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浅析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来源:抵帆知识网
浅析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唐弟勇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组,哈尔滨150001) 情要]人类的传播技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从而决定了人类的传播活动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过程。本文将主要阐述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报 告》中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及 网页.具有改变世界及人类的潜力..计算 机空间,即这些新关系发生的空间,使我 们的时空概念、表现方式和语言发生了 变化。”媒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结 为:“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发展 人类传播史上已有了四次:口 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闻、电子传播, 每一次传播媒介的即带来传播方式 的更新。在传播历史上,广播用了接近40 年的时间达到5000万受众,电视用了大 约l5年的时间达到相同数目的受众,而 互联网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达到了这 个数目。到2000年,网络已经成为一个 拥有3_2亿用户的全球媒介。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 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对于社会的影响也 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 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 式。 二、网络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网络媒介的优势与不足 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极具优势与亲和 力的信息传播通道,它的出现弥补了传 统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足。从传播 学的角度分析 网络的出现,可以认为是 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播技术领域中综合运 的一个结果。不少传播学家认为,第四 媒体跨越媒介间的界限,集报刊、广播、 电视等媒介的优势于一身,使几乎所有 的传统媒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其 影响力将在未来超过任何传统媒介。概 括起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多媒体性。传统媒介使用传播 符号大多具有相对的单一性.互联网却 集所有传统媒介之大成.它可以将文字、 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等媒体符号 综合在一个传播单元中.构成多媒体信 息。 第二,即时远程化。任何媒介都讲究 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也都具有跨越时空 O0活力2015・4 的特点。但传统媒介由于受信息采集、筛 选、播发制度和程序上的影响,很难实现 即时性与远程化的统一。互联网的信息 传播由于借助全球化数字通讯通道这样 一个特有优势.打破了这种在时间、空间 上的屏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的作用, 可以使即时性、远程化同时实现。 第三,大容量。任何传统媒体都有其 固有的容量,但互联网上的信息传 播在容量上似乎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 它没有版面和时段,允许信息的大 容量传播。 第四,双向交互性。交互性可以说是 网络传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性。传统媒 介的传播是一点辐射式的单向传播,互联 网的传播则可以是多点对多点式的交互 传播。 然而.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还很不 完善,面对着许多问题。目前存在着一些 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和缺陷。分析 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严谨性。快捷报道、海量 信息,自然不可能要求网络传播像传统 媒体比如报纸那样字斟句酌,严谨有加。 但目前国内网站编辑发布新闻,比较普 遍的现象是失之草率,重数量不重质量, 以至于在导向的把握、事实的把握和语 言文字的运用上谬误连连。 第二,缺乏深刻性。在人们的印象 中,网上发布的新闻以及观点和评论,通 常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深刻性,缺乏令人 身心为之折服的力度。 第 ,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由于网 络的开放性和信息源的多元化,带来了 两个后果:一是打破了我国原来只有新 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面,使渠道不 同,观察报道立场不同,客观真实程度不 同甚至完全虚假的新闻信息泛滥。 (二)网络对新闻价值取向变化的积 极影响 1.从宣传价值回归到以新闻价值为 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需求。 在价值取向上.我国的新闻传播向来是 强凋宣传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 们逐渐认识到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的基 本规律,但宣传价值主导新闻价值的传 统根深蒂固。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基点 却是从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出发。实现 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有机结合。 2.从宣传本位回归新闻本位.更好地 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以宣传为本位的 新闻传播。往往强调“一切新闻都是宣 传”.新闻为宣传服务。这样的取向易造 成说教倾向的宣传,造成令人生厌的“宣 传腔”。网络新闻以新闻本位为传播,满 足了人们认知社会现实变动情况的信息 需求。 3.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进一步推进 新闻的改革与开放。在宣传本位和宣传 价值的主导下,新闻报道的范围长期以 来比较狭窄。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 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信息空间。 注释: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 (1998))),关世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192页. ②魂津珠:《科技进步对广播电视事业的 影响》,载《21世纪两岸广播电视发展趋 势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小约翰.传播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9年版. [3]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41邵培仁.媒介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年版. 『sic秀民.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6】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I'L[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0午版.口 (编辑/丹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