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来源:抵帆知识网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

学校名称(盖章) :巢湖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安徽省教育厅

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 专业代码:050307S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申请时间:2014年6月28日 专业负责人:方习文

联系电话 :

教育部制 目 录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与基础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1—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8、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 ⒑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⒒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填表说明

1.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应分别装订成

册,须教育部审批专业需报材料一式两份)。

2.若为新的目录外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填写建议代码。

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

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 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5.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专业代码 修业年限 学校举办本科 教育的年份 学校招生面向 拟首次招生时间 及招生数 050307S 专业名称 网络与新媒体 (媒体创意方向) 四年 2002 安徽省 2015年 120人 学位授予门类 文学 现有本科专业 46 (个) 汉语言文学 2002 本校已设的相广告学(2005) 近本、专科专广播电视学(2006) 业及开设年份 五年内计划 600 发展规模 —2—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师范专业标识 (师范S、兼有J) 所在院系名称 文学与传媒系 校学术委员会 意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审批 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本地区(部门)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 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注:专业代码按教育部公布的填写,新的目录外专业请填写建议代码。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邮政编码 学校办学 基本类型 在校本科生总数 已有专业 学科门类 专任教师 总数(人) 巢湖学院 学校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经济开发区 校园网址 http://www、chu、edu、cn 238000 √地方院校 □√公办 □民办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部委院校 □√学院 □独立学院 □高职高专院校 □大学 □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 613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 27、08% —3—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学校简介与 历史沿革 (300字以内) 巢湖学院就是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合肥市巢湖经济开发区。前身就是1977年秋创建的安徽师范大学巢湖专科班;198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巢湖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1324、5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元。图书文献资源总量21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1万册,电子图书131万册。现有12个教学院系(部),46个本科专业,隶属于经、法、教、文、史、理、工、管、艺9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5204人。专任教师613人,其中教授34人,其它系列正高2人;副教授132人,其它系列副高22人;博士52人,硕士449人(其中在读博士生20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10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各1人。 学校在安徽省高校中率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近年来还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以及安徽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花园式学校”、“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2008-2010年连续三年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2012年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4年获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学校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坚持“德学并举,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建设成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实现高教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与基础

—4—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应包括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专业筹建情况、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预测情况的方面的内容)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传统媒介的生存格局,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方向转型,新媒体人才成为媒介机构的“抢手货”。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方式与生存形态,报纸逐渐向网络版、手机版转型,甚至出现了“报纸消亡”的趋势,广播、电视也不再固守在传统的频率与频道内,而就是开创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与制作已经完全进入了网络时代,由媒体技术带动的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媒介的每一根神经,网络逐渐成为采集、传播与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融合传统媒体的先进成分同时用现代传播技术推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与传播哲学,新媒体人才成为媒介机构的时代新宠。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随着竞争态势的拉开,人们对于媒体越来越挑剔。如何使一个媒体拥有活力,做大做强,创意显得尤为重要。这为媒体创意方向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与广阔空间。为了适应我省经济社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我院逐步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发展需要,我院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决定整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工程等等专业的办学资源与师资,增设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本科专业,从而更好地为我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在我院设置该专业不仅就是必要的,而且就是可行的。 一、增设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的理由及人才需求预测 1、增设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符合我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1)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设置的发展趋势、分布情况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属于新兴专业,目前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逐渐增多,但开设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的学校较少。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首先开设与此类似的本科专业,现在开设与此类似的本科专业的除中国传媒大学外,还有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与广西艺术学院。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之少与新世纪以来媒体发展的迅速就是不相称的,正因如此,该专业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安徽正处于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相信,在安徽高校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不仅可以促进安徽省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为安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同时也有利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我院应把握这一有利的专业发展契机,使之为安徽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2)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的发展前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意产业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就是构成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资源。随着知识经济与体验经济的到来,通过创意或知识而非仅靠劳动力或资本来创造财富,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就是全世界经济振兴与迅猛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创意产业人才列入国家紧缺人才,提出大力培养创意产业人才。 当前国际国内正处于经济衰退或不景气期,不少行业都出现了发展后继乏力的现象,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及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显著提高。2010年5月,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2009年堪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文化产业已经登上国家战略性产业位置。2009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安徽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时代需求、政府的政策导向为安徽文化媒体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安徽高校设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就是适应网络与新媒体时代需要而创办的一个新型、特色专业,它抓住了大众传媒时代媒体创意的本质,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竞争与发展的需要,就是一个有时代感、有活力的专业。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体上可以说需要三方面的人才,即创意方面的人才、创意经营方面的人才与创意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也就决定了创意产业教育的三大领域,即创意教育、创意经营教育与创意管理教育。其中,创意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意人才为目标的,应当说就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教育的基—6—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础与核心——因为,如果没有创意人才、没有创意,那么所谓创意经营、创意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谓创意传播,无疑属于创意教育范畴。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就就是应传媒事业发展需要而创办的一个带有交叉、综合特色的专业,旨在培养现代传媒所需要的专业的媒体“创意人”,属于创意教育。 综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宏观政策导向等因素分析,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3)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本专业面向网络与新媒体,培养高素质、强能力、有创新思维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人才,培养面向市场需求,为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提供创新性策略与构思的专业“创意人”。即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集艺术素养、传播智慧及经营管理策略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网络文化就是伴随互联网的产生与普及而兴起的新兴事物。它就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成果。互联网就是这种文化表现、传播的载体与工具。网络文化的内容与形式非常广泛,包括新闻、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论坛等,还包括网上传播的各种信息、网络视频、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的教育、培训、网络出版等等。我们有很多信息在网上传播,这些都就是网络文化的重要内容。网络被称之为继广播、电视、报刊之外的第四媒体,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巨大、双向互动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的发展异军突起,大有超越其她媒体形式的趋势。 十七大后,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的投入。以纸质媒介为例,在社会投入方面,农家书屋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了20万~30万家,社区书屋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扩容,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开展……这些已成为政府的主导计划之一,各级政府必将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来支持文化产业系列计划的实施。水涨船高,网络媒介以其交互性、现场感与海量资源,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特殊优势,也必将赢得更大发展机遇。从市场扩容来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场购买力保持良好势头,人们在生活物质性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会进一步向精神文化消费转移。这就是经济社会—7—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大的变化趋势。对高质量、富有创意的网络文化的需求,正在构成并将进一步成为我国社会文化需求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下,到网站从事创意设计媒体创意人、到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的出版创意人必定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 从国家政策、时代发展、群众需求等个方面来瞧,媒体创意人将有远大的就业前景。 2、增设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符合我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巢湖学院已于2002年升格为四年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坚持“德学并举,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建设成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大力扶持应用型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专业。 文学与传媒系现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传统学科的转型与发展,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文化修养深厚、动手能力强的文科应用型人才,在文秘、广告、广播电视、文化创意等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本科办学经验。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主要依托现有新闻传播、媒体创意现有教学资源与办学经验,整合我院计算机网络工程、动画专业等学科资源,实现与省内其她高校专业错位设置,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围绕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内涵与办学质量,促进学院转型发展。这对学院文化产业专业群建设、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都会产生积极作用与影响。总之,设置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顺应学院自身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我院应用性文科专业培养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对提升我院文科专业的办学理念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就业,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的筹建情况 我院已经具备了创办媒体创意本科专业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教学经验与管理基础 —8—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文学与传媒系前身,巢湖师专中文系,创建于1977年。2000、2001年与安徽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升格后,以办本科、办好本科为发展目标,先后停招语文教育、文秘专科等专科专业。2002年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005年招收广告学专业本科生,2006年招收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另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获批,在建。2010年,更名“文学与传媒系”。 目前院系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另设置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职称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具体事务。 在办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思路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 1、以合作办学方式,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适应能力强、有发展潜质的人才。为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学者专家、业内人士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以“应用型”为导向,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构建“通识教育课+大类培养课+专业核心课+方向分流课+实践课”的课程体系,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重要做法就是一增一减。一增就就是增设实用性强、实践性强、互动性强的课程;一减,就就是减少理论课程门数、课时、现有理论性课程同时提出内容、方式方法改革的建设要求。 3、以能力为核心,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1)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构建了“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锻炼、综合素质拓展”等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压缩理论课程比例,加大实践教学与—9—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应用性课程比例,使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30%以上。 (2)完善实验课程建设目标。这一目标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与综合实验构成。 (3)核心能力培养。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核心能力由办事、办文、办会三大能力构成。 广告学专业核心能力就是广告文案策划与写作、广告摄影摄像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平面广告制作与设计的能力。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核心能力主要在广播电视行业采写编制等综合应用能力。 其中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在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与表达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在建设过程中,借助当地媒体、公司、以及安师大、安大等大学师资力量,通过加大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手段,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通过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培养办学特色, 在30余年办学过程中,院系为地方输入了5000多名毕业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十年来,系部积极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锤炼办学内涵,提升办学质量,在专业建设上逐渐向多科性、应用性方向发展。 通过系部上下努力,系部在管理、科研、党团建设、就业工作、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文体生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省院两级表彰与奖励。 2、具备开设该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科研基础 文学与传媒系现有专任教师61人。外聘21人,返聘教授1人。 师资队伍情况如下: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其她系列副高2人,讲师26人,其她系列中职4人,助教13人;博士7人,硕士40人。高级职称比例:28、4%;中级职称比例: 48、3%。博士7人,硕士39人,77%。 近些年科研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10—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项目五项。省领导圈定课题、省社科规划项目及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立项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五部,发表各级各类论文200余篇。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美学论文奖。在浓厚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编著教材、开设课程、开办讲座、成立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科研与毕业论文写作等途径,来提高育人质量。 3、具备开设该专业的图书资料、网络资源 我院现有图书馆两座,馆舍面积2663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105、84万册,纸质图书83、63万册,电子图书48万册,各类报刊2400余种,已经开通了“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化图书馆” 等中外文数据库六个。资料信息建设侧重基础性、学术性资料信息与外文期刊及外文学术专著的建设,能从数量与质量上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目前馆藏书中有关汉语言文学、音乐、美术、影视等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特别丰富,能够满足开设该专业的需求。我院还努力搭建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实现校园网、数字图书、仪器设备与优质资源的共享,为学科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系资料室现有专业图书1万册。所有这些为我院师生了解与把握科研的最新动态提供了便利,也为开设该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具备开设该专业的实验设备 院系系部现有实验室四个:广告设计与制作实验室一个,主要承担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资产31、6万元;广告摄影棚一个,主要承担广告摄影、新闻摄影等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资产27、89万元;多媒体演播厅一个,主要承担《电视摄像》实验课教学,资产145、1万元;以色列贷款项目高清数字影像实验室在建,资产328、6万元。 系部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合肥荣事达三洋股份有限公司;无为广播电视事业局;含山广播电视事业局;巢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巢湖市电视台;《环湖晨刊》;安徽富煌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视爵传媒公司,枣为媒公司。以满足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11—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三、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拓宽媒体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专业建设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努力探索新世纪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专业建设发展之路。 2、发展规模 2015年开始招生,计划每年招收120名,四年后该专业在校生保持在480人左右。 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根据本专业的规模需求,规划师资队伍。通过人才引进、转型培养、合理外聘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起一支35人左右、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符合专业发展的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1)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争取今后五年引进3名以上博士与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 (2)积极鼓励年轻教师进修、攻读与此专业相关的博士学位。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提供转型进修的机会,尽快使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3)进一步拓展与合肥市其它单位该专业高级专业人员的联系,积极开展横向科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4)积极鼓励与支持年轻教师,申请与参加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定期开展教学科研研讨、讲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师资队伍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 4、课程建设规划 (1)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出发,每两年修改一次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标准,不断完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简介等各类教学基本文件,明确各门专业课程的任务及内容。 (2)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教材要逐步过渡到教育部推荐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教材”、“获得省部级奖的教材”或“近三年出版的教材”,逐步实现教材规—12—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范化。积极鼓励教师编写有特色的本专业教材。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并开发一定的自行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课堂演示实验课件,必修课多媒体教学不低于25%。 (4)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建立毕业设计题目审题、过程检查制度,充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5、实践教学及实验室建设规划 强化实践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实践环节,计划建立7个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岗位能力。加强实验室建设,计划扩展已有网络传播实验室,增设媒体创意交流、展示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性实验机会。 6、图书资料建设规划 图书馆现有与本专业相关图书资料5万余册。我院计划在未来三年,每年为本专业增添3000册左右的各类专业图书资料与专业期刊;系资料室现有专业图书1万册,未来三年将陆续添加媒体创意专业图书1000册,以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注:申请目录外专业只填写表10,可不再填写此表。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3—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注:应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结构要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等内容 学科门类:文学 类 别:新闻传播学类 专业代码:050307S 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 一、专业培养目标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专业就是适应现代传媒发展新需要而创办的一个带有交叉、综合特色的艺术类新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系统的传播学、艺术学知识与技能,拥有较广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背景,能够在各类传媒机构从事媒介策划、信息采编、内容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创意人”。 二、人才培养规格 从人才培养规格上说,本专业培养的就是一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集艺术素养、传播智慧及经营管理策略于一体的现代复合型人才。具体说来,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以下素质: 1、通晓美学、艺术以及大众文化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美学与艺术素养。 2、掌握创新思维原理,并能够成功地移植、应用到现代传媒领域。 3、既懂得传播规律,也懂得市场规律,在开阔的视野中,形成对现代传媒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以及相关领域的创意与策划能力。 4、具备较强的文本读解能力,熟练掌握对文字、图形、色彩、声音等传播符号的操控技术,并能够在创新性思维指导下灵活运用媒介信息建构与传播的技能、技巧。 三、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从培养目标出发,秉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有专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体现以下三大特色:一就是综合性,以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为旨归,强调多学科知识、多学科理论的交叉与融合;二就是实践性,面向传媒业界实践,强调高素质教育与强职业技能教育的互补与互助;三就是个性化,提倡学生既有专业共性,又有个人专长,即教育“产品”多向出口。总之,媒体创意专业具有独立个性与鲜明特色,就是一个富有蓬勃朝气的新专业。 四、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六年。 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课程素质与能力 结构 通识 课程 政治思想 素质 单项素质与能力要素 课程(环节)名称 了解中西方哲学;熟悉历史;熟知当哲学通论;历史通论;形势与政策 今时代大势及中国国情。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情商,养成团结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协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指导 —14—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身体素质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多项运动大学体育 技能,体能测试达到国家标准。 初步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现代教育技常用软件运用,灵活运用多媒体设术及应用 施与技术。 文化素质 学科基础 理论 专业基本 知识 学科 专业课程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言的听、说、大学英语 读、写的综合运用。 掌握相关自然、社会科学基础知科学基础;信息传播技术概论;大众识。 文化通论;社会学通论;文化人类学 创意产业总论;创新思维原理与应掌握媒体创意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用;美学概论;叙事学;策划学;广告及其发展趋势。 学概论;市场营销 新闻业务基础;传播学概论;传播符号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经济;媒体创掌握新闻传播的基础理论。 意概论;媒体政策与法规;媒介批评;媒介生态学;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 中国文学通论;外国文学史;叙事学;掌握中外文学艺术方面的基本知美术基础与作品赏析;音乐基础与识。 作品赏析 掌握创意传媒的专业门类知识。 广播电视编导概论;视听语言;视觉传播;影视声音艺术;影视精品读解 专业应用 能力 摄影基础;动画基础;非线性编辑制具有现代传媒技术的基本操作能作技术;广播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制力。 作;流媒体技术;播音主持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电影电视剧策划;新闻报道策划;编辑出版策划;设计构成;图形创意;广告策划;公关策划;媒介经营管理;电具有媒体创意的策划能力。 视制片管理;电视媒体创意与策划;网站策划与设计;报刊创意与策划;数字媒体产品设计 具有一定的媒体创意理论研究与经典媒体创意研究 理论批评能力。 专业初步 研究能力 六、专业主干课程 媒体创意概论、美学概论、传播符号学、视听语言、叙事学、媒介生态学、传播学概论、视觉传播、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创新思维原理与应用、报刊创意与策划、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网站策划与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流媒体原理与应用等。 七、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行教学实习(含毕业论文)、假期实习、专业实习等三级实践性教学体系。 —15—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教学实习就是指根据课程安排,就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实习,特别重视案例教学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地聘请业界专家带来业界前沿的动态信息,并与学生开展必要的互动;假期实习就是指寒暑假要求学生在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单位实习,力图通过职业化的模拟训练,有效地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专业实习就是指第八学期在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传媒等单位进行为期8周的专业实习。 八、培养计划表 ㈠课程体系及学时构成表 课 程 类 型 通识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合 计 ㈡专业教学进程总表 周次 学年、学期 一 二 三 四 符号 说明 1 2 3 4 5 6 7 8 1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8 ― ― ― ― ― ― ― █ 9 ― ― ― ― ― ― ― ◆ 10 11 ― 〇 ― ― ― ― ― ◆ ― ― ― ― ― ― ―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时数 866 72 684 558 320 475 29% 2% 23% 19% 11% 16% 所占比例 31% 53% 2975 ◎ ● ◎ ● ―理论教学 █专业实习 □专业见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机动 ☆考试 〇公益劳动 ◎社会调查 ●科技活动 注: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安排在假期进行。 理论实践考核 方式 ㈢课程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通识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 学 各学期教学学时分配 授课单位 —16—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类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10000102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10000103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10000104 法律基础 10000101 11000101 大学英语 11000102 计算机基础 11000103 大学体育 13000201 军事理论 通 识 10000201 形势与政策 课 自然科学基础程 12000201 (文) 人文科学基础12000202 (理、工) 12000203 公共艺术教育 通识必修课程小计 18010201 自然科学类 18020201 人文科学类 18020301 教育类 18040201 艺术与体育类 通识选修课程小计 总计 72 938 每个学生必须在第二~第五学期从四类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两门课程,选修课时为72课时 1400020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时 学时 学时 1 2 3 4 5 6 7 8 3 考考试 查 √ 政法与管理系 51 48 3 102 90 12 2 4 √ 政法与管理系 34 51 272 72 128 36 38 34 24 30 45 272 36 32 25 24 24 24 4 6 36 6 9 4 4 2 4 4 2 2 4 2 4 2 √ √ √ 政法与管理系 政法与管理系 大学英语教学部 现代教育技术√ 中心 √ 体育教学部 学工部、人武部 就业指导中√ 心、学生处 √ √ 政法与管理系 √ √ 理科系 文科系 2 866 24 美术系、音乐√ 系、体育教学部 √ √ 理科系 文科系 教育系 美术系、音乐√ 系、体育教学部 表二: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课程 编号 总学理论实践各学期教学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授课单位 —17—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类型 课程名称 时 学时 42 68 68 136 50 68 50 50 50 50 632 50 50 68 68 50 54 54 50 50 494 28 28 28 28 28 28 28 20 28 学时 12 4 4 8 4 4 4 4 4 4 1 54 72 54 2 72 72 72 3 72 54 4 54 54 54 54 5 54 54 108 54 54 32 32 32 6 72 72 144 32 32 32 7 32 32 8 32 考考试 查          15000601 高等数学 15000602 大学物理 15000501 大学语文 学科 专业 课 程 叙事学 创新思维原理与应用 54 72 72 144 54 72 54 54 54 54 684 54 54 72 72 54 72 72 54 54 558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         数学系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美术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传播学概论 中国文学通论 美学概论 媒体创意概论 传播符号学 外国文学史 视听语言 媒介生态学 学科基础课程小计 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 52 180 216 126 4 4 4 4 4 18 18 4 4 64 4 4 4 4 4 4 4 12 4 54 54 72 72          市场营销 报刊创意与策划 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 广告策划 网站策划与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流媒体原理与应用 经典媒体创意研究 专业必修课程小计 摄影基础 影视精品读解 编辑出版策划 传播心理学 媒介经营管理 公关策划 广播节目制作 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 108 144 108 电视节目制作 —18—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音乐基础与作品赏析 32 32 32 32 32 448 28 20 28 20 28 368 4 12 4 12 4 80 32 32 32 32 32     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 美术系 美术系 播音主持艺术 媒体政策与法规 动画基础 美术基础与作品赏析 专业选修课程小计 合计 128 128 128 64 1690 1494 196 180 324 270 162 290 272 128 64 表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型 课程 编号 总学时 50 50 200 150 25 475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50 50 200 150 25 475 各学期教学周数 考核 方式 授课单位 课程名称 考考1 2 3 4 5 6 7 8 试 查 2 1 1 1 2 8 1 √ √ 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专业见习 专业实习 毕业论文 公益劳动 社会调查(国情) 科技活动 宣传部、学工部、人武部 各系 √ 各系 6 √ 各系 √ 各系 √ 政法与管理系 √ 各系 九、课程内容说明 专业选修课,每个学生选修总学时数不少于320。 —19—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1)

姓名 方习文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本科 出生年月 1964、5 行政职务 系主任 最后学历 第一学历:1985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本科 学士 最后学历:本科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批评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6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1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2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4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项,省部级项目3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4万元,年均 1、33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168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30 人次。 序号 1 成果名称 关于《骆驼祥子》结尾及其改编(论文) 修订本《骆驼祥子》就是迎合新规范的产物不?(论文) 五四文学思想论稿 (专著) 项目名称 文化产业背景下文学发展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课程名称 文学与人生 创意写作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年第2期 《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9月,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项目来源 省社科规划办 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 第一学历与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研究方向 本人署名位次 独撰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2 3 序号 独撰 独著 本人承担工作 主持 起讫时间 2012-2014年 经费 2、0万 2、0万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1 2 序号 2011—2013年 人数 400 120 学时 160 64 主持 授课时间 11-14年 14-14年 授课对象 本科 本科 课程性质 公选课 专业限选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1 2 3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签章: —20—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2)

姓名 郭玉堂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教授 系主任 第一学历 最后学历 学士 博士 出生年月 62、8 第一学历与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研究方向 1987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无线电专业,学士 2009年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 教学: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研究方向:P2P网络体系结构、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21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0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0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4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3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14、7 万元,年均 4、9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43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18 人次。 序号 1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成果名称 基于模糊熵与结构特征的边缘检测方法 基于互K近邻图的自动图像标注与快速求解算法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5(EI收录) 本人署名位次 第一 2 计算机科学 2011、2 第一 3 序号 1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A Improvement of Resource Discovery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第一 Algorithm for Gnutella Computation、 2007、8(EI收录、) Networks 项目名称 基于图学习的自动图像标注方法研究 项目来源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起讫时间 2011、1-2012、12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7、5万 主持 2 基于图理论的图像语义提取研究 基于P2P技术的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 2009.1-2011.12 6万 主持 3 序号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1 2 3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安徽省教育厅 2008、12-2011、12 1、2万 主持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授课对象 本科 本、专科 人数 113 120 学时 72 54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 专业课 授课时间 2009春 2009春 签章: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3)

—21—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第一学历 姓曹小云 名 4 出生年月 1964、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第一学历与最后学历1986年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汉语言文学教学 汉语言文学学 研究方向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20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2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2 项。 本科 本科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8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项,省部级项目 7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57、4 万元,年均 19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18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10 人次。 序号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省级一等奖 省教育厅 2011 《汉语史学报》2010年(第九辑) 《古汉语研究》2008年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5期 本人署名位次 第一 独立 独立 独立 1 省级教学成果奖 2 《禅苑清规》释词 3 4 序号 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在的语料价值 东晋汉译佛经词汇与语文词典的编撰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省教育厅 省教育厅 教育部规划 教育厅重点 起讫时间 2011-2015 2009-2014 2008-2011 2011-2013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30万 主持 6万 7、5万 1、5万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1 省级特色专业 2 省级精品课程 3 东晋汉译佛经词汇研究 4 两汉简帛文书词汇研究 主持 主持 主持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本科生 本科生 本科生 58 78 59 108 36 36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08-09 09 09 1 古代汉语 2 近代汉语 3 训诂学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签章: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4)

姓袁晓薇 性别 女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22—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名 第一学历与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研究方向 出生年月 1974、10 行政职务 副主任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安徽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2000年6月 安徽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生 2007年6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诗学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4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32万元,年均 10、5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644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12人次。 序号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1 2 3 4 成果名称 韵味说的味与格 别让接受成为一个筐 辋川集的流传与辋川模式的建立 诗中有画与王维诗史地位之起伏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0年12月 《学术界》2010年11月 《深圳大学学报》2011年1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5月 本人署名位次 独撰 独撰 独撰 独撰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序号 1 项目名称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 图像学视野下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文学史意义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主持 安徽教育厅2010年1月2万 人文科学研-2011年12月 究重点项目 国家社科基2011年-2013金青年项目 年12月 30 2 主持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2009本科 2010本科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125 72 授课时间 1 中国古代文学 2 大学语文 专业基础课 2011、2-6 90 48 公共课 2011、2-6 教学管理部门 签章: 审核意见 注:需填写三至五人,每人一表。

6、教师基本情况表

—23—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序号 1 姓名 性别 男 第一学历毕年专业技业学校、专龄 术职务 业、学位 42 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阜阳师范学院 学士 安徽大学 无线电专业 学士 阜阳师范学院 学士 最后学历毕业现从事学校、专业、拟任课程 专业 学位 南京师范大学 文艺学 博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阜阳师范学院 学士 安徽大学 博士 美学 美学概论 专职 / 兼职 专职 钱雯 2 曹小云 男 47 教授 语言学 视听语言 专职 3 李明珠 女 56 教授 文学 中国文学通论 报刊创意与策划,网站策划与设计 叙事学 专职 4 曹 为 男 55 副教授 文学 专职 5 张劲秋 男 61 教授 语言学 专职 6 孙志宜 男 53 教授 绘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摄影基础 专职 7 郭玉堂 男 49 教授 网站策划与设计 专职 8 郭红专 男 53 教授 阜阳师范学院 学士 绘画 动画基础 专职 9 潘志亮 男 52 副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华东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硕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上海师范大学 文艺学 博士 绘画 美术基础与作品赏析 创新思维原理与应用 媒体创意概论 传播学概论,传播符号学 媒介生态学 专职 10 刘桂华 女 56 副教授 文化学 专职 11 何懿 女 58 副教授 文艺批评史 专职 12 范蓓蕾 女 45 副教授 文学 专职 13 何旺生 男 43 副教授 文学 专职 —24—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湖北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安徽大学 文学 硕士 14 任合生 男 53 讲师 文学 影视精品读解 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 专职 15 周良平 女 40 副教授 文学 专职 16 袁晓薇 女 37 副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 博士 文学 经典媒体创意研究 专职 17 张登林 男 43 副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文艺学 博士 文学 公关策划,市场营销 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广告策划 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流媒体原理与应电视节目制作,广播节目制作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专职 18 宣恒大 男 38 讲师 安徽大学 语言学 博士 语言学 专职 19 邵君秋 女 32 讲师 苏州大学 文艺学 硕士 文学 专职 20 涂明求 男 40 讲师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博士生 文学 专职 21 蔡长青 男 40 副教授 南京大学 文学 硕士 文学 专职 22 李建平 男 42 讲师 山东大学 文学 博士生 文学 媒介经营管理 专职 23 胡启文 女 32 讲师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 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博士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 博士生 安徽大学 文学 硕士 文学 播音主持艺术 专职 24 王开春 男 29 讲师 文学 媒体政策与法规 专职 25 甘 松 男 32 讲师 文学 传播心理学 外国文学史 专职 26 陈海燕 女 35 讲师 文学 专职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25—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叙事学 课程名称 课程 总学时 54 72 72 144 54 72 54 54 54 54 54 54 72 72 72 54 54 54 32 32 32 32 课程 周学时 3 4 4 4 3 4 3 3 3 3 3 3 4 4 4 3 3 3 2 2 2 2 授课教师 张劲秋 刘桂华 范蓓蕾 李明珠 钱 雯 何 懿 范蓓蕾 陈海燕 曹小云 何旺生 周良平 张登林 曹 为 郭玉堂 蔡长青 邵君秋 袁晓薇 宣恒大 孙志宜 任合生 甘 松 李建平 授课学期 1 1 2 2、3 1 2 3 4 5 5 2 2 3 6 6 4 4 5 5 5 6 6 创新思维与应用 传播学概论 中国文学通论 美学概论 媒体创意概论 传播符号学 外国文学史 视听语言 10 媒介生态学 11 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 12 市场营销 13 报刊创意与策划 14 网站策划与设计 15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16 流媒体原理与应用 17 经典媒体创意研究 18 广告策划 19 摄影基础 20 影视精品读解 21 传播心理学 22 媒介经营管理 —26—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23 广播节目制作 24 动画基础 25 美术基础与作品赏析 26 媒体政策与法规 32 32 32 32 2 2 2 2 涂明求 郭红专 潘志亮 王开春 7 7 5 8 8、办学条件情况表

专业名称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 开办经费 15 申报专业副高及以其中该专业 其中校内 其中校外5 23 3 上职称(在岗)人数 专职在岗人数 兼职人数 兼职人数 可用于该专业的 可用于新专业的 总 价 值 91 5 教学实验设备 80 (台/件) 教学图书(万册) (万元) (千元以上) 序 型 号 台(件)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限20项) 购 入 时 间 号 规 格 联想M268E 1 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 71台 2010、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视频采集卡 服务器 移动硬盘 多媒体教室音响系统 投影仪 幕 布 刻录机 扫描仪 录音笔 照片级打印机 以太网交换器 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 DV机 专业数字摄象机 单反相机 数码相机 天敏SC4000 71张 2010、6 2010、6 2010、6 2011、5 2010、6 2010、6 2010、6 2010、6 联想万全T168 G6 1台 S3430 2G/500S 爱国者高速存储1个 王 常规 1套 明基W600+ 红叶电动幕(120英寸) 华硕DRW-24B3ST 明基 5560 纽曼XD60 爱普生R230 D-Link DES-1024D 大洋专业系列,有卡工作站 海尔数码摄像机DV-V86 索尼HDR-CX500E 佳能60D 普通 1套 1套 2台 1台 10个 2010、6 1台 5个 1套 2011、5 2010、6 2011、5 10台 2010、6 1台 1台 1套 2011、5 2011、5 2010、6 —27—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18 19 T级服务器(可以兼做网络新闻采编的服务器) 学生用非线形工作台 注:若为医学类专业应附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利用学生pc选配板卡搭建 1台 2010、6 10套 2010、6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

学校近三年被批准设立的新增专业情况 序 号 专 业 代 码 本/专科 专 业 名 称 设置年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序 号 专 业 代 码 本/专科 专 业 名 称 学校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 1 2 3 4 5 —28—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10、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注:应包括拟设专业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人才需求分析、国内外相关或相近专业比较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主要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专业办学条件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与情况 (论证人员签名,并标明单位、专业领域、行政与专业职务) 年 月 日 11、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29—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书_定_

(应出具省级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对增设专业意见的公函并加盖公章)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