些小插曲及时进行处理和指导,如幼儿问的争抢现象、不按规律排序的现象等,研究者会及时给予干预和提醒。最后研究者将幼儿做好的项链收集起来,请幼儿自己上来讲述自己项链的“秘密”。以下是部分幼儿的作品。有的幼儿仍然是只按照一个特点来排列,但是有的幼儿已经会按照珠子的两个特点来排列。幼儿的作品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形状不一样,按照颜色的规律排列;二是形状一样,按颜色的规律排列;三是颜色一样,按照形状的规律排列;四是按照颜色和形状的双重规律排列。见下图:32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图2按照颜色的规律排列,不管形状图3按照颜色的规律排列,形状相同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图4按照形状的排列,颜色相同图5按照颜色和形状的双重规律排列(6)活动分析与反思模』℃这一数学概念选取了《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这本绘本,研究者在开展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幼儿的提问,在幼儿没有抓住重点时,及时改变提问策略,当幼儿的回答切中要点时,及时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以明晰数学概念。重视对幼儿讨论的总结,帮助幼儿厘清概念,并且在必要时,根据活动需要对原有绘本故事进行续编。研究者通过对模式概念教学活动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及过后与合作教师的讨论、研究者自己的反思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做出如下总结和反思①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或事件入手,引起幼儿的兴趣研究者从过生日这一幼儿熟悉并且热衷的事件出发,引发幼儿热烈的讨论,并逐步过渡到绘本故事中来。幼儿在讲述故事中也能保持很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与讨论中,并热烈地回应教师的提问,积极思考问题。从活动历程可以看出,如果教学活动从幼儿数学的生活情境或事件出发,幼儿会特别积极,产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从而有助于数学概念的学习。②教师应该注重讨论和提问的作用,注意提问的技巧幼儿的集体讨论和与教师的问答式互动能够帮助幼儿厘清数学概念,在与同伴的讨论以及与教师的一问一答中就不知不觉掌握了教师想要传达的概念,并且这种学习的过程是宽松的,积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技巧,提出的问题要清楚,不能给幼儿造成困扰,同时又不能给幼儿过多地提示。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幼儿的追问,以帮助幼儿将内在的思考转化成外在的语言,这样也能加深幼儿的理解,同时还能帮助其他幼儿理清思路,最重要的是能让活动更深入地开展,便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③及时对幼儿的讨论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厘清概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幼儿的讨论进行总结,I捌为幼儿讨论的东西是零散的分散的,不利于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将零散的点总结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传达给幼儿,帮助他们理清思路。④绘本故事可以作为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也可以作为前期经验发展延伸活动在这个案例中,绘本在两个活动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第一次活动中,绘本故事的作用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数理故事中蕴含的数学概念,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在第二个活动中,绘本故事的作用是作为前期经验发展延伸活动,教师回顾绘本故事,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数学概念,接着对绘本故事进行续编,以发展延伸活动~一操作活动。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⑤投放的材料要充分,方便幼儿进行操作在操作环节,研究者发现,幼儿间会发生争抢现象,通过询问发现,部分形状或颜色的珠子投放地不够,一组中多名幼儿都需要特定颜色或形状的珠子,由于事先估计不足,没有准备多余的珠子,因此研究者只能安抚幼儿,让他们找替代品,如圆形的黄色珠子不够,就找其他黄色的珠子代替,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幼儿的作品出现两种形状排列的原因,见下图:图6幼儿作品从上图可以看出,幼儿原本想的是按绿色的圆珠子一一蓝色的扁珠子一一红色的立方体珠子一一黄色的圆珠子这样的规律排序,但是到第七个循环之后,突然变成了绿色的扁珠子——蓝色的扁珠子——红色的立方体珠子——黄色的扁珠子这样的规律排序,很明显幼儿对二维模式排序掌握地很好,既考虑了颜色,又考虑了形状,只不过由于圆形的绿色珠子和圆形黄色珠子不够,才会发生改变形状的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研究者会注意这个问题,保证材料足够供所有幼儿所使用。⑥注意绘本故事讲述与其他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在这个案例中,研究者原本的设想是故事讲述完成并与幼儿讨论过后,立即3与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进行操作活动,但是由于研究者事先考虑不周,在进行活动时,导致对时间的安排出现问题,故事讲述以及讲述故事时与幼儿的讨论时问过长,导致没有时间进行操作活动,由此才进行了第二次活动。这一点在以后的活动中,研究者进行了相应地改进。2.第二个行动循环一《咕咚先生》与分类(1)数学内容分析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特征或相同条件的事物进行分组。(矫德凤,1988)查阅《指南》后发现,《指南》中在数学认知领域没有明确提出分类的教育目标,但是分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事件都要用到分类,如分类整理玩具、按性别分类排队等,分类在幼儿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广泛应用到,如整理房间、垃圾分类处理等,分类会让生活变得井然有序。因此从小让幼儿接触分类的知识就变得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指南》中科学领域也有部分语句涉及到分类,如在数学认知的目标三: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一项中,对于形状学习的描述中,对形状学习的要求是“儿童能够对二维或三维的形状进行识别、命名、建构、绘画、比较、区分,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组合”。对4—5岁儿童提出的目标就有一项目标是“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初步选定这一数学概念后,研究者与主班教师进行了讨论,H老师认为在中班教授分类概念是可取的,但是在小班时,幼儿已接触过这一概念,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建议研究者引入二维分类的概念。(2)绘本的选取确定分类这一数学概念后,研究者选取了三本含有分类这一数学概念的绘本,分别是:《找靴子的猫》、《贪心小青蛙》和《咕咚先生》。参照优秀绘本和优秀数学绘本的筛选标准,研究者最后确定《咕咚先生》这本绘本,理由如下:第一,与其他两本绘本相比,《咕咚先生》更适合中班幼儿的水平,它涉及N-维分类的概念,比单纯的一维分类更具挑战性;第二,《咕咚先生》所属的《你好!数学》系列绘本获得多项大奖,是韩国权威幼教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和一流儿童插画师历时十年精心打造的大型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系列。图书自出版以来,一直是韩国三大图书销售网络五颗星推荐产品,并获得韩国图书最高成就奖一一“文化观光部”教育经营大奖。这个系列的绘本还被指定为“每天一卷,博览3000”36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儿童阅读计划重点推广品种,成为韩国最畅销的幼儿教育图画书:第三,《咕咚先生》的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历的事件。基于以上理由,研究者选定这本绘本。(3)绘本的内容概况与呈现方式《咕咚先生》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喜欢咕咚一口吞东西的咕咚先生,由于他不注意对食物的分类,吞进去的东西在肚子里乱糟糟的挤在肚子里,导致肚子很疼,青蛙医生通过将他肚子里的东西分类摆放治好了咕咚先生的肚子,从此咕咚先生吞东西前,都会进行分类。咕咚先生的遭遇幼儿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因此会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青蛙医生为咕咚先生治病的过程,让幼儿感知分类的概念。与上一个行动循环所选用的绘本相比,该绘本故事性更强一些,研究者决定不采用故事贯穿活动的融入策略,而采用活动由故事导入并发展延伸活动的融入策略。以下是这本绘本的封面:图7《咕咚先生》封面绘本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研究者将绘本转换成电子版图片,在芮芮班的电视机上播放,研究者边播放图片,边讲述故事。(4)活动历程①针对第一次活动反思的改进由于第一个绘本融入活动,研究者没有分配好故事讲述、讨论与延伸活动的时间,导致第一次活动没有时间开展延伸活动,因此,研究者在开展第二次绘本37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融入活动时,尤其注意这一点,在这次活动时,直接讲述故事,没有从生活情境导入进行讨论,在讲述故事时,重点讲述数学概念集中的地方,其他不重要的环节,研究者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在讨论时,研究者也加强了对幼儿的引导,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后面的操作环节预留时间。另一方面,在操作环节,研究者特地准备了多余的操作材料,避免发生上一次活动中的争抢现象,影响幼儿操作的结果。②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物体的不同特征;让幼儿能按物体的二个特征进行分类;让幼儿z日,匕i-,大胆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体验与同伴交流、谈论的乐趣。③从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吸取上一次活动的经验教训,研究者决定直接从绘本故事讲述开始,不进行其他导入活动。Y:“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咕咚先生》,咕咚先生是个贪吃的家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咕咚把东西咽进去,从来不嚼,因此大家都叫他咕咚先生,最近咕咚先生可遇到大麻烦了,在一次咕咚一声.illT东西后,他的肚子开始特别疼,于是他急忙去找青蛙医生。青蛙医生扑通一声跳迷咕咚先生的肚子,哎呀,瞧他在咕咚一声的肚子里看见了什么呀!”④与幼儿进行讨论故事训.到这开始进入有数学概念的环节,因此,研究者将播放暂停,引导幼儿对绘本的图画进行仔细观察,并讨论咕咚先生肚子疼的原因。Y:“谁来说说青蛙先生都看见了什么?”玉硕:“咕咚先生肚子里有好多东西!有椅子、沙发、鞋子、帽子、衣服……”甜甜:“咕咚先生吃那么多,肯定肚子疼呀!”美美:“还有伞也!”Y:“小朋友们都说的特别好。咕咚先生的肚子里什么东西都有,那你们说说他肚子为什么会疼?”甜甜:“肯定是吃多了。我上次吃多了也肚子疼。”盛名:“我上次也是!”轩轩:“我奶奶上次就这样!”艺涵:“那个东西太大了。肚子应该装不下吧”38久律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小朋友们都热烈地讨论自己或者家人肚子疼的原因,似乎有些跑偏了,我有点着急,这时我看见雨晨小朋友把手举得高高,很着急的样子,我示意他回答。雨晨:“因为,因为他肚子里的东西太乱了,都搅和在一起。”这个答案让我看到了一线曙光,于是我就顺着这个答案,把它联系到分类这个数学概念上。Y:“大家说的都非常好,尤其是雨晨小朋友,他认为是因为咕咚先生肚子里的东西太杂太乱才会导致他肚子疼的。让我们来看看青蛙医生是怎么说的。”咕咚先生肚子疼的原因得到验证后,研究者再次抛出问题,应该怎么办?Y:“青蛙医生说因为咕咚先生肚子里的东西太乱了,所以他的肚子才会疼,那小朋友们想个办法帮帮咕咚先生吧。待会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想的办法和青蛙医生一样!”研冰:“把东西吐出来就好了。”大赫:“把东西嚼碎了再咽进去就行了。”面对这些明显偏离主题的回答,我及时纠正,以免造成对其他幼儿的误导。Y:“不行呀!咕咚先生说了,他最大的爱好是咕咚一声把东西咽进去,不喜欢嚼着吃。”我见幼儿没有想到分类这一点,及时进行提示:“我们来看看咕咚先生都吞进去了什么?”“鞋子”“衣服”“企”“椅子”Y:“有这么多东西!这些东西如果要整理一下,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吗?”雨晨:“老师,我知道,把鞋子和鞋子放在一起,衣服和衣服放在一起,椅子和椅子放在一起……”Y:“雨晨小朋友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们来看看青蛙医生是怎么做的”“哇!真的是鞋子跟鞋子放一起,衣服跟衣服放一起耶”“雨晨好棒啊!”39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这时,我进行第一次总结,厘清数学概念:“小朋友们,青蛙医生说了这叫分类,把相同类别的东西放在一起,如鞋子属于一类,衣服属于一类,椅子属于一类。”总结完后,接着讲述故事,咕咚先生回去之后,按照青蛙医生教的做,这个时候,再次提问。Y:“咕咚先生的肚子还会疼吗?”“不疼了!”Y:“真的是这样吗j.我们接着看,咕咚先生回去后按照青蛙医生的办法做,可是有一天他肚子又疼了!他赶忙回去找青蛙医生,青蛙医生又跳进了咕咚先生的肚子里,瞧他看见了什么?咕咚先生的肚子里都被各种东西塞得满满的!小朋友们猜猜咕咚先生又是哪里出错了。”“他是按照青蛙医生说的做的呀。”“肯定是吃太多了”这个时候涉及二次分类的概念,小朋友们不太熟悉,因此我决定直接进行讲解。Y:“青蛙医生说了:‘我就知道会这样!你虽然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可是凳子有圆形的,正方形的,你应该分开,鞋子有大有小呀,应该将鞋子再进行分类,衣服也是,衣服有各种颜色的,也要分开。’于是青蛙先生又按照不同的标准再次对咕咚先生肚子里的东西进行了分类,这下看起来整齐多了。小朋友们猜咕咚先生的肚子还疼吗?”“不疼了!”⑤续编故事,进行操作活动故事讲到这个地方核心的数学概念已经传达完毕,现在要过渡到操作活动中去,于是我对故事进行了续编,并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去,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Y:“咕咚先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肚子疼过了,有一天,咕咚先生得到一些饼干,这些饼干有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有的带花边,有的不带花边,咕咚先生犯难了,他可不想肚子疼了,于是想找芮芮班的小朋友帮忙,小朋友们愿意吗?”“愿意!”Y:“那小朋友们听好要求,老师会给你们把“小饼干”(用卡纸剪的)放在小筐里,然后一人给一个小盘子,将符合要求的饼干放在盘子里,要求是将有两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个特征一样的饼干放在盘子里,刚刚老师说了这些饼干有形状、颜色、大小还有带花边和不带花边这四个特征,你们找至q其中两个特征一样的放在自己的盘子里。”研究者在幼儿进行操作时进行巡回指导,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发现许多幼儿不明白什么叫两个特征一样的图形,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盘子里放上两类特征不同的“饼干”,当研究者询问是怎么分的时,幼儿的回答是:“三角形跟三角形放在一起,正方形跟正方形放在一起。”二是幼儿盘子里的分类结果符合研究者提出的要求,当询问分类的标准时,回答却与之大相径庭,如图8所示,这个盘子里的“饼干”有两个相同的特征:大小和没有花边。但是幼儿的回答却是:“这边是圆形,这边是三角形”。图8幼儿作品⑥第二次操作活动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时出现的失误,不明白什么叫两个特征相同,研究者经过思考和与主班教师的讨论,设计了第二次操作活动。研究者用纸叠了四个立方体,将“饼干”的特征画在这四个立方体上,一个立方体上是颜色特征,一个立方体上是形状特征,一个立方体上是大小特征,一一个立方体上是有花边和没花边的特征,在操作时让幼儿从四个立方体中选两个,向上抛掷立方体,最后两个立方体上显示的是那两个特征,就从框里挑有这两个特征的“饼干”放在盘子里,这个利用的是骰子的原理。有了这个设计,幼儿能很快掌握要领进行分类,以下41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是幼儿的操作图:图9特征是小的、圆形图10特征是带花边的、三角形幼儿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操作,并且能够说出自己是按照哪两个特征分类的。如图10所示,当询问幼儿是怎么分的时,幼儿的回答是:“我盘予里的饼干都是42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义圆形的,小的”(5)活动分析与反思本次活动采取由故事导入并发展延伸活动的策略,在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很高,能够积极思考,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能够根据研究者的提示和引导一步步接近核心数学概念。但是到操作环节,由于研究者的设计不够完善,操作活动与原有绘本故事情节衔接地不紧密,导致部分幼儿不能完全理解研究者提出的要求,导致第一次操作活动不是很成功。活动结束后,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者做出如下的总结和反思:①发现幼儿回答中的亮点并进行拓展、总结研究者通过问答式的引导,来帮助幼儿厘清数学概念,让他们的思路聚焦于分类概念,而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设置问题,而且要从幼儿的回答中发现闪光点,并加以拓展。如幼儿在回答“为什么咕咚先生肚子会疼”这个问题时,大家的回答都聚焦于自己的日常经验,如“吃多了”“东西太大了”,当有幼儿回答“东西太乱了,都搅和在一起”时,研究者及时抓住这一点,将幼儿的回答连结到分类这个概念上,并及时进行总结,让幼儿对数学概念更加清晰。②巧妙设置问题,对幼儿进行提示和引导当幼儿对“怎么帮助咕咚先生”这一问题的回答达不到研究者的预期时,研究者及时设置了另一个问题来引导幼儿,即“看看咕咚先生的肚子里都有什么东西”,这样就启发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咕咚先生肚子里的东西是有不同种类的,从而得到研究者想要的答案。③延伸活动的设计不应与绘本传达的概念相偏离在操作活动环节,由于研究者一心想的是让幼儿尝试根据事物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因此设计了操作活动“分饼干”。但是研究者忽视了操作环节与绘本故事其实关联不大,虽然都是分类,但是通过两次进行分类和一次根据两个特征进行分类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导致部分幼儿不能完全理解研究者提出的操作要求,操作活动进展地不是特别顺利。好在研究者及时与主班教师进行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3.第三个行动循环—一《真正的魔法师》与序数(1)数学内容分析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序数,即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一个事物对于另一个事物的相对位置或相对大小。《指南解读》中指出数学认知目标二,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中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包括量的比较、基数概念、集合比较、序数、加减运算。其中就包括序数,目标二中对4—5岁的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涉及到序数,即“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对中班的要求一般是10以内的序数。(2)绘本的选取确定这一数学概念后,研究者初步选定了两本绘本,一本是《数学绘本》系列中的《真正的魔法师》,一本是《第五个》。研究者参照优秀绘本及优秀数学绘本的选用标准,最终选定《真正的魔法师》一书。原因有三个:第一,虽然这两本绘本均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但是《数学绘本》系列是专门为数学概念而编写的绘本,数学概念突出,更适合于绘本融入教学:第二,《真正的魔法师》中涉及的序数更适合与中班水平,《第五个》中的序数概念太过简单:第三,《真正的魔法师》一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富有挑战性的故事设计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基于以上理由,研究者最终选定这本绘本。(3)绘本的内容概况与呈现方式《真正的魔法师》主要讲述10个小魔法师接受大魔法师的考验,最终成为真正的魔法师的故事,故事中的考验均与序数有关。幼儿透过考验的内容感知序数的概念。该绘本数学概念突出,故事情节较简单,凶此研究者决定采用绘本融入贯穿活动始终的策略。活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进行,绘本故事贯穿于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研究者在故事情节与活动环节中寻找契合点,将操作活动整合进故事的情节发展中,最后再以故事为背景,发展延伸活动。以下是这本绘本的封面:天津师范大学硕:E毕业论文图11《真正的魔法师封面》绘本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研究者将绘本转换成电子版图片,在芮芮班的电视机上播放,研究者边播放图片,边讲述故事。(4)活动历程①针对前两次活动反思的改进鉴于前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研究者在设计及开展第三次绘本融入活动时,不仅注意故事讲述与其他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努力做到时间合理安排,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在设计延伸活动时,努力找到与故事情节契合的活动,让幼儿的数学经验得以延续,防止出现延伸活动与绘本故事脱节的现象。②活动目标让幼儿熟悉序数,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序数:能根据序数,找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③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开展这次活动,研究者也是直接以故事讲述开始,没有加入其他导入活动。研究者在讲述故事期问,加入幼儿参与的环节,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的“考验”中米,45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让他们体验小魔法师成为真正的魔法师的过程,这也会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Y:“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真正的魔法师》,讲的是10个小魔法师接受大魔法师的考验成为真正的魔法师的故事,小朋友们想知道他们都接受了什么样的考验,又有几个人成为了真正的魔法师吗?现在就认真听老师讲,所有的小朋友也要一起接受考验哦,如果通过考验,也会成为真正的魔法师!”这个时候幼儿的兴趣倍增,他们也想成为真正的魔法师,这个故事中包含三个考验,这三个考验都与序数有关。由于图画中明确标示了考验的答案,因此,研究者决定先让幼儿尝试,然后再对比图画中的答案来验证幼儿是否通过考验。绘本中第一个考验的情节,原有的画面就直接给出了答案,因此,研究者对这幅图进行了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思考。以下是原来的图画和修改后的图画对比:图12绘本中的图画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图13修改后的图画Y:“认真听哦,第一个考验是找到打开法术柜子的钥匙,这把钥匙藏在图书馆的一本书里。这本书在哪呢?在图书馆最大书架的从上面数的第七格里”为了让幼儿明白问题,于是研究者跟幼儿一起重复了一下这个考验:“藏着打开法术柜子的钥匙的书在那个地方?小朋友们一起说”“在图书馆最大书架的从上面数的第七格”Y:“现在考验小朋友们的时候到了,大魔法师将图书馆最大的图书架搬到了咱们班,就在老师手里的纸上,有谁想来试试找找这本书的位置。”幼儿纷纷举手,我叫了一个幼儿上来尝试,发现他很轻易就找到了,接着我又找了几个幼儿,他们都很准确地找到了这个位置。于是我与幼儿一起验证了答案,宣布他们通过了第一轮考验。以下是幼儿尝试的图片:47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图14幼儿尝试的图片研究者为了让幼儿看清楚那些小魔法师通过了考验,哪些没有,将小魔法师们找书的图片都拼接在一起,以让幼儿看地更直观。以下是绘本中的原图与研究者改编后的图片对比:图15绘本中的图画一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图16绘本中的图画图17拼接后的图片剩下的两次考验研究者采取的是同样的策略,在此就不再赘述。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由于参与到了故事的考验中,身临其境,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④根据故事中的数学概念设计游戏活动一一乘火车研究者根据故事中传达的数学概念,延续幼儿的参与情境,设计了游戏活动——乘火车。这个活动是在幼儿喝完水后进行的,在幼儿喝水间隙,研究者将幼儿的椅子摆成3*4的格局当成是火车,等幼儿喝完水后进行游戏。Y:“刚刚芮芮班的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大魔法师的考验,成为了真正的魔法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了,看看小朋友们的魔力厉不厉害!有信心通过老师的考验吗?看!老师将有的小朋友的椅子变成了一列火车,现在请没有椅子的小朋友上车。”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幼儿坐定后,我跟幼儿约定好那一边是前面,那一边是后边,哪一边是左边,哪一边是右边。游戏开始后,请幼儿根据我的指令起立、退场。Y:“这列火车有四节车厢,离电视机近的是前面,离门近的是后面,离厕所近的是左边,另一边是右边,记住了吗?考验开始啦!火车开动啦,呜呜……请从前面数第二节车厢。从右边数第一位乘客起立。”我反复发出指令,请符合条件的幼儿起立。接着,设计一个让幼儿自己说出位置的环节:“检票啦!这位乘客请说一下你的位置,看看跟票上写的是不是一样的。”我随机叫幼儿起立,并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如“我是从前面数的第一节车厢,从左边数的第二位乘客。”最后让特定位置上的乘客下车:“到站了,请从后边数第三排,从左边数第二个乘客下车。”这样一直重复,直到全部乘客下车,换下一批幼儿玩。以下是幼儿玩游戏时的图片:图18幼儿游戏图片(5)活动分析与反思本活动采用采用绘本融入贯穿活动始终的策略,活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研究者在故事与活动中寻找契合点,使二者有机结合,因此研究者让幼儿参与到魔法考试中,与小魔法师们一起接受考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跃跃欲试。但是,这个活动有一个缺陷就是幼儿对序数的掌握程度超出了研究者的想象,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毫无难度,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通过考验,准确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研究者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做出如下的总结和反思:①数学概念强的绘本适宜采取绘本融入贯穿活动始终的策略《真正的魔法师》这本绘本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数学概念尤为突出,适合采取贯穿活动始终的融入策略。活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因为故事内容简单,所以幼儿的思维不会受到故事内容的干扰,可以全程聚焦于数学概念之上。②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研究者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了让幼儿共同参与考验的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挑战欲,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全神贯注,研究者念完各个考验之后,幼儿立马就能复述出来考验的内容,并积极参与到考验中。③游戏是延伸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在延伸活动中,研究者采取游戏的形式,事实证明,幼儿很喜欢这种形式,相比操作活动,游戏可以让幼儿更放松,不会出现催促老师的现象,因为不像操作活动环节,由于幼儿有好胜心,会不断向教师展示自己的成品,询问做的对不对。而游戏环节,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之中,不关心对错。④事先了解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以让活动的开展更有意义在活动的过程中,研究者就发现幼儿对10以内序数的掌握已经很好了,活动设计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难度,这一点也从主班教师那里得到印证,活动结束后,主班教师就跟研究者讨论了这个问题:H:Y:“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活动有什么问题?”“幼儿似乎都能通过考验,活动好像一点难度都没有。”H:“你也发现了吧,小班时,他们就对序数掌握的很好了,特别是像雨晨、启辰这些数学较好的儿童。不过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幼儿都全身心参与进来了。”一~讨论H141025如果这个活动设计的更难一些,也许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层面上会更有意义,但是诚如主班教师讲的那样,这个活动也不是没有一点意义,至少幼儿很喜欢,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也许就是绘本融入数学活动的意义所在吧。4.第四个行动循环一《十个甜甜圈》与集合比较(1)数学内容分析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指南解读》中指出集合比较即儿童能同时考虑两组物体的数量,判断两组的物体数量是否相同或是其中一组的物体数量更多;或是出示一组物体的情况下,儿童能摆出和这组物体数量相同的物体。集合比较属于数学认知目标二中涉及的数学知识,4—5岁儿童关于集合比较的目标是“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2)绘本的选取确定这一数学概念后,研究者选定了一本数学绘本《十个甜甜圈》,该绘本出自《新概念幼儿数学故事绘本》系列。研究者选定这本绘本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绘本的数学概念突出,适宜进行融入教学活动并发展延伸活动:二是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基于以上理由,研究者选定这本绘本。(3)绘本的内容概况与呈现方式《十个甜甜圈》主要讲述,小熊哥哥为自己和弟弟分甜甜圈的故事,为了多吃一个甜甜圈,小熊哥哥将四个甜甜圈和六个甜甜圈摆成一样长,骗过了熊弟弟。故事中小熊哥哥摆甜甜圈的方式涉及集合比较的概念,研究者从这个故事出发,教幼儿如何比较这两个集合数量的多少。该绘本故事性强,但是故事情节没有包含集合比较这一数学概念的全部内容,只涉及集合比较的第一步,判断两个集合的数量是否一样,但是没有涉及如何比较两个集合数量的多少这一内容。因此研究者决定采用将故事作为幼儿的背景经验的融入策略,在这个活动中故事的作用是作为幼儿的背景经验,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如何比较两个集合的数量。最后的延伸活动是让幼几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如何比较两个集合的数量。以下这本绘本的封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图19《十个甜甜圈》的封面绘本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研究者将绘本转换成电子版图片,在芮芮班的电视机上播放,研究者边播放图片,边讲述故事。(4)活动历程①针对前几次活动反思的改进针对上一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者事先对幼儿进行了一下测试,了解该班幼儿对集合比较的掌握情况,经过测试,研究者发现当两个集合中事物的排列方式不一样时,很少有幼儿能够正确说出,两个集合的数量是不是一样的,对于比较的方法,也很少有幼儿掌握,幼儿往往凭借第一眼的印象判断两个集合数量的多少。以下是测试的题: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下面的凡维物品一样多吗7.◇譬雪譬雪◇ooo∞一一一∞一下面两组物体一样多吗?一》萝守萝钞?面面面面幽∥图20测试题由此,研究者决定开展这次活动,并且重点教幼JLIL较集合数量的方法。②活动目标让幼儿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让幼儿学会用点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的大小;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有趣。③图片及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对绘本中的数学概念进行延伸研究者事先将绘本中的甜甜圈摆放的图片打印出来,问幼儿两排甜甜圈的数量是否一样,以此引发幼儿的讨论,接着将这幅图与故事连结起来,讲述故事。图片如下:◇O◇◇◇◇◇◇◇图2l绘本图片灭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Y:“小朋友们看,这张图上有两排甜甜圈,小朋友们觉得这两排甜甜圈的数量一样吗?”“一样”“不一样吧”正当一部分幼儿开始发表意见时,有的幼儿却还在观察,嘴里嘀嘀咕咕,并不急着发表意见。一会儿,一个幼儿大声地说:“老师,不一样多!”看他很笃定的样子,我继续追问,问他为什么不一样多,他说:“因为我数过啊,上面是四个,下面是五个。”这时候,我对这个幼儿的回答表达了疑问,并与其他幼儿一起验证。Y:“哦?是这样吗?看起来是一样多的啊,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一样多的,我们就用他说的办法,一起数一数吧。”数完之后,我再次问幼儿这两排甜甜圈的数量是不是一样的,幼儿都说不一样。接着我将这个结果与绘本故事连结起来,开始讲述故事。Y:“小朋友们都知道两排甜甜圈的数量不一样,可是有人却不知道,被骗了也不知道.小朋友们想知道是谁吗?”接着我开始讲述《十个甜甜圈》的故事,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讨论。Y:“呀!小熊哥哥太坏了!他骗了小熊弟弟,他是怎么骗小熊弟弟的?”“他给小熊弟弟四个甜甜圈,他自己吃了五个。”雨晨:Y:“那他怎么不让小熊弟弟看出来他多吃了一个呢?”小鑫:“他把甜甜圈摆的不一样。”Y:“怎么不一样了?”小鑫:“他让两排甜甜圈看起一样长,可是数量不一样”Y:“哦!他把两排甜甜圈摆的看起来长度是一样的,可是数量一样吗?”“不一样。”得出这个结论后,我开始让幼儿想办法如何知道两排甜甜圈的数量到底是不是一样多的,于是就对故事进行了续编。Y:“那小朋友们快教教小熊弟弟,要不然他下次叉要上当了!有什么办法昵.?”关美:“我知道!数一下就知道了!”Y:“哦!这是个好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7.”s5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这时候其他幼儿的办法也是先前讨论过的通过数数来辨别数量的多少,我便开始对幼儿进行启发。Y:“小朋友们每天吃饭时,怎么知道老师搁在大碟子里的勺够不够”“数一下。”Y:“还有其他办法吗?”雨晨:“小朋友一人拿一把勺,如果大碟子里还有,就说明勺多了,如果还有小朋友没有,就说明勺少了。”Y:“嗯,雨晨小朋友想的办法特别好,一人拿一把勺,让勺子和小朋友做好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能找到一把勺子朋友,说明勺子的数量和小朋友的数量是一样多的,如果小朋友拿完之后,大碟子里还有勺,那说明勺子多了,如果还有人没拿到勺子,就说明勺子少了。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个办法可不可以用来教小熊弟弟,让他识破小熊哥哥的诡计。”玉硕:“让小熊哥哥和小熊弟弟一人拿一个甜甜圈吗?”大赫:“对呀,你一个,我一个,这样就不会错了吧。”我发现小朋友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虽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跟我想的一一对应还是有点不一样,于是我进一步进行提示。Y:“嗯,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我们让甜甜圈做好朋友呢?让两排甜甜圈相互做好朋友,上面的第一个甜甜圈和下面的第一个甜甜圈做好朋友,上面的第二个甜甜圈和下面的第二个甜甜圈做好朋友…………如采两-f4b舌甘甜圈都找到了好朋友说明什么?”“他们的数量一样。”Y:“如果有的甜甜圈没有找到好朋友呢?”“他们的数量就不一样。”我再次对这两个办法进行总结,加深幼儿的印象。Y:“我们可以交给小熊弟弟几个办法呀?”“两个!”Y:“都是什么办法,谁来说一说。”雨桐:“数一数和找朋友”④延伸活动一一操作,巩固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研究者从绘本故事中蕴含的及南绘本故事延伸的数学概念出发,设计了游戏活动一一你来摆,我来猜。游戏由两个幼儿共同完成,一‘名幼儿把眼睛蒙起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另一名幼儿摆放操作物,摆放的要求是不能让对方一眼就看出来,两排物体是不是一样多的,猜的幼儿要用研究者教的两个方法来验证两排物体的数量是否一样。两名幼儿的角色可以互换。幼儿玩游戏时,研究者在旁边观察,必要时给予指导。以下是幼儿的操作图片:图22幼儿摆放操作材料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图23幼儿运用第一种方法验证图24幼儿用第二种方法验证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那两种方法,只是摆放的时候稍显困难,在经过提醒后,幼儿能够熟练进行摆放。(5)活动分析与反思本活动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图片来源于绘本故事,绘本故事的作用是作为幼儿的背景经验,以延伸与之相关的数学概念。绘本涉及的数学概念是集合比较,但是绘本故事并没有交代比较的方法,研究者以故事为背景教幼儿集合比较的方法。但是游戏环节时,由于研究者之前并没有强调物体的摆放规律,因此摆放操作材料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有点难度。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者进行如下总结与反思:①将绘本故事作为背景经验本活动将绘本故事作为幼儿的前期经验,从绘本故事中在延伸出与之相关的数学概念,如《十个甜甜圈》的故事情节只是讲述了集合比较的第一一个环节,两火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个集合中物体的摆放方式不同会影响人对集合数量的判断,但是没有进一步交代集合比较的方法,研究者以故事为背景,与幼儿进行讨论,总结出集合比较的两种方法,这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单纯依靠绘本,这个知识是无法获取的。②对幼儿的引导可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当幼儿无法想出集合比较的第二种方法时,研究者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对幼儿进行引导,从幼儿每日都要经历的分发勺子的经验中,逐步讨论出一一对应的方法。这说明,如果想要幼儿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还是要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这样幼儿就能很快做出联想。⑨设计延伸活动时要考虑幼儿的先前经验和水平由于研究者之前一直没有强调物体的摆放规律,在游戏环节,要求摆放的两排物体不能让猜的幼儿一眼就看出来数量是否一样,这点难倒了不少幼儿,有的幼儿直接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这明显可以让猜的幼儿一眼就能看出来,研究者带幼儿又回顾了一遍小熊哥哥摆放的方法,之后再重新开展游戏,这样的提醒后,游戏才得以进行下去。5.第五个行动循环一《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与形状(1)数学内容分析形状的学习意味着儿童能够对二维或三维的形状进行识别、命名、建构、绘画、比较、区分,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组合。查阅《指南》后,研究者发现《指南》中有明确的关于形状的目标与内容。《指南》中数学认知的目标三是“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4—5岁关于形状的目标“一是能感知物体的形状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二是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由于研究者所在班级的幼儿大部分己经达到5岁,因此,研究者决定加大难度,让他们尝试对图形进行组合和拼搭,做出创意的作品。(2)绘本的选取选定形状这一数学概念后,研究者选取了《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这本绘本,这本绘本出自《数学绘本》系列。研究者之所以选这本绘本有两点考虑:该绘本的数学概念突出,涉及形状的特点、形状问的转换以及形状的组合,内容适合融入教学:绘本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符合幼儿心理,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3)绘本的内容概况与呈现方式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主要讲述的是哈哈阿姨通过用各种形状的组合,变成各种动物或者事物来打败的魔法师的故事。故事中魔法阿姨通过各种形状组成的动物或事物涉及形状这一数学概念,包括形状的特点、形状间的转换以及形状的组合拼搭。该绘本的故事性较强,故事内容生动曲折。因此,研究者决定采用由故事导入活动并发展延伸活动的融入策略。研究者边讲述故事,边与幼儿进行讨论,最后针对故事内容发展延伸活动。以下是该绘本的封面:图25《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的封面绘本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研究者将绘本转换成电子版图片,在芮芮班的电视机上播放,研究者边播放图片,边讲述故事。(4)活动历程有了前几次活动的铺垫,研究者对绘本融入活动已经比较熟悉,不会像刚开始那样迷茫,在设计这次活动时,研究者比较放松,这也与本次活动涉及的数学概念有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形状,从与幼儿的交谈中也发现,幼儿对各类形状的特征掌握地较好,因此研究者决定加大难度,让他们接触图形间的变换以及图形的组合。60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①活动目标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让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让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在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从图片及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故事性较强,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数学概念突出,研究者将内页中一张图先呈现出来,让幼儿观察,图片中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组合,从而引出绘本故事。以下是这张图片:图26绘本内页Y:“小朋友们看这张图,这张图上有什么呀?”“圆形”“三角形”“半圆形”“正方形”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看到的只是具体的图形,并没有注意图形间的组合,因此,我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示。Y:“哦!图片中有这么多图形啊!那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形是单独放着的,还是呆在一起的。”轩轩:“呆在一起的。”堆堆:“也有分开的。”博致:“有一朵花。”61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子源:“有一只怪物。”Y:“花、怪物是画出来的吗?”“不是,是图形拼的”Y:“原来是这样!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这个故事讲的是哈哈阿姨用各种图形拼出许多东西来打败的魔法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哈哈阿姨是怎么做到的?”接着我开始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与幼儿讨论哈哈阿姨用什么形变出东西来打败魔法师,并讨论这些图形问的变换,为什么用这个图形。Y:“哈哈阿姨用什么将牢房的铁栏杆弄断的?”“锯子”Y:“哈哈阿姨用什么形状变出锯子的?”“三角形”Y:“为什么用三角形,而不用别的图形呢?”雨晨:Y:“因为三角形啊,它那个角是尖尖的。”“哦!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尖尖的,很锋利,可以锯断铁栏杆。”Y:“哈哈阿姨的大鸟是由什么形状变成的?”“圆形”“还有半圆”Y:“可是刚R11哈哈阿姨明明是从兜里拿出圆形的饼干,哪来的半圆形啊?”启辰:“我知道!把圆形从中间剪开就行了。”当幼儿回答出如何将圆形变成半圆形之后,我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拓展。Y:“如果哈哈阿姨只有正方形的饼干,可是想要长方形怎么办?”小鑫:“我知道!把好几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就是长方形了。”甜甜:“还可以把正方形从中间剪开,就有了两个长方形,上次折纸的时候我从中间对折就变成长方形了。”Y:“哇!小鑫和甜甜真棒!想了两个办法将正方形变成长方形。”研究者一边讲述故事,一边与幼儿进行讨论,直到把整个故事讲完,幼儿心中也就有了图形组合和变换的概念。③以故事为背景发展延伸活动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故事讲完后,我针对故事内容,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各种图形在纸上拼成打败魔法师的东西,或者自己喜欢的事物,这些图形是撕掉背面的纸就可以直接贴的,免去幼儿用胶棒的麻烦,在操作的过程中,研究者进行观察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询问幼儿他们拼的是什么。Y:“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你是哈哈阿姨,你要用什么东西来打败他,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图形,这些图形撕掉背面的纸就可以直接贴,但是小朋友们先不要撕掉背面的纸,现在纸上摆一摆,摆好了再贴,因为这个贴上之后就不能撕下来了。你们想改也改不了了。”在观察的过程中,有的幼儿提出需要剪刀,我一开始特地没有给他们提供剪刀,就是想让他们自己发现。美关:“老师,我需要剪刀。”Y:“你要剪刀干嘛?”关美:“我需要半圆形,可是只有圆形,我要剪刀剪一下。”听见美美和我的对话,许多小朋友纷纷提出需要剪刀,这时,我才给他们提供剪刀。以下是部分幼儿的作品:l◆◆●◆图27幼儿作品一一机器人、63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图28幼儿作品一一火箭图29幼儿作品一一汽车64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图30幼儿作品一一火车和r。告牌(5)活动分析与反思本活动采用图片及故事导入的方法,图片来源于绘本。绘本内容包含全部数学概念,不需要再进行概念延伸。由于幼儿对图形比较熟悉并且感兴趣,这次活动开展地比较顺利,但是操作环节时,有一个疏忽。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询问幼儿拼的是什么时,我发现许多幼儿拼的东西跟故事情节有关,他们的回答也是跟故事有关,很少有幼儿拼的是与绘本无关的东西。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者做出如下反思:①幼儿的先前经验很重要,会影响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出乎研究者的意料,这次融入活动开展地比较顺利,幼儿也乐在其中,这与幼儿的先前经验有关,幼儿在活动之前已经对各种形状的特征掌握地很好,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当研究者问为什么要用三角形变出锯子时,幼儿的回答是三角形的角是尖尖的,容易锯开栏杆。还有,幼儿在其他活动中习得的关于图形的知识,也会迁移到本次活动中来,如研究者问道如何将正方形变成三角形时,有幼儿就将折纸活动中的经验迁移到本次活动中来。因此,幼儿过去的学习经验会影响幼儿的表现。②在活动中预留空间,让幼儿通过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在操作环节时,研究者事先没有投放剪7J,为的是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发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现需要剪刀的帮助。研究者投放的操作材料中,只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没有其他图形,而绘本故事中这些图形都出现过,幼Jr,On果需要这些图形,就会想办法从已有的图形出发,这时候就会用到图形间变换的数学概念。如果研究者事先就投放剪刀,那么幼儿看到剪刀就会立马想到用剪刀剪,而不会进行思考,也不会想到其他图形间转换的方法。因此,让幼儿通过探索、主动思考后提出需要剪刀,就比研究者事先准备剪刀要好都多。③在活动中尽量不要给幼儿不必要的提示在操作活动时,幼儿拼出的作品大多是故事中出现的东西,或者与故事情节有关。这一方面说明,幼儿对故事内容印象很深刻,模仿绘本里的拼搭,或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另一方面也说明我考虑不周,设计延伸活动时,给他们的提示不当,操作前给他们的提示之一是如果幼儿是哈哈阿姨,会拼出什么来打败魔法师,虽然后来也加了一句,也可以拼其他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这样做的幼儿为数不多。如当我询问幼儿(见图27)拼的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我拼的是机器人,打败魔法师的龙,还有,炸死他。”图29中拼的汽车虽然故事中没有出现,但是幼儿的回答却与故事有关,他说汽车是用来压死魔法师的。以后的活动,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四)研究历程的总结与反思本研究历经五个行动循环,选取五本绘本融入五个数学概念的教学之中,通过这五个活动历程来探究如何将绘本融入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数学核心经验有明确的层级划分,早期数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图形与空间以及比较与测量,每个部分又可以细分为具体项目与下属的核心经验。(茅懋,2014)通过对照可以得知本研究中的五个活动涉及数学认知的各个方面,包括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图形与空间等。本研究中集合与模式下属的具体数学核心经验有集合的比较、模式、分类;数概念与运算中下属的具体数学核心经验为序数;图形与空间涉及的具体核心数学概念为图形的特征、变换以及组合。因此这五个活动涵盖的数学概念较为全面。每个活动中包含的核心数学经验、它们对应的内容领域以及对应的绘本见卜I表: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表3绘本融入活动中涉及的核心数学经验与对应的绘本研究者在每次行动中都会获得反思与成长,再将这些反思加以改进,以完善下一个行动循环。行动历程中考虑到绘本的选取、教学策略与具体实施等不同方面,使融入教学逐渐神话、多元化,幼儿与教师在绘本融入教学中获得成长。以下就绘本的选取、绘本的教用、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对教师的影响四个部分,回顾整个研究历程。1.绘本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绘本的选择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绘本融入的第一个条件是必须要有合适的绘本,因此,绘本的选择很关键,它将影响后面的活动设计及实施是否能够顺利进行。(1)绘本的选择要切合教学内容为了切合本研究的主题一一绘本融入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研究者首先查找了《纲要》和《指南》中数学认知领域中关于4—5岁幼儿数学学习的目标与内容,并与合作教师进行讨论,最终确定模式、分类、序数、集合比较以及形状这五个数学概念,接着寻找与这五个数学概念契合的绘本。(2)绘本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可以优先考虑成体系出版的绘本在寻找绘本的过程中,研究者先从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数学绘本着手,如长春出版社的《数学绘本》、明天出版社的《新概念幼儿数学故事绘本》、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你好!数学》系列、东方出版社的《我的第一本数学童话》、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魔法数学故事屋》系列等,研究者先从这些会本系列开始寻找,再从图书馆、网络等平台扩大搜寻范围,同时及时与导师沟通,寻求帮助。(3)绘本的选择要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选取基本契合数学概念的绘本后,接着参考文献中归纳的优秀绘本及优秀数学绘本的选用标准,如绘本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有趣、图文相辅相成、传67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达一定的教育意义、数学概念突出、数学内容正确,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索信息等、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等。参考这些标准后最终确定融入的绘本。如在第一个活动中,研究者本来初步选取了《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小刺猬的项链》、《最特别的圣诞树》三本含有模式数学概念的绘本,但是最终研究者确定用《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这一本,就是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生活、数学概念突出,有六处含有模式这一概念的情节,并且利于发展延伸活动。2.绘本的教用研究者将本研究五个行动循环中五本绘本所运用的融入策略与具体做法加以整理,见下表:表4绘本融入策略与具体做法送给爸爸十个咕咚真正的吃了魔法药的生日礼甜甜融入策略/具体做法\先生魔法师的哈哈阿姨物圈利用绘本故事导入并木木木发展延伸活动教学将绘本故事作为前期★策略经验并扩展数学概念绘本故事贯穿活动始木终对绘本故事进行续编:l::Ic对绘本的图画进行修生改具体根据绘本内容发展操做法木木木作活动根据绘本内容发展游木木戏活动(1)绘本融入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主要有j种融入策略经过五本绘本的融入教学历程,研宄者发现,经常运用的绘本融入策略主要有二种:利用绘本故事导入活动并发展延伸活动;将绘本故事作为背景经验并对68火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绘本中的数学概念加以扩展:绘本故事贯穿活动始终。这三种融入方式针对的是不同风格的绘本,以下进行具体阐述。①策略一:利用绘本故事导入活动并发展延伸活动活动由绘本故事导入并发展延伸活动是绘本融入教学的最常用策略,在这五个活动中有三个活动运用了这种策略,这些活动所选用的绘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故事性较强。在开展活动时,研究者先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与幼儿一起讨论,在故事与讨论的交互作用中帮助幼儿梳理核心数学概念,并进行阶段性总结,故事内容呈现完毕后,研究者延续故事的情境发展延伸活动。延伸活动是对故事中蕴含的核心数学概念的巩固,在延伸活动中,幼儿需要运用之前故事中所包含的数学概念。在此类教学活动中,延伸活动是对绘本故事中蕴含的数学概念的巩固,绘本故事中包含的数学概念为后续的活动提供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延伸活动对绘本讲述活动中掌握的数学概念起到巩固作用。②策略二:将绘本故事作为背景经验,由此扩展绘本中蕴含的数学概念在研究历程中,有一个活动采取的是这种策略。在集合比较教学活动中,所选用绘本的故事性较强,并且绘本故事中包含的数学概念不全面,有待研究者进行进一步拓展。跟第一种策略类似的是,研究者也会以故事讲述开始活动,但是故事内容只涉及数学概念的一部分,需要研究者对数学概念进行补充,教学的重点一般也在扩展地那部分数学概念巾。如集合比较这一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中,《卜个甜甜圈》一书只涉及集合比较这一数学概念的引入,但是并没有交代如何进行集合的比较,研究者将故事内容作为背景经验,让幼儿有集合比较的初步意识,再与幼儿讨论集合比较的方法,由此完善集合比较这一完整的核心数学概念。③策略二:绘本故事贯穿整个活动,活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进行在五个教学活动中,有两个活动采用这种融入方式。这类活动所选用的绘本一般数学概念特别突出,故事性没有那么强。绘本故事贯穿于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研究者在故事与活动环节中找到结合点,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就让幼儿参与其中。这种融入策略可以让整个活动一气呵成。如序数教学活动中,研究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让幼儿进行操作,再用故事情节验证幼儿的操作,幼儿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故事中的情节发展,最后的延伸活动,研究者也将游戏情景与故事内容连接起来,继续故事中的考验,将故事中的考验换一种方式在现实的游戏中呈现。(2)三种融入策略包含几种常见的做法69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在绘本融入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具体做法上,纵观五个活动历程,研究者认为主要有三种做法:对绘本故事进行改编或续编、对绘本图画进行修改、根据绘本内容和数学概念发展合适的延伸活动。以下分别进行说明:①对绘本故事进行改编或续编纵观整个行动历程,研究者在设计及开展活动前,会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绘本的故事情节进行必要续编,以适应活动发展的需要,一般不需要改变原绘本的图画。如在模式教学活动中,为了操作活动的需要,研究者对绘本故事进行了续编,加入妈妈过生日,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的情节,以让操作环节与绘本故事联系起来,让幼儿产生联想和知识的迁移。在分类教学活动中,为了与操作环节连结,研究者同样对故事进行了续编,加入咕咚先生得到一些饼干,怕肚子疼向幼儿求助的情节,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同时也顺利过渡到操作活动。②对绘本的图画进行修改或调整在进行绘本融入活动时,研究者发现,绘本中某些图匦会不利于幼儿进行思考,会给幼儿一些太明显的提示,不利于概念的传达,或者画面太分散,不利于幼儿进行集中观察。这时,就需要研究者对一些图画进行修改,抹去不必要的提示或者将分散的画面拼接到一起。如《真正的魔法师》这一绘本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下图讲述第一一个考验时,画面就直接给出了答案,这样幼儿就不会进行思考,不利于概念的掌握。研究者对原有图画进行了修改,将有钥匙的那格抽屉变得跟其他抽屉一样,并且去掉了抽屉上的数字。③根据绘本内容和数学概念发展合适的延伸活动在本研究的五个行动循环中,研究者根据绘本内容选择不同的延伸活动,主要有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在模式、分类、图形的教学活动中,研究者选择的是操作活动,操作活动一般由幼儿完成。而序数、集合比较教学活动,研究者选择的是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一般需要幼儿一起完成,甚至需要研究者的参与。七、结论与建议开展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如何有效地将绘本融入数学教学、探究与尝试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经过五个行动循环的教学研究后,研究者对绘本融入中班幼儿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研究分为五个行动循环,针对五个数学概念,融入五本绘本。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尝试将绘本融入数学教学中,探讨绘本融入数学教学的设计与教学情形,70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并结合行动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绘本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对幼儿的影响。研究者将就行动历程中形成的结论,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根据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研究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结论进行说明:绘本可用于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需从绘本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活动实施等方面入手: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影响。1.绘本可用于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经过五次行动循环,研究者发现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一是由于市场上的绘本资源丰富,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挑选到合适的绘本,这位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幼儿喜爱绘本教学这种方式,这就为绘本融入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心理支持。三是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幼儿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说明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意义。2.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需从绘本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方面入手(1)绘本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绘本对绘本融入教学来说时非常关键的一步,以下从挑选绘本的依据、绘本的来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挑选绘本的依据即根据什么原则来挑选绘本。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按照教学目的和内容;二是绘本本身的特征。绘本融入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轻松地掌握数学概念。因此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水平的数学内容,主要的参考标准就是《纲要》和《指南》中数学认知部分关于各年龄段幼儿数学学习的I;t标和内容的相关要求。教师只有熟悉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才能为幼儿挑选适合他们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有了适宜的教育内容、目标过后,才能去挑选与这些教学内容、目标相对应的绘本。按照数学内容和目标挑选的绘本只是最终选定融入材料的第…‘步,接着就是要仔细研读绘本,确保所选用的绘本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就要考虑绘本本身的特征丫,71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中关于优秀绘本和优秀的含有数学概念的绘本的要求,再对绘本进行筛选,优先考虑绘本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和已有经验的绘本;绘本的画面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数学概念正确且突出、符合幼儿发展水平;提供足够的探索信息以供幼儿进行探索等。只有按照以上两个原则进行绘本的挑选与筛选,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融入数学教学的绘本。只知道挑选绘本的依据还不够,依据只是选择绘本的第一步,如果只知道依据,而不知道从哪里选择这些符合依据的绘本,也是纸上谈兵而已。对于绘本的来源,研究者从自身查找绘本的经验出发,总结出两点:第一,优先考虑市面上已有的数学绘本系列,如长春出版社的《数学绘本》、丛书新蕾出版社的《数学小子》、中国城市出版社的《美丽的数学绘本》、万卷出版公司的《数学启蒙》、明天出版社的《新概念幼儿数学故事绘本》系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你好!数学》系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美国数学绘本》系列、重庆出版社的《最宝贝数学绘本》系列、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好玩的数学绘本》系列等。这些数学绘本系列包含的数学概念较为全面,基本上涵盖了3岁至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花费最小的精力挑选适合自己教学的图画书。第二,从国际知名绘本中挑选书中含有数学概念的绘本。如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中的许多绘本中都含有数学概念,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就包含了空间方位的数学概念,《一寸虫》包含了测量与比较这一数学概念,《好饿的毛毛虫》包含了模式、数与计算的数学概念、《猜猜我有多爱你》包含了比较与测量这一数学概念。还有其他的一些绘本如《狼大叔的红焖鸡》、《第五个》、《逃跑的姜饼人》等,这些绘本的初衷都不是为了为数学概念而设计,但是‘己"fIG的故事情节中都包含数学概念,这些绘本就可以为我所用。只要教师注意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可以利用的绘本很多。(2)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设计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的活动,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数学内容,还要根据绘本本身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融入活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设计要预留一定的空问,以使幼儿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一,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纲要》和《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合适的绘本,千万不要明显超m或者低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第二,根据绘本本身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融入活动。绘本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绘本故事性强,有的绘本数学概念突出,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绘本的特质,并根据绘本的特色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故事性强的可以将绘本故事作为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数学概念突出的可以将绘本贯穿始终。绘本的设计主要有三种形式:作为导入;贯穿始终;作为背景经验。研究者要根据数学内容和绘本的特征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第三,设计不同的延伸活动,如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这是两种常用的活动种类。此外,活动外的延伸也必不可少。绘本融入教学活动开展完以后,并不意味着活动就结束了,教师可以在活动区中放置活动时所用的材料以供幼儿取用,让活动中的情境可以在活动之外继续得以延伸,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数学经验。第四,设计活动时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绘本故事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果结合幼儿的自身生活经验更加能够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模式的教学中.研究者就结合绘本,从过生日这一幼儿熟悉的经验入手,引发幼儿的讨论和参与的热情。第四,活动设计需要预留空间。一个好的活动是要有弹性的,绘本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应该留给幼儿主动发现的空间,不要把活动设计地太死板,这样就容易幼儿的发展。如在形状教学活动中,研究者在提供操作材料时,没有事先提供剪刀,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样的经验也会让他们对图形问的转换印象更深刻。(3)教学活动的实施绘本运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丰要有两种策略,一是借助语言,二是有效地呈现图画,这两种策略要有效地结合。首先,语言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语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语言,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概念上;通过有效地提问、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拓展,总结,帮助幼儿明晰以及梳理数学概念。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绘本故事,能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于故事情节上,进而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中体现的数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善于发问,引发幼儿的思考。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重要作用,在与幼儿进行讨论时,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思考,进行进一步追问,厦清数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第~,少提或不提无效的问题,如。对不对”、一好不好”。第二,少提封闭性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或提示过多地问题,这样会幼儿的思考,如“你觉得图中的两排甜甜圈是一样多的吗?”就比“你觉得图中的两排甜甜圈哪一个比较多?”要好得多,前一个提问给幼儿一个更广泛的思考空间,而后一个提问就预先设定了图中两排甜甜圈数量是不一样的,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观察与思考。第三,问题起到提示的作用。在活动中,如果幼儿的讨论聚焦不到你想要的回答上来,教师就要进行进一步的提示,这个提示就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如分类教学活动中,在引出分类这一概念时,幼儿一时无法聚焦于这一数学概念,研究者就进行提问“图中都有哪些物品”,让幼儿发现图中有各种不同类别的物品,从而引出分类这一数学概念,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下去;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扩展和延伸。在活动中,有时候幼儿的回答并不一定都是你设想的那样,或者偏离了主题,这个时候如果有幼儿的回答跟主题相近,就要及时抓住这一点,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扩展和延伸,让幼儿的讨论重新回到数学概念上来。如,在分类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咕咚先生为什么会肚子疼的回答,始终围绕在日常经验中,这个时候一个幼儿的回答“咕咚先生肚子里的东西乱七八糟,都搅和在一起”有一点接近分类的主题,于是研究者就这一回答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使讨论回归正途;教师要及时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画龙点睛。在活动中,幼儿的讨论是零散的、分散的,有时候虽然涉及到核心数学概念,但是并没有总结出来,幼儿不能真正的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起到概括者的作用,对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梳理,不时帮助幼儿厘清概念。其次,有效地呈现图画,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绘本实施图文结合的读物,图画在绘本中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图画也是传达数学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故事情节,同时也要重视图画的呈现。在呈现画面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重点呈现含有数学概念的图画,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讲述故事与讨论核心概念的过程中,研究者对绘本画面的呈现时间区别对待,当呈现数学概念有关的图画时,研究者会对播放进行暂停,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让这些画面呈现的时间更长,而与数学概念关系不太密切的图画,研究者会很快地进行切换,以分清主次:对绘本图画进行合理地改编或调整,以使数学概念的传达更为有效,即对图画呈现的方式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使绘本中的图画以更为合适的方式呈现。如研究者对《真正的魔法师》这本绘本中一些画面进行了调整,在进行形状这一数学概念的教学时,将《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这本绘本中的一张内页首先呈现,引发幼Jb#J思考和讨论,并不是按照绘本的原74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有顺序呈现。当然,这两种策略要有机地结合,不能只用一种,只是运用语言,会将绘本融入教学活动变成故事辅助教学活动,只是运用图画,不能有效地向幼儿传达完整地数学概念,幼儿不能领会绘本的精髓,容易将绘本融入数学教学变成绘本阅读活动,而不是数学活动。3.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影响研究者拟从对幼儿的访谈、与合作教师的讨论以及幼儿对放置在活动区的操作材料、绘本等的取用情况等分析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影响。(1)幼儿喜爱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每次活动结束后,研究者都会及时与合作教师沟通,讨论的内容其中一项就是幼儿的反应,合作教师会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在序数教学活动后,合作教师这样描述道:“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幼儿也很感兴趣,我发现他们都沉浸在你设置的环节之中,就连平常最调皮的轩轩也全神贯注,你提出问题后,他就立马举手想要上去回答,平常他都自己玩自己的……”一一讨论H141025从合作教师的描述中,研究者可以断定幼儿喜欢绘本融入教学的方式,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与研究者的讨论中来,积极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感兴趣,他们就不会有如此的表现。(2)在绘本融入教学的情境下,幼儿思考问题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研究者在绘本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有图画和故事情境的条件下提出的,不再是空洞的,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考,研究者在提问的过程中还会用到追问、反问等策略,促使幼儿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也是数学过程目标的要求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有情境地提问、追问、反问、讨论,幼儿全面思考问题、完整回答问题、表达能力得到提升。(3)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提升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见习和实习期问,研究者经常听见老『)开JtfJ对数学的抱怨,说是数学难上,不愿意开展数学活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致不高。在进行绘本融入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在活动时的专注度、活动过后对活动区绘本以及操作材料的取用情况等综合考察后发现,幼儿对数学学习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的态度更加积极,对数学更感兴趣。每次活动过后,研究者都会把活动中用过的操作材料、绘本等放置在相应的活动区、阅读角,以供幼儿继续操作、阅读。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会主动地取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其他幼儿也会跟着一起玩,在阅读时间,当教师让幼儿自己选择图画书时,幼儿也会拿起研究者讲过的绘本阅读,其他幼儿还会想跟阅读该绘本的幼儿交换,他们自己阅读讲过的绘本时,会专注于数学概念集中的地方。今天在早读活动中,我发现研冰拿的是我讲过的绘本《咕咚先生》,她看地非常仔细,一直反复观看涉及分类的那几页,嘴里还嘀嘀咕咕,当坐在她旁边的悦同提出跟她交换时,研冰意犹未尽地说“我还没看完呢!,,I院同没有办法,但是还是不时用眼睛瞟着那本绘本,一脸焦急,最后甚至把脑袋凑过去一起看,看到这个情景,我很欣喜,至少说明我开展的活动是受幼儿喜爱的。一一研志141019(4)绘本融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够很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每一次绘本教学结束后,研究者均会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活动是否喜爱、对绘本内容是否有印象、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等。研究者发现幼儿对数学活动大多很喜欢,对绘本的内容印象也比较深刻,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也较好。他们能清楚地复述绘本故事,回答研究者提出的有关数学概念的问题。Y:“W,喜欢刚刚老师给你讲的故事吗?”W:“喜欢!”Y:“那你还记得老师给你们讲了什么故事吗?”W:“十个甜甜圈。”Y:“主要讲的什么故事呀?”w:“小熊哥哥和小熊弟弟分甜甜圈的故事,小熊哥哥吃了6个,熊弟弟只吃了4个,他自己还不知道呢,呵呵,真好笑。”Y:“谁不知道?”W:Y:“小熊弟弟呀!他自己少吃了一个都不知道。”“呀!他怎么不知道呀?”W:“熊哥哥骗了他呗。”Y:“怎么骗的?”W:“他把两排甜甜圈摆成一样的长度,但是数量不一样,小熊哥哥就多吃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了一个。”Y:“这样啊,那如果你是小熊弟弟,你会上当吗?”W:“不会!”Y:“哦?你怎么就不会了呢?”W:“我会数的呀!数一数是不是一样多的。”Y:“除了数,还有办法吗?”W:(想了一下)“嗯……还可以找朋友,让甜甜圈找朋友,像这样(边说边在桌子上比划)”一一访谈W141118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幼儿对绘本故事印象深刻,并且对数学概念也掌握地较好。(二)建议通过上述的研究发现,绘本融入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可行的,并且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绘本的数学教育价值,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值得尝试并应该给予相应的关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概念的传达,不应过分重视故事的讲述,把握教学的主步调,使幼儿的关注点时刻聚焦于数学概念上。1.发掘绘本中的数学教育价值大量的绘本中都含有数学内容,都具有数学教育价值,可以作为绘本融入数学教学的素材,然而现实却是虽然越来越多地人认识到绘本的教育价值,纷纷开展与绘本相关的阅读及教学活动,但是很少有人将其运用于数学教育领域,这说明绘本中的数学教育价值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绘本作为一种很好地数学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因此,希望本研究可以给广大教师和研究者们一些启示,要善于发现绘本中的数学内容,发掘绘本中的数学教育价值,开拓绘本教学的新视野。2.关注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虽然也有一些教师进行r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尝试,但总体上数量并不多,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更是少之义少,说明这种数学教育方式并没有受到广泛77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的关注和认同。本研究的结论表明,绘本融入数学教学这种方式很受幼儿喜爱,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也较好,幼儿对数学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这些都说明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值得尝试,因此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教师和研究者们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到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上来,积极丰富及扩展这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八、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深入幼儿园一线,与参与研究的幼儿、合作教师朝夕相处。研究者与幼儿、合作教师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行动历程了解了绘本融入数学教学的历程,并积极解决所遇到的困难,研究者、合作教师以及幼儿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但是由于研究者自身精力、水平以及时间的,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指出,透过这些不足也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一)本研究的不足第一,在行动研究的开展过程中,尽管研究者就五次行动循环与合作教师不断进行讨论磨合,再加上自身的反思来寻找活动设计、实施上的不足,并通过文献同顾、查找、咨《d专家等途径来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时间、研究者自身精力以及水平的,行动过程中可能会有不足之处未被发现,未能得到改进。第二,本研究只选取了五个数学概念,涉及三个内容领域,没有全面覆盖数学认知的各个方面,难免有偏漏之处。第三,由于研究者精力有限,本研究只在中班进行,没有涉及其他年龄班,这也不利于全面探索绘本融入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四,本研究中最终选定的绘本都是数学绘本系列的,没有选用其他含有数学概念的绘本,实在因为时问有限,不得己而为之。(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一,可以将绘本融入数学教学在其他年龄班进行尝试,或者在三个年龄班78火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同时开展。第二,除了模式、分类、序数、集合比较、形状外,可以就数学认知领域的其他数学内容进行绘本融入教学的尝试。第三,可以在搜集数据时加入量化的数据,对比幼儿进行绘本融入教学前后数学学习的变化。第四,尝试其他含有数学概念的绘本,扩大绘本的选取范围,探索其他绘本的融入策略。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宄参考文献外文部分[1]Damian,C.,&Duguid,J.(2004).SearchingforClassroomInnovators,12,13.forWow!Picturebooks.ENCFocus:AMagazine[2]Duguid,J.(2005).TakingaMarflynFreshViewofReadingandMath--ExcerptsfromanInterviewwithBUITIS.ENCFocus:AMagazineforClassroomInnovators,13,13.Teacher,[3]Gailey,S.k(1993).Tilemathematics—children’S—Literatureconnection.TheArithmetic40(5),258-261.【4]Heltwig,S.J.,&Monroe,E.E.,&Jacobs,J.S.(2000).MakingInformedChoices:SelectingChildren’STradeBooksforMathematicsInstruction.TeachingChildrenMathematics,7(3):138-43.[5]Jenner,D.M.,&Anderson,AG.(2000).ExperiencingofNefl.TeachingChildrenMathematics,6(9),544.mathematicsthroughliterature:Thestory[6]Lowe,J.L.&Matthew,瓦L.(2000).Exploringmathwithliterature.BookofChildren’SLink,9(5),58—59.[71Lynch-Brown,C.&Tomlinson,C.M.(1999).EssentialsandBacon.Literature.Boston:AUyn【8]Mover,ES.(2000).Mathematically:Children’STeacher,54(3):246—255.[9]Murphy,S.J.(1999).LearningMath[10]Schiro,M.(1997).Integratingasliteratureasanaturalconnection.TheReadingthroughStories.SchoolLibraryJournal,45(3):122—123.children’Sliteratureandmathematicsintheclassroom:Childrenmeaningmakers,problemsolvers,andliterarycritics,NewYork:TeachersCoUegePress.bookpower:Connectingchildren’Sliteratureandmathematics.The[11]Shatzer,J.(2008).PictureReadingTeacher,6l(8):649—653.touse[12]Welchman—Tischler,R.(1992).HowVA:Nationalchildren’Sliteratut’etoteachmathematics.Reaton,CouncilofTeachersofMatheLnatics.throughchildren’Sliterature.SchoolLibrary【13]Whitin,D.J.(1992).ExploremathematicsJournal,38(8),24.[14]Whitin,D.J.(2002).Thepotentialsandpitfallsofinte蓼atingliteratureintothemathematicsprogram.TeachingChildrenMathematics,8(9):503—504.【15]Whitin,D.J.&Whitin,R(2004).Newvisionforlinkingliteratureandmathonatics.Reston,VA:NationalCouncilofTeachersofMathematics.Rn天津师范大学硕.上毕业论文中文部分书籍类:[1]de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9.【4]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台北:格林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12.[5]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林敏宜.图画书的欣赏与应用【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7]罗莎琳德・查尔斯沃斯.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10.【9儿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79.学位论文类:【1]蔡菁菁.幼儿图画书中长度测量之对谈与实作【D].台南大学,2011.【2】柴林丽.儿童绘本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D】.陕两师范大学,2010.【3]陈睿睿.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4]陈意玫.绘本取向利社会行为班级辅导方案对国4,JL童利社会道德推理与助人意愿、助人行为实践之研究【D】.新竹教育大学,2007.【5]洪金玉.幼儿绘本之数概念分析——以五味太郎的中文作品为例【D].新竹教育大学,2010.【6]黄承谆.数学绘本教学对国小二年级学童数学学习成效之研究【D】.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2006.f7】黄慧玲.绘本中的生命教育一以和英关怀系列为例【D】.花莲师范学院,2005.【8】黄兰茵.运用绘本进行教育之教学研究一以国小二年级为例【D].屏东教育大学,2011.【9]姜文如.儿童图画书融入国小低年级“生活”课程之延伸教学研究一以桃园县新屋乡永安国小一年级学生为例[D].新竹师范学院,2002.【10]李春光.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翘D】.首都师范大学,2013.【11】李棉丝.运用图画书导赏引导幼儿绘画表现的教学研究[D].华梵大学,2011.【12】林易青.图画书融入数学教学对幼儿学习数概念效应之研翘DJ.台北教育大学,2006.【1312U淑雯.绘本运用于国小社会学习领域之教学探究[D].,JCi范大学,2004.【14]刘郁亭.图画。岛融入国,Jx---年级数学教学之行动研究一一以数与计算单元为例[D】.台北市市教育大学、2011.【15]茅懋.图画二8埂其运用于学前数学活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81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116】邱碹平.绘本教学对幼儿数学型式概念表现之研冉【D].新竹教育大学,2009.【17Jt洼/娟.儿童图画书创造思考教学提升学童创造力之行动研究[D】.台南大学,2003.[18]王苑惠.图画书融入一年级数学教学以落实连结主题的行动研究[D】.台北教育大学,2010.[19]许玉佩.以绘本教学提升学生品格之行动研究——以“关怀”与“尊重”品格为例【D].台中教育大学,2007.[20]姚雪姣.儿童绘本教学现状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f21]曾琬雯.台中市幼稚园教师运用图画书之调查研究【D】.朝阳科技大学,2003.[22]张园园.幼儿绘本阅读中情感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期刊论文类:【l】毕凌霄.儿童绘本的教育功能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3(07):139.142.f2]卜丽娜.让绘本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大放异彩【J].,』、学科学(教师),2013(08):169.[3】陈海泓.让儿童的想象力展翅飞翔以《疯狂星期二》导读为例[J].语文教育通讯,1997(18):43.54.[4】陈静芬,许惠欣.图画书之魅力一一幼儿学习数学样式之探析[J】.儿童与教育研究,2010(8).[5丁诚中.如何理解绘本的概念及其特性[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02):45.47.[6]冯芳.幼儿园“数学绘本”教学探析[J】.中国教师,2013(12):39.41.[7]冯嫒媛.绘本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26.27.[8]耿明磊.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及教育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0).[9]何秋琳,张立春.视觉学习研究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1(04):23.33.[10】姜小欣.什么是绘本?[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01):70.72.[11]矫德风.幼儿园的分类教学[J】.幼儿教育,1988,Zl:16-17.【12】康长运.想象力与幼儿图画故事书的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02(03):13.17一[13】李麦浪.幼儿看图书特点的研究fJ].学前教育研究,1999(01):29.31.f14】刘弦波.论视觉学习的内涵及策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视觉一空间智能”述评【J】中学教育,2003(07):3.6.【15】刘欢.当代绘本书籍的概念界定[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7)259-260.[16]刘佳玺.浅谈图画书对儿童早期阅读的存在价值[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2):63—64.【17]刘霞.小绘本,大智慧一一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2(20):166.【18]娄文瑶.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ffJ[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9):91..【19]谭宁宁.绘本的多元价值一一浅谈绘本中的图画对幼儿发展的意义[J】.家庭与家教(现代82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幼教),2008(03):38.40.【20】王慧宁.绘本的概念界定及中日现代绘本溯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4-56.【21]邬敏敏.耐用绘本促进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J】.中小学德育,201203):36-38.【22】夏平.绘本的界说与类别fJ].编辑之友,2013(05):103—106.【231幸曼玲.从情境认知看幼儿教育【J】.幼教天地,1995(11):13.36.【241幸曼玲.图画书与儿童成长【J】.精湛儿童之友月刊,1999(18).【25]徐蕾.绘本——让数学更生动[J】.才智,2013(16):80.【26]徐玲.绘本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3(33):86.【27]徐美珠.幼儿数学操作中的情境“激战术”——基于大班绘本数学《田鼠太太的项链》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01):66.【28]姚美洁.如何让绘本在3~6岁幼儿数学教学中大放异彩[J】.新课程(小学),2014(02):80.81.[291袁媛.与数学有关的中文图画书故事之评鉴及教学策略探究【J】.东海教育评论,2008(1):53-71.[30】张丽芬.结合图画书与数学的教学方式对幼儿数学能力之影响[s1.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学报,2009,40(2):107—144.[31]张SFj芬.运用图画书进行数学教学对幼儿数学学习态度之影响[J】.屏东教育大学学报(教育类),2011年3月:63.100.[32】张连霞.以绘本教学为载体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的策略【J1.科技与企_p.2011(01):74—75.[33】章敏.运用绘本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09):38—41.[34]张茜.浅谈如何为幼儿选择优秀绘本【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155.[351朱兰珍.绘本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一一例谈《公主驾到》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10):1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附录研究中使用的绘本绘本名称作者出版社对应数学概念内容简介《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韩]金素英著[韩】朴晓娴绘东方出版社模式邓楠译讲述一个小女孩和妈妈一起给爸爸准备生日礼物的故事,准备礼物的过程中,所准备的礼物都是按照有规律的排序的,如蛋糕是一层面包,一层奶油,一层面包,一层奶油……涉及数学概念——模式。湖北《咕咚先生》文/[韩]申志允图/[韩】朴成恩少年儿童出版社《真正的魔法师》[韩]刘永昭著[韩]金然贞绘长春出版社序数讲述10个小魔法师接受考验最终成为真正的魔法师的故事,涉及数学概讲述爱吞东西的咕咚先生看医生的故事,涉及数学概念——分类。分类仇艳译林春颖译念——序数。主要讲述熊哥哥给他和熊弟弟分甜集合的比较甜圈的故事,熊哥哥想多吃一个,就将甜甜圈分成6个个4个,但是摆成两排时,使6个甜甜圈和4个甜甜圈的长度是一样的,骗过了熊弟弟。涉《十个甜甜圈》文/[韩】李淑在图/[韩]基周贤陈宣文译明天出版社及数学概念——集合的比较《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韩]申知润著安莹译长春出版社形状主要讲述哈哈阿姨用各种图形拼成动物、机器人等对抗的魔法师的故事——图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致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当第一眼看到这首诗,我就觉得很适合描写现在的校园。五月的校园热闹,繁忙,充满朝气。只是慢慢地,逐渐会生出这一切都将离我远去的感觉,是的,我要毕业了。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眨眼,三年就过去了,以前总觉得“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这样的句子太过矫情,现在看来真的再贴切不过了。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踏进这所学校的感觉,陌生,迷茫又很期待。那不是我第一次踏入大学校园,相比大一时的懵懂,研一的入学更让我觉得是庆幸,大四第一次考研失败,让倔强的我毅然决定再考一次,这其中的艰辛和挣扎,到现在我都不愿想起。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家人无条件的支持,是支撑我走过那段艰难旅程的最大动力。每每想到此,我都很愧疚。大学四年,远离家乡,研究生三年,似乎离得更远,而我的父母都毫无怨言。在这里衷心地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哥哥和嫂子,他们无私的关心和帮助使我顺利完成学业,他们的支持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最感谢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我的导师王银玲老师。对我米说,她不仅仅是老师,更像是朋友,长辈。王老师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风格,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实干精神,值得我终生学习。除在科学研究上的殷殷教诲和做人处事上的点拨之外,导师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我许多帮助。感谢王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予我肯定和鼓励,让我有信心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还要感谢学前的所有老,J币ifl,感谢韩映虹老师、张丽玲老师、刘果元老师、梁慧娟老师以及梁菲菲老师,是他们给我提供了宽松而严谨的科研氛围,带我一步一步地走进知识的殿堂。在此,衷心地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此外,还要感谢三年来认识的所有好朋友,感谢他们给予我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建议和帮助,特别感谢学前班的孩子们:刘晨、方学娇、刘蕾、乌日嘎以及姚珍,感谢她们让我的研究生生活丰富多彩,在开心时一起笑,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我安慰和帮助。在此衷心祝愿她们都有美好的前程,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最后,还要感谢我实习期间帮助我的老师和小朋友们,特别感谢芮芮班的三位老师,感谢芮芮班所有的小朋友,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让我顺利地搜集到论文所需要的资料,跟他们的朝夕相处,让我感觉特别温馨,是我人生宝贵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的经历,我不仅收获了知识经验,还收获了真挚的友情。千言万语都道不尽我心中的感激之情,唯有化作以后的动力,长存心中,带着感动和祝福,开启人生新的篇章。86一一20l5.5.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