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爱护我的小椅子(小班)
教学活动开始了,教师请幼儿把椅子轻轻搬到自己身边来。只见有的幼儿推着椅子往教师身边挤,教室里一片混乱。
这时,教师轻轻地走到一位推着椅子的幼儿跟前,抱起他的椅子说“哎呀,小椅子,对不起,你的腿很疼,是吗?我帮你揉揉。”教师充满关爱的神情和言行引起了幼儿的注意,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老师,我不推椅子的。”“老师,我会抱椅子的。”……幼儿小心翼翼地将椅子放下,教师高兴地夸幼儿是爱护椅子的好孩子。
请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科学的幼儿教育要求,为什么?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早餐后,我在教室里准备上课的教具,孩子们在走廊上玩玩具。小朋友来“告状”了,“老师,老师,唱唱打璐璐。”走出教室,我找到了唱唱。“唱唱,你刚才打小朋友了?”唱唱低着头,不说话。我耐心地等着。“是璐璐先打我的”唱唱答到,还一脸的不服气。我又找来璐璐核实情况,这下倒好,两个小家伙,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说是对方不对,是对方先动手。我向旁边的小朋友了解情况,小朋友都说是唱唱先动手,这一下唱唱急了:“璐璐打我的时候,他们没有看见。”问题有点复杂了。
孩子们一双双大眼睛望着我,好像等着我判断是非。可是在未明情况之前,我又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我摸了摸两个小家伙的头说:“刚才发生的事李老师没看见,小朋友可能也没看清楚。现在,老师请你们俩到睡房好好回忆一下刚才的事,再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我们大家来帮你们分析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奇怪地望着我。我笑了:“放心吧,我们会帮助你们的。”有的孩子也跟着说:“我会帮助你们的。”我召集小朋友回到教室,睡房的门紧闭着。看来,两个小家伙还要保密呢。偶尔的,门里传出两个人的争论声。
不一会,唱唱和璐璐走出了睡房,唱唱抢着说:“是璐璐先打我的!”接着,一口气说完了事情的经过。我把眼光移向璐璐,问:“是这样吗?”璐璐点了点头。“那你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吗?”我回过头问唱唱,唱唱摇了摇头。接着,我请全班小朋友来分析谁对谁错,大家各抒己见,最后一致认为两人都有错。璐璐和唱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小朋友们的鼓励的掌声中握手言和,一场小纠纷就这样平息了。
利用所学的幼儿德育方面的知识,请你试着评价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对幼儿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3、如果你是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文学欣赏活动——听雨”时适宜用哪种组织形式(集体、小组或个别),在活动进行的哪些环节可采取直接教学方式或间接教学方式?请写出设计思路。
附教材
听雨
下雨了,小花蝴蝶不能出去玩,她舞着美丽的翅膀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嘴里嘟哝着:
“没办法出去玩了,真没意思。”
蝴蝶妈妈慈爱地看着小花蝴蝶,然后带她到窗前:“孩子,你来听,小雨正在唱歌呢。”“妈妈你说什么呀?下雨怎么会唱歌?”
妈妈向她点点头:“闭上眼睛,仔细听。”小花蝴蝶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
啊,啊,听见了,听见了——
沙,沙,沙,那是小雨跟森林的树叶儿在玩耍。
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
吱,吱,吱,那是小雨钻进粉色荷花的花蕊里。
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跟自己打招呼呢。
小花蝴蝶高兴地说:“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好听的歌呀。”
窗外,小雨还在轻轻地唱。屋里,小花蝴蝶还在静静地听。
4、(一)奥运会刚结束,我们就和孩子们共同布置了以“WEICOME TO 北京”为主题的墙饰,让幼儿时刻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秋天”这一主题里,我们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秋天的花卉、美丽的落叶等资料,孩子们从网上查找、从书上寻找到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最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了主题墙上;在生成活动“我们秋游去”中,
我们在活动前让孩子们一方面收集有关无锡的名胜古迹的图片,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家乡,另一方面自己制订活动计划,如活动前的准备,包括食品、衣着等,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及活动后的可开展什么活动,最后孩子们动手布置了“快乐的秋游”主题墙,内容的呈现丰富多彩,每位幼儿还制作了秋游的图书。另外,我们还和他们共同布置一节日为主的教育环境,国庆节,我们组织开展了“为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教育活动,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过生日的教育氛围,通过“升旗仪式”、唱歌、舞蹈等形式让幼儿知道了国庆节这一带有政治情感的节日;元旦来临之时,孩子们通过圣诞礼物引出的生成活动“我的心愿”更为有趣,他们把自己的心愿画在了心形的卡纸上,并进行了美丽的装饰,一群可爱的老母鸡带着小鸡把每位小朋友的心愿形象的展示出来,既让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心愿,又进一步促进了家园的有效互动。
请根据你所学的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对上面这位老师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做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5、(二)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有些人认为:所谓准备应是物质方面的准备,如准备好书包、文具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准备应是提前让幼儿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幼儿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约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学习。但是“幼小衔接”(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
完成学习任务,不如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
研究还表明:这两种准备之间有极高的正相关关系,即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低的幼儿入学后学业成绩差的较多。
1、以上研究结论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2、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核心是什么?
6、阅读童话《小牛哞哞》,分析这个童话中蕴涵了哪些领域的教育因素,可设计哪些相应的教学活动,并写出教学计划。
小牛哞哞
郑春华
太阳红红的,天气真热,小牛哞哞在草地上懒洋洋地吃草。
吃呀吃呀,咦?吃出一只绿兔子来。
吃呀吃呀,咦?吃出一只绿蘑菇来。
小牛哞哞很得意,觉得自己像一个大画家。
再“画”一个太阳吧!不一会儿,小牛哞哞就在草地上“画”出了一个绿太阳。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天上的云朵都往地上飞去。
他们围着绿太阳说:“真凉快!真凉快!”
天上的红太阳见云朵都飞走了,急得哭了起来。
哗哗哗,下雨了,小牛哞哞觉得凉快极了。
被吃掉的草在雨中又很快地长出来了。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王老师,你来看啊,这花怎么了?”早上,冬冬蹲在自然角前,大声的叫着,王老师走过来发现一株刚发芽不久的豆苗因为缺水垂下了叶片,王老师想把这个问题留给冬冬,注视着花盆自言自语“咦,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过了周末就变成这样呢?”冬冬想了想说:“可能是它口渴了,想喝水了吧”“那你想想办法,帮帮它好吗?”冬冬转身跑向口杯处。
当王老师陆续迎接了来园的其他小朋友,准备看看冬冬的劳动成果时,发现花盆表面的土壤似乎冒着丝丝热气,摸摸冬冬的口杯也留有余温。王老师愣住了,询问的结果是:“妈妈说喝水要喝开水,不然就会肚子疼。”这时越来越多的幼儿发现自然角里的花蔫了。王老师思考了一会,做了一些准备。她请小朋友聚集到自然角,请他们说说如果豆苗的叶子低垂着蔫了该怎么办,小朋友都说:“要给它浇水”王老师又问:“那浇热水还是凉水呢”孩子们这个说浇热水,那个说浇凉水,冬冬坚持自己的说法:“妈妈说要喝开水,不然会肚子疼。”另一小朋友大声说:“不对,花儿没有肚子,浇开水会烫死花的”王老师接过话题: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吧”说着从袋子里取出两根鲜嫩的青菜,分别浇上冷水和开水。一会儿,浇冷水的青菜还是硬挺挺,绿油油,显得生机勃勃,浇开水的青菜已变了颜色,蔫了下去。孩子们都兴奋的议论着这一变化。
请根据案例分析王老师的做法是是否符合科学的幼儿教育要求,为什么?
8、一个小姑娘曾经看到过农村的丧葬仪式,印象很深刻。一天在幼儿园玩“娃娃家”游戏时,她就对其他孩子说:“今天我们不玩娃娃家了,我们玩死人游戏吧!”于是她就领着小伙伴,把娃娃当死人,哭啊、拜啊。接连两天,她和小伙伴都玩这个游戏,刚开始老师没有注意。到第三天,老师发现“娃娃家”那里很热闹,一了解才发现孩子们在玩“死人”游戏。老师认为这种游戏很不好,反映的是封建迷信,可是孩子们玩得非常投入,怎么办呢?她想到了,假装“医生”,来到“娃娃家”:“我是医生,家里出什么事了?”
“娃娃死了。”幼儿回答。
“是吗?让我检查一下。”
“医生”摸摸娃娃的胸口:“哟,娃娃的心还在跳呀,没有矮啊!谁是爸爸妈妈,赶快跟着我送她上医院,去抢救!”
“医生”把“病人”及其“家属”带上“救护车”,让他们使劲地模仿警笛的声音,估计孩子们的精力发泄的差不多了,“医生”让他们下车,说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对“病人”进行了检查,认为要住院治疗,让“爸爸妈妈”先回去。幼儿虽然不甘心,但也只好空手而归了。
第二天,一到游戏时间幼儿就来跟老师要娃娃,老师仍然以“医生”的口吻告诉幼儿:“娃娃病还没好,不能出院。”
几天后,老师认为幼儿已经没有兴趣再玩“死人”游戏了,就把娃娃还给了幼儿。
运用所学游戏指导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否科学,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做?
9、人总有喜怒哀乐。若能找一知己或选个适合的地方畅所欲言,确实对分享快乐或舒缓心理压力大有好处。据我观察,孩子对能单独知道同伴秘密感到十分自豪,为了便于避开众人耳目,多数孩子把洗手间作为互通“秘密”的最佳地点。
于是,我决定给孩子带来新的刺激。那天清晨,孩子们早早回到校园,刚踏进教室,晋晋便眼前一亮“哎呀,教室右侧怎么多了一间小房子?”这句话像磁铁一般把幼儿都吸引过来了。大家围在房子周围,这里摸摸,那里瞧瞧,好新鲜呀,盈盈和欣欣忍不住打开了小房子的门,一下子就钻了进去。
小房子的全部“建筑材料”是一个特大纸箱,经过一翻精心加工装饰后,这个比洗手间美得多,也隐蔽得多的小房子便成了孩子们喜爱的“隐私角”了。
小房子落成了,大家为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乐乐房”。孩子们把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张贴在“乐乐房”的外墙周围,房子变得更别致了。柔柔和玮玮是房子的第一批主人,只见他俩把“暂住证’,柱门上一贴,然后就钻进了房子,门也随即被关上。透过“乐乐房”的天窗,隐约传出两人说笑的声音,可能是太投入的缘故,谈话音量突然大了起来:“老虎大王将花狐狸宰相咬住了,……。”哎呀,说普通话的柔柔竟然在小房子里操起顺德话来了。
大伙被他突如其来的南腔北调逗得捧腹大笑起来,整个气氛也随之变得更活跃了。此后,“乐乐房”便成了孩子们的自由天地,与好友一起聚在房子里,无拘无束地互诉心中秘密及趣事,共同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快乐时光。
请分析该教师贯彻了哪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为了适应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游戏开始前为幼儿选定了一个区域作为“自由角”,准备了大、中、小型积木、“百宝箱”(各种成品、半成品、制作工具、材料等),并为孩子们解释了这个角的含义,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
第二天我发现平时最好动、常别出心裁的幼儿全不约而同地汇聚在此,其中男孩占绝对优势。刚开始时,小朋友按各自的心愿只是不停地摆弄、搬运、堆砌大小积木。当他们在“自由角”中垒起高高低低的“建筑物”时,我忍不住前去问他们,这是什么?有的说是“警察局”,有的说是“外滩”,可我怎么看都不像。我没有干涉他们,让他们按各自的心愿在区域中垒起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处于搬运、推倒、再堆砌的状态,并乐此不疲。评价时我只问了他们两个问题:你在那里干了些什么?工作开心吗?这些平时在游戏中“善于走动”的孩子都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各抒己见,意犹未尽。
此游戏连续开展了两个星期,我一直做重点观察,从不干预幼儿的活动,观察后发现:有几个孩子始终对“自由角”充满了兴趣。自创主题多但变化也快,有时能产生四五个主题,搭到哪儿,像什么便马上改变主题。胡乱堆砌多,预见性差,无明确目的。角色间交往少,各自为中心多。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参与。在一次看过电影后,“自由角”中唐果小朋友忽然说想搭电影院,其他小朋友对此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和热情,几个孩子都被吸引过来了。我问:“电影院有什么?我们先干什么?”“搭银幕!”他们几个一起说。孩子们忙于干活,我帮他们运积木。就这样,第一次合作很愉快。评价时我又问:“你们都在搭,我帮你们搬、运,重要不重要?”通过讨论,孩子们开始初步有了“合作分工”的概念。
以后,他们对这个主题情有独钟,不断深化,可面临一个问题:怎么招揽生意。我启发他们:“商店开张会做些什么?”“放鞭炮。”“放花篮。”“对呀,现在没有鞭炮、花篮,怎么办?”他们说自己做。有的孩子选用橡皮泥,搓成长条形,有的孩子用红色纸撕成一条条的,然后我和他们一起朝天上“放”,嘴里还高声喊:“嘭、啪……电影院开张啦!”就这样,电影院开张了。
请结合案例分析:
1、“自由角”游戏的功能(8分)
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角色(4分)
3、教师是如何指导游戏的(8分)
11、调皮的小岳今天用积木将一条蚕宝宝压死了,因为他想知道蚕的血是什么颜色。面对小岳的这种行为,我有些犯难——如果简单指责他残害小动物,他科学探究的热情无疑会受到打击;但如果只肯定他的科学探究精神,他的行为又有残忍之嫌。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应该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遵循了哪些幼儿教育原则,为什么?
12、A、某中班桌面积木区,两三个幼儿正摆着手头的几块积木,间或低头看一眼,用脚调整一个积木的位置,再继续踩下去。教师走过来,假装听到了什么,然后说:“哎,我怎么听见哭声,好像桌自下面的 积木在哭噢。”踩积木的幼儿马上弯腰取起积木,然后,朝着教师不好意思〈有点脸红〉地笑了。接着,幼儿们又都合作玩起搭建。
B、在中班的角色扮演区,一个孩子正争着一个动物头饰发愁。原来。头饰的绳套有些长了,他尝试着套戴在头上,但每次都脱落到脖子上。教师往直走到一个离他不远的低刚,并不搭理这个孩子,也拿起了一个头饰往头上戴,结果绳套太短了,套不到头上,教师就把绳套的结解开,双手各牵着绳的两头,把头饰拉靠在头的前额上,以量子自己头的大小,双手在后脑勺索上套绳,并一次自言自语地说:“量着自己的脑袋,在系上绳结,就会不长也不短了!”女还看到了教师的行为之后,自己也开始去解自己手里的头饰的绳套…
上述案例中教师分别应用了什么样的指导方法,你认为这样的指导方法合适吗,如果你是教师你会怎样做?
13、请以“六一”儿童节为主题,设计一份幼儿园的节日庆祝计划,要体现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