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环境个人环境社会就业环境的认知及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基本状况分析
本课题以嘉xx学院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研究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2份, 回收300份, 其中有效问卷300份, 有效率为96.2%。其中, 男大学生, 女大学生分别占总数的34.67%和65.33%;大一占的21.9%, 大二、大三和大四分别占总数的37.0%、28.6%和12.5%;独生子女占43.67%;其中中共党员占2.67%, 预备党员8.67%, 共青团员86.33%, 其他2.33%;调查对象涵盖了工科类、理科类、艺术类、经管类、文史类、医学类、教育类等各大类, 调查样本分布广泛。通过调查发现, 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主要包括对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偏差, 主要体现:大学生就业期望高但综合实力不足, 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较强但社会意识较弱, 大学生独立意识强但心理素质较弱, 大学生就业期望高但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
二、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原因分析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表象或是虚假信息而做出的判断失误。通过本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发现, 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社会环境, 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环境, 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
(一) 受市场经济影响, 个人主义滋生
调查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与社会意识存在认知偏差, 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较强, 社会意识存在认知较差。在经济高速发展, 新媒体涌现, 文化知识更
新迅猛的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的思想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 集中表现为:“功利化”、“自我实现化”等。“个人利益主义”, 以及“个人至上”、“自由民主”等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举止, 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敢于追求自我价值, 表达自我;在社会事务中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展现自我个性与潜能, 表现出浓烈的参与意识, 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观念。但过度地夸大“自我意识”, 使得大学生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 行为上讲究自我利益, 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
(二) 受学校教育影响, 承受能力较弱
调查发现, 大学生独立意识及心理素质方面普遍存在认知偏差,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 承受能力较弱。当今大学教育普遍存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才能, 而忽视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活跃, 好动, 具有叛逆心理, 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学校教育的良好的引导, 会导致心理发展不成熟, 易受到极端和偏激情绪的影响,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