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性结直肠息肉82例内镜治疗观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82例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结肠镜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困难性结肠息肉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结肠镜联合腹腔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推广并普及使用。
标签:困难性结肠息肉;结肠镜;腹腔镜
【Abstract】 objective:this study mainly difficulty colorectal polyps effec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 therapy.Methods:8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our hospital in December 2012 - December 2013 treated by the difficul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give colonoscopy combined laparoscopic treatment,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total effective treatment.Results:two groups of operation tim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the difficulti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olon polyps,of colonoscopy,can promote and popularize use.
【Key words】 difficulty colon polyps;Colonoscopy;laparoscopic
临床研究资料证实[1],结肠已经成为了癌症高发部位,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结肠癌的发病率仅低于肺癌,成为了第二大恶性肿瘤。有学者在研究资料中指出[2],对于结直肠息肉患者而言,如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进展成为结直肠癌,在对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内镜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業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为了对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治疗的效果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82例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所有患者均不存在Crohn、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息肉病等疾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中有11例女性,30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42—86岁,平均(57.8±3.6)岁,对照组中有13例女性,27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40—87岁,平均(58.2±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结肠镜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具体治疗路径如下。术前对患者给予常规机械肠道准备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然后采用气管插管方式进行全麻处理,取截石位,在脐部上缘用Veress针来进行穿刺,并建立CO2气腹处理,将其气腹压力控制在12-13mmHg之间,然后在操作孔中置入300腹腔镜。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部位,对腹壁操作孔的位置进行确定,然后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对患者行常规腹腔探查,然后在膀胱镜的逛导作用下,确定患者的病灶范围以及病变部位,在腹腔镜的监视保护作用下,采用结肠镜来将患者的结肠息肉完整的切除。在对患者行息肉切除术时,一定要考虑患者是否会出现穿透性损伤,一旦发现穿透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出现,可以采用腹腔镜来对患者肠壁薄弱处进行缝合、加固处理对于结肠镜切除困难的息肉,可以利用腹腔镜的“拉”、“顶”等作用来将息肉暴露在视野下,然后利用结肠镜来将其切除。所有患者在输液后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以此来起到抗感染的效果,让患者在手术24小时后进食流质食物,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术后1周内即可出院。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全结肠镜随访,对于良性息肉患者,术后半年复查一次,对于巨大直肠绒毛状腺瘤切除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二次随访为术后1年,对于息肉癌变患者,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总共随访时间为1年半。
1.3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有需要分析的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来进行表示,用卡方来检验其对比结果,用均数来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结果用t来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2±2.3)min,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1±0.7)天;该组中有37例患者为显效,3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9.4±2.2)min,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2±0.5)天;该组中有30例患者为显效,6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的胆汁分泌量不断增加,从而对肠道产生不良刺激,增加了患者出现肠道癌变的几率。目前,结直肠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3]-[4],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是导致患者出现结直肠癌的高位因素,如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在对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结肠镜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式,此外,还可以选择开服或经肛管的方式来对其患者进行治疗。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因其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一系列优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对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单纯的结肠镜治疗仍存在巨大
困难,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病灶不清或其他原因通常需要行开腹手术。
有学者在研究资料中指出[5],在对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行结肠镜治疗后,患者的癌变率为1.92%,其复发率达到了12.27%,且患者在术后还有可能出现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临床研究表明,在对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结肠镜治疗不能将广基息肉的基底彻底清除,而将其与腹腔镜连用,不仅可以将广基息肉的基底彻底清除,同时还可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穿孔或大出血的情况。在对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行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可以先用结肠镜来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引导定位,在术中使用无损伤的肠钳来辅助其进入,其气腹所需的气体相对较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出现小肠或结肠充气的情况,确保患者的病灶部位被充分暴露,其手术切口相对较小,也就避免了患者出现肠内容物污染术腔的情况。
在对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微创治疗时,对于非浸润性恶变息肉以及良性息肉,最好选用内镜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治疗,而息肉的形态、位置以及大小是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或内径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资料显示,对于特殊部位的结直肠难治性息肉而言,由于 其病灶部位较为特殊,观察或手术角度收到一定,仅采用肠镜难以顺利完成相关治疗,特别是对于已出现恶性病变的息肉、广基无蒂或体积较大的息肉,单纯肠镜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相对较高。此外,对于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仅用腹腔镜其触摸感较差,难以明确其病灶部位,而将其与肠镜联用则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将其联用可以在确定患者病灶部位的同时,顺利将病灶部位切除,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的伤害。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其给予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仅行结肠镜治疗的患者,这一结果与某些学者研究的结果不谋而合。通过对本研究以及相关研究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对困难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了提高其病灶清除率,降低手术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最好选择结肠镜以及腹腔镜连用的方式来进行手术,以便于取长补短,为彼此之间的定位以及处理提供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健华,杨峻峰,黄介飞等.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31例临床分析[J].交通醫学,2014,(2):169-170.
[2]王姜明,吴兵,金雪琴等.困难性结直肠息肉76例内镜治疗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3):417-418,431.
[3]蒋丽蓉,周莎,张斌等.儿童结肠息肉内镜特点、治疗及病理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3):247-250.
[4]骆泉,张周娟,蒋月芳等.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46-48.
[5]冯雁康,崔明,何芸等.电子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治疗结肠息肉的应用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3):253-2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