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

来源:抵帆知识网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友善的重要性, 能够做到友善待他人, 传递正能量。

2. 能够平等的对待弱势群体, 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并能提供力所

能及的帮助。

3. 做文明言行的践行者, 为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了解友善的重要性, 能平等对待他人。

2. 践行友善与文明言行, 为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 教学用具

教师:1. 准备活动视频

学生:1. 准备卡片、 彩笔或者颜料 四、 相关资源 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 五、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高铁霸座惹众议

反馈指导: 1.播放视频《乘客在 G334 次列车上遇座霸》,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以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努力构建平等友善文明的和谐社会。

教师总结:对于这种行为, 从小处说是破坏规矩, 有损公德; 从大处说, 是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 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文明的和谐社会, 于情于理, 都应重罚。 我们不光要谴责这种行为, 让失德者付出代价, 更要引以为戒,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树立公共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社会热点事件的引入, 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并由此引申出本课的主题, 为活动环节做铺垫。

活动二:友善待他人, 传递正能量

反馈指导: 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活动园”故事,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自己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在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不起眼的举动,体现着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友善、关爱和尊重。 2.课件展示教材中的2种不同捐赠活动,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上述哪一种捐赠方式自己更加欣赏,教师随机邀请几名学生发言。(引导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理解教材中的捐赠活动,学会用采取恰当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善意)

教师总结: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 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 需要彼此关爱, 相互帮助。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关爱别人的同时, 也提升了自己。友善要以尊重为前提, 友善待人, 首先要尊重他人, 采取恰当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善意才是明智之举

设计意图:此环节需要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加以分享和讨论, 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融入课本知识, 提升主题。

活动三: 国家的保障

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教材“活动园”所节选的法律法条,请同学们在仔细阅读后找一找这些法条中有哪些共同之处,体现了国家对哪些人群的特殊关爱。 2.播放视频《守护解放西2》中的相关视频,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在各方面对弱势群体提供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调查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教师总结:我们会发现, 国家的法律在制度和设施方面对弱势群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 我们也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 肩负应尽的责任, 多理解他人, 为他人着想, 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视,能够平等的对待弱势群体, 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并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活动四:抵制不文明行为

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教材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行为及后果两方面

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判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在公共场合要注意文明礼仪,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践行文明准则。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活动园”情境,根据小刚的行为展开想象,谈一谈他的无礼举动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教师总结: 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 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 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因此, 我们应该多为他人考虑, 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 也不要伤害了他人的利益。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知识的拓展, 上升到行为层面,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公共生活道德意识, 遵守公共场所行为规范。

六、课堂小结: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友善、 文明的氛围中, 这需要我们自觉抵制不良言行,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会成为“友善与文明” 的使者,让友善文明之花开遍校园,洒遍社会。

七、板书设计:我参与 我奉献

友善待他人, 传递正能量 国家的保障 抵制不文明行为

八、作业布置:搜集、调查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九、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 课程作为一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活动是其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而活动教学是一种灵活的、 多变的、 多样的教学模式, 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本课的教学中,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 使学生的能力在活动教学中得以提升和发展。

本课在活动化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能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课前

布置一些相关的调查访问活动,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文明礼仪、社区服务现状等,可以使课堂的一些教学活动展开得更加贴切、 生动, 更有成效;课后如果能设计几个行为实践的表格进行跟踪, 可以更有效地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