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来源:抵帆知识网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 ,有所了解 , 有所认识 ,达到开拓眼界 ,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 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

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 屋顶形式与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通过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 征。

教学难点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 ,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过北京不?北京不仅就是我们中国的首都 ,而且就是 一个历史文化古城 ,她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 ,比如故宫、 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 (可由学生举例 )这些都就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 ,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 ,但其中有 的早已中断 ,或流传不广 ,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古代建筑同欧洲建 筑与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 ,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其就是中国古代建 筑与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 ,流传最广 ,成就更为辉煌。

二、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很多 ,主要包括 :故宫(宫殿)、天坛 (坛庙)少 林寺 (寺观) 、佛塔、江南民居 (民居)与苏州拙政园 (园林 )等(出示类别 ,学生举例 , 并指出成就最为突出的两种 ),尤其以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1、 (板书 )带问题观瞧录象《故宫记录片》 :(1) 故宫的建筑就是用什么材料建 造的? (2)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 (3)故宫外部色彩主要就是哪两种? (出 示图片,简介故宫 )故宫就是我国古代明清的皇宫 ,就是保存的最完整 ,最宏伟,最有 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 ,现存的大部分为清朝所建 ,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保持着原来 的面貌。就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纵深 961米,宽 753米,拥有 9900多间房子 ,分中、 东、西三路与几十个院落 ,旨在表现封建等级观念与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其中 中路也就是旧北京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 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 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即被称为 “前朝三大殿 ”太与殿、中与殿与保与殿 ,还有皇 帝与皇后 ,太子等生 活的地方称为 “后朝三大殿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 御花园等。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体量雄伟 ,外 形壮丽,主次分明 ,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 如前朝三大殿 ,体量不同 ,且分别采用 不同的屋顶形式 :太与殿就是重檐庑殿顶 ,中与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 ,保与殿就 是重檐歇山顶。这不仅就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 ,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 等级的宫殿建筑上 ,而且就是为了使这三座紧密相联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 的区别 ,使它们在相互对比中显得更鲜明。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 形式就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游完了故宫以后 ,我们再回到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刚才的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 ,学生回答 )

2、欣赏故宫图片着重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

(1)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见中国建筑木构架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 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 ,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 ,再在 梁上数层瓜柱与梁 ,最上层立脊瓜柱 ,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 大的特点就就是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 ,而墙 壁只起围护与分割的作用。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 ,具有 “墙倒屋不塌 ”之妙,除 此之外 ,这种结构还有其她优点 ,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 可随意安排房屋的 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 );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 地);材料提供方便。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见示意图分析特点 )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 ,再以单 座建筑组成庭院 ,进而以庭院为单位 ,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主要表现两种方式 : 一种就是三合院 (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 ,再在院子两侧安排次要建筑相对峙 , 形成 H 形或 T 形)与四合院 (在三合院的基础上 ,在主要建筑对面建造次要建筑 ,构 成矩形的形式 ,通常用走廊围墙将四座建筑连接起来 ,成为封闭性较强的整体 );一 种就是廊院 ,(在纵轴线上造主要建筑 ,并在对面造次要建筑 ,然后用走廊连起来 )。 (见故宫全景 )让学生来回答故宫就是属于哪种形式 ,并讲出原因。

(3)色彩的运用就是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色彩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 装饰手段。这就是木结构体系所决定的。本来就是为了木头防止腐烂 ,发展到建 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讲的 “雕梁画柱 ”。(见故宫与玺彩画 )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 的柱子 ,门窗,屋檐下处于阴影部分的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 ,在白色台基的衬托 下 ,各部分轮廓分明 ,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贵堂皇。在建筑上使用如此强烈的色彩 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 ,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这种以龙凤为主题 ,以青 绿色为主要底色 ,并使用大量的沥粉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条 ,上覆大量明亮的色彩 与贴金,立体感非常强 ,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 ,称为“与玺彩画”。不过,在封建社会当 中 ,色彩的使用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问什么颜色最尊贵 ,皇帝用什么色 (黄),

次之就是什么色 (绿)?回忆一下 ,故宫的两种颜色 (红黄 )。正就是这种封建制度的 等级制度 ,在山明水秀的江南 ,因为非帝王所在地 ,另外 ,为了与自然环境协调 ,多用 白墙 ,灰瓦与黑、墨绿等色的梁架、柱、装修 ,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江南民居欣 赏(见图片)

3、观瞧《故宫记录片 --片段》观瞧的同时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三个特 点,巩固知识。

4、俗话说: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与中国古代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 色与高度的艺术成就 ,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她不仅具悠久的历 史与高度的成就 ,而且独树一帜 ,自成体系 ,与欧洲 ,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 体系。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就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 ( “囿”就是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 ,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 ,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就 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 ,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创造了独树一帜的 自然山水式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就是把自然与人造的山水、 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 一体的游赏环境。 她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种就是面积较大 ,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 明园、颐与园 );一种就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 );还有一种 就是城郊风景区与山林名胜 (西湖、北雁的观音洞 )。(出示园林名 ,学生指出类型 , 并说出哪两种艺术成就最高 )其中就是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 ,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 园林艺术的特点与精华。

欣赏图片并分析特点 (由教师简介图片 ,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 (1)(拙政园 )就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 主要以水景为主 ,富于 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 ,模仿自然的 “自然式 ”的布局。紧贴在水面的 浮廊倚墙起伏而行 ,犹如游龙戏水 ,浮在水面。 园景摹仿自然 ,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 然的景色 ,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 的观念。所以 ,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 表现得尤其突出。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2) (颐与园 )颐与园同学们比较熟悉 ,原名“清漪圆”。建造于乾隆十年 ,英法联 军侵略北京就是 ,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 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与园。 1900 年又 遭八国联军毁坏。现存的虽不就是原来的全貌 ,但仍然就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 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图中的万寿山与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 ,以及山

前的昆明湖就是颐与园的主要景区。 该园巧妙地运用了 “借景”所,谓“借景 ”则更就 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 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 远的风景巧妙地引 “借 ”到园林中来 ,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见图 ,她借用了万寿山右 面的玉泉山 ,与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 ,似乎她们都就是颐与园的一部分。与圆 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 ,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 ,颐与园的规模与气魄显得 更加宏大壮丽。 (见图 )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 “借”附近锡山的景。其实我们拍照也 就是借景。该园的另一特点就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 ,将全园 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 如宫殿区、 前山前湖区、 后山后湖区与西湖区四大 景区。这四个景区性格各异 ,组成相得益彰的整体。其中前山前湖区就是它的重 点景区与精华所在。正就是这种重点景区构成了每个园林的主要特色。 合理 划分 ,善于借景

(3) (网师园 )就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 “王思 巷”取名“网师园”就是其谐音 ,并托渔隐之意。其中,亭中横匾 “月到风来”取,自唐代 韩愈的诗句 “晚年秋将至 ,长月送风来 ”游;人在这里秋夜赏月 ,对景品味横匾题词 , 便可以引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正就是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 ,中国古代 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与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 ”就是中国园林的精髓 ,也就是造 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 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 的结合。苏州拙政园 “与谁同座轩 ”取:苏轼词 “与谁同座 ,明月清风我 ”之句为名。 苏轼词的原意就是标榜清高不群 ,这里只借以写景 , 使意境更为丰富。苏州网师园 殿春 :其得名就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 ,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 ,宋代

诗人苏东坡有诗云 : “多谢花工怜寂寞 ,尚留芍药殿春风 ”。“殿春 ”即春末 , “就”是与 阁相连的小屋。所以 ,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 ,美其名曰 “殿春”就,是很富于 诗情画意的。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小结:所以中国园林艺术就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组合而成的一种 综合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 ,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 ,还就是在 全世界范围 ,都就是最伟大 ,最优秀的建筑 ,都永远令我们骄傲 ,可以瞧得出 ,我们中 国几千年的辉煌。以音乐《中国魂》结束本课

四、板书:

一、宫殿建筑 (故宫 ) (1) 独特木结构体系 ; (2) 庭院式组群布局 ; (3) 完美的色彩运用。 二、园林建筑 (1) 虽为人作(2) 合理划分(3) 寓情于景宛如天开 ;(圆明园、颐与园 ) 善于借景 ;(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 ) 触景生情。 (西湖、北雁的观音洞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