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 *
DOI : 10.3969/j.issn.l672-9463.2018.04.023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治疗的临床研究
钟劢文何丽萍何惠平
结直肠息肉是指结直肠的黏膜表面往肠内凸 起性的病变组织,一般分为蒂息肉与广基息肉。肠 息肉是临床上导致结直肠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 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多数是由腺瘤性息肉引起[1],因 此临床结直肠息肉应早发现、早治疗。不过临床研 究指出[2’3],息肉癌变的因素除了跟息肉类型有关, 还与息肉的形态大小有关。肠息肉越大,越难钳除 干净,癌变的可能性也越大。以往大中型医院普遍 采用一次性普通活检钳进行肠内息肉的钳除,但是 这种钳除术对直径较大的息肉钳除不够完整,而且 并发症也较多,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发展起 来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具有可钳除大直径 息肉、可靠性高的特点,已经慢慢在各大医院应用。 我院自2016年11月以来逐渐应用EMR,为了研究
EMR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回顾性分析对比EMR与 普通活检钳除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般资料回顾性选取我院2016年11月 ~2017年10月确诊并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共 100例。52例患者(共60枚息肉)采取普通钳除 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 18~83岁,平均(40.6 ± 10.3 )岁,病程2~18个月, 平均(6.2 ± 3.7 )个月,首发患者46例,复发患者 6例,腺瘤性息肉50枚,增生性息肉6枚,炎性息 肉4枚,息肉直径平均为(0_71± 0.46)cm。另外 48例患者(共50枚息肉)采取EMR术治疗作为研 究组,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5~85岁,平均
作者单位: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内三科
(42.1 ± 8.9 )岁,病程 1~17 个月,平均(5.7 ± 3.3 )个 月,首发患者42例,复发患者6例,腺瘤性息肉43 枚,增生性息肉4枚,炎性息肉3枚,息肉直径平均 为(0.69 ±0.52) cm。纳入标准:①具备可手术条 件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肺功能正常;②息肉直径 <2cm。排除标准:①具有结肠类遗传疾病者;②有 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尸>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均术前一天停 止进食刺激性食物与粗纤维食物,以流食为主。术
前一晚6点后禁食,术前当天早晨开始空腹服用聚 乙二醇电解质散,分5次在2~3h内服用完,注意及 时排尿排便。
术中操作:①对照组:术者通过肠镜检查、观察 患者息肉位置,根据息肉大小、形态,选择合适的方 式进行钳除。一般小于〇.5cm的微小息肉采用冷活 检进行钳除,大于〇.5cm的息肉则换用热活检进行
钳除。息肉较大无法一次钳除的,需进行分次钳除。 钳除过程中注意患者并发症的处理,如出现术中息
肉部位出血,应立即给予有效止血措施,患者体征 稳定后判断是否继续进行手术。②研究组:术者通 过宾得结肠镜观察患者息肉形态大小与位置,然后 对息肉基底部位粘膜以奥林巴斯一次性注射针注 射1:10 000的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观察息肉变化, 息肉向外隆起后,以圈套器套住息肉,以ERBE高 频电刀发射器切除息肉。对于息肉较大者,应合理 分次切除干净。切除过程中注意出血及穿孔等并 发症,若息肉切除部位出血,行有效止血措施,穿孔 严重者应及时行外科手术处理。
术后处理及指导:术后两组患者均回病房休 息,监测患者体征,观察记录患者肠鸣音、大便次 数、性状与颜色。给予患者抗炎护理,若出现腹痛 应及时处理,腹痛剧烈者应及时检查是否有穿孔, 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2d内禁食,7d内以半
流食为宜,禁止剧烈活动。术后3个月定期复查。
* 80 *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年4月第20卷第4期MMJC,Apr 2018,Vol 20, N〇.4
1.3评价指标治愈:3个月后复查,息肉完全切除, 息肉切除部位黏膜正常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复发
率=复发例数+总例数x 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数资 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校验,户<〇.〇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2枚息肉)即刻出血,1例(2枚息肉)延 迟性出血,无穿孔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2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尸<0.05 ),见表 1。
表1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比较(例)
分组n即刻出血延迟性出血
穿孔
发生率(%)
对照组524 4015.38研究组
48
2
1
0
6.25AT
2
4.310P0.038
2.2两组患者3个月后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比较研究组3个月内出现1例持续性轻微腹痛与1例 腹部剧烈阵痛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出现3 例(3枚息肉)复发,复发率为6.25%,均显著低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3个月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比较
并发症(11)
复发
分组n
腹痛
穿孔
发生率(%)
n %对照组527013.469 17.31研究组48
2
0
4.173
6.25尤2
5.2075.944P0.022
0.015
3讨论
结直肠息肉的切除受息肉大小、形态、位置的影
响,一般直径少于2cm的息肉建议采取内镜下钳除 术进行切除[4]。普通活检钳除术以操作简单、对复 杂位置息肉易处理、对术者要求低等优点广泛应用 于临床。不过由于普通活检钳除术直接对息肉产生 接触、钳除,会造成肠壁粘膜损伤的物理性伤害,容 易发生出血、穿孔等术中并发症。尤其对于广基型 或直径较大的息肉,钳除难度较大,更加容易因为出
血引起息肉部位模糊导致钳除不干净,术后并发症 及复发率较高[5’6]。但是普通活检钳除术由于其灵 活的操作性,X#于部分操作空间不足、难度较大的息 肉位置则具有更易钳除的优势。杨勇171在其报道 中称,210枚息肉中,有25枚肠腔位置难操作的息 肉就是采取了普通活检钳除术。宋凌云[5]等表示 活检钳除术对于直径小于〇.5cm的息肉则具有更高 的治愈率,长期效果也较好。因此,目前临床上认为 对于直径较大、广基型的息肉应该采取更加合适的 手术方法才能前更好縣。
EMR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息肉钳除手术, 它结合了注射针及溶液、圈套器、髙频电发射器及 止血用钛夹等,尤其适合广基型、直径较大的息肉。 通过息肉部位粘膜注射溶液,使息肉病变部位与粘 膜分离并隆起,然后使用圈套器、髙频电发射器进 行切除,这种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更小、操作更 安全,而且更容易切除干净。由于未直接对粘膜造 成较大损失,EMR术切除的息肉病变组织更容易 完整回收、用于病理检查[8]。不过EMR术中需要 注意注射液以及高频电发射器的使用。注射溶液 主要以刚好分离息肉病变组织与粘膜为宜,因此对 于直径较小的息肉,一般采取息肉病变前侧行单点 注射,直径较大的息肉则保证肠壁不穿孔的前提下 可考虑在病变多侧行多点注射。高频电发射器则 需要注意电切时避免电凝烧灼切口,造成病变组织 回收困难[9]。另外,在EMR术中,钛夹则主要用于 术中并发症。若发生术中出血并发症,可及时以钦
夹进行止血。钛夹止血操作简单,而且可进行追加 止血处理,有利于防止迟发性出血,帮助切口愈合。 倪温慨[1°]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972例息肉
EMR术,表示钛夹对于术中止血具有更高的效率与 更好的效果。本研究使用EMR术的研究组术中仅 发生3例(3枚息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25%, 其中1例由于溶液注射不足导致,2例由于息肉直 径较大,分片切除时导致。3个月后研究组仅有2 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17%, 3例(3枚息肉)复 发,复发率为6.25%,经回访调查可知,均为有结肠 息肉史患者,可能由于病变切除不净因素引起。两 组均无穿孔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EMR术治疗结肠息肉具有更加安 全、可靠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更适宜用于直径较大、 广基型息肉的切除,术中并发症少且易控制,术后 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年4月第20卷第4期
MMJC, Apr 2018, Vol 20, No.4
Trial of Two Types of Biopsy Forceps for Polypectomy of Small Sessile Colorectal Folyps[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0,71(5):
* 81 *
AB194-AB194
参考文献
1
2
李倩,李楠杉,劳月琼.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437例 分析[几中国内镜杂志,2017,23(6):34-39
孔祥东,吴鸣.结直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中国现代普通外 科进展,2014,17(7) :580-582
7
杨勇.结肠息肉125例内镜下治疗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9(5):597-598
8
陈瑜凤,芦茜,钱润林.髙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粘膜切 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6):50-
51
3 冯燕,宗晔,张晓岚,等.普通内镜下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表 现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7):538-540
4 杨竞,范南南,蔡顺天,等.2058例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和解剖位 置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5) :391-394
9 石会勇,甄亚男,王斌,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结直肠息肉治疗 中的临床应用[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5,4:328-329
5 宋凌云,林琪,劳波.定标活检评价结肠小息肉活检钳除治疗效果 的临床分析[1].现代实用医学,2015,27(5):615-617
10 倪温慨,管亚华,陆静娴,等.结肠息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 因素及内镜下治疗的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
(5) :439-441
(收稿:2018-02-14)
6 PV Draganov, MN Chang, J Lieb, 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1. 看得懂与用得上
实用性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实践技能性、操作性要求的选题。医学论文同其它科技论文一样,应当有其实用价值,它要 面向临床、面向教学、面向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其内容一旦为医学科技人员掌握,并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就能很好地为人类 健康服务,推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各种临床实践性选题、工具性选题都应有实用价值。
医学期刊虽然都有传播、积累医药卫生知识和研究成果的任务,但各种刊物又有它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这种特色是由其不同的办刊宗旨、方针所决定的,并由此规定了刊物的性质、任务、报道范围和读者对象。每种期刊选题要 求、质量和内容要求各有不同。学术类医学期刊要求刊出的论文能够反映国内先进学术水平,要有创新性、探索性和较高的学 术价值的论文。
2. 正面经验与反面教训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及医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医学成果的真实记录。作者把自己的临床、科研的经验及成果用文字 的形式表达出来,即撰写成文,才能更好地被同行学习和借鉴。撰写正面经验是临床工作总结的高级形式。
许多人重视和善于总结自己正面的工作经验,使其升华和提高,撰写成文进行学术交流,但不屑于和不重视总结临床工作 中的反面教训,这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临床上有许多反面经验,B卩教训可以总结,如误诊误治、漏诊漏治,甚至各种医疗事故 等。误诊误治、漏诊漏治是临床医生常常遇到的医源性问题,它不仅给临床工作带来恶劣影响,而且会给病人带来严重恶果, 值得每位临床医生重视。临床医生只有不断总结反面教训,分析其原因,才能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常见病、罕见病、疑难病的 诊治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