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1期 2012年2月 柳州师专学报 VoL 27 No.1 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Feb.2012 政府 公共危 机管理与媒体沟通 李昕 223001) (淮安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江苏淮安摘要:建立政府-9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应对危机事件的前提条件之一。媒体在危机沟通中作为社会“第 四权力”的作用是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政府和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中要保证危机沟通五大要 素,即信息源、信息、传输渠道、受众以及反馈,并进一步完善政府-9媒体危机沟通机制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媒体管理 中图分类号:1303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20(2012)01—0052—05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 到有利于解决危机的方向上来。 3.稳定社会。媒体是公众在面对恐慌时了解事 实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 着人类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并实施 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危机造成的危害, 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影响力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 势力量。在西方有人称媒体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 权之外的第四权。在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注重与媒 体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既可以为危机的解决 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又有助于危机的控制和处理。 一体信息工具越来越强大的环境下,公众对主流媒体有 着严重依赖,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客观、及时、全面的报 道信息。有效的媒体沟通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 恢复。 4.获得支持。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主渠道。媒体 的正确引导,可以稳定公众情绪,获得社会支持。通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的 过媒体的正面报道,可以激发公众对受害者的同情心 并伸出援助之手。政府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和媒体对 沟通 (一)媒体在危机沟通中的作用 作为社会“第四权力”的媒体具有强烈的社会公 共色彩,它是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 素,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应对危机 事件的前提条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1.预警作用。在预警和防范危机的过程中媒体 的反应和报道是重要的信息,媒体可以向政府传递潜 在的危机信息,及时把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媒体还 可以通过强化全社会的危机意识,预防危机的出现和 发生,形成一致的社会危机共识。进而统一社会价值 观念,形成整合社会的能力。 话、宣传和引导,发挥媒体的传播、聚合功能,防范谣 言和小道消息的蔓延,控制其传播的范围和渠道,消 除其破坏作用,向社会阐明政府的立场和所做的努 力。在危机沟通过程中,媒体是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 的桥梁,对危机的控制有着巨大的作用:及时报道危 机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和事态的恶化,避免无端猜测 造成公众心理的恐俱和社会的动荡;通过媒体报道政 府的态度和举措,公众可以树立信心和理性。因此, 政府应当主动与媒体合作,建立完善的危机沟通系 统,保持与媒体之间畅通的交流。 (二)政府与媒体沟通的必要性 在政府危机管理工作中,沟通尤其扮演重要的角 色。 2.传递信息。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可以及时、 全面、准确的披露和解读危机信息,使得公众的信息 需求得到满足,避免信息失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谣言、小道消息的产生和终止谣言、小道消息的 传播,消除公众的恐惧心理,把社会公众的焦点引导 首先,危机管理工作涉及政府各个部门,是一种 高复杂性的社会互动;其次,危机管理力求正确决策, 贵在“当机立断”,这些都有赖于信息的快速搜集及 相关部门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决策;第三,在危机管理 的架构中,不同时期会涉及到不同方式、不同密度的 [收稿日期]2011—11—06 [作者简介]李昕(1972一),女,江苏宿迁人,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法学。 52 信息传递任务;再者,政府平时应主动通过媒体向社 会传递危机的相关信息,以提高公众的忧患意识,使 公众对危机风险有正确的认识。由此可见,沟通在危 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政府与媒体的沟通 居重要位置;最后,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必须随时 响应公众的需求,政府的处置必须让公众确实了解, 以便响应与遵循,在公共危机期间,政府部门所公布 的信息是社会上权威的信息来源,此外,政府如何就 危机事件向媒体做出迅速的信息公布,透过媒体向民 众传递确切的信息,是政府的重要任务。 (三)政府与媒体沟通的模式 沟通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一种信息间的流动与交 换。政府通过媒体将危机信息传达,在危机发生的各 个阶段,沟通都将运作并产生结果…。在危机管理 中,沟通贯穿整个管理过程,在时间紧、信息不充分的 危机情景下,沟通成败往往事关危机管理成败。正如 希斯所说“在危机管理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工具” 。 1.单向传播。这种模式以传播者为主导。在这 种模式下,采用的是单向灌输的方式,传受双方处于 信息不对称格局下,宣传中的“危机”以假设为取向, 会使公众产生心理抵抗。目前,公众在传播过程中的 地位日益上升,这一模式的使用必将减少。 2.双向传播。在这一模式下,媒体是政府与公众 沟通的桥梁。媒体目的在于与公众交流并从公众的 反馈信息中寻找最佳的、切中要害的有效传播手段。 3.科学劝说。传播者通过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来 论证其观点的正确性,并将其传递给公众,科学劝说 的主要目的是说服,缺少对反馈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合 理利用。这种模式要求传播者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说 服力,而受众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如对 重大安全事故进行深度报道、分析事故产生原因等。 4.信息发布。信息发布也是单向传播的一种方 式,它是单纯地使用权威的新闻发布会形式来报道信 息,但它在信息的真实性上有了很大改观。例如,在 2003年非典危机中,政府就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公 开信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二、政府和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沟 通中影响沟通的五大要素 信息源、信息、传输渠道、受众以及反馈是政府 和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中影响沟通的五大要素。 公共危机的爆发,正是从各个角度反映了这些要素的 缺位或者作用发挥不当所引发的沟通系统的阻塞和 扭曲。近几年来,政府和媒体在危机沟通过程中表现 出的问题,开始引起了各界学者的注意。 (一)信息共享程度低 我国政府的部门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己初具规模, 但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一方面由于政府系统对公 共危机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公共危机日常管理 中,忽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还缺乏必要信息管理系 统的支持,致使我国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的信息库内容 贫乏。同时,由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对公共信息的垄断 和封锁,不利于信息在信息管理中有效循环,更无法 为政府危机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另一方 面,我国现有的信息系统条块分割严重,信息互不流 通,缺乏统一规划,各省市之间、行政管理部门之间、 政府与中介机构之间、政府与国际社会之间缺乏必要 的联系,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使得大部分 建成的信息库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信 息孤岛”。 (二)危机意识淡薄 2006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危机意识网络调 查报告》表明有67.6%的人对政府危机管理现状不 满意,认为政府的危机应对机制存在缺陷,危机沟通 机制缺乏或者不明确。首先,法制建设滞后,社会公 德缺失。依法行政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但 目前我国公共危机法律尚不健全,执法也不到位。如 “非典”发生的时候,部分地方官员置之不理,甚至瞒报 疫情。危机状态下,人们的价值理念社会公德也受到 挑战,一些人利用网络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甚至对受 害人进行人攻击。我们在看到网络传递信息的力量的 同时,也不得不反思其在危机沟通中的副作用。其次, 缺乏公众的危机教育与训练。危机管理知识是西方国 家政府公务员中小学、社区、家庭常见的培训课。在我 国,无论中小学、高校、还是政府,都没有危机管的课程 内容,更缺乏联动应急演练。 (三)知情权缺乏保障 “公民权利包括公民对重大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 权、参与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 作为公民的一项基 本权力,知情权必须得到保障。在以往我国公共危机 管理中,有关的公民知情权就很薄弱。以2003年非 典为例,公众希望从政府获得更加真实的信息,这个 时候,公众不仅是作为有可能受到疾病侵害的生命 体,而且是作为政治行动意义上的公民。这种权利由 于缺乏法律上的明确界定,造成政府责任不清,义务 不明确,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SARS初期一些政府机 构瞒报病情信息的问题。所以,信息公开,也是划分 政府与社会之间风险承担责任的重要方式。正因为 如此,国务院紧急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例》,实际上就是通过法律来加强对危机中信息沟通 的规范和控制。在民主政治框架下,民众和政府是委 托和代理的关系,民众是公共权利的委托人,政府是 代理人。公众和政府之间在信息资源方面的存在巨 大差异,这种信息不对称增加了社会成本,也为一些 政府官员提供了寻租空间。因此,及时通报各种信 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政府透明度,就成为良治的 53 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涉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 危机方面,人民群众更应当拥有知情权。有时政府为 了避免引起社会恐慌,采取发布“善意的谎言”的方 式发布信息。如在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中,政府一开始以“管网检修”为由发布了停水公告 导致市民抢购风。政府在十个小时后纠正了这个说 法,公布了水污染真相,形势才得已改观,政府获得民 众谅解,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开始形成 J。 (四)组织体制僵化 政府组织的权力结构僵化,使得整合的信息始终 处于低效运转,并且由于职能不清、政出多门等问题 又导致信息整合无力。僵化的信息处理程序导致危 机信息传递失误,严重影响危机信息管理的质量。危 机事件发生时,冗长的环节延迟了危机信息传播的速 度,使得决策机构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危机得不到及 时解决。在一般危机期间,政府组织倾向于组成一个 临时性机构,如成立一个危机管理小组,依赖不同的 危机信息源,如果他们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危机事 态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他们限于内耗,那么危 机事件的后果不得而知。 三、完善政府与媒体危机沟通机制 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信息发布系统 媒体是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媒体的积 极介入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在危机中,媒体具有 强烈的社会公共色彩,它承担着舆论导向和稳定社会 的职责,是社会心理状态的指示器。正确处理政府与 媒体的关系,能够发挥媒体在危机处理中的积极作 用。 1.加强政府与媒体的合作。政府要转变思维定 势,给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要把媒体排斥 于危机管理之外的不明智之举彻底改变过来。要加 强政府与媒体的合作,做媒体的盟友和合作者,利用 媒体宣传、诠释政府的危机管理政策,掌握媒体的舆 论导向,同时,要正确处理与敌对媒体的关系,防止谣 言的误导,保持一个权威的、主流的声音。 2.增强媒体公信力。媒体的舆论导向具有真实 性和权威性,在公众心目中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公 信力。危机既考验政府的应急能力,也是考验媒体的 公信力。媒体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的报道,有助于增加媒体的公信力。(1)坚持正当性 媒体对公共危机的干预必须是正当的。危机报道不 同于一般的新闻传播,因而媒体要学会在合适的时机 将真实的内容恰当地传递给受众。在报道与群众利 益息息相关或具有普遍性的危机事件的时候,要让群 众及时地“知情”,在报道中不能刻意渲染危机。媒 体在面对危机时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智,针对不同性质 54 的危机采取相应的报道方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2)坚持独立性媒体是监督政府、反映民意、传 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具有独立性。因而在危机出现 时,更能使民众产生可靠信息获得方面的依赖性。以 往,信息与资源为政府所掌握,媒体处于弱势的一方, 其主要的功能只是传递政府的政策与行动。而现在, 媒体拥有更多自主权。因此,媒体必须慎重使用自己 的权力,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在危机沟通中要保持冷 静头脑,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使自己在危机处理中 处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同时危机报道应该坚持多角 度报道,有意识地开掘报道领域、设置热点议题、更新 传播技巧等,使公众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而体 会到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3)坚持真实性真实 性是新闻的生命。当今社会信息泛滥,各种信息良莠 不齐,媒体应该始终把追求真相放在首位,要尽一切 可能提供给人们客观真实的信息。2003年媒体对 SARS报道的初期,政府职能部门出于社会稳定等考 虑,使新闻的采集遇到巨大的阻力。于是,有些不负 责任的媒体,尤其是“一些不甘失去权威解释的居民, 开始在网络上发布各种各样的判断和指导”,使得信 息离真相越来越远。有些媒体虽然参与报道,却缺少 对事实来龙去脉和进展情况的深入分析,将受众置于 信息接收的真空状态,造成人民群众不必要的恐慌。 由此可见,媒体对社会危机灾难性的认识要全面,对 危机干预的操作要娴熟。 3.宣传危机。意识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用少 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 5 J。社会危机意识 是全社会共有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具备危机意识 非常重要。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 基础,其强弱自接关系到政府危机管理的效果。对一 个国家而言,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是整个社会危机管 理的基础。许多国家不仅注重强化公共管理者的危 机管理意识,更注重危机意识教育和培养。正如日本 伊东义高所说的那样,“在危机对策中,自我救助是第 一位,互助是第二位,公助是第三位”_6 J。危机管理重 在危机预警,整个社会公民的危机意识,是应对危机 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应该把政府应急管理的教育和 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中,并利用各种形式对社会公 众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教育。 (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1.提高公民知情权公共信息的坦诚与透明对于 建立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至关重要,信息公开是保证人 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需要。尤其是在公共危机来 临时,由于危机不确定性影响已大大超乎事件的本 身,一般公众很难对危机做出全面的分析,大多都会 倾向于将危机发生的主要责任归结到政府部门。因 此及时公开实情并采取有效行动,是政府的基本义 务,人们有权利要求获得及时的、真实的信息。因此 建立公众沟通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信息沟通 的领导者和指挥者,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及时解释 和公开相关的准确信息将会有利于危机事件向好的 方面转化,公众在了解真相后会更多地表现出宽容和 理解,这对危机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危机发生 时,市民x,-j-政府信心指数的增减,与政府的危机反应 能力和处理能力密切相关。面x,l突如其来的重大灾 害、危急事件,如果政府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各种谣 言就会扰乱人心,带来更大的不稳定。政府定时向社 会发布危机信息,积极引导舆论,让民众远离谣言,克 服恐惧心理,减少不安定因素,可以形成政府与民众 的良性互动,增强政府在公众中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信息的及时公布和公开,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政 府与民众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增加公众对政府的 信任感。是否敢于公开危机信息,是一个政府能力的 具体体现。现在已有很多国家对公众知情权以法律 的形式加以保护,例如,芬兰1951年颁布《政府文件 公开法》、美国1966年通过《信息自由法》、Et本1981 年颁布《情报公开权利宣言》。我国于2007年通过并 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法制的角度规定了 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使政府信息公开不 再成为“非常时期”的应急举措,而成为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基本内涵。 2.规范互联网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多元的信息 系统是政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的关键。多元的信 息系统,可以使原始资料以更真实和完整的形式,不 断地呈现给社会的不同层面。单渠道的信息系统,只 能使人们接触到扭曲的甚至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信 息导致错误的决策,这是应付突发事态的机制中最可 怕的问题。因此政府除了要注重电视、报纸、杂志等 等传统媒体,还要借助和规范网络媒体的作用。由于 互联网传播速度很快,而且信息在网上的传播呈指数 增长,网络谣言仅仅依靠网络自身是难以消除的,其 所带来的危害不可低估,“x,-j-网络谣言的最好控制,就 是尽可能早地在事件前期,在理应具有强大公信力的 传统媒体上,始终力求信息的及时化、真实化和公开 化。如此,任何不实的地下流言才可能会失去滋生的 土壤和传播的市场。”目前,我国政府颁布的计算机信 息网络管理的法规条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 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 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虽然如此,我国 还是缺乏专门的针x,l危机时期的特殊状态下的信息 发布和不实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因此建议创建具有 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三)健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危机中政府部门对于媒体的抵触态度,实质上是 危机管理部门的一个政策选择问题。其根源是政府 组织分工僵化,干部考核和部门的绩效考核过与笼统 或指标单一,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要改变目前这 种状况,就要建立健全对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减 少单纯的指标性要求,增加综合性社会发展要求。加 强舆论监督,加快民主法制制度建设,充分利用互联 网,努力实现各级政府运作的程序化、公开化和透明 化,在源头上减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要构建有 效的危机沟通机制就要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1.评估内容。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内容可以 从两个方面进行细分。一方面是“量”,“量”表明公 共危机管理效率的高低,另一方面是“质”,“质”主要 包含质量和结果两个方面,它表示公共部门进行危机 管理活动的态度、使用的方法与手段、以及公众满意 程度。“质量”是指公共危机管理活动是如何进行 的,如公共危机管理活动是否及时与准确、是否最大 程度地降低了公共危机造成的损害等。“结果”是公 共危机管理活动发生后产生的社会效果,如对公众生 命和财产的重视和保护程度,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以 及社会公众满意的程度等 。 2.评估方法。在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中,可以 采用“3E”评价法。“3E”评价法,指从公共危机管理 的经济、效率和效益三个方而进行绩效评估的方法。 它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收益。在公 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中还可以引入层次分析法。即 将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对象细分为若干因素,提高 权重指标的精确度和科学性,从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 绩效评估的信用度和效力度;层次分析法可以应用计 算机来处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共危机管 理绩效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真实性。 3.评估结果。通过网络尽快反馈和扩散给相关 方面。特别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和大众媒 体,使评估结果得到有效的使用和广泛的认可。政府 要要特别重视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估结果,并运用评估 结果来提高管理的绩效。在评估结果公开的基础上, 应当将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惩罚和激励 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 (下转第59页) 55 者贡献率在与公司价值的相关分析中表现出相关性 不显著。 (四)社会贡献率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 性不高。 [参考文献]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广西上市公司的社会贡献率 在四个社会责任率指标中明显是最小的,说明公司对 公益环保等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视不够,但是社会贡献 [1]David・F・Linowes.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nd Social [J].Accounting Journal,1973(7):214_231. [2]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 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J].会计研究, 2007(2):37._43. 率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 承担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对提升公司价值有巨大的作 用,应引起广西上市公司的重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广西上市公司存在数量少、 [3]李莎,游嘉悦.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 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6):81—84. [4]郭锐,张东栩,许冰.辽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实 证研究[J].理论界,2006(7):266—267. [5]邹相煜,王一川.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 的相关性[J].会计月刊:理论版,2008(2):9一l1. 规模小、业绩差、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而且不够重视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此外在广西上市公司的年 报披露中,只有杉p-r_和柳化股份两家自愿披露了“社 会责任报告”,说明广西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 息披露意识比较淡薄,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 (责任编辑:雷文彪) An Empirical Study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Financial Annual Reports of Guangxi listed Companies wu Ting (Guiling College of Aerospace 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 China) Abstracts:This paper survey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any valu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ed in 2010 finan・ cial annual reports and stck proice of Guangxi listed companies. Key Words:Guangxi listed companies;the socil responsibiality accounting;company value;empiircal study (上接第55页) [参考文献] [5]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 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 [6]柯燕.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1]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选出版社, 2005:51—52. [2](美)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4:99. [7]许敏,等.完善危机信息沟通机制的路径分析[J].兰州学 刊,2006(2). [3]张博树.SARS挑战中国的新闻制度[J].北京之春,2003 (8):123. [8]王麒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的沟通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 大学,2007. [4]李方.面对危机一让我们共同分担并分享[N].南方周末, 2005—12—01. (责任编辑:刘婧) On Media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in Public Crisis LI Xin (Administrative College of Huai’an,Huai’an,Jiangsu,223001 China) Abstract:To set up a benign relationship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edia is one of the premise conditions in dealing tll the crisis events.The media,being the fourth power of society in crisis communication,acts as an indispensable power in the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The information source,information,transmission channels,audience and feedback are five essential fac- tors in the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It should further perfect the routing selection of crisis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gov- ernment and media as wel1. Key words:government;public crisis;media management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