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的探究
作者:王蝶 崔相一
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18期
【摘 要】大学人文教育缺失和大学生人格的缺陷引起了各高校积极探索改革和创新思政教育。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今社会,医药学生在接受专业领域教育中,引入思政教育,可潜移默化影响医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趋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本文分析医药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解决“结合什么”和“怎样结合”的问题[2];有助于培养出全面综合素质的医药人才。同时,提出创新、可具体实施的路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建及优化人文教育环境, 开展师生一体的文化活动,优化思想政治载体,突出典型示范,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医药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 R3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8-0139-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8.062
【Abstract】The lack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t colleges and the personality def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caused colleges actively to explore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oday's society wher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tens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Medicine Major can affect the ideological and behavioral
trends of medical students imperceptibly and also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in medicin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what to combine” and “how to combine”[2]; It is helpful to cultivate medical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and implementable paths: the establishment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the optimization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environment,the cultural activities on involvement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optim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rriers,the highlighting of typical demonstrations, and the expansions of the positive influen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Medicine Major;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plorations 0 引言
药学事业与人民生命健康有关,医药学生也是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主力军,所以医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医药学校培养的重要工作,高校的良好思想教育引导有益于实现学生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规范的提升,同时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医药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找寻对策,力促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医药专业课程引入课堂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医药类学校是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医药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加强医药类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培育的任务可谓是意义深远的。从学生时代开始加强“药德”培养,可以使药学人员能够在进入专业大门的入口处就清楚一个合格药学人才的基本素质,并且在今后严格自律。据文献显示,医家的言论、正面的典范和医药学术思维在“药德”教育方面有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医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趋向。如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大慈恻隐”“尊重同道”等医德规范,强化医药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5]。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今社会,高校医药学生在接受专业领域教育的过程中,也是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讲道德、守道德的人,两者具有一致的道德诉求,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对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缓解当前医患矛盾、改善医德医风、解决人民群众相关的医疗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终的目的是育人,然而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不能简单要求立竿见影,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反复教育的过程。那么专业课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所占的比重达60%以上,所以思想政治与专业两者不同教育模式的有机结合,彼此取长补短,这对于医药学生的教育来说,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培养出全面、综合素质强的医药人才。 2 医药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
2.1 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偏差及思想教育功能相对薄弱
不能否认,现医药学校都是辅导员的工作队伍在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之部分辅导员非医学、药学专业,无法对医药学生的学习给予准确的指导。然而专业老师多注重医药知识的传授、临床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教师队伍出现了分工现象,很明显这会制约专业课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医药专业老师大多为理工科出身,思想教育功能相对薄弱,不重视思想教育的情况下也很有可能扭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使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3]。新形势下,加强医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形成已是整个时代的呼唤与要求。
2.2 高校管理者不重视融合教育,以及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设立不完善
医药院校对专业课教师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教育方面,较少涉及到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这会导致专业课教师重视传授专业技能忽视德育教育。然而部分领导对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比如较少开展师生互动一体的文化活动,政策引导没有落到实处,极大影响专业课教学的开展。同时多元化领导机制的不顺畅使得责任机制不明确, 极易造成工作的互相推诿, 造成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忽视[3]。 2.3 专业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医药专业老师可能采用传统式的“灌输”方式,很少与医药实践相结合,非常缺乏实效性。又很遗憾的是,现在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政治,只注重教科书,除了与专业考试内容之外,对其它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文化、国内外形势发展等了解甚少[3]。当然现在的院校中,有些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没有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有些盲目攀比养成高消费的习惯,又有些没有远大理想整体碌碌无为。由此看出,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把握不好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不到调动,就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即无用也无趣的感觉。
2.4 社会环境及互联网时代带给医药学生思想教育的消极因素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所遭遇的信任危机,类似于近年来发生的 “药品回扣门”事件、“毒胶囊”事件等等,无不显现出部分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错位、职业道德缺失的事实,这些也只是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的一个局部体现。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斗争,这也使得在医药学生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3 医药专业课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3.1 加大宣传力度,学校、老师达成一致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高校应当持续性、多角度地开展育人工作。首先,建立由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宣传教育,调研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来查摆问题,共同探讨和研究专业课中如何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找出在专业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同时可聘请专家给专业老师强化训练,不断丰富教学的层次和内容,增强 “药德”教育的实效性。 3.2 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一要通过师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育人先进事迹报告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考评方法上,力求考评结果科学、公正,例如以“师德师风扬校园”“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为载体,选树一批在敬业奉献、乐教爱生、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方面表现突出、师生认可度高、事迹感人的教职工典型,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7]。二要医药学校管理者要研究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细则,包括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 进行统一的协调、组织、指导、检查、督促和考评。学校相关部门可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广泛争求社会群众及服务对象的意见,学校再结合当前的形式和现状开展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三是将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进行长期研究与实践,优化教学安排,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合作,以经费投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3 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在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军队打胜仗取决于指挥官的决策,学校出人才自然要看教师的修养[4]。医药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学员无意识地接受相反,教师在备课阶段,争求理解、分析、吃透教材,要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情感等方面。可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即专业老师同时担任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只有亲自感受两个岗位的不同,才能更好将医药专业特点及学生思想状况结合,在讲授过程中适时、适量的运用思想教育内容,将相关的知识内涵融入课程教学。比如在医药专业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了解医药发展趋势、药学基本知识等基础上, 还应渗透安全用药道德教育等相关知识。在德育教材上也可适当的增加一些与医药法律法规、药品安全、文化修养的知识,对于医药学生而言,针对性更强,特色更为突出。
3.4 基于大学生特点创新工作方式以及优化人文教育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社会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校园人文环境的重要性。多开展专业素质类活动、德育类文化活动,同时可以邀请相关老师参加,增强师生的互动。如设立远志大讲堂、中药文化论坛等,邀请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优秀校友来校围绕诚信和药德为主题谈谈认识和体会,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方向的应激心理。如中药鉴定大赛、实践技能交流月等;组织学生去制药工业企业学习考察,培养医药行业未来从业者科学、严谨、诚信的职业素养,如职业经理人大赛和(医药)营销方案设计大赛,就规定参赛选手必须有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的经营管理或营销的实战经历,增强道德体验的环节,来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沟通,学会为人处事。当然还可利用寝室文化具有潜在性,可以在学生寝室公寓楼的接待区、楼道处等公共场所张贴“药德”名人名言,悬挂医药名人画像,布置药德文化,突显医药类院校的文化特色,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营造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时刻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锤炼[7]。
3.5 以专业课实践教学活动为平台,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专业课实践教学活动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和良好契机[3]。考虑到医药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高,而专业实践性更加直观、感性,医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中,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知识教育内化为人文精神和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专业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劳动纪律、职业规范、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自我教育。比如药学专业的学生在药店进行实习的过程中,专业指导老师不仅仅要强调如何提升药学服务,还要渗透开展以行业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3]。也可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慰问走访,宣讲食品、药品相关知识及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医药卫生保健知识,提供用药咨询等活动。利用专业特色和优势开展可“药学健康服务进社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百名药师进社区”、“呼唤诚信,倡导药德”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子活动,把药学健康服务送到社区和居民家中。师生们可一起为一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建立了“订单式”个性健康档案,对他们的病情进行记录监测,对个别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定期上门进行指导和帮助[6]。通过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生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深化对“药德”的认知和所学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使广大师生自觉将药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6 优化思想政治载体,建立畅通高效的交流沟通平台
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延展教师交流沟通的深度和广度,应该加强学校与医院、社区药店、社会药房的对接,同时也从一线工作岗位收集到关于专业和学科建设有益的素材。利用学校网站、课程平台、公告栏等设施设备,及时发布思想政治教育最新政策、时事动态,上传高质量的德育教学资源;同时可以开展研讨会从不同侧面分析医药相关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聚焦事件,定期组织相关主题讨论、经典案例分享等交互式讨论,分享工作成果[8]。利用幕课、微信、微博等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建立老师与学生沟通桥梁,通过学生发布的信息及时掌握其思想和心理动态,充分利用课间和课余休息时间,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4 结论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4]。对科学和艺术没有精益求精的探讨,就不会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文化专业技术修养,同时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会涉及高校管理者、教师、大学生等人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课程设置、物质保障、人文环境、教学活动、时代变革等“物”的因素。每个高校的现有状况各有不同,结合本学校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思政是目前我们值得发展的方向,对于在医药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只有切合实际的去落实由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的逐步转变,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地进行梳理和整改,才能打开了高校课堂思政教育创新的窗口,使得专业课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和内涵,真正做到交融互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 【参考文献】
[1]苗国强.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
[2]赵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思考[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6.06. [3]杨荣刚.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1).
[4]汪海波,杨帆.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第22卷.第一期.
[5]李隽,张雪玲,李亚军.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汲秋宇.增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8.02. [7]王华锋,王玖姣.医药类高职院校加强药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o4.
[8]吴文捷,康红蕾,张锦雀.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7.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