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首红
上完本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以帮助淘气收拾房间、帮妈妈分东西为主题所设计的一系列分类活动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感知分类,体验分类,应用分类,切身体验到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帮助淘气整理房间、帮妈妈分类摆放蔬菜水果等一系列活动,都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体验将物品分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当教师让大家把教室里的人分类时,学生分得相当好,有很多方法连老师都没想到。当时我设计的时候,是想如果有分出男生、女生的是一类,还有老师、同学一类就可以了,没想到答案是:扎辫子的与不扎辫子的分;戴眼镜的与不戴眼镜的分;高的与矮的分;胖的与瘦的分;穿裙子的与不穿裙子的分;„„,学生的答案让我很欣喜,这体现了“教学相长”。
3、引导学生整理文具、文具、服装鞋帽这个环节,使学生学以致用,这对学生们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有帮助。引导学生学中用,用中学,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4、让学生帮妈妈分东西的时候,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分类,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分类的方法,知道为下一步学生自己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回答后,如果适当引入其他同学来参与评价,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参与面也会更广。
分类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学好分类对学生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正确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宜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也不宜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分类的含义,而应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