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文化意象的英译比较

关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文化意象的英译比较

来源:抵帆知识网
第37卷第12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2月20日 Vo1.37 No.12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20 2017 doi:10.39696.issn.1008—9640.2017-12.028 关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文化意象的英译比较 ・ 刘 洋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摘要:关联理论是近年来在西方语用学界有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理论。它的出现影响了多个领域,其中 就包括翻译。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可以为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 境效果,从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与霍克斯译本中的文 化意象英译进行细读和比较后发现,由于所处文化背景与认知环境不同,译者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而翻译 策略的差异则会影响最佳关联的实现。 关键词:关联理论;最佳关联;《红楼梦》;文化意象 中图分类号:H3 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7)12.0059.03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 熟悉的意象加以代替。 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以杨译本和霍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选用杨 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从文 译本的原因在于其尽可能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 化角度来讲,《红楼梦》涉及传统价值观、习俗、宗教、 多采用文化异化的翻译策略。选用霍译本则可以看 信仰等,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丰富的 到另一种不同的翻译风格,即文化归化,可以使目的 文化意象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尽管如此, 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含义。两位译者所处的文化 《红楼梦》仍然在异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播。据统 环境不同,在原文文化要素的识别和传译上展现出 计,世界各国翻译出版的《红楼梦》有23个语种。相 的倾向和策略也不同。因此,最大关联的实现程度 关研究工作者在2015年底检索发现,依然在全世界 就不尽相同。 各大图书馆流通的译本有21个语种、166个版本。 一、关联理论 在众多译本中,尤其以英译本的种类最多。其中, 法国学者丹・斯珀伯(Dan Sperber)和英国学者 仅有的两个英文全译本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 威尔逊(Deirdre Wilson)在其研究著作《关联性:交际 戴乃迭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以及英国牛 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津大学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 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一 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合译的The Story ofthe 推理的过程。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自己的信息意图 Stone(以下简称杨译和霍译)。这两个译本都尽可 和交际意图,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所提供 能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内容,充分再现了原著的文化 的信息,结合语境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关联理 艺术价值,堪称汉译英的经典之作。 论的中心论点是“关联原则”,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 随着这两个全译本的问世,越来越多学者投人到 都应设想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在语言交际过程 了《红楼梦》译文对比研究的事业中。根据中国知网 中,人们期待的是获取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主题与《红楼梦》译本比较相 并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的意思,最终获得最佳 关的论文有763篇,针对《红楼梦》中意象翻译进行 的语境效果。 研究工作的论文则有209篇。而运用关联理论对《红 格特(Gutt)根据关联理论对翻译展开了进一步 楼梦》译本中文化意象英译进行对比探索的论文则只 研究,并于1991年出版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 有1篇。胡春兰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杨宪益夫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进 一书。书中格特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从认知心理学 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杨译以原文作者的意图为 的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描述。他认为,翻译是“原文 中心,尽量保留原文的意象;霍译则更看重译语读者 作者一译者一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译者一方面 的期盼,对原文的意象多采取省略或采用译语读者所 要对原文作者的明示行为进行认知推理,作出语境假 收稿日期:2017—12—03 作者简介:刘洋(1995一),女,辽宁沈阳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学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气Q・ 楼梦”三个字寄托着曹雪芹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感悟和留 寻找关联,让译文读者根据译文进行推理,获得最佳 给后人的感慨、回味与思索。鉴于此,杨宪益将书名译 eamofRedMansions,忠实地保留了原文的喻意。 语境效果。译者在作出语境假设寻找关联时,必须使 为ADr“红”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彩,具有独特的文化内 思维与原文作者的认知语境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相关,以达到最佳关联。在翻译活动中,实现最佳关 涵和象征意义。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吉祥和喜庆。然 而,西方文化中的“红”恰好相反,在他们看来,红色 联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标准。 意味着暴力、血腥。而且,“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 二、文化意象及其翻译 涵义复杂,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文化意象。 (一)文化意象 设;另一方面,要向译文读者明示原文作者的意图,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 因此,霍克斯选用了小说的另一书名《石头记》,将其 story of the stone。此举虽然完全舍弃了原书 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用来寄托主 译为The 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 名的独特喻意,却考虑到了“石头”这一意象在中西 的具体形象。语言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既是文 文化中的关联。在西方国家里,“石头”被认为是最 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素深深蕴藏在 各民族的语言中,各个民族的地理位置、生产劳动、 文化传统等互不相同,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文化意 象。文化意象首先要有具体形象,它带有超越其本身 的文化含义;再者,这种文化含义应该是某种文化所 特有的。红楼梦中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异常丰富,有 人名地名、成语典故、自然现象、动植物、颜色词、宗 教习俗等。 (二)文化意象的翻译 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翻译界不少学者达成了这 样一项原则:翻译应尽可能保留原文化意象的文化特 征,尽可能不用归化,即尽可能用与本民族共有的、 相同的或类似的意象来翻译其他民族文化意象。如 果找不到这样的文化意象,也要保留原有的文化意 象。除此之外,众多国内外学者都也提出过自己的见 解,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文化意象的传递进行解释,如 功能对等、译介学、美学、符号学、心理语言学、文化 依附等。然而,从关联理论视角下研究分析文化意象 翻译的文章却为数不多。 三、《红楼梦》两译本中文化意象的英译比读及 分析 (一)颜色文化意象的翻译 对书名《红楼梦》的翻译——杨译:A Dream of Red Mansions;霍译:The story of the stone。 作者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位可 以在作品中自如运用颜色词的画家。“红”是《红楼梦》 中最重要的一个颜色,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 被作者赋予了种种象征意义。“红”既是红男绿女、 红颜薄命之“红”,亦是红极一时、红尘滚滚之“红”。 “楼”,即亭台阁楼,但在其前冠以“红”字,“红楼” 又有了特别而多重的含义——富贵之家、温柔之乡、 空幻之象等。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以“梦”喻 人生,如庄周梦蝶等。 杨宪益对书名的翻译充分发挥了其译者的主体 性,有意识地采用了文化异化的翻译策略。《红楼梦》 讲述的是一个大家族由兴旺逐渐走向衰败的故事。‘红 ・60・ 神秘最本真的东西,是宇宙的神圣启示物。同样,与 “石头”相关的传说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在神话 中,“石头”是女娲补天的唯一工具,随着时间的流 逝它产生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具有了灵性与生命。由 此可见,霍克斯偏重于读者的接受能力,倾向于文化 归化的翻译策略。 (二)动物文化意象的翻译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第三十一回) 杨译:A Torn Fan Wins a Smile from a Maid. A Pair of Unicorns Suggest a Match. 霍译:A Torn Fan is the price of silver laughter. And a lost kyhn is the clue to a happy mamage.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的“金麒麟”是对书中人 物史湘云命运的重要暗示。《因麒麟伏自首双星》本 义为《风月宝鉴》中史湘云、贾宝玉二人结为夫妻,白 头偕老。但这层含义随着《石头记》中新人物薛宝钗 的出现而湮灭,由金麒麟与宝玉结为良缘变为金锁与 宝玉结为良缘。 由此可见,在《红楼梦》一书中,麒麟暗指姻缘。 在中国文化中,麒麟是送子神兽,也是爱情的见证。 在西方文化中,是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意象的。在 作出语境假设时,两位译者都很准确地捕捉到了原文 的信息意图——剧中人物的姻缘牵连。霍译将麒麟直 译为“kylin”,而杨译将其译为“uniconr”,意为独角兽。 在西方,独角兽是善良和爱情的代表。用英语读者所 熟悉的独角兽与原文意象进行关联,可以使英语读者 对此产生有关爱情的遐想,从而推断出原文信息。 (三)植物文化意象的翻译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第五回) 杨译:By nature fair as a orchid. 霍译:Heaven made you like a flower.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 出身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 修行。她为人孤高,不合时宜,一身雅洁之气。这句 话是红楼梦作者对妙玉的评价。曹雪芹在《世难容》 曲中赞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形容她气质之 优美如同幽谷中的兰花~样芳馨纯洁,才华之出众宛 如仙子一样聪慧敏捷。 四、结语 红楼梦两译本的文化意象翻译充分体现了关联 “兰”这种花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一种文化意象,是 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译者的主体性活跃于整个翻 美好、高沽、贤德、俊雅的象征。在这里,杨宪益采用 译过程中,并且通过各种形式在译文中表现出来。译 了异化翻译策略,直接将其翻译成对应的“orchid”(兰 者的责任就是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 花)一词,没有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在西方文 期望达到最大关联。但是,译者在认知环境上的差 化中,兰花并没有高雅等特殊含义。 异,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文化错位和空白以及译者所采 霍克斯将其译为“flower”(花朵),从关联理论 用的翻译策略不同都会影响到最佳关联的实现。 视角看,同样没有实现最佳关联性。正如上文所说,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人们对翻译的要求越 相同的文化意象可能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时,单 来越高,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够完 纯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极有可能导致对原文作者的 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在英汉翻译 意图传达失误。 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移植问题。处于不同文 (四)宗教文化意象的翻译 化环境下的人们会出现交际障碍,为消除障碍,促进 世人都晓神仙好(第一回) 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播,在翻译文化意象时应尽量传 杨译: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 递其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译者认知环境的差异不 霍译:All men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 可避免地会影响其对原文的理解,这就要求译者不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一回中一个蹩脚道士口 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改善自己认 中的《好了歌》,意为“人们都觉得做神仙好”。对 知环境的局限性。 于这里的“神仙”,杨译和霍译分别为“immortals”(神 参考文献 仙)和“salvation'.’(赎罪)。 [1]Cao Xueqin,Gao E.A Dream of Red Mansions[M]. 宗教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神仙 Translated by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Beijing:Foreign 是道教的概念,超凡脱俗、神通万变、长生不死者为 Languages Press,2001. 仙,成仙为的极致。由此,杨用了忠于源语文化 [2]Cao Xueqin,Gao E.The Story ofthe Stone[M].Hawkes D, 的“immortals”。霍则采用了典型的归化译法,使用 trans.London:Penguin Classics,1974. “salvation”一词,因为在西方教强调的是“原 [3]胡春兰.从关联理论看《红楼梦》回目中文化意象的翻译[J]. 罪”,教最美好的理想和归宿是从赎罪中使灵 宜宾学院学报,2010,(5):92—95. 魂得到拯救,进入来世永恒的天国。这样的翻译较 [4]冯庆华.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好地服务了译文读者,使其便于理解。可见,杨译再 出版社,2008. 现了原文道教的文化内涵,而霍译的归化则删改了 [5]冯全功.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红楼梦》英译研究[M].上海: 原文的道教意象。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通过对几个典型文化意象翻译的对比分析可以 [6]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看出,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翻译家都具有丰富的知识 [7]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诗社,2010. 与经验,能够充分而准确地捕捉到原文作者的创作意 [8]李先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缺省及翻译策略[J].外国 图,作出恰当的语境假设。然而,对于某些独特的文 语文,2013,(3):112—116. 化意象,二位译者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 【9]牛传玲.《红楼梦》中的“红”隐喻及其英译策略研究[13]. 翻译方法。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受中 长春:吉林大学,2014. 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他在翻译时更看重原文作者的 [10]李希凡,李萌.“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史湘云论 意图,多采用文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尽量保留原文的 [J].红楼梦学刊,2012,(1):1-27. 意象及其传递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因此,可能难 [11]侯宝华.宗教意象在《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体现[D].重庆: 以满足英语读者的期待;霍克斯是当代英国汉学家, 西南民族大学,2012. 他则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常 [12]刘建娜.《红楼梦》中花卉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对比研究[D]. 常舍弃某些文化意象或用他们熟悉的意象或典故代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替原文意象,这种做法虽然便于英语读者理解文章内 (责任编辑:李汴红) 容,却不能准确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