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

来源:抵帆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

作者:闫静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07期

[摘 要]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运用和正确使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会计 谨慎 一、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1.提取坏账准备论文网在线?www.lunwenwang.com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行为是企业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起的一部份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在所难免,于是形成了坏账。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另一种是备抵法,虽然考虑应收账款中可能的坏账损失风险,通过计提坏账准备,防止了利润虚增,资产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根据近年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按千分之3~5的比率提取坏账准备,由于准备额过低,坏账准备金额明显不足,未能达到谨慎核算的目的。因此,新制度规定应收账款按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公司自行确定,同时规定对期末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都应列入风险管理中,这样使企业更加谨慎地反映其财务状况。 2.加速折旧

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较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生产的内在要求,为此新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因为:一、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二、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内收回等等。因此,允许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中选定一种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低估存货

由于受到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企业以前购进的存货的价值可能低于当前市价,造成企业面临潜在的存货损失。这时,可通过低估存货损失,高计产品当期销售成本,从而减少当期利润的办法来得到补偿。其具体方法有:第一是当企业的产品发生滞销时,为了抵偿存货报废发生损失对企业的消极影响,或者防止商品因大批削价而影响经营利润,企业可以提取削价准备。第二是在市场物价持续上涨时,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发出或领用的存货进行计价,低估存货成本。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成本最接近当时的市价,不仅可以使存货的价值得到完全的补偿,而且由此计算出来的盈亏最体现当时的实际水平。 4.收入确认与谨慎性原则

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的确定规定了以下原则:(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上五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既使收到货款也不确认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三、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使用

1.充分认识谨慎性原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手中掌握着大量的金钱和账务,同时受着外界或这或那的诱惑,并且会计人员的决策将关系到整个企业或者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会计人员首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谨慎性原则,正确认识和使用谨慎性原则。

2.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可操作性比较强,如存货的先进先出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等,但是对存货跌价准备数额起决定作用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会计人员实施谨慎性原则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出一些行业规范性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会计人员的实践行为。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企业应在抓好内部管理的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将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能够掌握如何适度地运用好谨慎性原则,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做到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努力配合企业决策者的工作,使企业既能防御未来的风险,又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加强审计监督

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5.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规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 [2]杨华军.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07;1 [3]高利芳.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述评.财会月刊,2008;4 (责任编辑:何秀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