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3年04月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2003年04月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来源:抵帆知识网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公有公育”的学前教育现象出现在( C )

A.现代社会 B.工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农业社会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学前教育事业成为( C ) A.社会慈善事业 B.社区保障事业 C.社会公共事业 D.社区福利事业 3.强调特殊儿童适应正常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的做法属于( D )

A.生物学模式 B.医学模式 C.心理学模式 D.社会学模式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学前教育功能具有客观性 B.学前教育功能具有单一性 C.学前教育功能具有整合性 D.学前教育功能具有方向性 5.已有研究发现,幼儿掌握词汇最快的时期是(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6.“全纳式教育”的兴起始于( D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7.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C )

A.游戏 B.交往 C.活动 D.游玩 8.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内涵是( A )

A.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 B.托幼机构中受教幼儿的数量 C.托幼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 D.托幼机构办园成本的降低 9.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没有明确要求( D ) ...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 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 D.尊重并同意幼儿的主张、决定 10.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其核心是( A )

A.社区 B.幼儿园 C.家庭 D.托儿所 11.就大多数国家来说,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初生到( C )

A.10岁的孩子 B.14岁的孩子 C.16岁的孩子 D.18岁的孩子 12.幼儿园活动室的采光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 C )

A.电灯光 B.彩色光 C.自然光 D.日光灯光 13.我国有教材、有组织形式的蒙养教育始于( C )

A.虞舜以后 B.殷商时期 C.秦汉以后 D.春秋战国 14.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基本单位是( D )

A.年龄组 B.兴趣组 C.幼儿小组 D.幼儿班级 15.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D )

A.格塞尔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16.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至少( C ) A.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17.幼儿接受空气浴、日光浴的最佳方式是( C )

A.体育活动 B.游戏活动 C.户外活动 D.课堂活动 18.既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是幼儿园环境的母系统,这是( C ) A.生态环境 B.精神环境 C.教育环境 D.社区环境 19.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好坏的是( B )

A.幼教领导 B.幼儿教师 C.幼教设施 D.幼儿家长 20.在幼儿教育领域,新型的师幼关系是一种( D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主导与主体的关系C.主体与主体的关系D.师幼互为主体关系 21.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这样的幼儿园物质环境较适合于( D )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2.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 B )

A.教师如何把社会的教育期望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观念的矛盾 B.教师如何把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的矛盾

C.教师如何把领导的教育主张、意图转变为自己的行动计划的矛盾 D.教师如何把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家长的教育观念的矛盾 23.通过对幼儿的行为辅导,可以发展幼儿健全的( B )

A.体格 B.人格 C.性格 D.品格 24.我国幼儿教育被纳入国家规划发展始于( C )

A.唐朝末年 B.明末清初 C.清朝末年 D.民国初年 25.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是( A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6.认为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全社会的利益和进步,这是( B )

A.个人本位课程观B.社会本位课程观 C.回归生活课程观 D.进步主义课程观 27.建国以来影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种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一般见解是( A ) A.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 B.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 C.幼儿园课程即教学进度 D.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28.将课程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类的教育专家是( C ) A.布鲁纳 B.加德纳 C.布鲁姆 D.斯金纳 29.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 C )

A.直接教学 B.合作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30.我国幼教事业的组织领导主要采取的办法是( B )

A.统一领导、中央负责、分级管理 B.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D.统一领导、中央负责、园所管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31.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32.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

33.混龄编班:指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34.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

35.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 答:(1)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2)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

(3)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37.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

答:(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版幼儿的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 (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3)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 (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检查和指导。 38.简述你对“互主体关系”的认识。

答:(1)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2)教师与儿童之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3)教师与儿童之间具有互主体性,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相互作用。 39.幼儿园有效地组织与实施生成课程的策略。

答:(1)生成课程需要教师不断通过观察、记录儿童的兴趣来加以计划。 (2)生成课程的内容是弹性的,非强制的。 (3)教师是课程关键的决策者。

(4)儿童、家长、社区成员是课程实施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5)生成课程的内容与活动具有连续性,是相互联系的。 40.多元智力理论与因人施教的关系。

答:根据多元理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相对独立的多个领域,而且在个体的多元智力结构中不存在哪种重要,哪种不重要的问题,同时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因人施教,就是要设计能使每种智力优势的儿童都能充分展示智力的课程。 四、论述题(第41小题12分,第42小题13分,共25分) 41.举例说明如何建立现代优质师幼关系。 答:(1)关爱幼儿。(1分)

(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1分) (3)参与幼儿的活动。(1分) (4)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1分) (5)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1分)

(如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可以酌情加1-7分。) 42.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要点。 答:(1)教师与幼儿一起控制。(1分) (2)重视幼儿的能力。(1分) (3)与幼儿形成可信任的关系。(1分) (4)做出支持幼儿游戏的评论。(1分) (5)采取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1分) (如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可以酌情加1-8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