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与息肉恶变相关性分析

来源:抵帆知识网
108 I ll幽处方药第12卷第12期 ・临床研究・ 照操作规范实施,戳口种植转移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吲。本研究 [3]杨崧,林启谋.腹腔镜及开放手术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 中腹腔镜组患者出现了3例种植转移,可能与操作过程中手术 的影响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4,12(6):162—163. 操作不熟练有关。 【4]张银良,何联华,张春磊.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 参考文献 [1】孙圣茜.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转移的影响.医学综述,2013, 19(23):4280—4282. 症发生率的比较.中国卫生产业,2014,11(7):105,107. 【5]雷磊.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陕西 医学杂志,2014,(2):182—183. 【2]陆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放手术远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浙江创伤外科,2014,19(1):15—17. 【61杜炳会,陈明.探究开腹结直肠癌手术与腹腔镜结合中医外治 法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5—126. 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与息肉恶变相关性分析 高洪亮 ,俞林。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天津300121)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与息肉恶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4年1月使用内镜中心电子结肠镜所检测大肠息 肉患者1 482例的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部位、病理类型和大小及恶变程度来分析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与息肉恶变的联系。结果大肠息肉恶变率占 4.9%。大肠息肉恶变多发生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直、乙状结肠;随着息肉的增多,恶变率增加:不同病理类型息肉恶 变率不同。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大肠息肉所表现的临床特点不同,有助于早期诊断大肠息肉的性质,及时地进行干预及治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关键词】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临床特点;息肉恶变;相关因素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有研究表明,大 表1:患者的年龄分布与息肉恶变的关系[例(%)】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上的 一些赘生物,据有关报道,与未切除大肠息肉的患者相比,切除 大肠息肉的患者的大肠癌的发病率降低30% 】。本文主要根据 患者的年龄、部位、病理类型和大小及恶变程度来分析大肠息肉 的临床特点与息肉恶变的联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注: 与<30岁.30~40岁组比较.P<0 05 表2:息肉的部位分布与恶变的关系[例(%)】 选择2006年3月~2014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内镜中心 电子结肠镜所检查的1 482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完整资料,其中 男899例,女583例,年龄2O~86岁,其中大肠息肉患者主要 的临床体征为便血、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等,其中便血480例, 腹痛654例,腹泻或便秘212例,无症状136例;其中炎性息肉 225例,增生性息肉390例,腺瘤性息肉794例,恶变息肉73例。 管状腺瘤764例,绒毛管状腺瘤52例,绒毛状腺瘤26例,其他 类型640例。 1.2方法 所有病例结肠镜均送达到盲部,在镜检过程中发现直径> 0.5 cm息肉,使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法来切除整个的息肉部分,在 病例占总数的53%。不同部位所显示的症状和情况也相对不同, 切除后将息肉送检病理学进行检查:直径<0.5 cm息肉,则使 通过资料显示各个类型的息肉大多都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用活检钳取活组织并送检病理学进行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 直肠和乙状结肠恶变率显著高于其他部分(P<O.05),见表2。 2.3息肉大小与息肉恶变的关系 注: 与<0.5 cm比较.P<0.05; 与0.5~1 cm比较。尸<O.05;。与1—2 cm比较,P<0 05 直径<0.5 cm的息肉恶变为0;直径0.5~1 el/1的息肉恶 x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年龄与息肉恶变的关系 变4例,恶变率0.91%;直径1~2 cm的息肉恶变22例,恶变 率ll%;直径≥2 em的息肉恶变47例,恶变率54%。提示随着 息肉增大,恶变率升高(P<0.05),表3。 2.4病理类型与息肉恶变的关系 不同病例类型的息肉恶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根据资料显示息肉的发病年龄大致可以分为6个年龄段, 30岁以下约占6%,30~40岁约占12.8%,40~50岁约占 31.2%,50~6O岁约占21%,60~70岁约占18%,70岁以上  约占11%。40~70岁息肉恶变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因此, 见表4。4O~7O岁是息肉恶变的发病高峰期,年龄与息肉的病变两者 3讨论 大肠息肉的发病者大多以男性为主,据相关报道,大肠息肉 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见表1。 的发病率与男性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饮酒等。另外, 2.2部位与息肉恶变的关系 般分布的部位基本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 大肠息肉还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增多。各类息肉的好发部 这与大肠癌的好发部位相同。 结肠及盲肠息肉 。在本组息肉病例中,直肠与乙状结肠息肉的 位均为直肠和乙状结肠,一Journ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1.12 No.12 ・临床研究・{109 表4:病理类型与息肉恶变的关系[例(%)】 般是良性病变,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会逐渐的向恶性转化p]。 据相关的研究报道,结肠镜下行大肠息肉摘除术的患者,大肠癌 的发病率与对照人群相比较减少了30%左右,所以,早期干预 及治疗大肠息肉,可以有效的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本组研究表明大肠息肉的恶变与发病的年龄、部位、大小、 各个类型的息肉在发病年龄和形态分布中都具有一定的特 病理的类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一般在 其恶变的最危险的因 点:幼年性息肉多以3O岁以下人群为主,特点一般为单发,若为 40~70岁,主要好发部位在直、乙状结肠,多发,亦不超过3~4个;息肉呈球形,直径一般都<1 cm;息 素是绒毛状腺瘤,并且随着大肠息肉的不典型增生程度不断的加 会直接导致恶变率的升高。因此可以有效诊断早期大肠息肉 肉质地较脆,富有血管,易出血;炎性息肉的特点是体积小、无 重,并及时干预及治疗大肠息肉,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蒂、没有分叶;增生性息肉与炎性息肉的特点基本是相同的;腺 的性质,瘤性息肉的特点是体积较大,具有较多的分叶;腺瘤性息肉与大 参考文献 肠癌的好发年龄都在40~60岁之间,因此说明了腺瘤性息肉 f11陈坤,金明娟,蒋沁婷,等.大肠癌环境暴露和代谢酶基因多态  与大肠癌可能存在着某种的内在的关系。根据各种类型息肉的 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0):905—908.临床特点可以初步判断息肉的性质,从而为下一步的处理提供 [21吴建新,李定国,陆汉明.结直肠癌防治研究的新概念.新医学, 一定的治疗依据。 2005,36(6):3l3—316. 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与息肉的恶性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3]万德森,陈功.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近况.  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绒毛状腺瘤的早期一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2):220—222.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 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 李胜华 (中山市石岐苏华赞医院,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lJ 台i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 诊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常规组(n 23)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 抑制剂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内镜止血联合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8%,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常规组,输血量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 <O.05)。结论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内镜止血;质子泵抑制剂:急性非静脉曲张f生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常见的消 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具有可比性。 化科急症之一,是指由非静脉曲张因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多 发生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尽管内镜技术、药物治疗以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如迅速补充血容量,适当地选用 及支持治疗措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ANVUGIB仍旧是临床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除基 工作中常见且富有挑战性的急症。其中内镜下止血因起效迅 础治疗外,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内镜止血同 速、疗效可靠、重复性好,已成为一线止血措施。近年来,大剂 时药物方面先予生理盐水10 mL+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 量质子泵抑制剂(PPI)应用于ANVUGIB的治疗得到了认可 。 有限公司,H200463801)8O mg静脉注射,后予生理盐水50 mL 因此,我们将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应用于 +埃索美拉唑4Omg以8m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72 h。常规 ANVUGIB,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组:患者接受内镜止血同时药物方面予生理盐水100 mL+埃索 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 1.3判断标准 1.1一般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①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我科连续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可判定出血停止 :①治疗后生命体征 收治的ANVUGIB成人患者;②以呕血和(或)黑便为症状;③经 平稳,症状好转,血生化指标稳定;②无呕血且粪便颜色由黑变 急诊内镜证实为上消化道出血;④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 黄或连续3次便潜血均为阴性:③胃镜证实出血已停止;④住院 由静脉曲张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②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期间未有再出血征象。 共纳入47例患者,男22例,女25例;年龄20~77岁,平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可判定再出血 】:①内镜止血后出现呕 均(45.3±11.6)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力 血或黑便伴随血红蛋白较术后下降20 eeL以上;②无黑便后再 =24)和常规组(n=23)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内镜止血加大 次出现黑便;③经快速输血补液治疗后生命体征无好转或短暂 剂量PPI治疗,观察组男1O例,女l4例;年龄2O~73岁,平均 好转后恶化;④任何原因复查胃镜发现活动性出血征象;⑤经胃 (47.1±12.5)岁,根据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口]:高危5例,中危11 管抽出的胃液由澄清变红或咖啡色。 例,低危8例。另外常规组采用内镜止血加常规剂量PPI治疗, 1.4观察指标 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9~77岁,平均(44.1±11.5)岁,根 根据止血的时间评价疗效 】:显效:治疗时间<36 h出血停 据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高危6例,中危1O例,低危7例。两组 止;有效:治疗36~72 h内出血停止;无效:治疗时间>72 h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