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试卷
(课程代码003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强调健康是身体形态和机体功能完好的健康概念出自于( A )
A.生物一医学模式 B.生物一心理模式C.医学一社会模式 D.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 2.引起儿童脊柱侧歪的原因可能是( D )
A.运动量过大 B.睡太硬的床 C.运动量不足 D.睡太软的床 3.关于6岁幼儿脑的生长发育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
A.脑重量接近成人水平 B.神经纤维尚未髓鞘化 C.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落后于其他系统 D.抑制强于兴奋
4.乳牙龋齿容易导致恒牙的牙列畸形,说明儿童生长发育( B )
A.按一定顺序进行 B.呈连续性和阶段性C. 呈不均衡性 D.表现出轨迹现象 5.学前儿童进餐时哭闹容易引起( D )
A.腹泻 B.肠梗阻 C.肠套叠 D.气管异物 6.多吃胡萝卜可防治( D )
A.佝偻病 B.贫血 C.脚气病 D.夜盲症 7.一年内平均身高增长10cm,体重增长3公斤的儿童,其年龄段为( C ) A.新生儿 B.出生后第一年 C. 出生后第二年 D.3~6岁 8.导致幼儿疲劳的诱因之一是( A )
A.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B.活动内容新颖C.活动太具有吸引力D.活动方法多样 9.造成扁平足的原因之一是( B )
A.很少行走、站立 B.肥胖 C.从小未经负重锻炼D.消瘦 10.对儿童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措施是帮助儿童发展( C )
A.优良的气质类型 B.较强的技能 C.积极的自我概念 D.广泛的知识 11.制作幼儿食品的正确做法是( D )
A.淘米次数要多,宜长期浸泡米 B.煮粥放碱香
C.宜反复高温油炸 D.食物宜切成小块,烹制软烂 12.灼伤后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最好达到( D )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13.儿童早餐热量应该占全天总热量的( B )
A.15%~25% B. 25%~30% C.30%~35% D.35%~40% 14.需要建立特殊儿童管理档案的对象是( B )
A.血红蛋白为13g/L的儿童 B.过敏的儿童
C.2岁仍不能主动控制排尿的儿童 D.动作发育迟缓的儿童
15.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称为( C ) A.活动节律 B.活动质量 C.运动强度 D.活动密度 16.可以不检疫的传染病是( C )
A.麻疹 B.水痘 C.风疹 D.狂犬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7.学前儿童健康标准通常只包括身体健康和( 心理健康 )两个层面。 18.学前儿童的肺含气量少而含( 血 )量多,气体交换能力较差。 19.学前儿童淋巴组织发育旺盛,容易出现( 扁桃体 )肿大和发炎。 20.生化指标是指反映机体内( 代谢活动 )的指标。
21.用等级评价法评价,凡儿童生长发育数值在( 均值±2S )范围内均属正常。 22.托马斯认为,环境与气质的( “匹配度” )才是问题行为是否发生的关键。 23.学前儿童糖类的摄人量应占总热量的( 50%-60% ) 24.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属于( 安全食品 )
25.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和机体适应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 不喜欢运动 ) 26.对某幼儿园过去五年意外伤害发生状况的研究,可以运用( 调查 )法。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7.学前儿童常处于健康和疾病的互换状态,说明其健康具有易变性。 答:√ 。(2分)
28.幼儿会跑能跳,但系鞋带却挺费事,这与大肌肉发育较迟,小肌肉发育较早有关。 答:× 。(1分)与大肌肉发育较早,小肌肉发育较迟有关(1分) 29.学前儿童无需预防心血管疾病。
答:× 。(1分)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学前儿童从小也需预防心血管疾病(1分) 30.卫生学中使用的生长发育标准是相对的、暂时的。 答:√ 。(2分)
31.只要动物没有狂犬病症状,儿童被咬后一般无需注射狂犬疫苗。 答:× (1分) 动物当时没有发病不等于未感染狂犬病毒,所以,无论动物有无狂犬病症状,都应该注射相关疫苗或抗体。(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2.简述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标。
答:(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1分)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分)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1分)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1分) 33.简述学前儿童耳的卫生保健。
答:(1)保护听力,促进听力发展,避免噪音和抗生素对听力的影响。(2分)
(2)保护外耳,防听力损伤,儿童易发生外耳道和鼓膜损伤,不能用尖利物挖耳屎,以防外耳道损伤。(2分)
34.幼儿园某班早餐人数为10人,午餐人数为20人,晚餐人数为12人,计算该班的人日数。
答:人日数=(早餐人数+午餐人数+晚餐人数)÷3(2分) =(10+20+12)÷3(1分) =14(1分)
35.简述学前儿童餐点安排。
答:(1)学前儿童饮食宜少吃多餐。(1分)
(2)日托幼儿园一般安排三餐两点,全托幼儿园为三餐三点。(1分) (3)正餐间隔时间为3.5~4小时,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2分) 36.简述海姆立克急救法。
答:救助者从背侧用双臂环抱伤者上腹部,(1分)一手放在正中脐上,另一手紧握此手,(1分)用力压伤者腹部6~10次,(1分)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吐出。(1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7.简述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答:(1)精心安排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1分)幼儿园活动要丰富多彩,并能激发兴趣,(1分)一日生活的安排要遵循大脑皮质功能活动特点,科学用脑;(1分)活动安排注意动静交替;(1分)每项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1分) (2)保证营养物质和新鲜空气。(1分) 38.简述新生儿的生理状况。
答:(1)新生儿呼吸、心跳较快,呼吸频率40~44次/分钟,心率140次/分钟;(1分) (2)睡眠时间长,平均每天新生儿睡20小时左右;(1分)
(3)消化道和泌尿道已正常工作,出生后6~12小时内开始第一次排尿和排便;(2分) (4)感知器官功能强弱不一,新生儿对光反应敏锐,但是视物,味觉和嗅觉敏感,能分辨不同声音等;(1分)
(5)整体上,新生儿生理功能较弱。(1分)
39.学前儿童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热敷法?热敷法有哪些作用? 答:热敷常用于儿童外伤后的消肿、保暖和解除痉挛。(2分)
作用:通过局部加热、促进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充血,(1分)加快皮肤下瘀血的吸收,达到消肿作用,(1分)热敷还能解除肌肉、肌腱及韧带的作用。(2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0.试述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健康的影响作用。
答: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二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前儿童健康,(1分)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维持和促进生命活动和健康的物质和精神条件。(1分)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人口、家庭、托幼机构、社区等诸多因素。(1分)从宏观角度看,制度健全完善、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达、物质丰富,可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1分)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营养过剩、竞争压力等。(1分)从微观角度看,家庭生活氛围、家长养育态度、教养方式、家庭成员间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幼托机构设施、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均对儿童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2分)文化因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育儿理念和育儿实践中。(1分)
41.试述幼儿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答:(1)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幼儿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其不良生活与卫生习惯有关。如幼儿挑食、偏食是导致其营养不平衡、患营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不讲卫生、吃不洁食物等是患寄生虫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不喜欢运动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和机体适应力差的主要原因。(2分)
(2)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提高机体工作效能的基础。有规律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大脑建立动力定型;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使幼儿获得秩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心理健康。(2分)
(3)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生受益,2~4岁是儿童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的关键期,可塑性大,易于养成良好习惯,而好习惯的养成将长期伴随个体,终身受益。(2分) (4)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需要。(2分)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2.案例:某5岁小男孩A经常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常有小朋友向老师告A的状:“A打我。“A推我。”“A抢我的笔。”老师批评A后往往只能管一小会儿,不久又有冲突和对A的告状发生。 问题:
(1)根据以上案例,小男孩A存在怎样的行为问题?
答:攻击性行为是指经常性、有意伤害和挑衅他人行为,通常表现为打人、咬人、抓人、夺取他人东西等。所以小男孩A有攻击性行为问题。(2分) (2)分析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常见原因有:受到挫折、言语表达能力差、缺乏交往技巧、维护正义、气质类型、父母养育方法、缺乏安全感、受媒体影响等。(3分) (3)提出预防和矫正的合理建议。
答:预防和矫正: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点是找准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1分)从班级预防看,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及表达想法方式,(1分)创设良好家庭和班级氛围,(1分)成人要做出好的行为榜样,(1分)不要看暴力倾向的书画和影视作品等。(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